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学

中国新诗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5-02
版次: 1
ISBN: 9787010043531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9页
字数: 430千字
分类: 文学
57人买过
  • “学术百家丛书”的宗旨是:站在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沿,通过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中踔厉发越的学术专著,呈现中国与外国学术发展的*风貌,开掘其中精闳丰赡的思想财富与学术资源,推动东西方文明的纵深交融和驰豫互动,增进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与交流,切切实实为21世纪学术的生长和文明的共享献芬芳。
      
      
      “学术百家丛书”将是一个昌明学术的浩大工程。江海涵百川,学术共理铨,欲毕其功于此役,有赖海内外著译界、读书界鼎力襄助,惠赐嘉言,振采乎雄文,练情于义理,共同为中华文明之复兴与世界文明之传播开拓他新,烙刻学术的天到高尊荣。
      
      
      
      
      
      中国新诗创作和诗学探索,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近几十年的寻找,曾向原苏联寻找,找到的是一种模式和程式;也向西方寻找,发现从横向上体认文化民族根性进而推进积极的诗学汇通,才有活力;再走下去,又从原来主要处于中西诗学碰撞转向“本土”与“全球”关系的文化的情境之中。 杨匡汉,男,1940年出生,上海市宝山人。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毕业后赴内蒙古工作,历任新闻记者、大学教师。1979年应聘回北京 。现任文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 绪言 操持这片芳草地

    第一章 诗性智慧

     一、心智的圣地

     二、雅典娜的生长

     三、时代诗情与精神价值

     四、文化与诗感

     五、形象本体的变异

    第二章 深谷体验

     一、人类情感体验的两大形式

     二、深谷体验的生成

     四、泪神与海韵

    第三章 诗情的物化形态

     一、抒情诗的深化

     二、叙事诗的策略

     三、色彩与情愫

    第四章 诗思的呈现方式

     一、“image”如是说

     二、意象与表象、意境的异同

     三、意象的能动型式

     四、充实与空灵

    第一章 艺术的时间

     一、诗与时间

     二、反叛物理性

     三、“时间列车”在各自轨道上运行

     四、时间属和生命感

    第六章 缪斯的空间结构

     一、拉开“心理距离”

     二、营造空灵境相

     三、重叠致景深

     四、象征型建构

     五、张车之网

     六、“悖理”的变形

     七、“蒙太奇”潜结

     八、东方式迷宫

     九、“情境化”与“信息化”

    第七章 诗与传学

    ……

    第八章 诗之接受

    第九章 此岸与彼岸的汇通

    第十章 关于诗的对话

    第十一章 诗学前沿

    跋 长亭更短亭
  • 内容简介:
    “学术百家丛书”的宗旨是:站在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沿,通过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中踔厉发越的学术专著,呈现中国与外国学术发展的*风貌,开掘其中精闳丰赡的思想财富与学术资源,推动东西方文明的纵深交融和驰豫互动,增进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与交流,切切实实为21世纪学术的生长和文明的共享献芬芳。
      
      
      “学术百家丛书”将是一个昌明学术的浩大工程。江海涵百川,学术共理铨,欲毕其功于此役,有赖海内外著译界、读书界鼎力襄助,惠赐嘉言,振采乎雄文,练情于义理,共同为中华文明之复兴与世界文明之传播开拓他新,烙刻学术的天到高尊荣。
      
      
      
      
      
      中国新诗创作和诗学探索,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近几十年的寻找,曾向原苏联寻找,找到的是一种模式和程式;也向西方寻找,发现从横向上体认文化民族根性进而推进积极的诗学汇通,才有活力;再走下去,又从原来主要处于中西诗学碰撞转向“本土”与“全球”关系的文化的情境之中。
  • 作者简介:
    杨匡汉,男,1940年出生,上海市宝山人。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毕业后赴内蒙古工作,历任新闻记者、大学教师。1979年应聘回北京 。现任文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
  • 目录:
    绪言 操持这片芳草地

    第一章 诗性智慧

     一、心智的圣地

     二、雅典娜的生长

     三、时代诗情与精神价值

     四、文化与诗感

     五、形象本体的变异

    第二章 深谷体验

     一、人类情感体验的两大形式

     二、深谷体验的生成

     四、泪神与海韵

    第三章 诗情的物化形态

     一、抒情诗的深化

     二、叙事诗的策略

     三、色彩与情愫

    第四章 诗思的呈现方式

     一、“image”如是说

     二、意象与表象、意境的异同

     三、意象的能动型式

     四、充实与空灵

    第一章 艺术的时间

     一、诗与时间

     二、反叛物理性

     三、“时间列车”在各自轨道上运行

     四、时间属和生命感

    第六章 缪斯的空间结构

     一、拉开“心理距离”

     二、营造空灵境相

     三、重叠致景深

     四、象征型建构

     五、张车之网

     六、“悖理”的变形

     七、“蒙太奇”潜结

     八、东方式迷宫

     九、“情境化”与“信息化”

    第七章 诗与传学

    ……

    第八章 诗之接受

    第九章 此岸与彼岸的汇通

    第十章 关于诗的对话

    第十一章 诗学前沿

    跋 长亭更短亭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新诗学
长亭听云
杨匡汉
中国新诗学
古典的回响
杨匡汉 著
中国新诗学
海外华文文学教程(第二版)
杨匡汉 主编;饶芃子
中国新诗学
海外华文文学知识谱系的诗学考辩
杨匡汉、庄伟杰 著;王列耀 编
中国新诗学
玉树临风:杨匡汉选集
杨匡汉 著
中国新诗学
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杨匡汉 主编;饶芃子
中国新诗学
莼鲈之思
杨匡汉 著
中国新诗学
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上下册)
杨匡汉 主编
中国新诗学
上网学英语——白领英语小丛书
杨匡汉 编
中国新诗学
诗探索(2000年第1-2辑 总第37-38辑)
杨匡汉;谢冕;吴思敬
中国新诗学
共和国文学50年
杨匡汉;孟繁华
中国新诗学
新世纪文丛・矫矫不群
杨匡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