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8
版次: 1
ISBN: 9787504972422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8页
字数: 302千字
分类: 管理
1人买过
  •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在对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关系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银行系统顺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审慎的影响、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等实证研究,提出了我国宏观审慎框架的构建,以及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建议,对于我国加强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抑制系统性风险,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实现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李向前,男,1972年生,河南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编著教材5部,参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目前主持天津社科项目、市科委项目2项;获得天津市社科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天津市金融学会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监管、宏观政策。学术兼职:天津金融学会理事,天津房地产协会理事。 1导论 

    1.1研究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意义 

    1.1.1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是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协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1.2理论依据与现实背景 

    1.2.1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理论依据 

    1.2.2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现实背景 

    1.3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文献综述及评析 

    1.3.1国外的研究 

    1.3.2国内的研究 

    1.3.3总结与评述 

    2宏观审慎监管理论 

    2.1宏观审慎政策的发展和理论基础 

    2.1.1宏观审慎监管提出的背景 

    2.1.2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基础 

    2.2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和工具 

    2.2.1宏观审慎监管的含义 

    2.2.2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 

    2.2.3宏观审慎监管的工具 

    2.3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2.3.1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 

    2.3.2宏观审慎监管与系统性风险 

    2.3.3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 

    2.3.4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3货币政策理论与发展 

    3.1货币政策目标理论 

    3.1.1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3.1.2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3.1.3通货膨胀目标制 

    3.2货币政策工具 

    3.2.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3.2.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3.3.1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3.3.2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 

    3.3.3汇率传导机制理论 

    3.3.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3.4货币政策效果评价 

    3.4.1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因素 

    3.4.2货币政策效果评价 

    3.5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发展 

    3.5.1非传统货币政策含义 

    3.5.2非传统货币政策实践 

    3.5.3非传统货币政策形式 

    3.5.4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3.5.5传导机制 

    3.5.6非传统货币政策实践效果 

    3.5.7非传统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 

    4我国银行系统的顺周期性研究 

    4.1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顺周期性分析 

    4.1.1文献综述 

    4.1.2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 

    4.1.3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顺周期性的实证分析 

    4.1.4缓解资本充足率监管顺周期性的政策建议 

    4.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性分析 

    4.2.1文献综述 

    4.2.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效应及其表现 

    4.2.3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 

    4.2.4缓解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顺周期性的政策建议 

    4.3逆周期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研究——基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数据的对比 

    4.3.1相关理论综述 

    4.3.2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确定方法 

    4.3.3逆周期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 

    4.3.4结论与分析 

    5我国系统性风险测度研究 

    5.1引言 

    5.2系统性风险概述 

    5.2.1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5.2.2系统性风险的原因及传导机制 

    5.3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 

    5.3.1国内外研究方法 

    5.3.2方法选择与研究设计 

    5.4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度量 

    5.4.1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的整体框架 

    5.4.2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指标的选择和处理 

    5.4.3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度指标的分析 

    5.4.4对银行业系统传染风险的进一步研究 

    5.5结论 

    6逆周期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6.1引言 

    6.2文献综述 

    6.2.1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 

    6.2.2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的矛盾性和一致性 

    6.2.3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6.3基于资产负债表分析逆周期监管工具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6.3.1基于资产负债表推导公式 

    6.3.2公式变换为图形表示 

    6.3.3结论分析 

    6.4《巴塞尔协议Ⅲ》后逆周期监管工具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6.4.1变量选取 

    6.4.2模型分析 

    6.4.3模型建立 

    6.5政策建议 

    7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7.1引言 

    7.2文献综述 

    7.2.1国外文献综述 

    7.2.2国内文献综述 

    7.2.3对国内外理论的评述以及本章的研究设计 

    7.3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分析 

    7.3.1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7.3.2影子银行系统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7.4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7.4.1实证模型说明 

    7.4.2实证模型的变量设定及数据化 

    7.4.3平稳性检验及模型估计 

    7.4.4模型结果分析 

    7.4.5结论 

    7.5政策建议 

    8货币政策对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的非线性影响 

    8.1研究意义与相关文献 

    8.2货币政策影响资本缓冲周期性的理论机制 

    8.3实证模型构建与数据描述 

    8.3.1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8.3.2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8.4计量结果与分析 

    8.4.1货币政策对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影响效果和渠道的检验 

    8.4.2货币政策对规模、产权差异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影响的异质性检验 

    8.4.3次贷危机前后货币政策对银行资本缓冲影响的比较 

    8.5稳健性检验 

    8.6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9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函数修正 

    10国外宏观审慎监管改革实践 

    11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设想 

    12我国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在对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关系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银行系统顺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审慎的影响、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等实证研究,提出了我国宏观审慎框架的构建,以及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建议,对于我国加强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抑制系统性风险,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实现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作者简介:
      李向前,男,1972年生,河南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编著教材5部,参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目前主持天津社科项目、市科委项目2项;获得天津市社科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天津市金融学会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监管、宏观政策。学术兼职:天津金融学会理事,天津房地产协会理事。
  • 目录:
    1导论 

    1.1研究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意义 

    1.1.1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是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协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1.2理论依据与现实背景 

