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

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2013-12
版次: 1
ISBN: 9787533330484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83人买过
  •   《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讲述李凌是中国新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如同五四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有了自己的“新文学”,那么李凌是随后而来的中国“新音乐运动”的旗帜性人物,至少是这一运动的“主将”。如果说“新文化”是西风东渐的必然产物,那么,“新音乐”是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来的红色音乐的另一个称谓。
      李凌直接受到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周恩来的关心与指引,在国统区把“新音乐运动”搞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打击了敌人,团结了朋友,成为当时艺术界进步力量的象征。
      李凌或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音乐批评家,不是自成体系的音乐理论家,但是,他的文字是为他的行动服务的。他的文字在白色恐怖下是战斗的工具,在火热的建设时代是进军的号角,在歌舞升平时是大时代的颂歌。当然,在遭受误解甚至曲解时,是他排遣郁闷的窗口。……经历过那样多的风雨,李凌用文字思考,用文字匡正思潮的泛滥,用文字举荐他发现的可贵的音乐人才,用文字扶持这些新人更准确地走进公众的心问。在他所处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与很多音乐批评家、音乐理论家比,李凌对人民音乐生活的贡献更大。   刘红庆,1966年生于山西左权。1984年考入晋中师专。1988~199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1990~1996年在太行山农村中学任教。1997年到北京,先后供职于《音乐生活报》、《科技日报》、《乐器》、《华夏时报》和北京出版社。2007~2009年,在晋中学院音乐学院讲授“原生态民歌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特色课程。主要作品:《向天而歌——太行盲艺人的故事》、《左权:一团奔突的火》、《佛心学侠——田青和他所可以改变的》、《导盲犬之梦》、《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侯宝林:江湖江山各半生》、《我们的北京我的家》、《咬定青山——董维松传统音乐研究之旅》、《歌行天下——耿生廉民间音乐研究与传播之旅》、《耀世孤火——赵宋光中华音乐思想立美之旅》。主要策划:2009年5月,策划并主持了《左权之歌——五二五经典“开花调”演喁会》。2009年7月,为中央电视台策划《逛太谷看秧歌》六集节目。2009年10月,策划并主持了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烂漫开花调——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左权民歌演唱会》。2010年3月,为中央电视台策划《花开左权》六集节目。2010年8月,策划“亲圪蛋艺术圈”进京参加“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国之夜·民俗狂欢”演出。 序/谢嘉幸
    前奏百年李凌
    曲一粤海侨乡涌怒潮
    一、“金山客”的家多在台山
    二、“金山婆”永远想象不到金山的模样
    三、四个“金山婆”呵护下的童年
    四、“拆了一个楼,要了一个砖”·受父责打
    五、进步的台山中学·导演田汉名剧
    六、做了父亲·留学梦想结束在混乱的上海
    七、台山青年救亡工作团里的“屁股老头

    曲二宝塔圣地吼大风
    一、一群广东热血青年北上,再北上
    二、在二胡上视奏吕骥新作品很自如
    三、李焕之给广东佬当翻译·冼星海畅想返粤办学
    四、冼星海让音乐和文学不再同床异梦
    五、见证《黄河大合唱》的伟大诞生
    六、研究吕骥《新音乐运动概论》·确立人生路
    七、被邓发和艾思奇派往重庆·开启新旅程

    曲三白区颠沛布红星
    一、拨开重庆的“雾”看到红辣椒
    二、周恩来给力·田汉主持《新音乐》生日宴
    三、“新郎”理论家“标新”而不“立异
    四、流亡缅甸·采访聂耳三哥·回归历险
    五、马思聪介绍进中华交响乐团·“跌倒算什么,我们骨头硬
    六、在育才学校培养音乐天才·“愿意苦一点
    七、和特务明斗遭到陶行知批评·“新音乐运动”的复苏
    八、长江漂流遇险·转战上海·台湾采购
    九、继承陶行知遗志·为中华音乐学院找顾毓秀签字
    十、创办香港中华音乐院·马思聪在课桌上过夜
    十一、千人大合唱和演出《白毛女》把新音乐运动推向高潮

    曲四艺苑初创夸伯乐
    一、筹备音乐工作者协会·吕骥曾提议增设一个副主席
    二、在第一次文代会上做《国统区新音乐运动概况的报告》
    三、筹备中央音乐学院时希望保留华北大学音乐系
    四、在“土”、“洋”、“古”之间,做了粘合剂
    五、为中央音乐学院办学开出处方·率音工团回京
    六、借《罗马尼亚音乐》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七、中央歌舞团副团长·陕北大姑娘合唱队
    八、创造民族艺术新经典·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

    曲五乐在中央聚群英
    一、“细胞分裂”出中央乐团·分团时流了泪
    二、治团倾心“两个培育”:人才和市场
    三、夹缝中渴望“人和”·民族风格“移植论”之辩
    四、暗示乐团躲避“鸣放”·周旋在反黄色歌曲浪潮中
    五、奔走要到和平里房子·交困中把“贝九”献给祖国
    六、借“大跃进”势头建成北京音乐厅·辩证看“轻音乐
    七、“度荒策”·二十人分吃一只鸭·产房探弟妹
    八、挤时间《人民日报》开专栏·论争中的“折中派
    九、用美学理论指导艺术实践的一代宗师

