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上、下)

2015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上、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4
版次: 9
ISBN: 9787568006972
定价: 1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5人买过
  •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是为配合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编写的。本书的编写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现行规范为基础,结合编者多年来举办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培训班的经验,采用了“从基础出发,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侧重规范理解,兼顾结合实践,照顾相关专业考生,主要利于考前复习,注意指导实际工作”的编写原则。全书共分十一篇。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2015年的修改内容:①修改了2014年第八版中的文字及印刷错误;②第一篇中增加了《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 133—2013)的部分内容;③修订了第一篇第二章岩土工程勘察的部分内容;④修改了第六篇第三章边坡工程部分,增加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最新内容;⑤第九篇中增加了《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的最新内容;⑥改写了第九篇第三章、第四章的部分内容。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包括岩土工程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可作为参加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考生的考前复习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土木工程师、教师及在校学生的参考资料。 于海峰,1964年生于内蒙古开鲁县,198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此后在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任教。1994年毕业于长春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在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从事公路工程地质工作。

      2003年开始专门从事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考试考前辅导工作。主要工作有:①出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模拟训练题集》《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②编辑内部资料《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面授班辅导讲义》《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规范选编》《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模拟考题》(共五套);③举办“于海峰”注册岩土工程师培训网站(网址是www.rgetc.cn);④举办全程注册岩土工程师考前培训,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自我复习阶段,有600小时的视频帮助考生进行自我复习;第二阶段为“面授班”讲解阶段,2013年开始,该视频已经上传到于海峰的网站上,采取网络听课、QQ群答疑的方法进行培训。讲解覆盖80%以上的考试知识点;第三阶段为考前模拟训练阶段,有五套模拟题,进行模拟训练,同时有法律法规的讲解,该内容在网上进行视频讲解。可以选择全部或者听“面授班”的内容。具体的培训事宜请参看网站的培训介绍。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上册)

    目录

    第一篇岩土工程勘察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地质构造

    一、 地壳运动

    二、 板块构造学说

    三、 地层年代的确定方法

    四、 地层与地质年代

    五、 地层接触关系

    六、 倾斜构造

    七、 褶皱构造

    八、 断裂构造

    九、 地质力学及其在工程地质方面的应用

    十、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

    十一、 地质图

    第二节第四纪地质

    一、 第四纪地层

    二、 新构造运动和活动断裂

    三、 中国第四纪地层

    第三节地貌

    一、 地貌的成因及分类

    二、 山岳与平原地貌

    三、 流水地貌

    四、 海成地貌

    五、 常见特殊环境下的地貌

    第二章岩土工程勘察

    第一节勘察工作的布置

    一、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二、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布置

    第二节岩土的分类及其鉴别特征

    Ⅰ岩石的分类

    一、 岩石按成因分类

    二、 岩石按坚硬程度分类

    三、 岩体按完整程度分类

    四、 岩体按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五、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六、 岩石按软化程度分类

    七、 岩体按岩石的质量指标(RQD)分类

    八、 岩体按结构类型分类

    Ⅱ土的分类

    一、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的分类

    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 133—2013)的分类

    三、水利部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 5355—2006)中的土分类

    四、 行业标准《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的分类

    五、 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中的土分类

    Ⅲ土的野外鉴别

    一、 碎石土密实程度的野外鉴别

    二、 砂土的野外鉴别

    三、 黏性土、粉土的野外鉴别

    四、 新近沉积土的野外鉴别

    五、 细粒土的简易鉴别

    第三节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一、 基本要求

    二、 工作方法

    三、 资料整理及成果

    第四节勘探、取样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一、 工程地质钻探的基本方法及适用范围

    二、 工程地质钻探的技术要求

    三、 井探、槽探、洞探

    四、 土样的分级及取样技术要求

    五、 取土器的规格、性能及适用范围

    六、 工程物探的基本原理及成果应用

    七、 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

    第五节岩土工程评价

    一、 岩土工程指标的统计与选用

    二、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三、 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室内试验

    第一节室内岩石试验

    一、 试件制备与量测

    二、 岩石空隙性质试验

    三、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

    四、 岩石声波测试

    五、 岩石强度和变形试验

    六、 岩石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

    七、 岩体软弱夹层剪切蠕变试验

    八、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

    第二节室内土工试验

    一、 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二、 土的密度试验

    三、 土的变形试验

    四、 土的强度试验

    五、 土的流变试验

    第四章原位测试

    第一节载荷试验

    一、 平板载荷试验

    二、 螺旋板载荷试验

    三、 桩基载荷试验

    第二节静力触探试验

    一、 静力触探设备

    二、 静力触探探头

    三、 我国常用的静力触探量测记录仪器(三种类型)

    四、 静力触探现场试验要点

    五、 静力触探资料整理

    六、 静力触探成果应用

    第三节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一、 试验设备及试验要求

    二、 资料整理

    三、 轻型动力触探(N10)

    四、 重型动力触探(N63.5)

    五、 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

    六、 其他类型的动力触探

    七、 动贯入阻力的计算和应用

    第四节标准贯入试验

    一、 简述

    二、 试验方法

    三、 资料整理

    四、 成果应用

    第五节十字板剪切试验

    一、 基本原理

    二、 试验仪器设备(三种类型)

    三、 现场试验技术要求

    四、 适用条件

    五、 资料整理和应用

    第六节旁压试验

    一、 试验仪器

    二、 操作要点

    三、 资料整理

    四、 工程应用

    第七节扁铲侧胀试验

    一、 试验原理

    二、 试验设备

    三、 试验要点

    四、 资料整理

    五、 成果应用

    第八节现场剪切试验

    第九节波速测试

    一、 单孔法

    二、 跨孔法

    三、 波速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十节岩体原位应力测试

    一、 岩体表面应力测量

    二、 钻孔孔径变形法

    三、 钻孔孔壁应变法

    四、 钻孔孔底应变法

    五、 水压致裂法

    第五章水文地质

    第一节地下水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一、 自然界中的水

    二、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 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四、 泉的类型与特征

    第二节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 包气带中地下水的运动

    三、 结合水运动规律

    四、 二维渗流及流网

    五、 渗流力与渗流稳定性分析

    六、 渗透破坏与控制

    第三节注水试验

    一、 试坑注水试验

    二、 钻孔注水试验

    第四节抽水试验

    一、 抽水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二、 抽水试验资料整理

    三、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四、 水文地质参数经验值

    五、 抽水试验的设备仪器

    第五节压水试验

    一、 压水试验的目的

    二、 压水试验的方法和类型

    三、 压水试验的主要参数

    四、 钻孔压水试验现场试验

    五、 压水试验成果整理

    六、 压水试验设备及要求

    七、测量流量用具

    第二篇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特点

    一、 基本技术要求

    二、 设计基础资料

    三、 岩土工程设计的特点

    第二节概念设计

    一、 概念设计的必要性

    二、 安全和功能要求

    三、 设计条件的概化

    四、 注意事项

    第三节设计荷载与设计状态

    一、 荷载的类型

    二、 荷载的代表值

    三、 结构极限状态

    四、 建筑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及荷载组合

    五、 公路桥梁工程设计的荷载组合

    六、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要求

    第四节设计安全度和可靠性

    一、 基本概念

    二、 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

    三、 作用和岩土特性参数

    四、 定值法和可靠度

    五、 安全系数和分项系数

    第五节实体试验、检验和监测、动态设计

    一、 实体试验

    二、 检验和监测

    三、 动态设计

    四、 反分析

    第三篇浅基础

    第一章土的工程性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一、 土的固体颗粒(固相)

    二、 土中水和气

    三、 土的结构和构造

    第三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一、 指标的定义

    二、 指标的换算

    第四节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第五节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一、 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

    二、 黏性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三、 黏性土的灵敏度和触变性

    第六节土的动力特征

    一、 土的压实原理

    二、 击实试验及其影响因素

    三、 土的振动液化

    四、 土的动力特征参数简介

    第二章土中应力计算

    第一节土的自重应力

    一、 均质土的自重应力

    二、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

    第二节基底压力

    一、 基底压力分布

    二、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三、 基底附加压力

    第三节地基附加应力

    一、 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二、 分布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

    三、 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第四节有效应力原理

    一、 毛细水上升时土中有效自重应力的计算

    二、 土中水渗流时(一维渗流)有效应力计算

    第三章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第一节土的压缩性

    一、 基本概念

    二、 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

    三、 土的载荷试验及变形模量

    四、 旁压试验及旁压模量

    五、 文克勒地基模型(即基床系数法,又称“文克勒法”,E.Winkler,1837年)

