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10
版次: 1
ISBN: 9787564120191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9页
字数: 23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3人买过
  •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以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为切人点,以规划支持系统为落脚点,运用GIS支持下的空间数据建模和程序设计方法,构建了矢量/栅格集成的可达性计算方法,设计了可达性测度体系,搭建了基于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的城市规划支持系统,并以南京为实例对城市居住用地空间可达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实证研究。《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可供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管理人员及高校师生阅读、参考。 祁毅,1981年生,江苏南京人,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原城市与资源学系地理科学专业,2008年获该一校人文地理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信息系统、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对3S技术在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较深刻的理解.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及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局部城市景观规划等各类规划20余项,发表论文近20篇。 1绪论
    1.1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1.3技术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方法意义
    1.2.3实践意义
    1.3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內容
    1.3.3研究框架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空间可达性相关研究综述
    2.1.1空间可达性概念的发展
    2.1.2空间可达性相关理论的发展
    2.1.3可达性测度在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中的应用
    2.1.4国外空间可达性研究和应用进展
    2.1.5国內空间可达性研究和应用进展
    2.2规划支持系统相关研究综述
    2.2.1规划支持系统的含义
    2.2.2规划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源流
    2.2.3国外规划支持系统研究和应用进展
    2.2.4国內规划支持系统研究和应用进展
    2.3国内外研究评述

    3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与计算方法研究
    3.1空间可达性定量测度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3.1.1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的分类
    3.1.2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评述
    3.2通用空间可达性范围计算模型
    3.2.1空间最短距离计算基础方法
    3.2.2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网络分析模型
    3.2.3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成本一距离分析模型
    3.3矢量/栅格集成的空间可达性计算模型
    3.3.1公共交通视角下的两种可达性建模特点比较
    3.3.2矢量/栅格集成建模思路
    3.3.3矢量/栅格集成概念模型构建
    3.3.4矢量/栅格集成的可达性计算模型设计
    3.4矢量/栅格集成可达性计算模型的程序实现
    3.4.1基于组件技术的程序设计
    3.4.2计算模块的数据分层组织
    3.5“统一可达性计算器(UAC)”对象的总体设计
    3.5.1数据操作流程设计
    3.5.2关键功能算法设计
    3.5.3示例和有效性评价
    3.6本章小结

    4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支持系统构建
    4.1南京城市发展概述
    4.1.1南京地理位置与城市概况
    4.1.2南京市城市居住、出行及其空间承载系统特征
    4.1.3研究范围选取
    4.2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支持系统(SSPPS)原型系统分析
    4.2.1背景与系统目标
    4.2.2用户特点分析¨
    4.2.3功能需求分析
    4.2.4数据需求与数据选取
    4.2.5数据流程
    4.3SSPPS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4.3.1系统框架结构
    4.3.2与GIS软件平台集成
    4.3.3空间数据库建设
    4.3.4空间统计分析工作流程
    4.3.5系统交互操作设计
    4.3.6系统参数设置
    4.3.7系统程序实现
    4.4公共服务可达性测度体系构建
    4.4.1可达范围面积(以A,表示)
    4.4.2可达服务面积(以A.表示)
    4.4.3可达服务机会量(以A.表示)
    4.5本章小结

    5基于SSPPS的南京市居住可达性分析及应用
    5.1城市居住空间可达范围面积特征分析
    5.1.1总体特征
    5.1.2各区可达性差异分析
    5.1.3各类居住用地可达性差异分析
    5.2城市居住空间可达服务指标特征分析
    5.2.1城市公共绿地服务可达面积特征分析及评价
    5.2.2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可达面积特征分析及评价
    5.2.3城市申小学服务可达面积特征分析及评价
    5.2.4可达服务机会量指标特征分析
    5.3可达性优化目标下的南京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改善建议
    5.3.1公共交通一体化导向的南京市公共交通规划改善建议
    5.3.2快速公艾导向的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建议
    5.4基于SSPPS分析结果的南京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建议
    5.4.1主城居住用地规划调整建议
    5.4.2主城道路用地规划调整建议
    5.4.3主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调整建议
    5.4.4主城公共绿地规划调整建议
    5.5基于SSPPS的河西龙江地区规划调整综合应用
    5.5.1龙江地区现状问题分析
    5.5.2基于TOD的城市新区土地利用理论模式构建与规划建议
    5.5.3龙江地区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规划综合调整
    5.5.4龙江地区街区调整规划情景模拟与结果
    5.6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研究结论
    6.1.1空间可达性定量测度是研究城市要素间关系的关键技术
    6.1.2规划支持系统可以有效支持规划决策
    6.1.3公共交通系统改善能有效提高可达性水平
    6.2主要创新点
    6.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以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为切人点,以规划支持系统为落脚点,运用GIS支持下的空间数据建模和程序设计方法,构建了矢量/栅格集成的可达性计算方法,设计了可达性测度体系,搭建了基于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的城市规划支持系统,并以南京为实例对城市居住用地空间可达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实证研究。《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可供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管理人员及高校师生阅读、参考。
  • 作者简介:
    祁毅,1981年生,江苏南京人,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原城市与资源学系地理科学专业,2008年获该一校人文地理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信息系统、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对3S技术在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较深刻的理解.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及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局部城市景观规划等各类规划20余项,发表论文近20篇。
  • 目录:
    1绪论
    1.1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1.3技术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方法意义
    1.2.3实践意义
    1.3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內容
    1.3.3研究框架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空间可达性相关研究综述
    2.1.1空间可达性概念的发展
    2.1.2空间可达性相关理论的发展
    2.1.3可达性测度在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中的应用
    2.1.4国外空间可达性研究和应用进展
    2.1.5国內空间可达性研究和应用进展
    2.2规划支持系统相关研究综述
    2.2.1规划支持系统的含义
    2.2.2规划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源流
    2.2.3国外规划支持系统研究和应用进展
    2.2.4国內规划支持系统研究和应用进展
    2.3国内外研究评述

