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日] ,
2006-03
版次: 1
ISBN: 9787802072435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8页
字数: 282千字
分类: 管理
11人买过
  • 本书所关心的问题是,从长期来看,同质竞争和差别化竞争的局面会出现什么样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该产业的发展、产业的竞争力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而,在对长期性的竞争方式加以分类的基础上,不限于人们所说的日本产业中国际竞争力较高的产业,而将多样性的产业作为分析对象。此外,作为各产业的分析对象期间,在该产业的战后历史中,尽可能仅限于先发企业的革新,以先发企业革新后至少10年以上,较多是在20~30年为分析对象期间。
    本书从理论角度和历史角度来分析战后日本企业间竞争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关系中所体现的日本企业间竞争的特点,以此为基础,针对日本经济再生问题开出几付药方。
    为此,本书设定了以下两个课题:
    第一个课题——在战后日本主要产业领域所展开的企业间竞争中,能够看到什么样的竞争结构或竞争方式。为何会产生那样的竞争结构或竞争方式,它是以何种变化的局面来展开的。
    课题考察的对象产业领域为X部门的成长产业,Y部门的管制产业和国内产业,从中各选出数个案例。
    第二个课题——在上述各产业领域所观察到的企业间竞争中,其竞争结构或竞争方式及其变化,对所属产业的竞争力的持续增长,或是停滞,给予了什么样的影响。 新宅纯二郎,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经济学部副教授。主要著作:《日本企业的竞争战略》,有斐阁,1994年;《标准规格的本质》(合著),有斐阁,2000年(即将发行)。 序章现在为何要研究企业间的竞争
    1.研究企业间竞争的意义/1
    日本的竞争优势/1
    重要产业的五种形态/2
    日本的产业盛衰/3
    2.课题内容/4
    本书的课题/4
    两部门的并存/5
    对竞争方式的关注/6
    3.同质竞争与差别化竞争/7
    企业间竞争的分析框架/7
    先发优势持续的条件/7
    产生“先发优势”一“后发优势”的条件/8
    两种竞争行为(企业层次)/9
    产业层次的企业间竞争/10
    4.竞争方式与本书的结构/11
    同质竞争与差别化竞争的重复方式/11
    重复竞争方式的欠缺/13
    管制下的量的竞争/15
    竞争方式与产业的竞争力/16
    参考文献/16
    第一部同质竞争与差别化竞争帕量复方式
    第一章家用VTR(磁带式录像机):围绕盒式磁带竞争局面
    的演变
    序言/21
    1.第一次同质竞争的局面/23
    其他企业尾随索尼/23
    卷盘磁带式VTR的行业标准规格的建立/27
    2.差别化竞争局面/28
    磁带盒式化的尝试/28
    索尼与录像软件事业/29
    松下追求的独立路线/31
    录像软件事业的挫折/32
    U规格和自动视像的失败/34
    3.第二次同质竞争局面/35
    BETA与VHS/35
    竞争的焦点/37
    4.家用VTR产业的企业间竞争/38
    结束语/40
    注释/41
    参考文献/42
    第二章数字家电:重复竞争方式的持续与改观
    序言/43
    1.两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业绩推移/44
    2.关于家用电器产品的数字化/45
    3.硬件方面的竞争/48
    索尼在CD、MD领域的成功/48
    硬件方面竞争状况的变化/53
    4.软件方面的竞争/54
    电影事业/54
    游戏事业/58
    软件方面的竞争状况的变化/61
    结束语/62
    参考文献/63
    第三章汽车:20世纪60年代的竞争方式
    序言/64
    1.20世纪60年代的汽车市场/66
    2.以全方位产品领域为目标的同质竞争/71
    3.轻型轿车的差别化竞争/73
    4.围绕小型轿车市场的同质竞争/74
    大众车市场的形成/74
    东洋工业与本田旋风/75
    小型轿车市场的激烈竞争/77
    结束语/77
    参考文献/79
    第四童照相机:竞争形成的国际竞争力
    序言/80
    1.从复兴期到高度成长期:各自通过差别化竞争而确立的照相机技术/81
    行业整体的动向/81
    以独创性瞄准世界最高峰的尼康/83
    坚持走中档产品路线的佳能/85
    2.石油危机以后:照相机技术成熟所导致的同质竞争的展开/87
    行业整体的动向/87
    尼康所追求的高品位路线/89
    佳能的微电子化/91
    结束语/93
    注释/95
    参考文献/95
    第二部重复竞争方式的致欠
    第五章啤酒:差别化的继续
    序言/99
    1.麒麟啤酒的领先所展示的企业间竞争/101
    2.朝日啤酒的追赶中所展现的企业间竞争/108
    结束语/112
    注释/113
    参考文献/114
    第六章个人电脑:国内市场的差别化竞争与其局限性