    第二节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

    一、 分层总和法

    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方法

    第三节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一、 天然土层应力历史

    二、 先期固结压力pc的确定

    三、 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地基最终沉降计算

    第四节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

    一、 饱和土的渗透固结

    二、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三、 实测沉降—时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第五节地基沉降计算有关问题综述

    一、 最终沉降量方法讨论

    二、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问题探讨

    三、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组成

    四、 相邻荷载的影响

    第四章土的抗剪强度

    第一节土的抗剪强度概述

    一、 库仑公式

    二、 莫尔—库仑强度理论

    第二节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孔隙压力系数

    一、 孔隙压力系数A和B

    二、 亨开尔孔隙压力系数

    第四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一、 黏性土在不同固结和排水条件下的抗剪强度指标

    二、 黏性土的残余强度指标

    三、 无黏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四、 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

    第五节应力路径

    一、 应力路径的基本概念

    二、 三轴压缩试验中的总应力路径和有效应力路径

    三、 土木工程中的应力路径问题简述

    第五章地基承载力

    第一节地基破坏形式及地基承载力

    一、 地基的破坏形式

    二、 地基承载力

    第二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一、 普朗德尔公式

    二、 太沙基公式

    三、 汉森公式

    四、 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度

    五、 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

    第三节原位测试地基的承载力

    一、 按载荷试验确定地基的承载力

    二、 其他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第四节建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

    一、承载力的深宽修正

    二、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三、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四、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第五节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一、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的确定

    二、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的确定

    三、 软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的确定

    四、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的确定

    第六节铁路桥涵地基承载力确定

    一、 地基容许承载力

    二、 地基承载力的提高

    第七节港口工程地基承载力确定

    一、 一般规定

    二、 作用于计算面上的应力

    三、 地基承载力验算

    四、 保证与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措施

    第六章浅基础设计

    第一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要求

    第二节浅基础的定义与分类

    一、 浅基础的定义与设计步骤

    二、 浅基础的分类

    第三节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一、 建筑物的影响

    二、建筑物荷载的性质和大小影响

    三、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四、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五、 场地环境条件

    第四节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一、 地基的破坏形式

    二、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第五节建筑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一、 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基础底面尺寸确定

    二、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三、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第六节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验算

    第七节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第八节扩展基础

    一、柱下独立基础计算

    二、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

    三、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第九节减小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一、 建筑措施

    二、 结构措施

    三、 施工措施

    第十节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一、 筏形基础的一般要求

    二、 筏形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三、 筏形基础厚度确定

    四、 关于筏型基础的其他要求

    第四篇深基础

    第一章桩的类型、选型与布置

    第一节桩的类型

    一、 按承载性状分类

    二、 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

    三、 按桩身材料分类

    四、 按成桩方法分类

    五、 按桩径大小分类

    第二节桩型与工艺选择

    一、 桩型选择的基础原则

    二、 桩基几何尺寸的选择

    第三节桩的布置

    第四节我国现有的桩型体系

    第五节我国桩基工程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单桩竖向承载力

    第一节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破坏机理

    一、 桩的荷载传递

    二、 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三、 单桩的破坏模式

    四、 桩侧负摩阻力

    第二节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一、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二、 成果资料的整理

    三、 极限承载力的判定

    四、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结果异常情况的分析与处理

    第三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

    一、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二、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关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规定

    第四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

    一、 单桩竖向承载力

    二、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三、 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第五节《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

    一、 桩的计算

    二、 摩擦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Ra]的计算

    三、 钻孔桩、沉桩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Ra]的计算

    四、 桩基嵌入基岩中深度的计算

    五、 后压浆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的计算

    六、 摩擦桩单桩轴向受拉承载力容许值的计算

    第六节按《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确定单桩承载力

    第三章群桩竖向承载力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 群桩的工作特点

    二、 承台下土对荷载的分担作用

    第二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确定桩基承载力特征值

    一、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二、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其他标准关于群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

    第四章特殊条件下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第一节考虑负摩阻力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第二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抗拔桩基承载力验算

    第三节软弱下卧层验算

    第四节其他标准关于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的规定

    第五章桩基沉降计算

    第一节桩基沉降变形控制指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第二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沉降计算

    第三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单桩、单排桩、疏桩基础沉降计算

    第四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

    第五节其他标准中桩基础的沉降计算

    第六章桩基水平承载力

    第一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有关规定

    一、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方法及根据静载试验结果确定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

    二、 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

    三、 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

    第二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有关规定

    一、 计算参数

    二、 单桩挠曲微分方程及解答

    三、 桩顶水平位移

    四、 桩身最大弯矩及其位置

    第三节水平受荷桩的内力及位移分析

    第七章承台设计计算

    第一节承台及布桩形式

    第二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承台抗弯计算

    第三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承台抗冲切计算

    一、 柱冲切计算

    二、 角冲切计算

    第四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承台受剪计算

    第五节其他标准的承台计算

    第八章桩基工程施工

    第一节桩基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灌注桩施工

    一、 灌注桩的机械成孔方法

    二、 钢筋笼的制作

    三、 泥浆扩壁成孔灌注桩

    四、 沉管灌注桩

    五、 混凝土的灌注

    六、 特殊施工方法的灌注桩

    第三节预制桩施工

    一、 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二、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三、 混凝土预制桩的沉桩

    四、 钢桩的制作

    五、 钢桩的焊接、运输与堆放

    六、 钢桩的沉桩

    七、 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第四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一、 管桩的特点与使用条件

    二、 管桩的规格和技术性能

    三、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构造要求与外观质量要求

    四、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

    五、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检验标准

    第五节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 沉桩对环境的影响

    二、 沉桩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三、 防治与控制措施

    第九章沉井基础及其他深基础

    第一节概述

    一、 沉井的作用及适用条件

    二、 沉井的分类

    三、 沉井基础的构造

    第二节沉井的施工

    一、 旱地沉井施工

    二、 水中沉井施工

    三、 泥浆套和空气幕下沉沉井施工简介

    四、 沉井下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第三节沉井的设计与计算

    一、 沉井作为整体深基础的计算

    二、 沉井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强度计算

    三、 浮运沉井计算要点

    第四节沉井基础算例

    一、 设计资料

    二、 沉井高度及各部分尺寸

    三、 荷载计算

    四、 基底应力验算

    五、 横向抗力验算

    六、 沉井自重下沉验算

    七、 刃脚受力验算

    八、 井壁受力验算

    第五节其他深基础简介

    一、 墩基础

    二、 地下连续墙

    三、 基坑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四、 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参考文献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下册)

    目录

    第五篇地基处理

    第一章地基处理的基本规定

    第一节地基处理设计的总原则

    第二节处理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埋深修正

    第三节处理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处理地基承载力的偏心荷载作用验算

    第五节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检验

    第六节地基处理的耐久性设计

    第七节地基处理工程的技术经济观点

    第二章换填垫层

    一、换填垫层的作用与适用范围

    二、换填垫层的设计

    三、换填垫层的施工

    四、换填垫层的质量检验

    第三章预压地基

    第一节关于一级或分级加载的固结度计算

    第二节固结系数的确定

    第三节新近吹填深厚吹填土预压施工全过程的沉降及加固措施

    第四节复合地基的预压

    第四章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第一节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处理技术的进展

    第二节压实地基

    一、高填方大面积场地的压实

    二、冲击压实

    第三节夯实地基

    一、强夯

    二、强夯置换

    第五章复合地基

    第一节一般规定

    一、复合地基技术应用的地区适用性

    二、复合地基工程的验收检验

    三、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设计

    四、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

    五、有黏结强度增强体的强度验算

    六、增强体施工的桩位偏差控制

    第二节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

    一、概述

    二、加固原理

    三、设计计算

    四、施工方法

    五、质量检测

    第三节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一、发展概况

    二、应用范围

    三、水泥土桩的增强机理

    四、桩体材料

    五、设计计算

    六、施工工艺

    七、施工质量及加固效果检验

    第四节旋喷桩复合地基

    一、适用范围

    二、基本规定

    三、工艺原理

    四、设计规定

    五、施工规定

    六、施工工艺流程

    七、质量检验标准

    八、质量检验方法

    第五节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一、技术研究进展

    二、设计、施工、质量检验技术要求

    第六节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一、技术发展概况

    二、加固机理

    三、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的适用范围

    四、夯实水泥土桩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

    五、夯击参数确定的基本试验

    六、质量检验

    第七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一、技术研究进展情况

    二、承载力计算

    三、设计施工

    第八节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一、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加固机理

