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6年):经济增长:需求拉动还是供给调整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6年):经济增长:需求拉动还是供给调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07-01
版次: 1
ISBN: 9787505860537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1页
字数: 230千字
分类: 经济
3人买过
  • 在制造业拉动下,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高增长,但消费增长缓慢,增长仍然依靠投资和外需。贸易顺差继续加大,利用外资增幅减缓,外汇储备再创新高,银行信货扩张压力上升,利率上扬,货币政策执行难度加火。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是一个需求导向的结构式动态季度模型。在充分考虑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对建模影响的基础上,该模型可以对长达一年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分季度预测及政策模拟。
      
       
      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在近年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学界争论不休。本书较为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并从经济全球化角度重新审视近十年来中国实行的需求管理政策,探讨宏观调控模式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1篇 回顾篇 

     第1章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

        第1节 经济继续维持高增长

         一、经济增长结构变动

         二、2006年宏观调控的措施及效应

        第2节 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储蓄余额快速增长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

         二、人均GDP增长快于人均收入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三、储蓄存款余额快速增长

        第3节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特征表现

         二、国内贷款的快速增加是投资扩大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加速增长趋势明显

        第4节 主要价格指数平稳回落,最终产品价格上涨有限

         一、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通胀和通缩压力并存

        第5节 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一、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二、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跌势不止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外汇储备再创新高

         四、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

        第6节 金融机构流动性加大,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渐窄

         一、货币供应量迅速增长

         二、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上升

         三、银行贷款快速增长

    第2篇 专题篇 

     第2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潜力

        第1节 经济增长核算的分析框架

        第2节 中国经济增长核算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中国经济增长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比较

      第3节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4节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

         一、全要素生产率

         二、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长

         三、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

        第5节 主要结论和启示

     第3章 中国经济波动的总给与总需求冲击作用分析

        第1节 关于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观点论争

         一、近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表现

         二、对“高增长、低通胀”表现的观点论争

        第2节 宏观经济波动与冲击分解:理论与实证

         一、理论分析框架

         二、数据检验及基准模型的选择

        第3节 中国经济波动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冲击作用分析

         一、测定中国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冲击

       ……

     第4章 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与宏观调控方式转换

     第5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转换

     第6章 财政政策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 

     第7章 汇率机制调整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第8章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余额

    第3篇 预测篇

     第9章 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展望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在制造业拉动下,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高增长,但消费增长缓慢,增长仍然依靠投资和外需。贸易顺差继续加大,利用外资增幅减缓,外汇储备再创新高,银行信货扩张压力上升,利率上扬,货币政策执行难度加火。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是一个需求导向的结构式动态季度模型。在充分考虑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对建模影响的基础上,该模型可以对长达一年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分季度预测及政策模拟。
      
       
      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在近年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学界争论不休。本书较为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并从经济全球化角度重新审视近十年来中国实行的需求管理政策,探讨宏观调控模式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 目录:
    第1篇 回顾篇 

     第1章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

        第1节 经济继续维持高增长

         一、经济增长结构变动

         二、2006年宏观调控的措施及效应

        第2节 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储蓄余额快速增长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

         二、人均GDP增长快于人均收入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三、储蓄存款余额快速增长

        第3节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特征表现

         二、国内贷款的快速增加是投资扩大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加速增长趋势明显

        第4节 主要价格指数平稳回落,最终产品价格上涨有限

         一、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通胀和通缩压力并存

        第5节 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一、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二、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跌势不止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外汇储备再创新高

         四、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

        第6节 金融机构流动性加大,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渐窄

         一、货币供应量迅速增长

         二、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上升

         三、银行贷款快速增长

    第2篇 专题篇 

     第2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潜力

        第1节 经济增长核算的分析框架

        第2节 中国经济增长核算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中国经济增长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比较

      第3节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4节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

         一、全要素生产率

         二、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长

         三、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

        第5节 主要结论和启示

     第3章 中国经济波动的总给与总需求冲击作用分析

        第1节 关于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观点论争

         一、近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表现

         二、对“高增长、低通胀”表现的观点论争

        第2节 宏观经济波动与冲击分解:理论与实证

         一、理论分析框架

         二、数据检验及基准模型的选择

        第3节 中国经济波动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冲击作用分析

         一、测定中国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冲击

       ……

     第4章 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与宏观调控方式转换

     第5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转换

     第6章 财政政策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 

     第7章 汇率机制调整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第8章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余额

    第3篇 预测篇

     第9章 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展望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