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德] (Clark) ,
2004-06
版次: 1
ISBN: 9787120000028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10页
字数: 1152千字
1人买过
  • 本书把网络的各种知识和不同部件组合在一起,研究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全书共分15章,1~3章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4~15章详细描述数据通信协议中的IP以及网络程序,涉及到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访问方式、使用的协议、路由策略、冗余、安全、防火墙、分布式计算应用、网络服务、服务质量等。同时书后有许多附录,方便读者查找和快速浏览。
      
      本书既适合通信网络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对从事通信网络工程、技术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用户来说也是极有价值的基础性参考读物。 第1章  因特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和万维网(WWW)

      1.1  起源——ARPANET

      1.2  数据通信分层协议的出现

      1.3  SNA(系统网络结构)

      1.4  DECnet

      1.5  其他大型计算机厂商

      1.6  X.25(由ITU-T推荐)

      1.7  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端接设备)、线路接口和协议

      1.8  UNI(用户-网络接口)、NNI(网络-网络接口)和INI(网间接口)

      1.9  开放系统互连(OSI)

      1.10  EDI(电子数据交换)

      1.11  CompuServe,prestel,minitel,BTx(Bildschirmtext)和teletex

      1.12  UNIX在因特网发展史上的作用

      1.13  PC(个人电脑)的出现

      1.14  局域网(LAN)

      1.15  LAN服务器、网桥、网关和路由器

      1.16  IP为什么会成为“开放”通信的标准

      1.17  IP(网际协议)以及因特网的发展和文件

      1.18  电子邮件和域名系统(DNS)

      1.19  HTML、Windows NT和万维网

      1.20  因特网地址和域名

      1.21  什么是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和IAP(因特网访问提供商)

      1.22  电子商务的出现

    第2章  数据通信和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

      2.1  二进制码

      2.2  二进制码数字的光电表示和存储

      2.3  用二进制码表示文本信息

      2.4  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2.5  EBCDIC和扩充的ASCII

      2.6  二进制码传输图形图像的用法

      2.7  二进制消息的解码——要求同步并且避免误码

      2.8  数字传输

      2.9  利用调制解调器对模拟介质上的数字信息的调制

      2.10  检波和解调——误码和眼图

      2.11  减少误码——再生、误码检测和校正

      2.12  同步

      2.13  分组交换、协议和统计多路复用

      2.14  对称和非对称通信:全双工以及其他术语

      2.15  串行和并行通信

      2.16  长距离线路的问题——遵守最大线路长度的需要

    第3章  基本的数据网络和协议

      3.1  数据网络的基本构件

      3.2  第1层——物理层接口:DTE/DCE、线路接口和协议

      3.3  第2层——数据链路层

      3.4  第3层——网络层和网络层地址

      3.5  第4层——传输层协议

      3.6  第5至第7层的更高层的协议

      3.7  协议栈和嵌套式的协议控制信息(PCI)

      3.8  实际的网络协议栈表示法

      3.9  协议封装

      3.10  控制和管理协议

      3.11  影响协议选择以及网络设计和操作的传播效果

    第4章  局域网(LAN)

      4.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标准

      4.2  以太网(CSMA/CD,IEEE 802.3)

      4.3  以太网标准(IEEE 802.3和IEEE 802.2)

      4.4  以太网的链路层协议——LLC和MAC

      4.5  以太网的物理层——物理层信号(PLS)的基本功能

      4.6  以太网集线器(半双工中继器)

      4.7  不同的物理层——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

      4.8  局域网网段和中继器——扩展单个冲突域的范围

      4.9  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内的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和管理通信

      4.10  其他类型的局域网(令牌环网和令牌总线)

      4.11  局域网操作系统软件和局域网服务器

      4.12  网络互连——网桥、交换机、VLAN、路由器和网关

    第5章  广域网、路由器和网际协议(IP)

      5.1  WAN(广域网)、路由器、网际协议(IP)和IP地址

      5.2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5.3  单播、广播、多播和任播转发

      5.4  路由表的格式——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5.5  路由表约定

      5.6  简单路由控制机制:生存期(TTL)和跃距数限制域

      5.7  网际协议版本4(IPv4)

      5.8  ICMP(网络控制消息协议)

      5.9  网络地址分配方案(IPv4)

      5.10  区分服务(区分服务和DS域)

      5.11  网际协议版本6(IPv6)

