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4
版次: 1
ISBN: 9787811126457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 面对舞台,浏览千变万化的面影;心想文化,解读含义纷繁的风流。其实,戏剧舞台是社会心理的操演,是文化表情的变化,是生活法则的虚拟,是公共秩序的安排,这是我近年在文化交流层面上思考戏剧现象时候的立足点。在这样的思考背景下,于戏剧面影干变万化的表情中,我专著地去捕捉“文化风流”的含义。在大约近20年的时间里,我十分注意戏剧活动场所作为社会秩序安排、生活状态操演”的公众空间性质,虽然显得“虚拟”,但是它的内容却实指现实存在。当我考察“中、美戏剧交流的近现代历史情况的时候,我强烈感受到,戏剧交流,从来不单纯是一个艺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交流当中,技术问题往往上升成为文化问题,种族问题,文化势力问题,甚至意识形态问题。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语境和现实要求下,这种“技术问题”背后藏着的内容更为抢眼,更为活跃,更会不可避免地干扰文化交流的理想状态的存在与运行。
    文化交流的理想状态是什么?在与同行分享研究心得,与研究生上课的自由讨论当中,有人似乎认为,文化交流有一种理想状态,那就是让艺术说话,凭文化交流,不必去管干扰和控制交流“单纯”进行的那些非艺术、非文化的内容。抽象地说,大家都明白。但是,到具体的交流活动发生的时候,就变得十分现实、而且不单纯了。艺术怎么说话?文化_女口何交流?在艺术说话与文化交流的具体过程当中,研究者会发现:意识形态、种族历史、国家强势、现实需要等等“交流语境”的成分会让“交流”无法“单纯”。 吴卫民,云南师范大学学士(1982),中央戏剧学院硕士(1990),上海戏剧学院博士(2005)。此外曾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游学。问津学术,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入门,追踪兴趣而转向戏剧,便长期从事戏剧历史和理论研究。有《戏剧本质新论》、《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解读》等7本专著,另有15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老知青客栈》、《天涯沦落》等剧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60余篇发表。现任云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杏坛拈花(总序)
    面对舞台,心想文化(自序)
    文化交流
    中国梦与美国梦——《狗儿爷涅椠》与《推销员之死》
    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学意义
    流变中的“他者”——早期中国戏剧在美国
    辨异与认同:跨文化对话时的中美戏剧交流
    英若诚、阿瑟·米勒——中美戏剧交流的两个“推销员”
    《中国梦》和“跨文化交流与东西方文明对话”
    受礼遇的“弟子”:曹禺在纽约
    《赵氏孤儿》的文化改写:古代·当代·中国·外国
    春柳第一枝——写在中国意大利文化年云南艺术学院艺术家9人画展之际
    中国风劲河内,云南情满红河——云南艺术学院学术交流、展、演代表团访越纪程
    大家研究
    伟大的人民艺术家田汉——为纪念田汉百年诞辰而作
    论陈白尘改编《阿O正传》的传神性与创造性
    查明哲的舞台追求与他的“战争三部曲”
    话剧舞台上的悲歌:青春祭?成人祭?
    查明哲给新世纪的中国剧坛带来了什么?
