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2014-07
版次: 1
ISBN: 9787510450105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0页
字数: 250千字
分类: 历史
22人买过
  •   庞大的历史对于个体的人来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来善于从历史中获得经验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他所在的时代中的强者,所以,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历史是强者的生存课本。”这句话值得咀嚼,细细品味。

      作者善于把浩瀚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以极其深入浅出的方式条分缕析,带领听众和读者一步步、一层层深入到历史中去,渐渐让读者和听众开拓自己的思维,从历史中真正地受益,而不仅仅是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和掌握一些历史的时间线索。

      历史从不是枯燥的史实和时间数字,是人们生存的智慧库,是人生可以获得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可谓是一次探寻中国古代历史的心灵之旅。   兰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著名记者、中青年学者,著述颇丰,文字诙谐,幽默,发表文字50余万字,历史文章30余篇。 第一部分

     第一讲 刺客生涯原是梦

      韩非子有句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意思是说,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以武犯禁”的事情,那些以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人当中,也不乏有勇有谋的豪杰之辈,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景仰。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特地给一些“以武犯禁”的人以大量笔墨,他们的故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讲 英雄到此却思量

      历史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仇恨写成的。史书当中,充满了蒙冤与复仇的故事,其间到处有血泪纠缠、刀光剑影。仇恨可以覆灭一个国家,也可以成就一个人的王霸之业。看上去,恨似乎比爱更要永恒,也更要有力。前文专诸一节中曾经提到过伍子胥,因为仇恨,他以个人之力去对抗一个国家,其中艰险可想而知。那么,伍子胥的复仇到底怎样了呢?

     第三讲 风尘握手赠佩刀

      有句俗话“宁为太平鸡犬,不为乱世百姓”,是说乱世之中百姓生活的不易,而豪侠人物则正好相反,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而英雄豪杰若恰恰生逢太平盛世,则也是另一种的悲哀。《史记?游侠列传》中,主人公郭解的一生正给人这样的感慨。

    第二部分

      .第四讲 历史的经验等于智慧的宝库

      历史的功用在于其经验性,历史就是人类过去智慧经验的总结,有云:“鉴于往事,有资于道。”无数的历史经验就等于智慧的宝库了。

      .第五讲 秀才遇到兵

      我以为真正麻烦的,可能是原有价值观的失落和原来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急剧崩坏的问题。因为它是异质的,原来的崩坏了很难用外来的填补,这时便呈现真空混乱的状态。

     第六讲 开国君主的“心事”

      如果赏识代表的是人君意志的遂行和对未来的期待,赵襄子很清楚这种“晋阳前”和“晋阳后”的差异。用现代的流行语是,赵襄子这个赏识有“前瞻性”。

     第七讲 谁人更扫黄金台

      历史里充斥着很多“不共生死”的血淋淋故事,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答案是“愚蠢”。再想下去的第二个答案可能恰恰倒过来,是“聪明”。

     第八讲 世界上最神奇的谋职术

      这实在是一则神奇得不得了的故事,“居乡三逐,事君五去”这样的履历表有人敢填,竟然也有人敢要,应征的还是国相这个最好的职位,这可能是全世界最神奇的谋职术了。

     第九讲 皇帝的魔镜

      谏官是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是中国历史很独特的现象,也关系着我们对历史的权力结构、官僚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理解。

     第十讲 当皇帝也得委曲求全

      在中国历史上不免要产生谏官这样的“民主橱窗”,当君王的即使满心不情愿,但如有一点小聪明,也知道留个有风骨的诤臣在身边。

     第十一讲 成功常常是个陷阱

      桓公的成就,看起来似乎大部分来自管仲,失败也似乎是因为没有了管仲,充分地体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老话的涵义,因此,齐桓公的遭遇,遂成了后代劝谏人君尊贤去佞的完美例证。