      5.12  IPv6的ICMP

      5.13  IPv6的地址分配

      5.14  多播

    第6章  路由表和协议

      6.1  路由表:变更后的静态和动态路由表

      6.2  通过比较可选的路由距离或代价选择最佳路由

      6.3  存储、更新和重新计算路由表和路由数据库

      6.4  路由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6.5  路由表中的目的地址的描述

      6.6  路由协议和相关算法及测量

      6.7  网络间的路由信息分发

      6.8  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协议的路由方法

      6.9  初始化路由协议:邻居发现和“hello”程序

      6.10  路由协议以及与IP协议的关系

      6.11  不同网络路由协议的使用

      6.12  RIP(路由信息协议)

      6.13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6.14  BGP4(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

      6.15  源网络和目的网络内与路由相关的问题

      6.16  路由管理问题

    第7章  传输服务和协议

    第8章  IP网络实施:构件、骨干网和接入

    第9章  网络管理

    第10章  数据网络和互联网应用

    第11章  万维网(WWW)

    第12章  电子邮件(E-mail)

    第13章  网络数据安全

    第14章  服务质量(QoS)、网络性能及优化

    第15章  IP面临的挑战

    附录A  协议地址、端口号、服务接入点标识符(SAPI)和通用表达格式

    附录B  Internet的高级域名(TLD)与一般域名

    附录C  Internet国家代码、高级域名(ccTLD-ISO 3166-1)

    附录D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请求注解(RFC)列表

    附录E  LAN和MAN的IEEE802标准

    附录F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

    附录G  接口、电缆、连接器和管脚输出

    附录H  X.25分组交换(ITU-T的X.25)

    附录I   帧中继

    附录J   异步传输模式(ATM)

    术语

    缩写和标准快速参考
  • 内容简介:
    本书把网络的各种知识和不同部件组合在一起,研究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全书共分15章,1~3章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4~15章详细描述数据通信协议中的IP以及网络程序,涉及到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访问方式、使用的协议、路由策略、冗余、安全、防火墙、分布式计算应用、网络服务、服务质量等。同时书后有许多附录,方便读者查找和快速浏览。
      
      本书既适合通信网络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对从事通信网络工程、技术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用户来说也是极有价值的基础性参考读物。
  • 目录:
    第1章  因特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和万维网(WWW)

      1.1  起源——ARPANET

      1.2  数据通信分层协议的出现

      1.3  SNA(系统网络结构)

      1.4  DECnet

      1.5  其他大型计算机厂商

      1.6  X.25(由ITU-T推荐)

      1.7  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端接设备)、线路接口和协议

      1.8  UNI(用户-网络接口)、NNI(网络-网络接口)和INI(网间接口)

      1.9  开放系统互连(OSI)

      1.10  EDI(电子数据交换)

      1.11  CompuServe,prestel,minitel,BTx(Bildschirmtext)和teletex

      1.12  UNIX在因特网发展史上的作用

      1.13  PC(个人电脑)的出现

      1.14  局域网(LAN)

      1.15  LAN服务器、网桥、网关和路由器

      1.16  IP为什么会成为“开放”通信的标准

      1.17  IP(网际协议)以及因特网的发展和文件

      1.18  电子邮件和域名系统(DNS)

      1.19  HTML、Windows NT和万维网

      1.20  因特网地址和域名

      1.21  什么是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和IAP(因特网访问提供商)

      1.22  电子商务的出现

    第2章  数据通信和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

      2.1  二进制码

      2.2  二进制码数字的光电表示和存储

      2.3  用二进制码表示文本信息

      2.4  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2.5  EBCDIC和扩充的ASCII

      2.6  二进制码传输图形图像的用法

      2.7  二进制消息的解码——要求同步并且避免误码

      2.8  数字传输

      2.9  利用调制解调器对模拟介质上的数字信息的调制

      2.10  检波和解调——误码和眼图

      2.11  减少误码——再生、误码检测和校正

      2.12  同步

      2.13  分组交换、协议和统计多路复用

      2.14  对称和非对称通信:全双工以及其他术语

      2.15  串行和并行通信

      2.16  长距离线路的问题——遵守最大线路长度的需要

    第3章  基本的数据网络和协议

      3.1  数据网络的基本构件

      3.2  第1层——物理层接口:DTE/DCE、线路接口和协议

      3.3  第2层——数据链路层

      3.4  第3层——网络层和网络层地址

      3.5  第4层——传输层协议

      3.6  第5至第7层的更高层的协议

      3.7  协议栈和嵌套式的协议控制信息(PCI)