    三、设计、施工和检测

    第九节多桩型复合地基

    一、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作用机理与发展现状

    二、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

    第六章注浆加固

    第一节注浆加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节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要求

    一、注浆加固设计

    二、注浆施工要求

    三、质量检测要求

    第七章微型桩加固

    第一节微型桩技术的发展与加固机理

    第二节微型桩加固的设计计算

    一、复合地基承载力

    二、复合地基变形

    三、微型桩复合地基垫层设置

    四、微型桩耐久性设计要求

    第三节微型桩施工

    一、树根桩

    二、预制桩

    三、注浆钢管桩

    第八章地基处理检验与监测

    第一节地基处理检测与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地基处理检验

    一、密实度检测

    二、地基土强度检测

    三、承载力检测

    四、桩身质量检测

    第三节地基处理工程监测

    一、加固区与周边环境变形监测

    二、地基应力监测

    三、其他监测项目

    四、预压处理地基现场监测设计

    第九章地基的防渗处理

    第一节地基防渗处理的情况和目标

    一、地基防渗处理的情况

    二、地基防渗处理的目标

    第二节岩石地基的防渗处理

    一、溶洞、矿区井洞等

    二、基岩中的断层破碎带

    三、有发育的节理和裂隙的透水岩石

    四、土石坝与基岩间的连接

    第三节砂砾石地基的防渗处理

    一、黏性土截水槽

    二、混凝土防渗墙

    三、板桩式防渗

    四、帷幕灌浆

    五、防渗铺盖

    第四节环境工程中的地基防渗处理

    第十章土工合成材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土工合成材料的类型、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一、材料分类

    二、土工合成材料主要功能

    三、材料特性及测试方法

    第二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作反滤层

    一、用途与机理

    二、反滤准则

    三、反滤设计和计算例题

    四、施工要点

    第三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作排水层

    一、用途、机理和应用举例

    二、排水设计和计算例题

    三、 施工要点

    第四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作隔离层

    一、隔离的作用和应用举例

    二、隔离应用对材料的要求

    三、工程设计

    第五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加筋土体

    一、用途、机理和应用举例

    二、加筋土结构的设计

    第六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护

    一、防护作用和应用举例

    二、工程设计与施工

    第七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渗

    一、防渗作用和应用举例

    二、土工膜和膨润土垫材料

    三、防渗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第六篇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

    第一章土坡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无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

    一、干的无黏性土坡

    二、有渗流作用的无黏性土坡

    第三节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

    一、瑞典圆弧法

    二、瑞典条分法

    三、毕肖普法

    四、折线形滑动面的土坡稳定性分析

    五、复合滑动面土坡稳定性分析法

    第四节土坡稳定分析中的图解法简介

    一、洛巴索夫图表法

    二、泰勒图解法

    第五节工程地质比拟法和经验数据

    第六节土坡稳定分析中的一些问题

    一、坡顶开裂和超载的影响

    二、渗流对黏性土坡稳定性的影响

    三、地震对土坡稳定的影响

    四、土层组成、结构构造、应力历史等的影响

    五、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

    六、安全系数的选定

    七、条分法小结

    第二章土工结构

    第一节路基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

    一、路基设计原则

    二、一般路基的设计

    三、路基稳定性计算

    第二节路基防护与加固

    一、路基防护的一般原则

    二、边坡防护

    三、冲刷防护

    四、改移河道

    五、路基加固(挡土墙)

    第三节路基填料的选用及填筑标准

    一、填料分类

    二、填料的选用

    三、填筑标准

    第四节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

    一、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二、路基压实质量检测

    第五节特殊土质及特殊条件下路基设计方法

    一、软土地区路基

    二、黄土地区路基

    三、膨胀土地区路基

    四、多年冻土地区路基

    五、盐渍土地区路基

    六、其他特殊地段路基

    七、涎流冰地段路基

    第六节土石坝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

    一、土石坝类型

    二、土石坝设计原则

    三、土石坝渗流计算

    四、土石坝渗透稳定计算

    五、土石坝稳定计算

    第七节土石坝防护与加固措施

    一、防渗体

    二、坝顶、护坡与坝面排水

    三、坝体排水与反滤

    四、裂缝控制

    五、土石坝与坝基、岸坡及其他建筑物的连接

    第八节土石坝筑坝材料的选择及填筑标准

    一、筑坝材料的选择

    二、土石料填筑标准

    第九节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

    一、料场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二、坝体填筑质量控制

    三、土石坝原型观测

    第三章边坡与支挡结构

    第一节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一、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二、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第二节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一、概述

    二、平面滑动分析

    三、双滑块滑动分析

    四、多滑块滑动分析(Sarma法)

    五、楔体滑动分析

    六、倾倒破坏分析

    七、溃层破坏分析

    第三节岩土边坡坡度的确定

    第四节边坡支护设计

    一、重力式挡土墙

    二、预应力锚索加固

    三、锚杆

    四、锚喷护面

    五、加筋土挡墙

    六、边坡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边坡变形的控制

    第五节土质和岩石边坡破坏的防治措施

    一、减重

    二、压坡

    三、排水

    四、锚固

    五、支挡

    六、加筋

    七、固土

    八、监测

    第七篇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

    第一章土压力的计算

    第一节概述

    一、挡土墙的形式及土压力

    二、土的强度和土中一点的应力

    三、土中应力的极限平衡条件

    第二节静止土压力

    一、静止土压力

    二、静止土压力系数

    第三节按朗肯理论计算土压力

    一、朗肯土压理论

    二、无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

    三、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

    四、无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

    五、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

    第四节按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

    一、库仑土压力理论

    二、主动土压力

    三、被动土压力

    第五节竖向土层压力

    第二章基坑工程

    第一节概述

    一、基坑开挖的分类、工作内容和程序

    二、基坑工程基本要求

    三、支护结构的类型与适用条件

    四、信息化施工法和监理

    第二节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一、勘察准备阶段

    二、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勘察工作布置

    四、室内试验项目

    五、水文地质勘察

    六、环境勘察内容

    七、勘察报告内容

    第三节基本计算

    一、作用于支护结构的荷载

    二、水平荷载

    三、基坑稳定性

    第四节支护结构设计

    一、放坡开挖、坡面保护与坡体加固

    二、土钉墙

    三、重力式水泥土墙

    四、排桩支护结构

    五、地下连续墙

    六、锚杆

    七、内支撑

    第五节基坑变形与防治措施

    一、基坑变形控制与报警值

    二、对基坑变形控制的不利因素

    三、基坑变形控制的技术措施

    四、应急措施

    第三章地下工程

    第一节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

    第三节几类特殊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

    第五节传统矿山法

    第六节盾构法及掘进机法设计与施工

    第七节岩土体应力、应变原位测试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

    第八节弹性波测试

    第四章地下水控制

    第一节地下水控制概论

    第二节降水工程的设计

    第三节集水明排工程设计

    第四节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计算

    第五节渗透变形问题分析

    第六节基坑涌水量计算

    第八篇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

    第一章软土

    第一节软土的成因类型和工程性质

    一、软土的判别标准

    二、软土的成因类型

    三、我国软土的分布

    四、软土的工程性质

    五、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第二节软土地基勘察

    一、勘察基本要求

    二、勘察工作重点

    三、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四、试验要求

    第三节软土地基评价

    一、场地稳定性评价

    二、拟建场地和持力层的选择

    三、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四、地基变形评价

    五、地下水与施工

    六、地基处理

    第二章湿陷性土

    第一节黄土的成因、时代和分布

    一、黄土的一般特征

    二、黄土的地层划分和野外性状

    三、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和工程地质分区

    第二节黄土的基本性质

    一、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

    二、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性质

    三、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第三节黄土的湿陷性评价

    一、基本概念

    二、黄土湿陷性评价

    第四节黄土地基的承载力

    一、影响黄土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二、黄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三、黄土地基承载力的宽度、深度修正

    四、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桩基承载力

    第五节黄土地基的变形

    一、黄土地基的变形性质

    二、黄土地基的压缩变形计算

    第六节黄土的动力特性

    一、黄土动力特性的一般规律

    二、黄土的振陷

    第七节新近堆积黄土

    一、新近堆积黄土的分布和野外特征

    二、新近堆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三、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定

    四、新近堆积黄土的地基承载力

    第八节饱和黄土

    一、两类饱和黄土

    二、饱和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三、饱和黄土的地基承载力

    第九节黄土地基的勘察

    一、对勘察工作的要求

    二、钻孔内取不扰动土试样的操作要点

    三、钻探取样时需注意的事项

    四、室内试验要求

    第十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

    一、基本原则

    二、地基处理措施

    三、防水措施

    四、结构措施

    五、建筑物沉降观测

    第十一节其他湿陷性土

    一、湿陷性评价

    二、湿陷性土场地勘察

    三、湿陷性土的岩土工程评价

    第三章膨胀岩土

    第一节膨胀岩土的判别及类型

    一、膨胀岩土的定义

    二、膨胀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三、膨胀岩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四、膨胀岩土的判别