     第十二讲 性格决定命运

      鲍叔的太过正直廉洁,已到了洁癖的地步,绝不愿因任何天大的理由——比方说国家的利益安全——而有所妥协或委屈。

     第十三讲 管仲有什么了不起

      管仲的功绩直接关系着一段极其漫长而艰辛的文化大融合,想来孔子所说的“要是没有管仲,我现在大概也成了个奇装异服的野蛮人了。”就是意识到这个成就。

     第十四讲 成为“孔子”的那个年轻人

      对孔子而言,一个君王能拥有无与伦比的个人德性,是个理想的状况,而所谓的理想其实是一种无限美好的、非一蹴可及的境界,供我们立志和奋力逼近,并不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人都该死。

     第十五讲 廉洁跟薪水有关

      我个人以为薪水最好还是得拿,像田子方那样,廉洁是廉洁,不贪是不贪,但这只能是个人对自我的要求和选择,万一进一步被当成一种道德尺度,拿来要求别人,难保不会出事。

     第十六讲 读史不需当裁判

      读史的人实在不需要去当裁判,硬要由此比出到底是周公厉害还是太公厉害。对读史的人而言,学习和理解要比当啦啦队有意义多了。

     第十七讲 “众恶所归”的秦皇帝

      地球是圆的,清末民初以来,儒家的行情走低,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同志”的负负得正法则,秦始皇也开始被翻案,甚至成了拥有雄才伟略的伟大君王。

    第三部分

     第十八讲 权变

      正确判断自己的状况、身边的环境,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而既有自知之明,又能对对手了如指掌,则是获胜的关键。生于乱世的叔孙通,却缺乏在乱世得到成功的条件,原因很简单——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过是个酸秀才。然而,知识分子也有知识分子的优点,只要不让他带兵打仗,优点还是蛮多的。就他而论,最过人之处,就是严守本分和准确判断形势了,这十分难得。本分归本分,野心还是野心,坚持梦想、实现野心,也是他的“本分”之一。有了准确的判断力,确实会让人的野心如虎添翼。

     第十九讲 谦恭

      说起一成不变的恭谨态度,总让人觉得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但是与那些诡诈机变的人相比,似乎一成不变的成就还更高些。本文的邓通,凭着谦恭执拗,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人;而万石君一家,靠的则是恭谨愚直的处世态度,最终父子五人都当上了二千石以上的大官(相当于省长)。最有权的,是老实人;最有钱的,也是老实人。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镜鉴。

     第二十讲 达观

      用吹牛的方法宣传自己,一副厚颜无耻的模样,固然容易被人轻贱,却也常常能有效地出人头地。古往今来,多少建功立业的伟大人物,都主动吹嘘过自己。而东方朔的特色,却在于洞察,知道皇帝要的是什么,用吹牛的方式再清楚不过地告诉皇帝,我有趣,能令你开心。

      当一个人拥有了聪明才智,多少都会在乎一些脸面。能把不要脸的丑角哲学实行得如此彻底,那一定是真正视功名如粪土的家伙了。东方朔这个不折不扣的小丑,竟然能在达官显要、天子诸侯聚集一堂的宫廷之中,放肆地开着玩笑。嘻嘻哈哈戳中了皇帝的痛处,又何尝不是一种别人永远达不到的功业呢?

     第二十一讲 韬晦

      这是一个推销的时代,酒好酒坏都怕巷子深,所以每个人都变得特别浮躁——只想千方百计推销自己,只靠别人的夸奖活着,只相信被市场认可的价值。似乎离开了这个善变的市场,自己就会变成一团空气、一片虚无,就会从这个繁华的世界中消失。而青史留名的阮籍,却从来都没有推销过自己。他总是甘居幕后,逃避一切虚名,到最后,却成了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到如今,当年的帝王将相早已被人遗忘,只有阮籍的名字还在史书中闪着光。

      然而,他们的生活,却过得并不轻松。尤其是阮籍,既要让自己在乱世活得下去,又要保持内心的高洁,不做任何政治势力的附庸,真是搞得十分辛苦。

     第二十二讲 现实

      冯道身上最突出的品质,就是“傻实在”。

      人们都以为实在人吃亏,其实不然。有些人总不想对别人实在,可是又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实在。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实在人都最有市场。

      拿冯道来说,就是凭着一股子实在劲儿,不管朝代怎么改变,新来的皇帝都是一样信任他,愿意用他当宰相。要知道,每个皇帝都有一班自己的亲信,而冯道只不过是一个投降的俘虏呀!