      3.8  实际的网络协议栈表示法

      3.9  协议封装

      3.10  控制和管理协议

      3.11  影响协议选择以及网络设计和操作的传播效果

    第4章  局域网(LAN)

      4.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标准

      4.2  以太网(CSMA/CD,IEEE 802.3)

      4.3  以太网标准(IEEE 802.3和IEEE 802.2)

      4.4  以太网的链路层协议——LLC和MAC

      4.5  以太网的物理层——物理层信号(PLS)的基本功能

      4.6  以太网集线器(半双工中继器)

      4.7  不同的物理层——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

      4.8  局域网网段和中继器——扩展单个冲突域的范围

      4.9  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内的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和管理通信

      4.10  其他类型的局域网(令牌环网和令牌总线)

      4.11  局域网操作系统软件和局域网服务器

      4.12  网络互连——网桥、交换机、VLAN、路由器和网关

    第5章  广域网、路由器和网际协议(IP)

      5.1  WAN(广域网)、路由器、网际协议(IP)和IP地址

      5.2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5.3  单播、广播、多播和任播转发

      5.4  路由表的格式——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5.5  路由表约定

      5.6  简单路由控制机制:生存期(TTL)和跃距数限制域

      5.7  网际协议版本4(IPv4)

      5.8  ICMP(网络控制消息协议)

      5.9  网络地址分配方案(IPv4)

      5.10  区分服务(区分服务和DS域)

      5.11  网际协议版本6(IPv6)

      5.12  IPv6的ICMP

      5.13  IPv6的地址分配

      5.14  多播

    第6章  路由表和协议

      6.1  路由表:变更后的静态和动态路由表

      6.2  通过比较可选的路由距离或代价选择最佳路由

      6.3  存储、更新和重新计算路由表和路由数据库

      6.4  路由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6.5  路由表中的目的地址的描述

      6.6  路由协议和相关算法及测量

      6.7  网络间的路由信息分发

      6.8  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协议的路由方法

      6.9  初始化路由协议:邻居发现和“hello”程序

      6.10  路由协议以及与IP协议的关系

      6.11  不同网络路由协议的使用

      6.12  RIP(路由信息协议)

      6.13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6.14  BGP4(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

      6.15  源网络和目的网络内与路由相关的问题

      6.16  路由管理问题

    第7章  传输服务和协议

    第8章  IP网络实施:构件、骨干网和接入

    第9章  网络管理

    第10章  数据网络和互联网应用

    第11章  万维网(WWW)

    第12章  电子邮件(E-mail)

    第13章  网络数据安全

    第14章  服务质量(QoS)、网络性能及优化

    第15章  IP面临的挑战

    附录A  协议地址、端口号、服务接入点标识符(SAPI)和通用表达格式

    附录B  Internet的高级域名(TLD)与一般域名

    附录C  Internet国家代码、高级域名(ccTLD-ISO 3166-1)

    附录D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请求注解(RFC)列表

    附录E  LAN和MAN的IEEE802标准

    附录F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

    附录G  接口、电缆、连接器和管脚输出

    附录H  X.25分组交换(ITU-T的X.25)

    附录I   帧中继

    附录J   异步传输模式(ATM)

    术语

    缩写和标准快速参考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中心经营之道 唐汝林 等
唐汝林 等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管理十讲 袁野 崔斌 李战怀 等
袁野 崔斌 李战怀 等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要素教程
杨东 白银 著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驱动式教学:如何科学、有效、系统地提高学生成绩(深度剖析教学数据,助力教学决策,实时洞察学习动态,精准教学)
(美)罗伯特·J. 马扎诺,菲利普·B. 沃里克,卡梅伦·L. 雷恩斯 ,理查德·杜富尔著,张庆彬译; 中青文 出品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确权的理论基础探索
彭诚信、史晓宇 著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经济学
赵昌文,戎珂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挖掘竞赛实战:方法与案例
许可乐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要素估值
刘赛红、吕颖毅、王连军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驱动的物流选址与调度模型及其实践
木仁 徐志强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存储架构与技术(第2版)
舒继武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型公司:用数据和人工智能升级企业
(西) 理查德·本杰明(Richard Benjamins)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实现
杜小勇、陈红、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