    第二节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变形

    一、膨胀引起建筑物变形的条件

    二、建筑物变形的特征

    第三节膨胀岩土地区的勘察

    一、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二、勘察方法及工作量

    三、室内试验

    四、野外测试

    第四节膨胀土的地基评价

    一、膨胀土场地的分类

    二、膨胀潜势

    三、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

    四、膨胀土地基的变形量

    五、膨胀岩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六、膨胀岩土地基的稳定性

    第五节膨胀岩土地区的工程措施

    第四章盐渍岩土

    第一节盐渍岩土的形成和类型

    一、盐渍岩土的定义

    二、盐渍岩土的形成条件

    三、盐渍岩土的分布

    四、盐渍岩土的分类

    第二节盐渍岩土的工程性质

    一、盐渍岩的工程性质

    二、盐渍土的工程性质

    第三节盐渍岩土的勘察

    一、应着重查明的内容

    二、盐渍岩土的勘察测试工作

    第四节盐渍岩土的工程评价

    一、盐渍岩土的岩土工程评价的准则

    二、盐渍土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五节盐渍岩土的工程防护和地基处理

    一、盐渍岩土工程的防护措施

    二、盐渍土的地基处理

    第五章冻土

    第一节冻土的定名和构造

    一、冻土的定名

    二、冻土的构造与野外鉴别

    第二节冻土的分类

    一、按冻结状态持续时间分类

    二、按冻土中的易溶盐含量或泥炭化程度分类

    三、按冻土的体积压缩系数(mv)或总含水量(ω)分类

    第三节冻土的冻胀性和融沉性分级

    一、季节冻土和季节融化层土的冻胀性分级

    二、多年冻土的融沉性分级

    第四节冻土的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

    一、冻土的物理性质

    二、冻土的力学性质

    三、冻土的热学性质

    第五节冻土地基的勘察

    一、季节冻土地区的勘察

    二、多年冻土地区的勘察

    第六节冻土的地基评价

    一、冻土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二、冻土的地基评价

    第七节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

    一、季节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

    二、多年冻土地基的设计

    第六章风化岩和残积土

    第一节岩石的风化剖面

    一、风化剖面的划分原则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风化岩石的划分(附录A.0.3)

    三、深圳地区花岗岩的风化剖面

    第二节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勘察

    一、勘察重点

    二、勘探

    三、原位测试

    四、室内试验

    第三节风化岩和残积土的评价

    一、风化岩和残积土岩土工程评价的要求

    二、对风化岩和残积土评价时应考虑的因素

    三、花岗岩残积土与风化岩的划分准则

    四、边坡稳定性评价

    五、地基承载性能评价

    六、地基变形

    七、设计施工的准则和措施

    第七章岩溶和土洞

    第一节岩溶发育的条件和规律

    一、岩溶发育的条件

    二、岩溶发育的规律

    第二节岩溶勘察

    一、各勘察阶段的要求

    二、岩溶勘察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

    一、地基稳定性评价

    二、地基处理措施

    第四节土洞

    一、土洞的成因分类和发育规律

    二、土洞勘察

    三、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

    第五节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的塌陷

    一、塌陷分布规律及其与水力作用的关系

    二、塌陷区勘察

    第八章滑坡和崩塌

    第一节滑坡

    一、滑坡及其产生条件

    二、滑坡勘察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

    四、滑坡稳定性验算

    五、滑坡推力计算

    六、滑坡防治原则和措施

    第二节崩塌

    一、崩塌产生的条件

    二、崩塌勘察要点

    三、崩塌的工程分类

    四、崩塌区的岩土工程评价

    五、崩塌的防治

    六、崩塌的观测和预报

    第九章泥石流

    第一节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分类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二、泥石流的分类

    第二节泥石流有关指标的测定和计算

    一、密度的测定

    二、流速的计算

    三、流量的计算

    第三节泥石流的勘察和防治

    一、泥石流的勘察和评价

    二、泥石流的防治

    第十章采空区

    第一节采空区的地表变形特征

    一、采空区的定义

    二、地表变形的特征

    三、地表变形的分类

    四、影响地表变形的因素

    第二节采空区的勘察

    一、搜集资料

    二、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

    三、采空区场地的适宜性评价

    四、防止地表移动和建筑物变形的措施

    第三节小窑采空区的勘察和评价

    一、小窑采空区的地表特征

    二、小窑采空区的勘察工作

    三、场地稳定性评价和处理措施

    第十一章地面沉降

    第一节地面沉降规律、特点和危害

    一、地面沉降的规律和特点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

    第二节地面沉降勘察

    一、地面沉降勘察要求

    二、勘探测试孔的布设和主要技术要求

    三、试验、观测内容及主要技术要求

    第三节地面沉降预测和防治

    一、预测地面沉降量的估算方法

    二、地面沉降的防治

    第十二章固体废弃物堆场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堆场的特点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一、固体废弃物堆场的特点

    二、固体废弃物堆场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三、固体废弃物堆场的岩土工程勘察

    第二节垃圾填埋场

    一、垃圾填埋场的规模和组成

    二、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

    三、垃圾填埋场的主体工程

    四、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勘察

    五、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评价

    六、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三节工业废渣堆场

    一、工业废渣堆场的组成和规模

    二、坝址和堆场(库区)的选择原则

    三、工业废渣堆场的岩土工程勘察

    四、工业废渣堆场的岩土工程评价

    第十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范围和级别

    一、基本要求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和深度要求

    第二节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

    二、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和要求

    三、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第三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

    第九篇地震工程

    第一章地震工程基本知识

    第一节基本名词

    第二节震级、烈度、震源间的关系

    一、震级与能量大小的近似关系

    二、震级与震源断层长度的关系

    三、震级与震中烈度及震源深度的关系

    第三节地震的分类

    一、按成因分类

    二、按震源深度分类

    三、按震级大小分类

    第四节地震烈度表

    一、我国的地震烈度表

    二、我国地震烈度表与国外几种地震烈度表的对比

    第五节我国地震区、带及基本烈度的分布

    第二章地震作用、地震反应谱与场地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地震破坏作用与抗震设防

    一、地震破坏作用

    二、抗震设防与抗震设防标准

    三、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应用

    四、影响地震动特性的因素

    五、场地抗震性能评价对勘察的要求

    六、土动力特性的原位和室内测试方法

    第三节地震反应谱与场地分类

    一、地震反应谱基本概念

    二、设计反应谱与场地分类

    三、设计反应谱确定的规范方法

    四、有关场地问题的讨论

    五、不同建筑场地各类地段的划分标准与评价准则

    六、场地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七、场地选择与划分的意义及对抗震设计的影响

    第三章土的液化和震陷

    第一节土的液化、软土震陷机理和震害

    第二节液化判别与危害程度估计

    第三节消除地基液化措施及选择

    第四节消除软土震陷影响的措施

    第四章抗震验算

    第一节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范围

    第二节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范围

    第三节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

    第四节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

    第五节桩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

    第六节土石坝抗震验算

    第七节土石坝抗震措施

    第十篇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

    第一节概述

    一、现场检验的目的与内容

    二、现场监测的目的与内容

    三、现场检验与监测方法

    第二节基槽(坑)检验

    一、基槽检验的一般要求

    二、基槽的防护处理

    三、基槽的局部处理措施

    第三节沉降观测

    一、建筑沉降观测

    二、基坑回弹观测

    三、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

    四、建筑场地沉降观测

    第四节位移观测

    一、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

    二、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三、建筑物裂缝观测

    四、建筑场地滑坡观测

    第五节土中孔隙水压力观测

    一、观测设备

    二、埋设方法

    三、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利用

    第六节深基坑工程监测

    一、监测内容、对象与方法

    二、监测范围与监测项目的选择

    三、监测工作的要求

    第七节桩的动力检测

    一、低应变的射波法

    二、低应变机械阻抗法

    三、高应变法

    第十一篇工程经济与管理

    第一节现行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构成及其包含的内容

    第二节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岩土工程各方面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节岩土工程概预算