     第二十三讲 演技

      语言的威力,主要靠表达的技巧,重要的是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譬如电视里毫不起眼的广告词,平常听了都会觉得恶心,但是经过了一番设计,反而就能打动人心。

      王导的演技独树一帜,说话的技巧让人叹为观止。他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套路,这样反而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时调整变化,最终酣畅淋漓,让人大呼痛快。

      今天有才华的人很多,自命不凡的人很多,但是表达能力呢?你的语言,会不会成为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子?

     第二十四讲 忠诚

      高力士是个很特别的太监,性格开朗,不同于人们一般对太监的印象。

      忠诚是难得的美德,可像高力士那样贯彻始终的,却并不多见。尤其在今天,像他那样的人,几乎已经绝种了。

      有人批评,高力士使宦官的地位大大提升,从而成为唐朝灭亡的祸根。

      但平心而论,亡国的那笔账,是不能隔着好几代,算到他身上的。他本人不过是全心全意侍奉君主,至于对以后有什么影响,那实在是他所不能控制的了。

      组织

      王猛生不逢时,恰好赶上了异族大举入侵、汉族沦落为奴的时代。身为汉文化的继承者,面对多元文化的撞击,他却能以守为攻,包容兼蓄,让汉文明在苦难之中得到了新生。

      这是一个开创历史的人,他所开创的一切,至今仍然令人叹为观止。王猛是一位赢得后人无限景仰的名臣,其才具之高、成就之大,有人认为把他比做管仲、诸葛亮也不为过。王猛与苻坚的君臣遇合也是千古怀有政治理想的知识分子们所向往的典范。
  • 内容简介:
      庞大的历史对于个体的人来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来善于从历史中获得经验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他所在的时代中的强者,所以,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历史是强者的生存课本。”这句话值得咀嚼,细细品味。

      作者善于把浩瀚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以极其深入浅出的方式条分缕析,带领听众和读者一步步、一层层深入到历史中去,渐渐让读者和听众开拓自己的思维,从历史中真正地受益,而不仅仅是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和掌握一些历史的时间线索。

      历史从不是枯燥的史实和时间数字,是人们生存的智慧库,是人生可以获得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可谓是一次探寻中国古代历史的心灵之旅。
  • 作者简介:
      兰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著名记者、中青年学者,著述颇丰,文字诙谐,幽默,发表文字50余万字,历史文章30余篇。
  •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讲 刺客生涯原是梦

      韩非子有句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意思是说,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以武犯禁”的事情,那些以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人当中,也不乏有勇有谋的豪杰之辈,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景仰。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特地给一些“以武犯禁”的人以大量笔墨,他们的故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讲 英雄到此却思量

      历史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仇恨写成的。史书当中,充满了蒙冤与复仇的故事,其间到处有血泪纠缠、刀光剑影。仇恨可以覆灭一个国家,也可以成就一个人的王霸之业。看上去,恨似乎比爱更要永恒,也更要有力。前文专诸一节中曾经提到过伍子胥,因为仇恨,他以个人之力去对抗一个国家,其中艰险可想而知。那么,伍子胥的复仇到底怎样了呢?

     第三讲 风尘握手赠佩刀

      有句俗话“宁为太平鸡犬,不为乱世百姓”,是说乱世之中百姓生活的不易,而豪侠人物则正好相反,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而英雄豪杰若恰恰生逢太平盛世,则也是另一种的悲哀。《史记?游侠列传》中,主人公郭解的一生正给人这样的感慨。

    第二部分

      .第四讲 历史的经验等于智慧的宝库

      历史的功用在于其经验性,历史就是人类过去智慧经验的总结,有云:“鉴于往事,有资于道。”无数的历史经验就等于智慧的宝库了。

      .第五讲 秀才遇到兵

      我以为真正麻烦的,可能是原有价值观的失落和原来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急剧崩坏的问题。因为它是异质的,原来的崩坏了很难用外来的填补,这时便呈现真空混乱的状态。