    3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与计算方法研究
    3.1空间可达性定量测度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3.1.1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的分类
    3.1.2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评述
    3.2通用空间可达性范围计算模型
    3.2.1空间最短距离计算基础方法
    3.2.2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网络分析模型
    3.2.3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成本一距离分析模型
    3.3矢量/栅格集成的空间可达性计算模型
    3.3.1公共交通视角下的两种可达性建模特点比较
    3.3.2矢量/栅格集成建模思路
    3.3.3矢量/栅格集成概念模型构建
    3.3.4矢量/栅格集成的可达性计算模型设计
    3.4矢量/栅格集成可达性计算模型的程序实现
    3.4.1基于组件技术的程序设计
    3.4.2计算模块的数据分层组织
    3.5“统一可达性计算器(UAC)”对象的总体设计
    3.5.1数据操作流程设计
    3.5.2关键功能算法设计
    3.5.3示例和有效性评价
    3.6本章小结

    4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支持系统构建
    4.1南京城市发展概述
    4.1.1南京地理位置与城市概况
    4.1.2南京市城市居住、出行及其空间承载系统特征
    4.1.3研究范围选取
    4.2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支持系统(SSPPS)原型系统分析
    4.2.1背景与系统目标
    4.2.2用户特点分析¨
    4.2.3功能需求分析
    4.2.4数据需求与数据选取
    4.2.5数据流程
    4.3SSPPS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4.3.1系统框架结构
    4.3.2与GIS软件平台集成
    4.3.3空间数据库建设
    4.3.4空间统计分析工作流程
    4.3.5系统交互操作设计
    4.3.6系统参数设置
    4.3.7系统程序实现
    4.4公共服务可达性测度体系构建
    4.4.1可达范围面积(以A,表示)
    4.4.2可达服务面积(以A.表示)
    4.4.3可达服务机会量(以A.表示)
    4.5本章小结

    5基于SSPPS的南京市居住可达性分析及应用
    5.1城市居住空间可达范围面积特征分析
    5.1.1总体特征
    5.1.2各区可达性差异分析
    5.1.3各类居住用地可达性差异分析
    5.2城市居住空间可达服务指标特征分析
    5.2.1城市公共绿地服务可达面积特征分析及评价
    5.2.2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可达面积特征分析及评价
    5.2.3城市申小学服务可达面积特征分析及评价
    5.2.4可达服务机会量指标特征分析
    5.3可达性优化目标下的南京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改善建议
    5.3.1公共交通一体化导向的南京市公共交通规划改善建议
    5.3.2快速公艾导向的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建议
    5.4基于SSPPS分析结果的南京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建议
    5.4.1主城居住用地规划调整建议
    5.4.2主城道路用地规划调整建议
    5.4.3主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调整建议
    5.4.4主城公共绿地规划调整建议
    5.5基于SSPPS的河西龙江地区规划调整综合应用
    5.5.1龙江地区现状问题分析
    5.5.2基于TOD的城市新区土地利用理论模式构建与规划建议
    5.5.3龙江地区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规划综合调整
    5.5.4龙江地区街区调整规划情景模拟与结果
    5.6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研究结论
    6.1.1空间可达性定量测度是研究城市要素间关系的关键技术
    6.1.2规划支持系统可以有效支持规划决策
    6.1.3公共交通系统改善能有效提高可达性水平
    6.2主要创新点
    6.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理论(原著第三版)
[英]菲利普·奥曼丁格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视野: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地下空间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型铁路编组站列车集结理论与方法
林枫;郑平标;徐利民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未来:大学生体验式生涯发展与规划
付宝森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理论创新与浙江实践
周华富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体系与编制指南(中研智业系列丛书)
吴君 著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新芦山
张兵;方煜;彭小雷;蔡震;王广鹏;李东曙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理论及其军事应用
谭乐祖 编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实施总控--创新机制下的研究与实践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
李浩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设计基础教学探索与实践
顾月明;张颖异;杨震
规划支持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韬略绿色筑梦
俞滨洋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