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谈史别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6-07
版次: 1
ISBN: 9787215102521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13页
字数: 37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2人买过
  •   《问学谈史别录》第1部分系“师友问学篇”。
      《问学谈史别录》涉及到作者在河南大学读研究生时的老师胡思庸先生、毛健予先生、荣铁生先生及朱绍侯先生,几位先生都是作者的老师,是没有疑义的。在北师大历史系读本科时,白寿彝先生、何兹全先生,给作者上过课,顾诚老师是作者三年级时的班主任,但几位是大师级的学者,作者等非及门弟子,岂敢妄称是他们的学生?这里写的仅是与几位先生接触的片断回忆,表达对几位先生的敬仰,绝无拉大旗做虎皮之意,读者理解幸甚。
      《问学谈史别录》第2部分是“谈史演讲篇”,收录了作者在海内外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或演讲稿,记录了作者的部分学术经历,敝帚自珍而已。
      《问学谈史别录》第3部分“读史札记篇”,收录的是部分读史的随笔和札记,有的是和作者的学生合撰,书中已有说明。 郑永福,男,1944年11月生,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等课程。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妇女史。吕美颐,女,1944年2月生,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中国近代妇女史。 师友问学篇
    胡门问学记
    我们的老师毛健予先生
    导师荣铁生先生
    忠厚长者大家风范——写在朱绍侯先生九十华诞前
    从武功卫到开封——白寿彝先生记忆片断
    聆听何兹全先生谈史学研究
    难以割舍的情节——悼念尊敬的龚书铎先生
    张守常先生二三事
    特立独行的顾诚先生
    “长沙会议”三十年摭忆
    悼念李文海先生
    “真人”郑慧生
    《史学月刊》,我的良师益友

    谈史演讲篇
    澳门历史纵横谈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沦陷区关于贤妻良母主义的论争
    中国大陆学术界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妇女问题研究评介
    互动与双赢——中韩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中国近代女性史研究的几点思考——兼论性别制度与女性史研究
    打好文化牌增强原阳软实力——从韩国见闻谈起
    传承传统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传统与现实:民事习惯与社会建设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重塑河南形象的先导和动力
    从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所想到的——媒体与妇女问题的一个个案分析
    近代中西方妇女文化交流中的开放心态——以20世纪初单士厘及萨拉·康格两位公使夫人的跨洋对话为例
    跨文化交流的艰难起步:澳门在近代中西妇女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妇女解放与社会进步——从“三寸金莲”说起
    周恩来总理对大学生的教诲与期望——从一张报告会入场券所想到的
    中国近代史专题讲座: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专题讲座:戊戌变法
    漫谈史学研究的求真与创新

    读史札记篇
    一部发人深思的学术著作——评《西方文化与中国社会》
    一部知我河南振兴河南的好书——评王天奖新作《天翻地覆话沧桑——河南的昨天和今天》
    河南省史学界的新奉献——《简明河南史》一书读后
    王锡彤和他的《抑斋自述》
    《西北视察记》一书的史料价值
    读《河洛民俗文化》
    一位近代西方来华女性的中国观——萨拉·康格和她的《北京信札》
    清宫档案中的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
    从民谣民谚看晚清官场丑态
    走进北京历代帝王庙
    晚清:腐败的“条子”
    河南京师会馆嵩云草堂小考
    晚清民国时期河南京师会馆寻访记
    读《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
    中国现当代史研究应该加强民事习惯的考察
    读《民国时期社会救灾研究》——以1927~1937年河南为中心的考察
    中华书局版《北京话词典》质疑九则
  • 内容简介:
      《问学谈史别录》第1部分系“师友问学篇”。
      《问学谈史别录》涉及到作者在河南大学读研究生时的老师胡思庸先生、毛健予先生、荣铁生先生及朱绍侯先生,几位先生都是作者的老师,是没有疑义的。在北师大历史系读本科时,白寿彝先生、何兹全先生,给作者上过课,顾诚老师是作者三年级时的班主任,但几位是大师级的学者,作者等非及门弟子,岂敢妄称是他们的学生?这里写的仅是与几位先生接触的片断回忆,表达对几位先生的敬仰,绝无拉大旗做虎皮之意,读者理解幸甚。
      《问学谈史别录》第2部分是“谈史演讲篇”,收录了作者在海内外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或演讲稿,记录了作者的部分学术经历,敝帚自珍而已。
      《问学谈史别录》第3部分“读史札记篇”,收录的是部分读史的随笔和札记,有的是和作者的学生合撰,书中已有说明。
  • 作者简介:
    郑永福,男,1944年11月生,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等课程。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妇女史。吕美颐,女,1944年2月生,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中国近代妇女史。
  • 目录:
    师友问学篇
    胡门问学记
    我们的老师毛健予先生
    导师荣铁生先生
    忠厚长者大家风范——写在朱绍侯先生九十华诞前
    从武功卫到开封——白寿彝先生记忆片断
    聆听何兹全先生谈史学研究
    难以割舍的情节——悼念尊敬的龚书铎先生
    张守常先生二三事
    特立独行的顾诚先生
    “长沙会议”三十年摭忆
    悼念李文海先生
    “真人”郑慧生
    《史学月刊》,我的良师益友