    第四节我国岩土工程招标与投标

    第五节工程建设监理与岩土工程监理

    第六节岩土工程合同

    第七节有关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主要行政法规

    第八节2000版ISO 9000族标准

    第九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第十节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是为配合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编写的。本书的编写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现行规范为基础,结合编者多年来举办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培训班的经验,采用了“从基础出发,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侧重规范理解,兼顾结合实践,照顾相关专业考生,主要利于考前复习,注意指导实际工作”的编写原则。全书共分十一篇。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2015年的修改内容:①修改了2014年第八版中的文字及印刷错误;②第一篇中增加了《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 133—2013)的部分内容;③修订了第一篇第二章岩土工程勘察的部分内容;④修改了第六篇第三章边坡工程部分,增加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最新内容;⑤第九篇中增加了《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的最新内容;⑥改写了第九篇第三章、第四章的部分内容。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包括岩土工程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可作为参加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考生的考前复习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土木工程师、教师及在校学生的参考资料。
  • 作者简介:
    于海峰,1964年生于内蒙古开鲁县,198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此后在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任教。1994年毕业于长春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在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从事公路工程地质工作。

      2003年开始专门从事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考试考前辅导工作。主要工作有:①出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模拟训练题集》《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②编辑内部资料《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面授班辅导讲义》《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规范选编》《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模拟考题》(共五套);③举办“于海峰”注册岩土工程师培训网站(网址是www.rgetc.cn);④举办全程注册岩土工程师考前培训,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自我复习阶段,有600小时的视频帮助考生进行自我复习;第二阶段为“面授班”讲解阶段,2013年开始,该视频已经上传到于海峰的网站上,采取网络听课、QQ群答疑的方法进行培训。讲解覆盖80%以上的考试知识点;第三阶段为考前模拟训练阶段,有五套模拟题,进行模拟训练,同时有法律法规的讲解,该内容在网上进行视频讲解。可以选择全部或者听“面授班”的内容。具体的培训事宜请参看网站的培训介绍。
  • 目录: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上册)

    目录

    第一篇岩土工程勘察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地质构造

    一、 地壳运动

    二、 板块构造学说

    三、 地层年代的确定方法

    四、 地层与地质年代

    五、 地层接触关系

    六、 倾斜构造

    七、 褶皱构造

    八、 断裂构造

    九、 地质力学及其在工程地质方面的应用

    十、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

    十一、 地质图

    第二节第四纪地质

    一、 第四纪地层

    二、 新构造运动和活动断裂

    三、 中国第四纪地层

    第三节地貌

    一、 地貌的成因及分类

    二、 山岳与平原地貌

    三、 流水地貌

    四、 海成地貌

    五、 常见特殊环境下的地貌

    第二章岩土工程勘察

    第一节勘察工作的布置

    一、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二、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布置

    第二节岩土的分类及其鉴别特征

    Ⅰ岩石的分类

    一、 岩石按成因分类

    二、 岩石按坚硬程度分类

    三、 岩体按完整程度分类

    四、 岩体按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五、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六、 岩石按软化程度分类

    七、 岩体按岩石的质量指标(RQD)分类

    八、 岩体按结构类型分类

    Ⅱ土的分类

    一、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的分类

    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 133—2013)的分类

    三、水利部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 5355—2006)中的土分类

    四、 行业标准《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的分类

    五、 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中的土分类

    Ⅲ土的野外鉴别

    一、 碎石土密实程度的野外鉴别

    二、 砂土的野外鉴别

    三、 黏性土、粉土的野外鉴别

    四、 新近沉积土的野外鉴别

    五、 细粒土的简易鉴别

    第三节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一、 基本要求

    二、 工作方法

    三、 资料整理及成果

    第四节勘探、取样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一、 工程地质钻探的基本方法及适用范围

    二、 工程地质钻探的技术要求

    三、 井探、槽探、洞探

    四、 土样的分级及取样技术要求

    五、 取土器的规格、性能及适用范围

    六、 工程物探的基本原理及成果应用

    七、 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

    第五节岩土工程评价

    一、 岩土工程指标的统计与选用

    二、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三、 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室内试验

    第一节室内岩石试验

    一、 试件制备与量测

    二、 岩石空隙性质试验

    三、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

    四、 岩石声波测试

    五、 岩石强度和变形试验

    六、 岩石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

    七、 岩体软弱夹层剪切蠕变试验

    八、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

    第二节室内土工试验

    一、 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二、 土的密度试验

    三、 土的变形试验

    四、 土的强度试验

    五、 土的流变试验

    第四章原位测试

    第一节载荷试验

    一、 平板载荷试验

    二、 螺旋板载荷试验

    三、 桩基载荷试验

    第二节静力触探试验

    一、 静力触探设备

    二、 静力触探探头

    三、 我国常用的静力触探量测记录仪器(三种类型)

    四、 静力触探现场试验要点

    五、 静力触探资料整理

    六、 静力触探成果应用

    第三节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一、 试验设备及试验要求

    二、 资料整理

    三、 轻型动力触探(N10)

    四、 重型动力触探(N63.5)

    五、 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

    六、 其他类型的动力触探

    七、 动贯入阻力的计算和应用

    第四节标准贯入试验

    一、 简述

    二、 试验方法

    三、 资料整理

    四、 成果应用

    第五节十字板剪切试验

    一、 基本原理

    二、 试验仪器设备(三种类型)

    三、 现场试验技术要求

    四、 适用条件

    五、 资料整理和应用

    第六节旁压试验

    一、 试验仪器

    二、 操作要点

    三、 资料整理

    四、 工程应用

    第七节扁铲侧胀试验

    一、 试验原理

    二、 试验设备

    三、 试验要点

    四、 资料整理

    五、 成果应用

    第八节现场剪切试验

    第九节波速测试

    一、 单孔法

    二、 跨孔法

    三、 波速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十节岩体原位应力测试

    一、 岩体表面应力测量

    二、 钻孔孔径变形法

    三、 钻孔孔壁应变法

    四、 钻孔孔底应变法

    五、 水压致裂法

    第五章水文地质

    第一节地下水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一、 自然界中的水

    二、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 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四、 泉的类型与特征

    第二节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 包气带中地下水的运动

    三、 结合水运动规律

    四、 二维渗流及流网

    五、 渗流力与渗流稳定性分析

    六、 渗透破坏与控制

    第三节注水试验

    一、 试坑注水试验

    二、 钻孔注水试验

    第四节抽水试验

    一、 抽水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二、 抽水试验资料整理

    三、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四、 水文地质参数经验值

    五、 抽水试验的设备仪器

    第五节压水试验

    一、 压水试验的目的

    二、 压水试验的方法和类型

    三、 压水试验的主要参数

    四、 钻孔压水试验现场试验

    五、 压水试验成果整理

    六、 压水试验设备及要求

    七、测量流量用具

    第二篇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特点

    一、 基本技术要求

    二、 设计基础资料

    三、 岩土工程设计的特点

    第二节概念设计

    一、 概念设计的必要性

    二、 安全和功能要求

    三、 设计条件的概化

    四、 注意事项

    第三节设计荷载与设计状态

    一、 荷载的类型

    二、 荷载的代表值

    三、 结构极限状态

    四、 建筑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及荷载组合

    五、 公路桥梁工程设计的荷载组合

    六、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要求

    第四节设计安全度和可靠性

    一、 基本概念

    二、 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

    三、 作用和岩土特性参数

    四、 定值法和可靠度

    五、 安全系数和分项系数

    第五节实体试验、检验和监测、动态设计

    一、 实体试验

    二、 检验和监测

    三、 动态设计

    四、 反分析

    第三篇浅基础

    第一章土的工程性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一、 土的固体颗粒(固相)

    二、 土中水和气

    三、 土的结构和构造

    第三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一、 指标的定义

    二、 指标的换算

    第四节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第五节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一、 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

    二、 黏性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三、 黏性土的灵敏度和触变性

    第六节土的动力特征

    一、 土的压实原理

    二、 击实试验及其影响因素

    三、 土的振动液化

    四、 土的动力特征参数简介

    第二章土中应力计算

    第一节土的自重应力

    一、 均质土的自重应力

    二、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

    第二节基底压力

    一、 基底压力分布

    二、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三、 基底附加压力

    第三节地基附加应力

    一、 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二、 分布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

    三、 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第四节有效应力原理

    一、 毛细水上升时土中有效自重应力的计算

    二、 土中水渗流时(一维渗流)有效应力计算

    第三章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第一节土的压缩性

    一、 基本概念

    二、 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

    三、 土的载荷试验及变形模量

    四、 旁压试验及旁压模量

    五、 文克勒地基模型(即基床系数法,又称“文克勒法”,E.Winkler,1837年)