    曲六“运动”频仍成弃卒
    一、江青在中宣部,李凌在文化部,都抓艺术创作
    二、最后的无望挣扎·中央乐团李凌时代的结束
    三、音协无职·吕骥亲抓批判·定性“修正主义分子
    四、迷惘中借语发问:“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五、感动于周扬的“潜台词”·推进《沙家浜》过关
    六、被关在黑屋子里与老鼠为伴·打算出去后画海报
    七、江青说“李凌是要打倒的”·孩子们回台山
    八、在“红艺”被当特务审查·“黑谬论”悄然成书
    九、回乡接待“海归”老父·期待春天的到来

    曲七重启国音待后生
    一、想在音乐研究所致力广东音乐研究·善根之源
    二、忧心歌剧被毁·亲抓《刘胡兰》和《阿依古丽》
    三、人才早培养,为引8岁吕思清进京学艺求助邓小平
    四、重掌中央乐团帅印·谋划复兴大业·成乐坛报春梅
    五、住到杨荫浏家里做“记者”,试图抢记心得解除心忧
    六、大师来袭·当选音协副主席·切忌因小泽征尔盛赞骄傲
    七、为李焕之动情·胜败输血造血·放陈燮阳回沪
    八、得失话《乡恋》·肯定李谷一和“十五首”歌曲
    九、求助邓小平复建中国音乐学院·创办《中国音乐》
    十、嫁接“集成”·“中国音乐建设大本营”梦未成

    曲八园丁总有不老情
    一、开掘地热,创办社会音乐学院·给学员发交通费
    二、尝试音乐教育“多轨制”·艰辛办中国函授音乐学院
    三、出任音教委主任,点亮新时期音乐教育黄金时代
    四、访美后痛切感受音教“大一统”弊端·再发蝉鸣
    五、“太公八十遇文王”·为“朝廷”尽忠解困再思办学
    六、老伴去世哭了七小时·八十寿诞呈现乐坛传奇
    七、秋蝉也有春时情·“哈哈!汪里汶逃不掉了!
    八、捧着岁月长河中荡漾的“流花”在池沼里慰藉
    终曲别来无言
    李凌大事记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讲述李凌是中国新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如同五四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有了自己的“新文学”,那么李凌是随后而来的中国“新音乐运动”的旗帜性人物,至少是这一运动的“主将”。如果说“新文化”是西风东渐的必然产物,那么,“新音乐”是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来的红色音乐的另一个称谓。
      李凌直接受到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周恩来的关心与指引,在国统区把“新音乐运动”搞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打击了敌人,团结了朋友,成为当时艺术界进步力量的象征。
      李凌或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音乐批评家,不是自成体系的音乐理论家,但是,他的文字是为他的行动服务的。他的文字在白色恐怖下是战斗的工具,在火热的建设时代是进军的号角,在歌舞升平时是大时代的颂歌。当然,在遭受误解甚至曲解时,是他排遣郁闷的窗口。……经历过那样多的风雨,李凌用文字思考,用文字匡正思潮的泛滥,用文字举荐他发现的可贵的音乐人才,用文字扶持这些新人更准确地走进公众的心问。在他所处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与很多音乐批评家、音乐理论家比,李凌对人民音乐生活的贡献更大。
  • 作者简介:
      刘红庆,1966年生于山西左权。1984年考入晋中师专。1988~199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1990~1996年在太行山农村中学任教。1997年到北京,先后供职于《音乐生活报》、《科技日报》、《乐器》、《华夏时报》和北京出版社。2007~2009年,在晋中学院音乐学院讲授“原生态民歌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特色课程。主要作品:《向天而歌——太行盲艺人的故事》、《左权:一团奔突的火》、《佛心学侠——田青和他所可以改变的》、《导盲犬之梦》、《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侯宝林:江湖江山各半生》、《我们的北京我的家》、《咬定青山——董维松传统音乐研究之旅》、《歌行天下——耿生廉民间音乐研究与传播之旅》、《耀世孤火——赵宋光中华音乐思想立美之旅》。主要策划:2009年5月,策划并主持了《左权之歌——五二五经典“开花调”演喁会》。2009年7月,为中央电视台策划《逛太谷看秧歌》六集节目。2009年10月,策划并主持了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烂漫开花调——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左权民歌演唱会》。2010年3月,为中央电视台策划《花开左权》六集节目。2010年8月,策划“亲圪蛋艺术圈”进京参加“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国之夜·民俗狂欢”演出。
  • 目录:
    序/谢嘉幸
    前奏百年李凌
    曲一粤海侨乡涌怒潮
    一、“金山客”的家多在台山
    二、“金山婆”永远想象不到金山的模样
    三、四个“金山婆”呵护下的童年
    四、“拆了一个楼,要了一个砖”·受父责打
    五、进步的台山中学·导演田汉名剧
    六、做了父亲·留学梦想结束在混乱的上海
    七、台山青年救亡工作团里的“屁股老头