    谈史演讲篇
    澳门历史纵横谈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沦陷区关于贤妻良母主义的论争
    中国大陆学术界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妇女问题研究评介
    互动与双赢——中韩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中国近代女性史研究的几点思考——兼论性别制度与女性史研究
    打好文化牌增强原阳软实力——从韩国见闻谈起
    传承传统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传统与现实:民事习惯与社会建设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重塑河南形象的先导和动力
    从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所想到的——媒体与妇女问题的一个个案分析
    近代中西方妇女文化交流中的开放心态——以20世纪初单士厘及萨拉·康格两位公使夫人的跨洋对话为例
    跨文化交流的艰难起步:澳门在近代中西妇女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妇女解放与社会进步——从“三寸金莲”说起
    周恩来总理对大学生的教诲与期望——从一张报告会入场券所想到的
    中国近代史专题讲座: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专题讲座:戊戌变法
    漫谈史学研究的求真与创新

    读史札记篇
    一部发人深思的学术著作——评《西方文化与中国社会》
    一部知我河南振兴河南的好书——评王天奖新作《天翻地覆话沧桑——河南的昨天和今天》
    河南省史学界的新奉献——《简明河南史》一书读后
    王锡彤和他的《抑斋自述》
    《西北视察记》一书的史料价值
    读《河洛民俗文化》
    一位近代西方来华女性的中国观——萨拉·康格和她的《北京信札》
    清宫档案中的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
    从民谣民谚看晚清官场丑态
    走进北京历代帝王庙
    晚清:腐败的“条子”
    河南京师会馆嵩云草堂小考
    晚清民国时期河南京师会馆寻访记
    读《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
    中国现当代史研究应该加强民事习惯的考察
    读《民国时期社会救灾研究》——以1927~1937年河南为中心的考察
    中华书局版《北京话词典》质疑九则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丛书三升斋续笔
荣新江 著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集(周祖谟文集·精装繁体横排)
周祖谟 著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集续编(周祖谟文集·精装简体横排·全2册)
周祖谟 著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论乐——黄虎音乐学文集(中国音乐学院中青年学者文库)
黄虎 著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杂著
张双棣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录——科研治学方略的师生对话
李晓榕 著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丛书师友自相依
王素 著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馀事:陈初生书法展作品集
梁伟智 编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 赵杰先生纪念文集
劲松主编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汪碧刚书法集
汪碧刚 著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丛书求学与治学
杜泽逊 著
问学谈史别录
问学管理
许岸高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问学谈史别录
浮生梦影桑梓情:从理学家到实业家的王锡彤 乡贤文化丛书
郑永福;吕美颐
问学谈史别录
走进韩国:赴韩两年见闻录
郑永福 著
问学谈史别录
晚近历史人物论稿/郑大史学文库
郑永福、吕美颐 著
问学谈史别录
近代中国妇女与社会
郑永福、吕美颐 著
问学谈史别录
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
郑永福、吕美颐 著
问学谈史别录
中国妇女通史(民国卷)
郑永福、吕美颐 著;陈高华、童芍素 编
问学谈史别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书系
郑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