    第二节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

    一、 分层总和法

    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方法

    第三节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一、 天然土层应力历史

    二、 先期固结压力pc的确定

    三、 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地基最终沉降计算

    第四节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

    一、 饱和土的渗透固结

    二、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三、 实测沉降—时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第五节地基沉降计算有关问题综述

    一、 最终沉降量方法讨论

    二、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问题探讨

    三、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组成

    四、 相邻荷载的影响

    第四章土的抗剪强度

    第一节土的抗剪强度概述

    一、 库仑公式

    二、 莫尔—库仑强度理论

    第二节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孔隙压力系数

    一、 孔隙压力系数A和B

    二、 亨开尔孔隙压力系数

    第四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一、 黏性土在不同固结和排水条件下的抗剪强度指标

    二、 黏性土的残余强度指标

    三、 无黏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四、 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

    第五节应力路径

    一、 应力路径的基本概念

    二、 三轴压缩试验中的总应力路径和有效应力路径

    三、 土木工程中的应力路径问题简述

    第五章地基承载力

    第一节地基破坏形式及地基承载力

    一、 地基的破坏形式

    二、 地基承载力

    第二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一、 普朗德尔公式

    二、 太沙基公式

    三、 汉森公式

    四、 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度

    五、 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

    第三节原位测试地基的承载力

    一、 按载荷试验确定地基的承载力

    二、 其他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第四节建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

    一、承载力的深宽修正

    二、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三、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四、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第五节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一、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的确定

    二、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的确定

    三、 软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的确定

    四、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的确定

    第六节铁路桥涵地基承载力确定

    一、 地基容许承载力

    二、 地基承载力的提高

    第七节港口工程地基承载力确定

    一、 一般规定

    二、 作用于计算面上的应力

    三、 地基承载力验算

    四、 保证与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措施

    第六章浅基础设计

    第一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要求

    第二节浅基础的定义与分类

    一、 浅基础的定义与设计步骤

    二、 浅基础的分类

    第三节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一、 建筑物的影响

    二、建筑物荷载的性质和大小影响

    三、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四、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五、 场地环境条件

    第四节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一、 地基的破坏形式

    二、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第五节建筑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一、 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基础底面尺寸确定

    二、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三、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第六节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验算

    第七节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第八节扩展基础

    一、柱下独立基础计算

    二、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

    三、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第九节减小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一、 建筑措施

    二、 结构措施

    三、 施工措施

    第十节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一、 筏形基础的一般要求

    二、 筏形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三、 筏形基础厚度确定

    四、 关于筏型基础的其他要求

    第四篇深基础

    第一章桩的类型、选型与布置

    第一节桩的类型

    一、 按承载性状分类

    二、 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

    三、 按桩身材料分类

    四、 按成桩方法分类

    五、 按桩径大小分类

    第二节桩型与工艺选择

    一、 桩型选择的基础原则

    二、 桩基几何尺寸的选择

    第三节桩的布置

    第四节我国现有的桩型体系

    第五节我国桩基工程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单桩竖向承载力

    第一节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破坏机理

    一、 桩的荷载传递

    二、 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三、 单桩的破坏模式

    四、 桩侧负摩阻力

    第二节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一、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二、 成果资料的整理

    三、 极限承载力的判定

    四、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结果异常情况的分析与处理

    第三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

    一、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二、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关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规定

    第四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

    一、 单桩竖向承载力

    二、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三、 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第五节《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

    一、 桩的计算

    二、 摩擦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Ra]的计算

    三、 钻孔桩、沉桩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Ra]的计算

    四、 桩基嵌入基岩中深度的计算

    五、 后压浆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的计算

    六、 摩擦桩单桩轴向受拉承载力容许值的计算

    第六节按《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确定单桩承载力

    第三章群桩竖向承载力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 群桩的工作特点

    二、 承台下土对荷载的分担作用

    第二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确定桩基承载力特征值

    一、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二、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其他标准关于群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

    第四章特殊条件下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第一节考虑负摩阻力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第二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抗拔桩基承载力验算

    第三节软弱下卧层验算

    第四节其他标准关于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的规定

    第五章桩基沉降计算

    第一节桩基沉降变形控制指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第二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沉降计算

    第三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单桩、单排桩、疏桩基础沉降计算

    第四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

    第五节其他标准中桩基础的沉降计算

    第六章桩基水平承载力

    第一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有关规定

    一、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方法及根据静载试验结果确定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

    二、 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

    三、 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

    第二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有关规定

    一、 计算参数

    二、 单桩挠曲微分方程及解答

    三、 桩顶水平位移

    四、 桩身最大弯矩及其位置

    第三节水平受荷桩的内力及位移分析

    第七章承台设计计算

    第一节承台及布桩形式

    第二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承台抗弯计算

    第三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承台抗冲切计算

    一、 柱冲切计算

    二、 角冲切计算

    第四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进行承台受剪计算

    第五节其他标准的承台计算

    第八章桩基工程施工

    第一节桩基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灌注桩施工

    一、 灌注桩的机械成孔方法

    二、 钢筋笼的制作

    三、 泥浆扩壁成孔灌注桩

    四、 沉管灌注桩

    五、 混凝土的灌注

    六、 特殊施工方法的灌注桩

    第三节预制桩施工

    一、 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二、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三、 混凝土预制桩的沉桩

    四、 钢桩的制作

    五、 钢桩的焊接、运输与堆放

    六、 钢桩的沉桩

    七、 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第四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一、 管桩的特点与使用条件

    二、 管桩的规格和技术性能

    三、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构造要求与外观质量要求

    四、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

    五、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检验标准

    第五节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 沉桩对环境的影响

    二、 沉桩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三、 防治与控制措施

    第九章沉井基础及其他深基础

    第一节概述

    一、 沉井的作用及适用条件

    二、 沉井的分类

    三、 沉井基础的构造

    第二节沉井的施工

    一、 旱地沉井施工

    二、 水中沉井施工

    三、 泥浆套和空气幕下沉沉井施工简介

    四、 沉井下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第三节沉井的设计与计算

    一、 沉井作为整体深基础的计算

    二、 沉井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强度计算

    三、 浮运沉井计算要点

    第四节沉井基础算例

    一、 设计资料

    二、 沉井高度及各部分尺寸

    三、 荷载计算

    四、 基底应力验算

    五、 横向抗力验算

    六、 沉井自重下沉验算

    七、 刃脚受力验算

    八、 井壁受力验算

    第五节其他深基础简介

    一、 墩基础

    二、 地下连续墙

    三、 基坑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四、 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参考文献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九版)(下册)

    目录

    第五篇地基处理

    第一章地基处理的基本规定

    第一节地基处理设计的总原则

    第二节处理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埋深修正

    第三节处理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处理地基承载力的偏心荷载作用验算

    第五节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检验

    第六节地基处理的耐久性设计

    第七节地基处理工程的技术经济观点

    第二章换填垫层

    一、换填垫层的作用与适用范围

    二、换填垫层的设计

    三、换填垫层的施工

    四、换填垫层的质量检验

    第三章预压地基

    第一节关于一级或分级加载的固结度计算

    第二节固结系数的确定

    第三节新近吹填深厚吹填土预压施工全过程的沉降及加固措施

    第四节复合地基的预压

    第四章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第一节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处理技术的进展

    第二节压实地基

    一、高填方大面积场地的压实

    二、冲击压实

    第三节夯实地基

    一、强夯

    二、强夯置换

    第五章复合地基

    第一节一般规定

    一、复合地基技术应用的地区适用性

    二、复合地基工程的验收检验

    三、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设计

    四、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

    五、有黏结强度增强体的强度验算

    六、增强体施工的桩位偏差控制

    第二节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

    一、概述

    二、加固原理

    三、设计计算

    四、施工方法

    五、质量检测

    第三节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一、发展概况

    二、应用范围

    三、水泥土桩的增强机理

    四、桩体材料

    五、设计计算

    六、施工工艺

    七、施工质量及加固效果检验

    第四节旋喷桩复合地基

    一、适用范围

    二、基本规定

    三、工艺原理

    四、设计规定

    五、施工规定

    六、施工工艺流程

    七、质量检验标准

    八、质量检验方法

    第五节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一、技术研究进展

    二、设计、施工、质量检验技术要求

    第六节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一、技术发展概况

    二、加固机理

    三、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的适用范围

    四、夯实水泥土桩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

    五、夯击参数确定的基本试验

    六、质量检验

    第七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一、技术研究进展情况

    二、承载力计算

    三、设计施工

    第八节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一、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加固机理

    三、设计、施工和检测

    第九节多桩型复合地基

    一、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作用机理与发展现状

    二、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

    第六章注浆加固

    第一节注浆加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节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要求