     第六讲 开国君主的“心事”

      如果赏识代表的是人君意志的遂行和对未来的期待,赵襄子很清楚这种“晋阳前”和“晋阳后”的差异。用现代的流行语是,赵襄子这个赏识有“前瞻性”。

     第七讲 谁人更扫黄金台

      历史里充斥着很多“不共生死”的血淋淋故事,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答案是“愚蠢”。再想下去的第二个答案可能恰恰倒过来,是“聪明”。

     第八讲 世界上最神奇的谋职术

      这实在是一则神奇得不得了的故事,“居乡三逐,事君五去”这样的履历表有人敢填,竟然也有人敢要,应征的还是国相这个最好的职位,这可能是全世界最神奇的谋职术了。

     第九讲 皇帝的魔镜

      谏官是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是中国历史很独特的现象,也关系着我们对历史的权力结构、官僚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理解。

     第十讲 当皇帝也得委曲求全

      在中国历史上不免要产生谏官这样的“民主橱窗”,当君王的即使满心不情愿,但如有一点小聪明,也知道留个有风骨的诤臣在身边。

     第十一讲 成功常常是个陷阱

      桓公的成就,看起来似乎大部分来自管仲,失败也似乎是因为没有了管仲,充分地体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老话的涵义,因此,齐桓公的遭遇,遂成了后代劝谏人君尊贤去佞的完美例证。

     第十二讲 性格决定命运

      鲍叔的太过正直廉洁,已到了洁癖的地步,绝不愿因任何天大的理由——比方说国家的利益安全——而有所妥协或委屈。

     第十三讲 管仲有什么了不起

      管仲的功绩直接关系着一段极其漫长而艰辛的文化大融合,想来孔子所说的“要是没有管仲,我现在大概也成了个奇装异服的野蛮人了。”就是意识到这个成就。

     第十四讲 成为“孔子”的那个年轻人

      对孔子而言,一个君王能拥有无与伦比的个人德性,是个理想的状况,而所谓的理想其实是一种无限美好的、非一蹴可及的境界,供我们立志和奋力逼近,并不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人都该死。

     第十五讲 廉洁跟薪水有关

      我个人以为薪水最好还是得拿,像田子方那样,廉洁是廉洁,不贪是不贪,但这只能是个人对自我的要求和选择,万一进一步被当成一种道德尺度,拿来要求别人,难保不会出事。

     第十六讲 读史不需当裁判

      读史的人实在不需要去当裁判,硬要由此比出到底是周公厉害还是太公厉害。对读史的人而言,学习和理解要比当啦啦队有意义多了。

     第十七讲 “众恶所归”的秦皇帝

      地球是圆的,清末民初以来,儒家的行情走低,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同志”的负负得正法则,秦始皇也开始被翻案,甚至成了拥有雄才伟略的伟大君王。

    第三部分

     第十八讲 权变

      正确判断自己的状况、身边的环境,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而既有自知之明,又能对对手了如指掌,则是获胜的关键。生于乱世的叔孙通,却缺乏在乱世得到成功的条件,原因很简单——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过是个酸秀才。然而,知识分子也有知识分子的优点,只要不让他带兵打仗,优点还是蛮多的。就他而论,最过人之处,就是严守本分和准确判断形势了,这十分难得。本分归本分,野心还是野心,坚持梦想、实现野心,也是他的“本分”之一。有了准确的判断力,确实会让人的野心如虎添翼。

     第十九讲 谦恭

      说起一成不变的恭谨态度,总让人觉得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但是与那些诡诈机变的人相比,似乎一成不变的成就还更高些。本文的邓通,凭着谦恭执拗,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人;而万石君一家,靠的则是恭谨愚直的处世态度,最终父子五人都当上了二千石以上的大官(相当于省长)。最有权的,是老实人;最有钱的,也是老实人。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镜鉴。