    曲二宝塔圣地吼大风
    一、一群广东热血青年北上,再北上
    二、在二胡上视奏吕骥新作品很自如
    三、李焕之给广东佬当翻译·冼星海畅想返粤办学
    四、冼星海让音乐和文学不再同床异梦
    五、见证《黄河大合唱》的伟大诞生
    六、研究吕骥《新音乐运动概论》·确立人生路
    七、被邓发和艾思奇派往重庆·开启新旅程

    曲三白区颠沛布红星
    一、拨开重庆的“雾”看到红辣椒
    二、周恩来给力·田汉主持《新音乐》生日宴
    三、“新郎”理论家“标新”而不“立异
    四、流亡缅甸·采访聂耳三哥·回归历险
    五、马思聪介绍进中华交响乐团·“跌倒算什么,我们骨头硬
    六、在育才学校培养音乐天才·“愿意苦一点
    七、和特务明斗遭到陶行知批评·“新音乐运动”的复苏
    八、长江漂流遇险·转战上海·台湾采购
    九、继承陶行知遗志·为中华音乐学院找顾毓秀签字
    十、创办香港中华音乐院·马思聪在课桌上过夜
    十一、千人大合唱和演出《白毛女》把新音乐运动推向高潮

    曲四艺苑初创夸伯乐
    一、筹备音乐工作者协会·吕骥曾提议增设一个副主席
    二、在第一次文代会上做《国统区新音乐运动概况的报告》
    三、筹备中央音乐学院时希望保留华北大学音乐系
    四、在“土”、“洋”、“古”之间,做了粘合剂
    五、为中央音乐学院办学开出处方·率音工团回京
    六、借《罗马尼亚音乐》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七、中央歌舞团副团长·陕北大姑娘合唱队
    八、创造民族艺术新经典·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

    曲五乐在中央聚群英
    一、“细胞分裂”出中央乐团·分团时流了泪
    二、治团倾心“两个培育”:人才和市场
    三、夹缝中渴望“人和”·民族风格“移植论”之辩
    四、暗示乐团躲避“鸣放”·周旋在反黄色歌曲浪潮中
    五、奔走要到和平里房子·交困中把“贝九”献给祖国
    六、借“大跃进”势头建成北京音乐厅·辩证看“轻音乐
    七、“度荒策”·二十人分吃一只鸭·产房探弟妹
    八、挤时间《人民日报》开专栏·论争中的“折中派
    九、用美学理论指导艺术实践的一代宗师

    曲六“运动”频仍成弃卒
    一、江青在中宣部,李凌在文化部,都抓艺术创作
    二、最后的无望挣扎·中央乐团李凌时代的结束
    三、音协无职·吕骥亲抓批判·定性“修正主义分子
    四、迷惘中借语发问:“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五、感动于周扬的“潜台词”·推进《沙家浜》过关
    六、被关在黑屋子里与老鼠为伴·打算出去后画海报
    七、江青说“李凌是要打倒的”·孩子们回台山
    八、在“红艺”被当特务审查·“黑谬论”悄然成书
    九、回乡接待“海归”老父·期待春天的到来

    曲七重启国音待后生
    一、想在音乐研究所致力广东音乐研究·善根之源
    二、忧心歌剧被毁·亲抓《刘胡兰》和《阿依古丽》
    三、人才早培养,为引8岁吕思清进京学艺求助邓小平
    四、重掌中央乐团帅印·谋划复兴大业·成乐坛报春梅
    五、住到杨荫浏家里做“记者”,试图抢记心得解除心忧
    六、大师来袭·当选音协副主席·切忌因小泽征尔盛赞骄傲
    七、为李焕之动情·胜败输血造血·放陈燮阳回沪
    八、得失话《乡恋》·肯定李谷一和“十五首”歌曲
    九、求助邓小平复建中国音乐学院·创办《中国音乐》
    十、嫁接“集成”·“中国音乐建设大本营”梦未成

    曲八园丁总有不老情
    一、开掘地热,创办社会音乐学院·给学员发交通费
    二、尝试音乐教育“多轨制”·艰辛办中国函授音乐学院
    三、出任音教委主任,点亮新时期音乐教育黄金时代
    四、访美后痛切感受音教“大一统”弊端·再发蝉鸣
    五、“太公八十遇文王”·为“朝廷”尽忠解困再思办学
    六、老伴去世哭了七小时·八十寿诞呈现乐坛传奇
    七、秋蝉也有春时情·“哈哈!汪里汶逃不掉了!
    八、捧着岁月长河中荡漾的“流花”在池沼里慰藉
    终曲别来无言
    李凌大事记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
歌行天下:耿生廉民间音乐研究与传播之旅
赵塔里木、谢嘉幸 著
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
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惊日响鞭(施万春音乐民族化探索之旅)
刘红庆 著;赵塔里木、谢嘉幸 编
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
国乐传承与创新丛书·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
刘红庆 著;赵塔里木、谢嘉幸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