    一、注浆加固设计

    二、注浆施工要求

    三、质量检测要求

    第七章微型桩加固

    第一节微型桩技术的发展与加固机理

    第二节微型桩加固的设计计算

    一、复合地基承载力

    二、复合地基变形

    三、微型桩复合地基垫层设置

    四、微型桩耐久性设计要求

    第三节微型桩施工

    一、树根桩

    二、预制桩

    三、注浆钢管桩

    第八章地基处理检验与监测

    第一节地基处理检测与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地基处理检验

    一、密实度检测

    二、地基土强度检测

    三、承载力检测

    四、桩身质量检测

    第三节地基处理工程监测

    一、加固区与周边环境变形监测

    二、地基应力监测

    三、其他监测项目

    四、预压处理地基现场监测设计

    第九章地基的防渗处理

    第一节地基防渗处理的情况和目标

    一、地基防渗处理的情况

    二、地基防渗处理的目标

    第二节岩石地基的防渗处理

    一、溶洞、矿区井洞等

    二、基岩中的断层破碎带

    三、有发育的节理和裂隙的透水岩石

    四、土石坝与基岩间的连接

    第三节砂砾石地基的防渗处理

    一、黏性土截水槽

    二、混凝土防渗墙

    三、板桩式防渗

    四、帷幕灌浆

    五、防渗铺盖

    第四节环境工程中的地基防渗处理

    第十章土工合成材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土工合成材料的类型、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一、材料分类

    二、土工合成材料主要功能

    三、材料特性及测试方法

    第二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作反滤层

    一、用途与机理

    二、反滤准则

    三、反滤设计和计算例题

    四、施工要点

    第三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作排水层

    一、用途、机理和应用举例

    二、排水设计和计算例题

    三、 施工要点

    第四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作隔离层

    一、隔离的作用和应用举例

    二、隔离应用对材料的要求

    三、工程设计

    第五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加筋土体

    一、用途、机理和应用举例

    二、加筋土结构的设计

    第六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护

    一、防护作用和应用举例

    二、工程设计与施工

    第七节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渗

    一、防渗作用和应用举例

    二、土工膜和膨润土垫材料

    三、防渗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第六篇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

    第一章土坡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无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

    一、干的无黏性土坡

    二、有渗流作用的无黏性土坡

    第三节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

    一、瑞典圆弧法

    二、瑞典条分法

    三、毕肖普法

    四、折线形滑动面的土坡稳定性分析

    五、复合滑动面土坡稳定性分析法

    第四节土坡稳定分析中的图解法简介

    一、洛巴索夫图表法

    二、泰勒图解法

    第五节工程地质比拟法和经验数据

    第六节土坡稳定分析中的一些问题

    一、坡顶开裂和超载的影响

    二、渗流对黏性土坡稳定性的影响

    三、地震对土坡稳定的影响

    四、土层组成、结构构造、应力历史等的影响

    五、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

    六、安全系数的选定

    七、条分法小结

    第二章土工结构

    第一节路基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

    一、路基设计原则

    二、一般路基的设计

    三、路基稳定性计算

    第二节路基防护与加固

    一、路基防护的一般原则

    二、边坡防护

    三、冲刷防护

    四、改移河道

    五、路基加固(挡土墙)

    第三节路基填料的选用及填筑标准

    一、填料分类

    二、填料的选用

    三、填筑标准

    第四节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

    一、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二、路基压实质量检测

    第五节特殊土质及特殊条件下路基设计方法

    一、软土地区路基

    二、黄土地区路基

    三、膨胀土地区路基

    四、多年冻土地区路基

    五、盐渍土地区路基

    六、其他特殊地段路基

    七、涎流冰地段路基

    第六节土石坝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

    一、土石坝类型

    二、土石坝设计原则

    三、土石坝渗流计算

    四、土石坝渗透稳定计算

    五、土石坝稳定计算

    第七节土石坝防护与加固措施

    一、防渗体

    二、坝顶、护坡与坝面排水

    三、坝体排水与反滤

    四、裂缝控制

    五、土石坝与坝基、岸坡及其他建筑物的连接

    第八节土石坝筑坝材料的选择及填筑标准

    一、筑坝材料的选择

    二、土石料填筑标准

    第九节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

    一、料场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二、坝体填筑质量控制

    三、土石坝原型观测

    第三章边坡与支挡结构

    第一节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一、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二、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第二节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一、概述

    二、平面滑动分析

    三、双滑块滑动分析

    四、多滑块滑动分析(Sarma法)

    五、楔体滑动分析

    六、倾倒破坏分析

    七、溃层破坏分析

    第三节岩土边坡坡度的确定

    第四节边坡支护设计

    一、重力式挡土墙

    二、预应力锚索加固

    三、锚杆

    四、锚喷护面

    五、加筋土挡墙

    六、边坡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边坡变形的控制

    第五节土质和岩石边坡破坏的防治措施

    一、减重

    二、压坡

    三、排水

    四、锚固

    五、支挡

    六、加筋

    七、固土

    八、监测

    第七篇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

    第一章土压力的计算

    第一节概述

    一、挡土墙的形式及土压力

    二、土的强度和土中一点的应力

    三、土中应力的极限平衡条件

    第二节静止土压力

    一、静止土压力

    二、静止土压力系数

    第三节按朗肯理论计算土压力

    一、朗肯土压理论

    二、无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

    三、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

    四、无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

    五、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

    第四节按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

    一、库仑土压力理论

    二、主动土压力

    三、被动土压力

    第五节竖向土层压力

    第二章基坑工程

    第一节概述

    一、基坑开挖的分类、工作内容和程序

    二、基坑工程基本要求

    三、支护结构的类型与适用条件

    四、信息化施工法和监理

    第二节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

    一、勘察准备阶段

    二、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勘察工作布置

    四、室内试验项目

    五、水文地质勘察

    六、环境勘察内容

    七、勘察报告内容

    第三节基本计算

    一、作用于支护结构的荷载

    二、水平荷载

    三、基坑稳定性

    第四节支护结构设计

    一、放坡开挖、坡面保护与坡体加固

    二、土钉墙

    三、重力式水泥土墙

    四、排桩支护结构

    五、地下连续墙

    六、锚杆

    七、内支撑

    第五节基坑变形与防治措施

    一、基坑变形控制与报警值

    二、对基坑变形控制的不利因素

    三、基坑变形控制的技术措施

    四、应急措施

    第三章地下工程

    第一节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

    第三节几类特殊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

    第五节传统矿山法

    第六节盾构法及掘进机法设计与施工

    第七节岩土体应力、应变原位测试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

    第八节弹性波测试

    第四章地下水控制

    第一节地下水控制概论

    第二节降水工程的设计

    第三节集水明排工程设计

    第四节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计算

    第五节渗透变形问题分析

    第六节基坑涌水量计算

    第八篇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

    第一章软土

    第一节软土的成因类型和工程性质

    一、软土的判别标准

    二、软土的成因类型

    三、我国软土的分布

    四、软土的工程性质

    五、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第二节软土地基勘察

    一、勘察基本要求

    二、勘察工作重点

    三、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四、试验要求

    第三节软土地基评价

    一、场地稳定性评价

    二、拟建场地和持力层的选择

    三、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四、地基变形评价

    五、地下水与施工

    六、地基处理

    第二章湿陷性土

    第一节黄土的成因、时代和分布

    一、黄土的一般特征

    二、黄土的地层划分和野外性状

    三、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和工程地质分区

    第二节黄土的基本性质

    一、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

    二、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性质

    三、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第三节黄土的湿陷性评价

    一、基本概念

    二、黄土湿陷性评价

    第四节黄土地基的承载力

    一、影响黄土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二、黄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三、黄土地基承载力的宽度、深度修正

    四、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桩基承载力

    第五节黄土地基的变形

    一、黄土地基的变形性质

    二、黄土地基的压缩变形计算

    第六节黄土的动力特性

    一、黄土动力特性的一般规律

    二、黄土的振陷

    第七节新近堆积黄土

    一、新近堆积黄土的分布和野外特征

    二、新近堆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三、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定

    四、新近堆积黄土的地基承载力

    第八节饱和黄土

    一、两类饱和黄土

    二、饱和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三、饱和黄土的地基承载力

    第九节黄土地基的勘察

    一、对勘察工作的要求

    二、钻孔内取不扰动土试样的操作要点

    三、钻探取样时需注意的事项

    四、室内试验要求

    第十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

    一、基本原则

    二、地基处理措施

    三、防水措施

    四、结构措施

    五、建筑物沉降观测

    第十一节其他湿陷性土

    一、湿陷性评价

    二、湿陷性土场地勘察

    三、湿陷性土的岩土工程评价

    第三章膨胀岩土

    第一节膨胀岩土的判别及类型

    一、膨胀岩土的定义

    二、膨胀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三、膨胀岩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四、膨胀岩土的判别

