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符号学

汉字符号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1-10
ISBN: 9787532530076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分类: 语言文字
24人买过
  • 黄亚平: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文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训诂学文本注释、汉语音韵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等。先后发表《古注类型刍议》等论文数十篇,编撰各类著作 4种,独立完成 2部。专著《古籍注释学基础》(甘肃教育出版社1995年)先后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项,国家级(全国教育类)图书优秀奖 1项,并被资深专家评为“具有一定开创意义,为国内该领域填补空白之作”。十余年间,先后为中文系本科生、函授生开设了古代汉语、古籍注释学基础、训诂五讲、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为中文、历史等专业研究生开设了音韵、文字、训诂等课程,并为汉语本科班外国留学生教授中国文化、听力、精读、泛读等课程。现为中国语言文化学会会员。

    孟华:
    男,47岁,文学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符号学、现代汉语。主要成果:专著《符号表达原理》、《汉字符号学》;发表符号学、现代汉语方面的论文四十余篇。全国符号与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上编 史前汉字符号研究
    第一章 对以文字起源为核心的汉字理论研究的反思
    第一节 以许慎为代表的传统文字观及其不足
    一、许慎的文字形成观和变异发展观
    (一)形成观
    (二)变异发展观
    二、许慎的形体结构观
    (一)六书说
    (二)偏旁、部首
    三、许慎的文字功能观
    (一)文字的神话功能
    (二)文字的社会政治功能
    (三)文字的社会交际功能
    第二节 语言中心主义的文字观
    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引进及其文字观的反思
    二、文字改革运动
    三、传统文字学研究的语言转向
    四、古文字学的兴起
    (一)甲骨文研究
    (二)金文研究
    (三)战国文字研究
    五、现代汉字学理论著作述要
    六、史前汉字研究的符号学视阈
    第二章 史前文字符号表达的多样性
    第一节 汉字符号是视觉符号之一
    第二节 史前汉字符号表达的多样性
    一、造型表达
    二、图画表达
    (一)写实性图画表达
    (二)写意型图画表达
    (三)象征性图画表达
    三、记号表达
    (一)结绳
    (一)八卦
    (三)陶器上的符号与文字
    1、半坡系陶符
    2、大汉口、良渚系刻符与文字
    3、龙山系刻符与文字
    四、徽号表达
    (一)史前彩陶族徽
    1、神性意味氏族图腾性族徽
    2、写意型图腾徽号
    3、象征型族徽
    4、记号型族徽
    (二)商周铜器族徽文字
    第三章 史前文字的成因、特征及其向有史文字体系的过渡
    第一节 史前文字形成的相关因素
    一、与书写媒体有关
    二、与专门从事者有关
    三、与生存方式和生活理念有关
    四、与社会文化的需求有关
    第二节 史前汉字的特征
    一、结构上的单体性和非线性原则
    二、表达手法上的写意性和二次约定性
    三、功能上的独立性和强制性
    第三节 史前单体汉字向汉字体系的过渡
    一、图画文字、记号文字、族徽文字的互渗:符号化
    二、史前意象的符号化扩充和转移:转注
    三、汉字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假借
    四、汉字体系的理想境界:形声
    下编 汉字符号的共时研究
    第四章 汉字理论的符号学批评
    第一节 本原主义文字观
    一、本原主义的含义
    二、本原主义的两种文字观
    (一)本义中心论
    (二)语言中心论
    三、本原主义的两种文化观
    (一)本义中心论意指君权
    (二)语言中心论与逻各斯中心主义
    (三)本原主义的局限
    第二节 德里达的解构文字观
    一、德里达揭示的零度文字观
    二、德里达对零度文字观的批判
    三、德里达的文字观
    四、德里达对汉字的看法
    五、德里达的贡献
    六、德里达的局限
    第五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一节 几种不同的汉字结构现
    一、传统文字学的汉字结构观
    二、现代汉字学的结构观