     第二十讲 达观

      用吹牛的方法宣传自己,一副厚颜无耻的模样,固然容易被人轻贱,却也常常能有效地出人头地。古往今来,多少建功立业的伟大人物,都主动吹嘘过自己。而东方朔的特色,却在于洞察,知道皇帝要的是什么,用吹牛的方式再清楚不过地告诉皇帝,我有趣,能令你开心。

      当一个人拥有了聪明才智,多少都会在乎一些脸面。能把不要脸的丑角哲学实行得如此彻底,那一定是真正视功名如粪土的家伙了。东方朔这个不折不扣的小丑,竟然能在达官显要、天子诸侯聚集一堂的宫廷之中,放肆地开着玩笑。嘻嘻哈哈戳中了皇帝的痛处,又何尝不是一种别人永远达不到的功业呢?

     第二十一讲 韬晦

      这是一个推销的时代,酒好酒坏都怕巷子深,所以每个人都变得特别浮躁——只想千方百计推销自己,只靠别人的夸奖活着,只相信被市场认可的价值。似乎离开了这个善变的市场,自己就会变成一团空气、一片虚无,就会从这个繁华的世界中消失。而青史留名的阮籍,却从来都没有推销过自己。他总是甘居幕后,逃避一切虚名,到最后,却成了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到如今,当年的帝王将相早已被人遗忘,只有阮籍的名字还在史书中闪着光。

      然而,他们的生活,却过得并不轻松。尤其是阮籍,既要让自己在乱世活得下去,又要保持内心的高洁,不做任何政治势力的附庸,真是搞得十分辛苦。

     第二十二讲 现实

      冯道身上最突出的品质,就是“傻实在”。

      人们都以为实在人吃亏,其实不然。有些人总不想对别人实在,可是又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实在。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实在人都最有市场。

      拿冯道来说,就是凭着一股子实在劲儿,不管朝代怎么改变,新来的皇帝都是一样信任他,愿意用他当宰相。要知道,每个皇帝都有一班自己的亲信,而冯道只不过是一个投降的俘虏呀!

     第二十三讲 演技

      语言的威力,主要靠表达的技巧,重要的是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譬如电视里毫不起眼的广告词,平常听了都会觉得恶心,但是经过了一番设计,反而就能打动人心。

      王导的演技独树一帜,说话的技巧让人叹为观止。他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套路,这样反而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时调整变化,最终酣畅淋漓,让人大呼痛快。

      今天有才华的人很多,自命不凡的人很多,但是表达能力呢?你的语言,会不会成为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子?

     第二十四讲 忠诚

      高力士是个很特别的太监,性格开朗,不同于人们一般对太监的印象。

      忠诚是难得的美德,可像高力士那样贯彻始终的,却并不多见。尤其在今天,像他那样的人,几乎已经绝种了。

      有人批评,高力士使宦官的地位大大提升,从而成为唐朝灭亡的祸根。

      但平心而论,亡国的那笔账,是不能隔着好几代,算到他身上的。他本人不过是全心全意侍奉君主,至于对以后有什么影响,那实在是他所不能控制的了。

      组织

      王猛生不逢时,恰好赶上了异族大举入侵、汉族沦落为奴的时代。身为汉文化的继承者,面对多元文化的撞击,他却能以守为攻,包容兼蓄,让汉文明在苦难之中得到了新生。

      这是一个开创历史的人,他所开创的一切,至今仍然令人叹为观止。王猛是一位赢得后人无限景仰的名臣,其才具之高、成就之大,有人认为把他比做管仲、诸葛亮也不为过。王猛与苻坚的君臣遇合也是千古怀有政治理想的知识分子们所向往的典范。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欧阳志云 主编 ; 臧振华, 徐卫华, 沈梅华著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发展报告(2023年)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
汪菊渊 著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玺印卷(全二册)
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侵权赔偿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编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道路交通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编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 鄂温克族民族文化介绍读本
孔繁志 主编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逻辑及其对城市发展成本影响的研究
余吉祥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文学通识(献给大众读者的中国文学普及著作,附带:全彩名画+名家藏书票)
郑振铎 等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幻想文学大奖书系第二辑(全4册)
王一梅 等著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6辑)
荆学民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徐小跃作品)
徐小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