    第二节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变形

    一、膨胀引起建筑物变形的条件

    二、建筑物变形的特征

    第三节膨胀岩土地区的勘察

    一、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二、勘察方法及工作量

    三、室内试验

    四、野外测试

    第四节膨胀土的地基评价

    一、膨胀土场地的分类

    二、膨胀潜势

    三、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

    四、膨胀土地基的变形量

    五、膨胀岩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六、膨胀岩土地基的稳定性

    第五节膨胀岩土地区的工程措施

    第四章盐渍岩土

    第一节盐渍岩土的形成和类型

    一、盐渍岩土的定义

    二、盐渍岩土的形成条件

    三、盐渍岩土的分布

    四、盐渍岩土的分类

    第二节盐渍岩土的工程性质

    一、盐渍岩的工程性质

    二、盐渍土的工程性质

    第三节盐渍岩土的勘察

    一、应着重查明的内容

    二、盐渍岩土的勘察测试工作

    第四节盐渍岩土的工程评价

    一、盐渍岩土的岩土工程评价的准则

    二、盐渍土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五节盐渍岩土的工程防护和地基处理

    一、盐渍岩土工程的防护措施

    二、盐渍土的地基处理

    第五章冻土

    第一节冻土的定名和构造

    一、冻土的定名

    二、冻土的构造与野外鉴别

    第二节冻土的分类

    一、按冻结状态持续时间分类

    二、按冻土中的易溶盐含量或泥炭化程度分类

    三、按冻土的体积压缩系数(mv)或总含水量(ω)分类

    第三节冻土的冻胀性和融沉性分级

    一、季节冻土和季节融化层土的冻胀性分级

    二、多年冻土的融沉性分级

    第四节冻土的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

    一、冻土的物理性质

    二、冻土的力学性质

    三、冻土的热学性质

    第五节冻土地基的勘察

    一、季节冻土地区的勘察

    二、多年冻土地区的勘察

    第六节冻土的地基评价

    一、冻土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二、冻土的地基评价

    第七节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

    一、季节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

    二、多年冻土地基的设计

    第六章风化岩和残积土

    第一节岩石的风化剖面

    一、风化剖面的划分原则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风化岩石的划分(附录A.0.3)

    三、深圳地区花岗岩的风化剖面

    第二节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勘察

    一、勘察重点

    二、勘探

    三、原位测试

    四、室内试验

    第三节风化岩和残积土的评价

    一、风化岩和残积土岩土工程评价的要求

    二、对风化岩和残积土评价时应考虑的因素

    三、花岗岩残积土与风化岩的划分准则

    四、边坡稳定性评价

    五、地基承载性能评价

    六、地基变形

    七、设计施工的准则和措施

    第七章岩溶和土洞

    第一节岩溶发育的条件和规律

    一、岩溶发育的条件

    二、岩溶发育的规律

    第二节岩溶勘察

    一、各勘察阶段的要求

    二、岩溶勘察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

    一、地基稳定性评价

    二、地基处理措施

    第四节土洞

    一、土洞的成因分类和发育规律

    二、土洞勘察

    三、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

    第五节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的塌陷

    一、塌陷分布规律及其与水力作用的关系

    二、塌陷区勘察

    第八章滑坡和崩塌

    第一节滑坡

    一、滑坡及其产生条件

    二、滑坡勘察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

    四、滑坡稳定性验算

    五、滑坡推力计算

    六、滑坡防治原则和措施

    第二节崩塌

    一、崩塌产生的条件

    二、崩塌勘察要点

    三、崩塌的工程分类

    四、崩塌区的岩土工程评价

    五、崩塌的防治

    六、崩塌的观测和预报

    第九章泥石流

    第一节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分类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二、泥石流的分类

    第二节泥石流有关指标的测定和计算

    一、密度的测定

    二、流速的计算

    三、流量的计算

    第三节泥石流的勘察和防治

    一、泥石流的勘察和评价

    二、泥石流的防治

    第十章采空区

    第一节采空区的地表变形特征

    一、采空区的定义

    二、地表变形的特征

    三、地表变形的分类

    四、影响地表变形的因素

    第二节采空区的勘察

    一、搜集资料

    二、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

    三、采空区场地的适宜性评价

    四、防止地表移动和建筑物变形的措施

    第三节小窑采空区的勘察和评价

    一、小窑采空区的地表特征

    二、小窑采空区的勘察工作

    三、场地稳定性评价和处理措施

    第十一章地面沉降

    第一节地面沉降规律、特点和危害

    一、地面沉降的规律和特点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

    第二节地面沉降勘察

    一、地面沉降勘察要求

    二、勘探测试孔的布设和主要技术要求

    三、试验、观测内容及主要技术要求

    第三节地面沉降预测和防治

    一、预测地面沉降量的估算方法

    二、地面沉降的防治

    第十二章固体废弃物堆场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堆场的特点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一、固体废弃物堆场的特点

    二、固体废弃物堆场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三、固体废弃物堆场的岩土工程勘察

    第二节垃圾填埋场

    一、垃圾填埋场的规模和组成

    二、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

    三、垃圾填埋场的主体工程

    四、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勘察

    五、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评价

    六、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三节工业废渣堆场

    一、工业废渣堆场的组成和规模

    二、坝址和堆场(库区)的选择原则

    三、工业废渣堆场的岩土工程勘察

    四、工业废渣堆场的岩土工程评价

    第十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范围和级别

    一、基本要求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和深度要求

    第二节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

    二、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和要求

    三、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第三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

    第九篇地震工程

    第一章地震工程基本知识

    第一节基本名词

    第二节震级、烈度、震源间的关系

    一、震级与能量大小的近似关系

    二、震级与震源断层长度的关系

    三、震级与震中烈度及震源深度的关系

    第三节地震的分类

    一、按成因分类

    二、按震源深度分类

    三、按震级大小分类

    第四节地震烈度表

    一、我国的地震烈度表

    二、我国地震烈度表与国外几种地震烈度表的对比

    第五节我国地震区、带及基本烈度的分布

    第二章地震作用、地震反应谱与场地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地震破坏作用与抗震设防

    一、地震破坏作用

    二、抗震设防与抗震设防标准

    三、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应用

    四、影响地震动特性的因素

    五、场地抗震性能评价对勘察的要求

    六、土动力特性的原位和室内测试方法

    第三节地震反应谱与场地分类

    一、地震反应谱基本概念

    二、设计反应谱与场地分类

    三、设计反应谱确定的规范方法

    四、有关场地问题的讨论

    五、不同建筑场地各类地段的划分标准与评价准则

    六、场地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七、场地选择与划分的意义及对抗震设计的影响

    第三章土的液化和震陷

    第一节土的液化、软土震陷机理和震害

    第二节液化判别与危害程度估计

    第三节消除地基液化措施及选择

    第四节消除软土震陷影响的措施

    第四章抗震验算

    第一节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范围

    第二节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范围

    第三节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

    第四节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

    第五节桩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

    第六节土石坝抗震验算

    第七节土石坝抗震措施

    第十篇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

    第一节概述

    一、现场检验的目的与内容

    二、现场监测的目的与内容

    三、现场检验与监测方法

    第二节基槽(坑)检验

    一、基槽检验的一般要求

    二、基槽的防护处理

    三、基槽的局部处理措施

    第三节沉降观测

    一、建筑沉降观测

    二、基坑回弹观测

    三、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

    四、建筑场地沉降观测

    第四节位移观测

    一、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

    二、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三、建筑物裂缝观测

    四、建筑场地滑坡观测

    第五节土中孔隙水压力观测

    一、观测设备

    二、埋设方法

    三、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利用

    第六节深基坑工程监测

    一、监测内容、对象与方法

    二、监测范围与监测项目的选择

    三、监测工作的要求

    第七节桩的动力检测

    一、低应变的射波法

    二、低应变机械阻抗法

    三、高应变法

    第十一篇工程经济与管理

    第一节现行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构成及其包含的内容

    第二节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岩土工程各方面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节岩土工程概预算

    第四节我国岩土工程招标与投标

    第五节工程建设监理与岩土工程监理

    第六节岩土工程合同

    第七节有关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主要行政法规

    第八节2000版ISO 9000族标准

    第九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第十节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