    (一)字体
    (二)构造单位及规则
    (三)构造理据
    (四)意指结构
    三、汉字符号学的观点
    第二节 汉字符号结构分析
    一、汉字的形体系统
    (一)形体结构
    (二)汉字的形体理据
    二、汉字是二级符号系统
    (一)汉字第一级符号结构系统
    (二)汉字第二级符号结构系统
    第三节 汉字的结合方式
    一、意义关系
    (一)“六书”――传统的汉字意义关系理论
    (二)“两书论”――汉字的两种基本的意义关系方式
    二、标记关系
    (一)结构对应性方式
    (二)层级对应方式
    (三)零度与偏离
    三、汉字的相互投射关系
    (一)汉字的能指性与汉字投射原则
    (二)汉字是在所指投射中坚持能指投射的
    第六章 汉字的功能
    第一节 汉字的结构、系统和功能
    第二节 汉字的表达功能
    一、美学功能
    (一)结体
    (二)用笔
    (三)章法
    二、隐喻功能
    (一)理据性
    (二)意指性
    (三)转义性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功能
    一、汉字的遮蔽功能
    二、汉字的投射功能
    第四节 汉字的文化功能
    一、汉字的“自源/合流”模式的文化动机
    二、表意制度是汉字文化功能的最高表现
    第五节 汉字的信息处理功能
    一、汉字的编码功能
    (一)汉字字形的信息多样性
    (二)汉字形音关系的不对应性
    (三)汉字形音义关系的不对应性
    (四)不按词连写
    (五)编码功能的语境变异性
    (六)数字化指数低
    二、汉字的代码转换功能
    后记
  • 作者简介:
    黄亚平: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文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训诂学文本注释、汉语音韵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等。先后发表《古注类型刍议》等论文数十篇,编撰各类著作 4种,独立完成 2部。专著《古籍注释学基础》(甘肃教育出版社1995年)先后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项,国家级(全国教育类)图书优秀奖 1项,并被资深专家评为“具有一定开创意义,为国内该领域填补空白之作”。十余年间,先后为中文系本科生、函授生开设了古代汉语、古籍注释学基础、训诂五讲、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为中文、历史等专业研究生开设了音韵、文字、训诂等课程,并为汉语本科班外国留学生教授中国文化、听力、精读、泛读等课程。现为中国语言文化学会会员。

    孟华:
    男,47岁,文学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符号学、现代汉语。主要成果:专著《符号表达原理》、《汉字符号学》;发表符号学、现代汉语方面的论文四十余篇。全国符号与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 目录:
    上编 史前汉字符号研究
    第一章 对以文字起源为核心的汉字理论研究的反思
    第一节 以许慎为代表的传统文字观及其不足
    一、许慎的文字形成观和变异发展观
    (一)形成观
    (二)变异发展观
    二、许慎的形体结构观
    (一)六书说
    (二)偏旁、部首
    三、许慎的文字功能观
    (一)文字的神话功能
    (二)文字的社会政治功能
    (三)文字的社会交际功能
    第二节 语言中心主义的文字观
    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引进及其文字观的反思
    二、文字改革运动
    三、传统文字学研究的语言转向
    四、古文字学的兴起
    (一)甲骨文研究
    (二)金文研究
    (三)战国文字研究
    五、现代汉字学理论著作述要
    六、史前汉字研究的符号学视阈
    第二章 史前文字符号表达的多样性
    第一节 汉字符号是视觉符号之一
    第二节 史前汉字符号表达的多样性
    一、造型表达
    二、图画表达
    (一)写实性图画表达
    (二)写意型图画表达
    (三)象征性图画表达
    三、记号表达
    (一)结绳
    (一)八卦
    (三)陶器上的符号与文字
    1、半坡系陶符
    2、大汉口、良渚系刻符与文字
    3、龙山系刻符与文字
    四、徽号表达
    (一)史前彩陶族徽
    1、神性意味氏族图腾性族徽
    2、写意型图腾徽号
    3、象征型族徽
    4、记号型族徽
    (二)商周铜器族徽文字
    第三章 史前文字的成因、特征及其向有史文字体系的过渡
    第一节 史前文字形成的相关因素
    一、与书写媒体有关
    二、与专门从事者有关
    三、与生存方式和生活理念有关
    四、与社会文化的需求有关
