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7
版次: 1
ISBN: 9787509715390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1页
字数: 32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4人买过
  •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文明》丛书之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稿作者徐长福,1964年生,四川眉山人,文学学士(四川师范大学,1983年),哲学硕士、博士(吉林大学,1994、2000年),目前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和《走向实践智慧——探寻实践哲学的新进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为主题的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十多年来已公开发表的18篇相关学术论文。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直被当作政治意识形态,对它的研究也长期被当作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一部分。这种定位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学术品质受到普遍忽视,另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含量严重不足。在中国新时期学术事业渐趋正常化的大背景下,作者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探索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以期通过意识形态取向和学术取向的相对分离,使马克思主义研究变成一门奉行学术自由、遵守学术规范的真正学问。《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所收论文是这一探索过程的记录,分为一个前导和五个专题:(1)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2)关于马克思的人论;(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宗教观与意识形态观;(4)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张力;(5)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出于保持原貌的考虑,作者对这些论文从内容到基本格式均未加改动。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所收18篇论文,集中表明了作者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研究者的一种专业追求,即把马克思主义研究变成一门严格意义上的学问,毫无零散、拼凑之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稿不仅具有深刻的学术性,而且行文流畅、规范、严谨,文字功底深厚。作者治学严谨,论文不枝不蔓,用词确切、恰当。 作者说明1
    唯有马克思与没有马克思
    ——马克思逝世120周年感言(代前言)1

    专题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
    本文与解释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的学术规范3
    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向何处去?17
    以马克思的学术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
    ——致汉语马克思的第二个世纪24

    专题二关于马克思的人论
    重新理解马克思人论的四个命题
    ——一种反思性的探讨39
    “旧人”的终结和“新人”的诞生
    ——论马克思对人的价值形象的设计53
    本质主义的反叛与复归
    ——论马克思人论的思维方式70

    专题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宗教观与意识形态观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107
    求解“柯尔施问题
    ——论马克思学说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128
    马克思的宗教观及其当代省思
    ——为2005年两岸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而作149
    认知先于修辞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观的核心原则171

    专题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张力
    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
    ——借康德的视角来看183
    先验的自由与经验的自由
    ——为“文革”爆发40周年、结束30周年而作200
    论劳动的全球化
    ——从马克思主义暨中国的视角来看225

    专题五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进态势239
    关于实践的哲学与作为实践的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范式的危机刍议254
    改革哲学分科体制,解放民族理论思维
    ——从《大同书》的原创性看现行哲学分科的弊端263
    马克思与康有为对中国社会进程的预见及其启示
    ——为改革开放30年而作276
  •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文明》丛书之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稿作者徐长福,1964年生,四川眉山人,文学学士(四川师范大学,1983年),哲学硕士、博士(吉林大学,1994、2000年),目前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和《走向实践智慧——探寻实践哲学的新进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为主题的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十多年来已公开发表的18篇相关学术论文。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直被当作政治意识形态,对它的研究也长期被当作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一部分。这种定位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学术品质受到普遍忽视,另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含量严重不足。在中国新时期学术事业渐趋正常化的大背景下,作者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探索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以期通过意识形态取向和学术取向的相对分离,使马克思主义研究变成一门奉行学术自由、遵守学术规范的真正学问。《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所收论文是这一探索过程的记录,分为一个前导和五个专题:(1)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2)关于马克思的人论;(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宗教观与意识形态观;(4)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张力;(5)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出于保持原貌的考虑,作者对这些论文从内容到基本格式均未加改动。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所收18篇论文,集中表明了作者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研究者的一种专业追求,即把马克思主义研究变成一门严格意义上的学问,毫无零散、拼凑之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稿不仅具有深刻的学术性,而且行文流畅、规范、严谨,文字功底深厚。作者治学严谨,论文不枝不蔓,用词确切、恰当。
  • 目录:
    作者说明1
    唯有马克思与没有马克思
    ——马克思逝世120周年感言(代前言)1

    专题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
    本文与解释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的学术规范3
    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向何处去?17
    以马克思的学术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
    ——致汉语马克思的第二个世纪24

    专题二关于马克思的人论
    重新理解马克思人论的四个命题
    ——一种反思性的探讨39
    “旧人”的终结和“新人”的诞生
    ——论马克思对人的价值形象的设计53
    本质主义的反叛与复归
    ——论马克思人论的思维方式70

    专题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宗教观与意识形态观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107
    求解“柯尔施问题
    ——论马克思学说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128
    马克思的宗教观及其当代省思
    ——为2005年两岸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而作149
    认知先于修辞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观的核心原则171

    专题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张力
    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
    ——借康德的视角来看183
    先验的自由与经验的自由
    ——为“文革”爆发40周年、结束30周年而作200
    论劳动的全球化
    ——从马克思主义暨中国的视角来看225

    专题五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进态势239
    关于实践的哲学与作为实践的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范式的危机刍议254
    改革哲学分科体制,解放民族理论思维
    ——从《大同书》的原创性看现行哲学分科的弊端263
    马克思与康有为对中国社会进程的预见及其启示
    ——为改革开放30年而作276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
伍庆 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穿越资本的历史时空:基于唯物史观的现代性批判
夏林 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
李尚德 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追寻主体
刘森林 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的“正义”解读
林进平 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实践的逻辑
刘森林 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文明:语言维度的意识形态分析
卢永欣 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
谭群玉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的女儿
奥·巴·沃罗比耶娃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博士论文》导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
白刚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生活美学研究
陈欣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修订本)
鲁献慧 主编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 (第40卷) 上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译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生态社会主义
(日)斋藤幸平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日常生活批判思想研究
张雪敏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
戴亮 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中国道路
王婧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林进平 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讲
颜旭 高宁 唐梓翔 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信息文明研究
王水兴|责编:梁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