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华创作论

古华创作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4
版次: 1
ISBN: 9787562237020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6页
字数: 208千字
分类: 文学
7人买过
  • 当我看到松林君的这部《古华创作论》的时候,我立刻想到古华主要作品发表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上个世纪80年代。我将古华的《芙蓉镇》和《爬满青藤的木屋》等作品重温了一遍,再读的松林的这部著作,不仅心情激动,重新感受到新时期之初那春风送暖、坚冰解冻时候的气氛,而且抚今思昔,感觉受到很大启发,有很大的鞭策前进的力量。这里,或许会有人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早已是思想文化、文艺学术在文学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下多元共生、互补交融、竞相发展的时代了,而上世纪80年代初虽然已开始拨乱反正,却仍然摆脱不了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总体格局和文学是对特定时代社会生活本质的反映的历史理性和元叙事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情况下,再抱住那些老黄历、老古董有什么意思呢? 李松林,男,1940年生,湖北嘉鱼人。1964年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写作”和“台港澳及海外华人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多篇论文,撰写出版了《台港澳及海外华人散文名家名作鉴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与人合作出版了《汉语写 第一章 古华的生平与文学活动分期概述

    第二章 早期小说创作述评

    第三章 古华的创作从转折走向丰收成熟

    第四章 中国当代农村生活的画卷

     第一节 《芙蓉镇》创作的起因、意图及其主题思想的深度

      一、 《芙蓉镇》创作的起因、意图

      二、 《芙蓉镇》主题思想的深度

     第二节 《芙蓉镇》独具特色的典型形象

     第三节 《芙蓉镇》的艺术特色

      一、 大胆的绘真写实

      二、 新奇的艺术结构

      三、 独特的叙述语言

    第五章 论古华新时期的中短篇小说

     第一节 变革时期的湘南生活画图

      一、 直面人生,揭露“左”倾路线和封建主义的危害,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激励人们前进

      二、 反映变革时期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新矛盾

      三、 对改革事业的讴歌

     第二节 光彩夺目的艺术群体

      一、 女性系列形象

      二、 男性系列形象

     第三节 娴熟的艺术技巧

      一、 以小见大,窥斑见豹

      二、 发现、捕捉、加工提炼

      三、 化静为动,状物写景

      四、 兼收并蓄,不主一法

    第六章 评古华的散文

      一、 礼赞了文明、友谊与和平

      二、 抒写了山川景物、风土人情

      三、 展示了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 古华作品的艺术风络

      一、 严峻深沉的基调

      二、 质朴粗犷的气质

      三、 诙谐幽默的情趣

      四、 清丽明快的语言

    第八章 古华的文学创作观

      一、 为人民歌唱,为“四化”尽力

      二、 遵循现实主义原则,从生活出发

      三、 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来

    第九章 乡土文学作家古华与刘绍棠的小说比较

      一、 创作上的相似点

      二、 创作上的不同点

    附:古华作品目次索引(1962年-1986年)

    后记
  • 内容简介:
    当我看到松林君的这部《古华创作论》的时候,我立刻想到古华主要作品发表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上个世纪80年代。我将古华的《芙蓉镇》和《爬满青藤的木屋》等作品重温了一遍,再读的松林的这部著作,不仅心情激动,重新感受到新时期之初那春风送暖、坚冰解冻时候的气氛,而且抚今思昔,感觉受到很大启发,有很大的鞭策前进的力量。这里,或许会有人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早已是思想文化、文艺学术在文学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下多元共生、互补交融、竞相发展的时代了,而上世纪80年代初虽然已开始拨乱反正,却仍然摆脱不了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总体格局和文学是对特定时代社会生活本质的反映的历史理性和元叙事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情况下,再抱住那些老黄历、老古董有什么意思呢?
  • 作者简介:
    李松林,男,1940年生,湖北嘉鱼人。1964年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写作”和“台港澳及海外华人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多篇论文,撰写出版了《台港澳及海外华人散文名家名作鉴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与人合作出版了《汉语写
  • 目录:
    第一章 古华的生平与文学活动分期概述

    第二章 早期小说创作述评

    第三章 古华的创作从转折走向丰收成熟

    第四章 中国当代农村生活的画卷

     第一节 《芙蓉镇》创作的起因、意图及其主题思想的深度

      一、 《芙蓉镇》创作的起因、意图

      二、 《芙蓉镇》主题思想的深度

     第二节 《芙蓉镇》独具特色的典型形象

     第三节 《芙蓉镇》的艺术特色

      一、 大胆的绘真写实

      二、 新奇的艺术结构

      三、 独特的叙述语言

    第五章 论古华新时期的中短篇小说

     第一节 变革时期的湘南生活画图

      一、 直面人生,揭露“左”倾路线和封建主义的危害,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激励人们前进

      二、 反映变革时期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新矛盾

      三、 对改革事业的讴歌

     第二节 光彩夺目的艺术群体

      一、 女性系列形象

      二、 男性系列形象

     第三节 娴熟的艺术技巧

      一、 以小见大,窥斑见豹

      二、 发现、捕捉、加工提炼

      三、 化静为动,状物写景

      四、 兼收并蓄,不主一法

    第六章 评古华的散文

      一、 礼赞了文明、友谊与和平

      二、 抒写了山川景物、风土人情

      三、 展示了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 古华作品的艺术风络

      一、 严峻深沉的基调

      二、 质朴粗犷的气质

      三、 诙谐幽默的情趣

      四、 清丽明快的语言

    第八章 古华的文学创作观

      一、 为人民歌唱,为“四化”尽力

      二、 遵循现实主义原则,从生活出发

      三、 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来

    第九章 乡土文学作家古华与刘绍棠的小说比较

      一、 创作上的相似点

      二、 创作上的不同点

    附:古华作品目次索引(1962年-1986年)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古华创作论
古华贤情
李晓栋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古华创作论
“红色经典电影与近现代中国”十讲
李松林;李楠
古华创作论
金蝉生态养殖技术及药食两用价值
李松林、郭梦斐 编
古华创作论
小行星FB-472
李松林
古华创作论
蒋经国的晚年岁月
李松林 著
古华创作论
视觉图式语言:黑白构成
李松林 著
古华创作论
大学数学. 下册
李松林、兰华龙 主编
古华创作论
材料化学
李松林 编著
古华创作论
晚年蒋介石
李松林 著
古华创作论
蒋经国大传(上下)
李松林;陈太先
古华创作论
晚年蒋经国
李松林
古华创作论
蒋氏父子在台湾
李松林 著
古华创作论
蒋介石权谋(上、下)
李松林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