中国文化线路遗产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547307410
定价: 6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0页
字数: 34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40人买过
  •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蜀道、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北京中轴线、大运河、茶马古道、川盐古道、武当神道、万里茶道这十条中国文化线路,以及这些线路所承载的文化遗产。这些线路对我国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文化线路遗产》的出版是对这些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价值进行系统地疏理,书中很多珍贵的实景照片和绘制图为文化线路及其遗产的呈现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丁援,建筑学博士,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后。曾留学德国。主编《文化线路研究丛书》、《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并出版专著《文化线路:有形与无形之间》、《堪舆:被遗忘的中国式背景》(英文)。现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

      宋奕,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专业硕士,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版译著《马林诺夫斯基:一位人类学家的奥德赛(1884—1920)》。现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委员。
    序 言
    前 言
    蜀道:见证2000年西南历史的交融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对话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穿越高山密林的中华文化传播之路
    北京中轴线:城之中,国之轴
    大运河:中国文化的“认同之路”
    茶马古道:西南民族大走廊
    川盐古道:一条横亘中国腹地的文化沉积带
    武当神道:建筑与神话异体同质的问道之路
    万里茶道:以茶为媒的中俄对话之路
    附录:作为无形文化遗产的文化线路
    后 记
  •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蜀道、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北京中轴线、大运河、茶马古道、川盐古道、武当神道、万里茶道这十条中国文化线路,以及这些线路所承载的文化遗产。这些线路对我国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文化线路遗产》的出版是对这些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价值进行系统地疏理,书中很多珍贵的实景照片和绘制图为文化线路及其遗产的呈现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 作者简介:
      丁援,建筑学博士,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后。曾留学德国。主编《文化线路研究丛书》、《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并出版专著《文化线路:有形与无形之间》、《堪舆:被遗忘的中国式背景》(英文)。现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

      宋奕,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专业硕士,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版译著《马林诺夫斯基:一位人类学家的奥德赛(1884—1920)》。现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委员。
  • 目录:
    序 言
    前 言
    蜀道:见证2000年西南历史的交融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对话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穿越高山密林的中华文化传播之路
    北京中轴线:城之中,国之轴
    大运河:中国文化的“认同之路”
    茶马古道:西南民族大走廊
    川盐古道:一条横亘中国腹地的文化沉积带
    武当神道:建筑与神话异体同质的问道之路
    万里茶道:以茶为媒的中俄对话之路
    附录:作为无形文化遗产的文化线路
    后 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
文化线路在中国
丁援、马志亮、许颖 著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
第七届“Wuhan-ICOMOS无界论坛”论文集——人文·人居·新时代:文化线路在城乡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
丁援、许颖 著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
武汉历史文化风貌丛书:武汉历史建筑图志
丁援、李杰、吴莎冰 著;刘建林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