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2
版次: 1
ISBN: 9787566803634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5人买过
  •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作者黄雪敏的创造社诗歌研究与以往研究两个重要的区别,一是她没有以文学潮流的总体特征将自己研究对象大而化之,而是注意具体诗歌现象与主流文学独特的对话关系和对话方式。譬如她注意到创造社诗歌在五四文学潮流中的边缘性,其文学主张上“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与“为人生而文学”的主流文学的不同;同时也注意到诗风转变过程中诗人内部的矛盾和分歧,从而提出了一般研究无法提出的问题:为何唱着“纯文学”高调的人,会如此彻底和痛快地洗心革面,放弃文学本体性的追求?“纯粹”、“浪漫”、“革命”有同质关系吗?二是她的研究虽然也注意历史条件和现实语境,但更重视探究转变背后的内在症结。因此,她观察创造社诗人的转变,立足于诗人“自我”的形成与裂变。她把“自我”作为新诗的风向标来观察的,不仅通过文本认真辨析创造社诗歌“自我”形象的特点,还深入考察了其形成的文化资源,努力厘清个人主义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与文学自觉的联系,以及“自我表现”的抒情逻辑等。这使人们注意到,“自我”聚焦和折射了创造社诗歌最重要的问题。   黄雪敏(1978一),广东潮州人,先后师从陈剑晖教授和王光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文艺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与中国诗学。出版《徐志摩精选集》(主编)、《岭南文化与岭南现代散文研究》(副主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散文现象》(副主编)等。曾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主持《当代诗学空间批评理论研究》等省厅级项目,在《文学评论》、《清华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导言
    第一章“自我”:新诗革命的风向标
    第一节创造社的“自我”解放与新诗的美学创新
    一、边缘心态与纯文学追求
    二、“自我”的塑造
    三、“自我”的限度:一种批判性考察
    第二节“译诗”的尝试与反响
    一、“风韵译”
    二、“古诗今译”:另一种形态的“新诗”写作

    第二章现实的召唤与回应
    第一节“亢奋”与“感伤”的合奏
    一、《洪水》与“国家主义”讨论
    二、感伤的泛滥
    第二节“纯诗”与“国民文学”的交响
    一、“表现颓败的诗歌”
    二、“传统”、“欧化”与“国民文学”讨论

    第三章承诺与疏离
    第一节“革命”的转向
    一、“告别”诗作的发表
    二、个人主义的“灭亡”
    三、《洪水》的转向
    第二节《幻洲》与“小伙计”的分流、离散
    一、“渴想着一片绿洲”
    ——从《A11》到《幻洲》半月刊
    二、“十字街头”与“象牙之塔”
    三、“别派分流有幻洲”

    第四章一种全新的文化想象
    第一节“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
    一、“革命”与“罗曼谛克”
    ——表现“反抗精神”的“革命文学”
    二、文学的重新定义——无产阶级“普罗文学”的确立
    第二节“革命诗歌”的创作
    一、郭沫若的“普罗诗歌”创作
    二、年轻作家的诗艺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作者黄雪敏的创造社诗歌研究与以往研究两个重要的区别,一是她没有以文学潮流的总体特征将自己研究对象大而化之,而是注意具体诗歌现象与主流文学独特的对话关系和对话方式。譬如她注意到创造社诗歌在五四文学潮流中的边缘性,其文学主张上“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与“为人生而文学”的主流文学的不同;同时也注意到诗风转变过程中诗人内部的矛盾和分歧,从而提出了一般研究无法提出的问题:为何唱着“纯文学”高调的人,会如此彻底和痛快地洗心革面,放弃文学本体性的追求?“纯粹”、“浪漫”、“革命”有同质关系吗?二是她的研究虽然也注意历史条件和现实语境,但更重视探究转变背后的内在症结。因此,她观察创造社诗人的转变,立足于诗人“自我”的形成与裂变。她把“自我”作为新诗的风向标来观察的,不仅通过文本认真辨析创造社诗歌“自我”形象的特点,还深入考察了其形成的文化资源,努力厘清个人主义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与文学自觉的联系,以及“自我表现”的抒情逻辑等。这使人们注意到,“自我”聚焦和折射了创造社诗歌最重要的问题。
  • 作者简介:
      黄雪敏(1978一),广东潮州人,先后师从陈剑晖教授和王光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文艺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与中国诗学。出版《徐志摩精选集》(主编)、《岭南文化与岭南现代散文研究》(副主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散文现象》(副主编)等。曾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主持《当代诗学空间批评理论研究》等省厅级项目,在《文学评论》、《清华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 目录:
    导言
    第一章“自我”:新诗革命的风向标
    第一节创造社的“自我”解放与新诗的美学创新
    一、边缘心态与纯文学追求
    二、“自我”的塑造
    三、“自我”的限度:一种批判性考察
    第二节“译诗”的尝试与反响
    一、“风韵译”
    二、“古诗今译”:另一种形态的“新诗”写作

    第二章现实的召唤与回应
    第一节“亢奋”与“感伤”的合奏
    一、《洪水》与“国家主义”讨论
    二、感伤的泛滥
    第二节“纯诗”与“国民文学”的交响
    一、“表现颓败的诗歌”
    二、“传统”、“欧化”与“国民文学”讨论

    第三章承诺与疏离
    第一节“革命”的转向
    一、“告别”诗作的发表
    二、个人主义的“灭亡”
    三、《洪水》的转向
    第二节《幻洲》与“小伙计”的分流、离散
    一、“渴想着一片绿洲”
    ——从《A11》到《幻洲》半月刊
    二、“十字街头”与“象牙之塔”
    三、“别派分流有幻洲”

    第四章一种全新的文化想象
    第一节“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
    一、“革命”与“罗曼谛克”
    ——表现“反抗精神”的“革命文学”
    二、文学的重新定义——无产阶级“普罗文学”的确立
    第二节“革命诗歌”的创作
    一、郭沫若的“普罗诗歌”创作
    二、年轻作家的诗艺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
缥缈孤鸿影:阿炳研究文集
钱铁民 著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
缥缈·鬼面卷
白姬绾 著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
缥缈的峰
孙颙 著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
缥缈(共5册)
白姬绾 著;悦读纪 出品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
缥缈神咒2:神佑悍将
烟圈 著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
缥缈山水国风水墨画入门教程
灌木文化 著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
缥缈·提灯卷
白姬绾 著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
缥缈鬼神
李桂奎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缥缈的浮生:创造社诗歌新论
文体与空间诗学研究
黄雪敏 著;王兆胜、陈剑晖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