    第二节 史前汉字的特征
    一、结构上的单体性和非线性原则
    二、表达手法上的写意性和二次约定性
    三、功能上的独立性和强制性
    第三节 史前单体汉字向汉字体系的过渡
    一、图画文字、记号文字、族徽文字的互渗:符号化
    二、史前意象的符号化扩充和转移:转注
    三、汉字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假借
    四、汉字体系的理想境界:形声
    下编 汉字符号的共时研究
    第四章 汉字理论的符号学批评
    第一节 本原主义文字观
    一、本原主义的含义
    二、本原主义的两种文字观
    (一)本义中心论
    (二)语言中心论
    三、本原主义的两种文化观
    (一)本义中心论意指君权
    (二)语言中心论与逻各斯中心主义
    (三)本原主义的局限
    第二节 德里达的解构文字观
    一、德里达揭示的零度文字观
    二、德里达对零度文字观的批判
    三、德里达的文字观
    四、德里达对汉字的看法
    五、德里达的贡献
    六、德里达的局限
    第五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一节 几种不同的汉字结构现
    一、传统文字学的汉字结构观
    二、现代汉字学的结构观
    (一)字体
    (二)构造单位及规则
    (三)构造理据
    (四)意指结构
    三、汉字符号学的观点
    第二节 汉字符号结构分析
    一、汉字的形体系统
    (一)形体结构
    (二)汉字的形体理据
    二、汉字是二级符号系统
    (一)汉字第一级符号结构系统
    (二)汉字第二级符号结构系统
    第三节 汉字的结合方式
    一、意义关系
    (一)“六书”――传统的汉字意义关系理论
    (二)“两书论”――汉字的两种基本的意义关系方式
    二、标记关系
    (一)结构对应性方式
    (二)层级对应方式
    (三)零度与偏离
    三、汉字的相互投射关系
    (一)汉字的能指性与汉字投射原则
    (二)汉字是在所指投射中坚持能指投射的
    第六章 汉字的功能
    第一节 汉字的结构、系统和功能
    第二节 汉字的表达功能
    一、美学功能
    (一)结体
    (二)用笔
    (三)章法
    二、隐喻功能
    (一)理据性
    (二)意指性
    (三)转义性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功能
    一、汉字的遮蔽功能
    二、汉字的投射功能
    第四节 汉字的文化功能
    一、汉字的“自源/合流”模式的文化动机
    二、表意制度是汉字文化功能的最高表现
    第五节 汉字的信息处理功能
    一、汉字的编码功能
    (一)汉字字形的信息多样性
    (二)汉字形音关系的不对应性
    (三)汉字形音义关系的不对应性
    (四)不按词连写
    (五)编码功能的语境变异性
    (六)数字化指数低
    二、汉字的代码转换功能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汉字符号学
汉字部首故事系列绘本(共5册)
吴楚璿 绘画;余治莹;责编:卜凡纳;陈丹盈;杜泊锐;李康;王悦;周思昊
汉字符号学
汉字从哪里来——从甲骨文说起(第七级)
王本兴
汉字符号学
汉字(永不消逝的印迹)(精)/绘中国故事共圆中国梦
耿雨 编绘
汉字符号学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李守奎
汉字符号学
汉字里的中国故事:器物建筑篇(彩图版)
陈兴乾
汉字符号学
汉字认知理论研究
蔡永贵;蔡荣之
汉字符号学
汉字古今谈 启功 著
启功
汉字符号学
汉字文化思想传承丛书:汉字中的礼法观念
刘志基
汉字符号学
汉字从哪里来——从甲骨文说起(第十级) 王本兴 著
王本兴
汉字符号学
汉字的记忆
毛向军;邹方程
汉字符号学
汉字中国 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
成都博物馆
汉字符号学
汉字奥秘 2本合售
李万里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汉字符号学
文字与文明研究
黄亚平 著
汉字符号学
高频电子技术第3版
黄亚平 编
汉字符号学
中部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路径模式及空间组织
黄亚平、刘凌云、陈瞻 著
汉字符号学
职场误区
黄亚平 著
汉字符号学
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及武汉城市发展策略
黄亚平、胡忆东、彭翀 著
汉字符号学
广义文字学研究自选集
黄亚平
汉字符号学
艺术、考古与文字起源:前文字研究
黄亚平
汉字符号学
电路基础实用教程
黄亚平 主编
汉字符号学
高频电子线路
黄亚平 主编
汉字符号学
高频电子技术
黄亚平 主编
汉字符号学
典籍符号与权力话语
黄亚平
汉字符号学
计算机专业英语
黄亚平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