    1.2.1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理论依据 

    1.2.2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现实背景 

    1.3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文献综述及评析 

    1.3.1国外的研究 

    1.3.2国内的研究 

    1.3.3总结与评述 

    2宏观审慎监管理论 

    2.1宏观审慎政策的发展和理论基础 

    2.1.1宏观审慎监管提出的背景 

    2.1.2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基础 

    2.2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和工具 

    2.2.1宏观审慎监管的含义 

    2.2.2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 

    2.2.3宏观审慎监管的工具 

    2.3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2.3.1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 

    2.3.2宏观审慎监管与系统性风险 

    2.3.3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 

    2.3.4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3货币政策理论与发展 

    3.1货币政策目标理论 

    3.1.1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3.1.2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3.1.3通货膨胀目标制 

    3.2货币政策工具 

    3.2.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3.2.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3.3.1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3.3.2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 

    3.3.3汇率传导机制理论 

    3.3.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3.4货币政策效果评价 

    3.4.1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因素 

    3.4.2货币政策效果评价 

    3.5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发展 

    3.5.1非传统货币政策含义 

    3.5.2非传统货币政策实践 

    3.5.3非传统货币政策形式 

    3.5.4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3.5.5传导机制 

    3.5.6非传统货币政策实践效果 

    3.5.7非传统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 

    4我国银行系统的顺周期性研究 

    4.1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顺周期性分析 

    4.1.1文献综述 

    4.1.2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 

    4.1.3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顺周期性的实证分析 

    4.1.4缓解资本充足率监管顺周期性的政策建议 

    4.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性分析 

    4.2.1文献综述 

    4.2.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效应及其表现 

    4.2.3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 

    4.2.4缓解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顺周期性的政策建议 

    4.3逆周期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研究——基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数据的对比 

    4.3.1相关理论综述 

    4.3.2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确定方法 

    4.3.3逆周期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 

    4.3.4结论与分析 

    5我国系统性风险测度研究 

    5.1引言 

    5.2系统性风险概述 

    5.2.1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5.2.2系统性风险的原因及传导机制 

    5.3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 

    5.3.1国内外研究方法 

    5.3.2方法选择与研究设计 

    5.4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度量 

    5.4.1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的整体框架 

    5.4.2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指标的选择和处理 

    5.4.3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度指标的分析 

    5.4.4对银行业系统传染风险的进一步研究 

    5.5结论 

    6逆周期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6.1引言 

    6.2文献综述 

    6.2.1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 

    6.2.2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的矛盾性和一致性 

    6.2.3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6.3基于资产负债表分析逆周期监管工具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6.3.1基于资产负债表推导公式 

    6.3.2公式变换为图形表示 

    6.3.3结论分析 

    6.4《巴塞尔协议Ⅲ》后逆周期监管工具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6.4.1变量选取 

    6.4.2模型分析 

    6.4.3模型建立 

    6.5政策建议 

    7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7.1引言 

    7.2文献综述 

    7.2.1国外文献综述 

    7.2.2国内文献综述 

    7.2.3对国内外理论的评述以及本章的研究设计 

    7.3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分析 

    7.3.1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7.3.2影子银行系统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7.4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7.4.1实证模型说明 

    7.4.2实证模型的变量设定及数据化 

    7.4.3平稳性检验及模型估计 

    7.4.4模型结果分析 

    7.4.5结论 

    7.5政策建议 

    8货币政策对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的非线性影响 

    8.1研究意义与相关文献 

    8.2货币政策影响资本缓冲周期性的理论机制 

    8.3实证模型构建与数据描述 

    8.3.1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8.3.2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8.4计量结果与分析 

    8.4.1货币政策对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影响效果和渠道的检验 

    8.4.2货币政策对规模、产权差异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影响的异质性检验 

    8.4.3次贷危机前后货币政策对银行资本缓冲影响的比较 

    8.5稳健性检验 

    8.6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9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函数修正 

    10国外宏观审慎监管改革实践 

    11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设想 

    12我国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斯蒂芬·D.威廉森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学原理(翻译版·第8版)
奥瑞·赫费兹 著;张晓云 译;[美]罗伯特·弗兰克;本·伯南克;凯特·安东诺维克斯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美]罗伯特·J.巴罗 著;沈志彦 陈利贤 译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
叶德磊 著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22~2023)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张自然;张鹏;张平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张顺 主编;周正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环境、公司治理与企业行为
陈冬华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因素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
吴娜 等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版)
N.格里高利·曼昆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学原理(英文版·第8版)
(美)罗伯特·弗兰克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经济及金融风险预测研究
王丹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宏观市场
罗伯特·J.希勒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四川创新实践--四川省首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项目案例汇编(四川省民政厅社区治理培训
李向前 编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转型——智能制造的新基建时代
李向前 主编;陈明 ;杨敏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聚智借力弘慈扬善:社区微基金的成都创新
李向前、成都社会组织学院、成都社会组织党建研究学会、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党校(成都锦江行政学校) 编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中华源·河南故事·“人工天河”红旗渠
李向前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国家篮球队体制机制演变及创新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李向前 著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滨海新区金融发展报告(2018) 2018版
李向前郭强 主编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长三角平原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
李向前 著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院落自治实务/成都城市社区学院培训系列教材
李向前、江维 编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读本
李向前、王国洪 主编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军事知识全知道
李向前 著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超级记忆潜能开发
李向前 编;向洪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理论与实践
中国家教批判
李向前、曾莺、杨佼佼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