    序言/116
    1.市场创始期(1976~1984年)/118
    个人电脑产业的起步/118
    多样性机种的荣枯盛衰/119
    NEC的成功理由:个人电脑产业中的成功要因/120
    2.封闭标准期(1985~1992年)/122
    NEC的标准规格所带来的结果/122
    爱普生(EPS()N)/123
    富士通/125
    东芝/126
    夏普/127
    新的竞争环境的胎动/129
    3.开放竞争时期/130
    新标准带来的价格竞争/130
    各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的动向/131
    结束语/132
    注释/133
    参考文献/134
    第七童服装:围绕风险适应战略的成功与失败
    序言/136
    1.委托交易制度的导入与风险分担/139
    成衣化的发展与风险的发生/139
    服装零售企业的风险应对/140
    ONWARD坚山导入委托交易制度与RENAUN的尾随/141
    2.服装制造批发企业的风险适应行为/143
    店铺间商品流动体系的构筑/143
    快速反应体系的采用/145
    结束语/147
    注释/150
    参考文献/153
    第八章洗涤用品20世纪60~70年代的流通战略
    ——以狮王公司对花王公司实施的战略为中心
    序言/156
    1.狮王公司的竞争战略构想的背景/156
    花王公司与狮王公司的销售收入演变/157
    花王销售公司展开的销售公司政策与新的交易制度/157
    2.流通竞争战略的展开/158
    三强政策的发表与代理店的实绩/158
    狮王油脂产品部的设置/162
    批发代理店的经营现代化/163
    对零售店的销售支援/164
    3.战略的强化和实际的渗透状况/166
    油脂产品政策的强化对策/166
    油脂产品部门的实际状况/167
    4.战略的局限性与成果/172
    战略的“自相矛盾”/172
    战略成果/173
    结束语/175
    注释/176
    参考文献/177
    第九章超级市场:围绕环境适应战略的成功与失败
    ——大荣与伊藤洋华堂的业务改革
    序言/179
    1.从追求“规模经济”转向追求“速度经济”/180
    2.高度经济成长的体现者大荣的成功与失败/182
    中内功的革新性企业家活动/182
    大荣缘何衰败/183
    3.伊藤洋华堂的优势与业务间的“对话”/185
    作为分水岭的1982年/185
    充当业态间“对话”媒介的铃木敏文的革新性企业家活动/187
    结束语/192
    注释/194
    参考文献/196
    第三部管制下的数量竞争
    第十章银行:管制下适应环境的局限性
    序言/201
    1.战后的金融制度与管制的框架/202
    战后金融制度的确立/202
    金融行政与竞争抑制/203
    2.20世纪60年代的银行行为:以都市银行为中心/206
    超贷与都市银行/206
    资金量份额的降低与大众化路线/207
    针对个人市场的开拓的强化/210
    都市银行的局限性/212
    3.金融制度改革的议论和各业务间的利害对立/213
    金融效率化论与金融制度的改革/213
    中期存款的合理性/214
    围绕中期金融的议论/215
    制度议论达到的目标/217
    结束语/218
    注释/219
    参考文献/220
    第十一章大学:量的竞争世界
    序言/222
    1.管制产业中的企业间关系/222
    2.量的竞争与大学产业/224
    3.大学产业中的竞争/224
    4.X部门与Y部门/229
    5.直视日本的大学荒废:询问小宫隆太郎氏/231
    6.大学教育的荒废与量的竞争/233
    注释/235
    参考文献/236
    终章竞争方式与产业竞争力
    序言/237
    1.研究史流派与本书的定位/238
    2.本书业已弄清的问题/240
    3.竞争自身的欠缺所导致的竞争力停滞/241
    4.同质竞争和差别化竞争的重复所带来的竞争力提高/242
    5.同质竞争和差别化竞争的重复的欠缺与产业的竞争力/243
    6.今后的企业间竞争的趋势/244
    注释/246
    参考文献/247
  • 内容简介:
    本书所关心的问题是,从长期来看,同质竞争和差别化竞争的局面会出现什么样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该产业的发展、产业的竞争力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而,在对长期性的竞争方式加以分类的基础上,不限于人们所说的日本产业中国际竞争力较高的产业,而将多样性的产业作为分析对象。此外,作为各产业的分析对象期间,在该产业的战后历史中,尽可能仅限于先发企业的革新,以先发企业革新后至少10年以上,较多是在20~30年为分析对象期间。
    本书从理论角度和历史角度来分析战后日本企业间竞争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关系中所体现的日本企业间竞争的特点,以此为基础,针对日本经济再生问题开出几付药方。
    为此,本书设定了以下两个课题:
    第一个课题——在战后日本主要产业领域所展开的企业间竞争中,能够看到什么样的竞争结构或竞争方式。为何会产生那样的竞争结构或竞争方式,它是以何种变化的局面来展开的。
    课题考察的对象产业领域为X部门的成长产业,Y部门的管制产业和国内产业,从中各选出数个案例。
    第二个课题——在上述各产业领域所观察到的企业间竞争中,其竞争结构或竞争方式及其变化,对所属产业的竞争力的持续增长,或是停滞,给予了什么样的影响。
  • 作者简介:
    新宅纯二郎,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经济学部副教授。主要著作:《日本企业的竞争战略》,有斐阁,1994年;《标准规格的本质》(合著),有斐阁,2000年(即将发行)。
  • 目录:
    序章现在为何要研究企业间的竞争
    1.研究企业间竞争的意义/1
    日本的竞争优势/1
    重要产业的五种形态/2
    日本的产业盛衰/3
    2.课题内容/4
    本书的课题/4
    两部门的并存/5
    对竞争方式的关注/6
    3.同质竞争与差别化竞争/7
    企业间竞争的分析框架/7
    先发优势持续的条件/7
    产生“先发优势”一“后发优势”的条件/8
    两种竞争行为(企业层次)/9
    产业层次的企业间竞争/10
    4.竞争方式与本书的结构/11
    同质竞争与差别化竞争的重复方式/11
    重复竞争方式的欠缺/13
    管制下的量的竞争/15
    竞争方式与产业的竞争力/16
    参考文献/16
    第一部同质竞争与差别化竞争帕量复方式
    第一章家用VTR(磁带式录像机):围绕盒式磁带竞争局面
    的演变
    序言/21
    1.第一次同质竞争的局面/23
    其他企业尾随索尼/23
    卷盘磁带式VTR的行业标准规格的建立/27
    2.差别化竞争局面/28
    磁带盒式化的尝试/28
    索尼与录像软件事业/29
    松下追求的独立路线/31
    录像软件事业的挫折/32
    U规格和自动视像的失败/34
    3.第二次同质竞争局面/35
    BETA与VHS/35
    竞争的焦点/37
    4.家用VTR产业的企业间竞争/38
    结束语/40
    注释/41
    参考文献/42
    第二章数字家电:重复竞争方式的持续与改观
    序言/43
    1.两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业绩推移/44
    2.关于家用电器产品的数字化/45
    3.硬件方面的竞争/48
    索尼在CD、MD领域的成功/48
    硬件方面竞争状况的变化/53
    4.软件方面的竞争/54
    电影事业/54
    游戏事业/58
    软件方面的竞争状况的变化/61
    结束语/62
    参考文献/63
    第三章汽车:20世纪60年代的竞争方式
    序言/64
    1.20世纪60年代的汽车市场/66
    2.以全方位产品领域为目标的同质竞争/71
    3.轻型轿车的差别化竞争/73
    4.围绕小型轿车市场的同质竞争/74
    大众车市场的形成/74
    东洋工业与本田旋风/75
    小型轿车市场的激烈竞争/77
    结束语/77
    参考文献/79
    第四童照相机:竞争形成的国际竞争力
    序言/80
    1.从复兴期到高度成长期:各自通过差别化竞争而确立的照相机技术/81
    行业整体的动向/81
    以独创性瞄准世界最高峰的尼康/83
    坚持走中档产品路线的佳能/85
    2.石油危机以后:照相机技术成熟所导致的同质竞争的展开/87
    行业整体的动向/87
    尼康所追求的高品位路线/89
    佳能的微电子化/91
    结束语/93
    注释/95
    参考文献/95
    第二部重复竞争方式的致欠
    第五章啤酒:差别化的继续
    序言/99
    1.麒麟啤酒的领先所展示的企业间竞争/101
    2.朝日啤酒的追赶中所展现的企业间竞争/108
    结束语/112
    注释/113
    参考文献/114
    第六章个人电脑:国内市场的差别化竞争与其局限性
    序言/116
    1.市场创始期(1976~1984年)/118
    个人电脑产业的起步/118
    多样性机种的荣枯盛衰/119
    NEC的成功理由:个人电脑产业中的成功要因/120
    2.封闭标准期(1985~1992年)/122
    NEC的标准规格所带来的结果/122
    爱普生(EPS()N)/123
    富士通/125
    东芝/126
    夏普/127
    新的竞争环境的胎动/129
    3.开放竞争时期/130
    新标准带来的价格竞争/130
    各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的动向/131
    结束语/132
    注释/133
    参考文献/134
    第七童服装:围绕风险适应战略的成功与失败
    序言/136
    1.委托交易制度的导入与风险分担/139
    成衣化的发展与风险的发生/139
    服装零售企业的风险应对/140
    ONWARD坚山导入委托交易制度与RENAUN的尾随/141
    2.服装制造批发企业的风险适应行为/143
    店铺间商品流动体系的构筑/143
    快速反应体系的采用/145
    结束语/147
