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行病学(第2版)

现代流行病学(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7
版次: 1
ISBN: 9787117102742
定价: 11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869页
字数: 140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医药卫生
26人买过
  •   《现代流行病学(第2版)》由全国知名的流行病学老专家和具有专长的中青年学者共同编写而成,以介绍最新的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为重点,同时保持了现代流行病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全书共分4篇41章,分别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资料分析及其应用。内容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吸收了国际最新研究成果,是目前国内最新、最全面和最实用的流行病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参考书。对在基础、临床、预防及卫生管理领域工作的非流行病学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谭红专,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硕士学位,2004年获博士学位。从事流行病学研究,在流行病学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于1993年和2003年分别赴日本大坂大学和加拿大Ottawa大学学习。支持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重大科研课题,主编和参编多部高质量教材及辅导书,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其中SCI文章10余篇。是《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和《医学临床研究》等9种专业杂志的编委。社会职务有: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教育部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预防医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亚太公共卫生协会理事、中华流行病学学会传染病学组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湖南省流行病学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和湖南省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组长。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教师风范,注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教学经验丰富,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 第一篇基本概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一、学科的发展
    二、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一、传染病防治时期
    二、从研究传染病扩展到研究所有疾病
    三、从研究疾病扩大到研究疾病和健康
    四、从研究疾病与健康向研究其他人群事件拓展

    第三节现代流行病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现代流行病学的特点
    二、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暴露测量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暴露测量的目的
    三、暴露测量的内容
    四、暴露测量方法

    第二节查阅记录
    一、记录的种类
    二、利用记录的优点
    三、记录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记录摘录的误差来源和质量控制
    五、日记

    第三节机体测量
    一、机体测量的用途和局限性
    二、外源性化合物的测量
    三、内源性化合物的测量
    四、生物测量的质量控制
    五、生物标本库

    第四节环境测量
    一、环境测量的用途及其局限性
    二、当前暴露的测量和抽样
    三、既往暴露的测量和抽样

    第五节暴露测量中的伦理学问题
    一、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实践

    第三章疾病与健康测量
    第一节发病频率的指标
    一、发病率
    二、续发率
    三、应用发病频率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患病频率的指标
    一、患病率
    二、感染率

    第三节死亡频率的指标
    一、死亡率
    二、病死率
    三、生存率
    四、累积死亡率

    第四节生命质量的评价指标
    一、病残率
    二、潜在寿命损失年
    三、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健康寿命年
    五、质量调整寿命年
    六、生存比与平均发病时间的关系

    第四章效应和联系的测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效应
    二、联系
    三、效应与联系的区别

    第二节效应的测量
    一、效应的测量指标
    二、效应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联系的测量
    一、联系的测量指标
    二、联系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与病因模式
    一、病因概念的发展
    二、病因模型
    三、疾病发生的多因性
    四、因果联接方式

    第二节病因研究与因果推断
    一、病因研究的过程
    二、病因研究方法
    三、因果推断

    第二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三篇资料分析
    第四篇流行病学的应用
    中英文对照索引
    英中文对照索引
  • 内容简介:
      《现代流行病学(第2版)》由全国知名的流行病学老专家和具有专长的中青年学者共同编写而成,以介绍最新的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为重点,同时保持了现代流行病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全书共分4篇41章,分别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资料分析及其应用。内容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吸收了国际最新研究成果,是目前国内最新、最全面和最实用的流行病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参考书。对在基础、临床、预防及卫生管理领域工作的非流行病学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谭红专,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硕士学位,2004年获博士学位。从事流行病学研究,在流行病学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于1993年和2003年分别赴日本大坂大学和加拿大Ottawa大学学习。支持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重大科研课题,主编和参编多部高质量教材及辅导书,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其中SCI文章10余篇。是《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和《医学临床研究》等9种专业杂志的编委。社会职务有: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教育部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预防医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亚太公共卫生协会理事、中华流行病学学会传染病学组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湖南省流行病学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和湖南省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组长。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教师风范,注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教学经验丰富,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
  • 目录:
    第一篇基本概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一、学科的发展
    二、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一、传染病防治时期
    二、从研究传染病扩展到研究所有疾病
    三、从研究疾病扩大到研究疾病和健康
    四、从研究疾病与健康向研究其他人群事件拓展

    第三节现代流行病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现代流行病学的特点
    二、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暴露测量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暴露测量的目的
    三、暴露测量的内容
    四、暴露测量方法

    第二节查阅记录
    一、记录的种类
    二、利用记录的优点
    三、记录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记录摘录的误差来源和质量控制
    五、日记

    第三节机体测量
    一、机体测量的用途和局限性
    二、外源性化合物的测量
    三、内源性化合物的测量
    四、生物测量的质量控制
    五、生物标本库

    第四节环境测量
    一、环境测量的用途及其局限性
    二、当前暴露的测量和抽样
    三、既往暴露的测量和抽样

    第五节暴露测量中的伦理学问题
    一、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实践

    第三章疾病与健康测量
    第一节发病频率的指标
    一、发病率
    二、续发率
    三、应用发病频率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患病频率的指标
    一、患病率
    二、感染率

    第三节死亡频率的指标
    一、死亡率
    二、病死率
    三、生存率
    四、累积死亡率

    第四节生命质量的评价指标
    一、病残率
    二、潜在寿命损失年
    三、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健康寿命年
    五、质量调整寿命年
    六、生存比与平均发病时间的关系

    第四章效应和联系的测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效应
    二、联系
    三、效应与联系的区别

    第二节效应的测量
    一、效应的测量指标
    二、效应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联系的测量
    一、联系的测量指标
    二、联系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与病因模式
    一、病因概念的发展
    二、病因模型
    三、疾病发生的多因性
    四、因果联接方式

    第二节病因研究与因果推断
    一、病因研究的过程
    二、病因研究方法
    三、因果推断

    第二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三篇资料分析
    第四篇流行病学的应用
    中英文对照索引
    英中文对照索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现代流行病学(第2版)
现代流行病学(第3版)
谭红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