    叙述技巧·表现能力·戏剧性场面——周培武及其合作者舞剧编导艺术品咂
    舞台击节
    误读·猜测·随想——过眼第二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
    “戏”的魅力与“演”的技巧——“沈呋丽昆剧专场”印象
    新编京剧《凤氏彝兰》击节
    感受《倾城之恋》
    戏里戏外,《立秋》的立意——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剧目品味
    云南花灯剧《小河淌水》艺术现象的思考
    亲情的慰藉,青春的履痕——观《少年十五二十时》
  • 内容简介:
    面对舞台,浏览千变万化的面影;心想文化,解读含义纷繁的风流。其实,戏剧舞台是社会心理的操演,是文化表情的变化,是生活法则的虚拟,是公共秩序的安排,这是我近年在文化交流层面上思考戏剧现象时候的立足点。在这样的思考背景下,于戏剧面影干变万化的表情中,我专著地去捕捉“文化风流”的含义。在大约近20年的时间里,我十分注意戏剧活动场所作为社会秩序安排、生活状态操演”的公众空间性质,虽然显得“虚拟”,但是它的内容却实指现实存在。当我考察“中、美戏剧交流的近现代历史情况的时候,我强烈感受到,戏剧交流,从来不单纯是一个艺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交流当中,技术问题往往上升成为文化问题,种族问题,文化势力问题,甚至意识形态问题。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语境和现实要求下,这种“技术问题”背后藏着的内容更为抢眼,更为活跃,更会不可避免地干扰文化交流的理想状态的存在与运行。
    文化交流的理想状态是什么?在与同行分享研究心得,与研究生上课的自由讨论当中,有人似乎认为,文化交流有一种理想状态,那就是让艺术说话,凭文化交流,不必去管干扰和控制交流“单纯”进行的那些非艺术、非文化的内容。抽象地说,大家都明白。但是,到具体的交流活动发生的时候,就变得十分现实、而且不单纯了。艺术怎么说话?文化_女口何交流?在艺术说话与文化交流的具体过程当中,研究者会发现:意识形态、种族历史、国家强势、现实需要等等“交流语境”的成分会让“交流”无法“单纯”。
  • 作者简介:
    吴卫民,云南师范大学学士(1982),中央戏剧学院硕士(1990),上海戏剧学院博士(2005)。此外曾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游学。问津学术,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入门,追踪兴趣而转向戏剧,便长期从事戏剧历史和理论研究。有《戏剧本质新论》、《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解读》等7本专著,另有15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老知青客栈》、《天涯沦落》等剧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60余篇发表。现任云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 目录:
    杏坛拈花(总序)
    面对舞台,心想文化(自序)
    文化交流
    中国梦与美国梦——《狗儿爷涅椠》与《推销员之死》
    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学意义
    流变中的“他者”——早期中国戏剧在美国
    辨异与认同:跨文化对话时的中美戏剧交流
    英若诚、阿瑟·米勒——中美戏剧交流的两个“推销员”
    《中国梦》和“跨文化交流与东西方文明对话”
    受礼遇的“弟子”:曹禺在纽约
    《赵氏孤儿》的文化改写:古代·当代·中国·外国
    春柳第一枝——写在中国意大利文化年云南艺术学院艺术家9人画展之际
    中国风劲河内,云南情满红河——云南艺术学院学术交流、展、演代表团访越纪程
    大家研究
    伟大的人民艺术家田汉——为纪念田汉百年诞辰而作
    论陈白尘改编《阿O正传》的传神性与创造性
    查明哲的舞台追求与他的“战争三部曲”
    话剧舞台上的悲歌:青春祭?成人祭?
    查明哲给新世纪的中国剧坛带来了什么?
    叙述技巧·表现能力·戏剧性场面——周培武及其合作者舞剧编导艺术品咂
    舞台击节
    误读·猜测·随想——过眼第二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
    “戏”的魅力与“演”的技巧——“沈呋丽昆剧专场”印象
    新编京剧《凤氏彝兰》击节
    感受《倾城之恋》
    戏里戏外,《立秋》的立意——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剧目品味
    云南花灯剧《小河淌水》艺术现象的思考
    亲情的慰藉,青春的履痕——观《少年十五二十时》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本体论(修订版)
谭霈生 著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影视空间形态构成
薛杉 著;杨凌媛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理论:从柏拉图到布莱希特
(法) 玛丽-克洛德·于贝尔 著,吴亚菲、赵英晖 译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理念、实验和教育——纪念熊佛西12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话剧研究中心 著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与科技的发展构建:第五届世界戏剧教育大会文集
郝戎;[日]小林直弥;[韩]崔在吾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视角下的决策性会议范式研究
吴晓露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艺术的特性(修订版)
谭霈生 著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表演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峰 著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家封至模文选 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丛书名 填补空白之作,首次公开出版封至模先生文集 中国言实出版社
封至模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和电影音乐鉴赏
陆佳敏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内外:中国话剧的接受研究
陈军
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
戏剧游戏:剧场排练游戏
[英]杰茜卡·斯韦尔 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