    注释/150
    参考文献/153
    第八章洗涤用品20世纪60~70年代的流通战略
    ——以狮王公司对花王公司实施的战略为中心
    序言/156
    1.狮王公司的竞争战略构想的背景/156
    花王公司与狮王公司的销售收入演变/157
    花王销售公司展开的销售公司政策与新的交易制度/157
    2.流通竞争战略的展开/158
    三强政策的发表与代理店的实绩/158
    狮王油脂产品部的设置/162
    批发代理店的经营现代化/163
    对零售店的销售支援/164
    3.战略的强化和实际的渗透状况/166
    油脂产品政策的强化对策/166
    油脂产品部门的实际状况/167
    4.战略的局限性与成果/172
    战略的“自相矛盾”/172
    战略成果/173
    结束语/175
    注释/176
    参考文献/177
    第九章超级市场:围绕环境适应战略的成功与失败
    ——大荣与伊藤洋华堂的业务改革
    序言/179
    1.从追求“规模经济”转向追求“速度经济”/180
    2.高度经济成长的体现者大荣的成功与失败/182
    中内功的革新性企业家活动/182
    大荣缘何衰败/183
    3.伊藤洋华堂的优势与业务间的“对话”/185
    作为分水岭的1982年/185
    充当业态间“对话”媒介的铃木敏文的革新性企业家活动/187
    结束语/192
    注释/194
    参考文献/196
    第三部管制下的数量竞争
    第十章银行:管制下适应环境的局限性
    序言/201
    1.战后的金融制度与管制的框架/202
    战后金融制度的确立/202
    金融行政与竞争抑制/203
    2.20世纪60年代的银行行为:以都市银行为中心/206
    超贷与都市银行/206
    资金量份额的降低与大众化路线/207
    针对个人市场的开拓的强化/210
    都市银行的局限性/212
    3.金融制度改革的议论和各业务间的利害对立/213
    金融效率化论与金融制度的改革/213
    中期存款的合理性/214
    围绕中期金融的议论/215
    制度议论达到的目标/217
    结束语/218
    注释/219
    参考文献/220
    第十一章大学:量的竞争世界
    序言/222
    1.管制产业中的企业间关系/222
    2.量的竞争与大学产业/224
    3.大学产业中的竞争/224
    4.X部门与Y部门/229
    5.直视日本的大学荒废:询问小宫隆太郎氏/231
    6.大学教育的荒废与量的竞争/233
    注释/235
    参考文献/236
    终章竞争方式与产业竞争力
    序言/237
    1.研究史流派与本书的定位/238
    2.本书业已弄清的问题/240
    3.竞争自身的欠缺所导致的竞争力停滞/241
    4.同质竞争和差别化竞争的重复所带来的竞争力提高/242
    5.同质竞争和差别化竞争的重复的欠缺与产业的竞争力/243
    6.今后的企业间竞争的趋势/244
    注释/246
    参考文献/247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法律与政策评论(第8卷)
王先林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优势理论
徐雷 著;徐雷 编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法总论: 历史与规范融合的视角
董笃笃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与包容:美国族裔政治研究
朱全红 著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与秩序
陈兆旺 著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法典型案例教程 互联网篇
陈兵,赵青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法律与政策前沿问题研究
王先林 著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珍藏版) 6[美]布鲁斯·格林沃尔德
(美)布鲁斯·格林沃尔德 (美)贾德·卡恩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法学(第四版)()
王先林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法学(第四版)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 刘继峰
刘继峰 著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的审视——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如是读
陈培永
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
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现实路径研究
李胜兰;陈玉敏;王兴志;黄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