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2-02
版次: 1
ISBN: 9787122117625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4页
字数: 420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   本书以知识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有关互换性和标准化的概念;阐述了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定义,以及孔轴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原理;详细介绍了几何公差有关术语、定义,几何特征、标注方法和几何误差的检测;阐述了表面结构中有关术语、定义,表面结构的标注、参数的测量方法;介绍了测量技术的有关概念;对四大类常用的测量器具:卡尺、千分尺、指示表、角度量具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维修保养等方面作了全面说明;详细介绍了四种典型零件:滚动轴承、螺纹、键和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类型、特点、结构参数或精度指标的检测方法;并编入了相关内容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
      本书适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本科、高职)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也可供机械制造业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学习与参考,是一本资料性、工具性兼备的书籍。 第1章 概述

     1-1 什么是互换性?按互换性组织生产活动有哪些优越性?

     1-2 互换性的分类有哪些?

     1-3 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有什么区别?各应用于什么场合?

     1-4 零件实现互换性的条件是什么?

     1-5 什么是标准?我国标准分为哪四级?

     1-6 什么是标准化?实现标准化有何重要意义?

     1-7 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有何联系?

     1-8 我国为什么要采用国际标准?

     1-9 什么是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我国标准采用了哪些优先数系?

     1-10 选用优先数系的要点和原则是什么?

     1-11 使用优先数在生产实践中有何优点?

     

    第2章 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2.1 基本概念

     2-1 有哪些最新的有关“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

     2-2 孔和轴的特定含义是什么?

     2-3 公称尺寸的定义是什么?公称尺寸是怎样得到的?

     2-4 实际(组成)要素的尺寸与尺寸的真值有何关系?

     2-5 什么是尺寸的要素?什么是极限尺寸?怎样判断零件尺寸是否合格? 

     2-6 什么是尺寸的偏差?什么是尺寸的公差?二者有何区别?

     2-7 什么是尺寸的公差带?怎样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2-8 什么是配合?什么是间隙?什么是过盈?

     2-9 什么是间隙配合?极限间隙量如何计算?

     2-10 什么是过盈配合?极限过盈量如何计算?

     2-11 什么是过渡配合?极限盈(隙)量如何计算?

     2-12 什么是配合公差?怎样进行计算?

     2-13 什么是配合公差带?怎样画出配合公差带图?

     2.2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2-14 什么是标准公差因子?怎样确定标准公差因子?

     2-15 标准公差等级是怎样规定的?

     2-16 标准公差表中为何对公称尺寸进行分段?

     2-17 怎样正确使用标准公差表?

     2-18 什么是基本偏差?基本偏差代号是怎样规定的?

     2-19 孔的基本偏差有何特点?怎样查表应用?举例说明孔的极限偏差的确定。

     2-20 轴的基本偏差有何特点?怎样查表应用?举例说明轴的极限偏差的确定。

     2-21 尺寸公差带代号有何含义?在零件图中有哪些标注形式?

     2.3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2-22 为什么国家标准对公差带、配合的选择进行了限制?

     2-23 公称尺寸≤500mm常用尺寸段,孔、轴的公差带是如何规定的?

     2-24 公称尺寸>500~3150mm时,孔、轴的公差带是如何规定的?

     2-25 公称尺寸至18mm时,孔、轴的公差带是如何规定的?

     2-26 公称尺寸≤500mm常用尺寸段,孔、轴的配合是如何规定的?

     2-27 配合代号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进行标注?

     2-28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包括哪些内容?

     2-29 选用配合的方法有哪些?

     2-30 类比法选用极限与配合的原则是什么?

     2-31 什么是基准制?基准制分为几种?如何选择基准制?

     2-32 怎样选用孔、轴的公差等级?

     2-33 怎样用计算法选择极限与配合?

     2-34 什么是一般公差?一般公差适用于什么情况?

     2-35 怎样确定一般公差的极限偏差?在图样上怎样表示?

     2-36 一般公差在生产实际中有何重要意义?

     2-37 测量轴径的方法有哪些?

     2-38 怎样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2-39 怎样用立式测长仪测量轴径?

     2-40 测量孔径的方法有哪些?

     2-41 怎样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

     2-42 怎样用卧式测长仪测量孔径?

     

    第3章 几何公差

     3.1 基本概念及标注

     3-1 什么是几何公差?为什么要对零件的几何要素规定必要的几何公差?

     3-2 我国现行的几何公差标准有哪些?

     3-3 几何公差的几何特征及符号有哪些?

     3-4 什么是要素?要素分为哪些类型?

     3-5 几何公差在图样中怎样进行标注?

     3-6 几何公差及公差带的定义是什么?在图样上的标注如何解释?

     3.2 公差原则

     3-7 什么是公差原则?对生产实际有何重要意义?

     3-8 什么是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

     3-9 什么是实效状态和实效尺寸?

     3-10 什么是作用尺寸?

     3-11 什么是独立原则?主要应用于什么场合?

     3-12 什么是包容要求?主要应用于什么场合?

     3-13 什么是最大实体要求?主要应用于什么场合?

     3-14 什么是最小实体要求?主要应用于什么场合?

     3-15 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有何不同?

     3.3 几何公差的应用

     3-16 几何公差的选择包括哪些内容?

     3-17 怎样正确选择几何公差的几何特征?

     3-18 怎样选择几何公差值?

     3-19 怎样选择基准?

     3-20 怎样选择公差原则?

     3-21 什么是未注几何公差?在图样上怎样表示?

     3-22 未注几何公差在生产实际中有何重要意义?

     3.4 几何误差的检测

     3-23 什么是几何误差?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有哪些?

     3-24 怎样检测直线度误差?

     3-25 怎样检测平面度误差?

     3-26 怎样检测圆度误差?

     3-27 怎样检测圆柱度误差?

     3-28 怎样检测轮廓度误差?

     3-29 怎样检测平行度误差?

     3-30 怎样检测垂直度误差?

     3-31 怎样检测倾斜度误差?

     3-32 怎样检测同轴度误差?

     3-33 怎样检测对称度误差?

     3-34 怎样检测位置度误差?

     3-35 怎样检测跳动误差?

     

    第4章 表面结构

     4.1 基本概念

     4-1 什么是表面结构?它对机械产品性能有何影响?

     4-2 我国现行的有关表面结构的标准有哪些?

     4-3 什么是轮廓滤波器?轮廓滤波器的功能是什么?

     4-4 怎样获得粗糙度轮廓中线?

     4-5 为什么要规定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4-6 表面粗糙度参数主要有哪几项?

     4-7 表面结构完整图形符号包括哪些内容?分别应用于什么场合?

     4-8 怎样标注表面结构参数?

     4-9 什么是16%规则?什么是最大规则?

     4-10 解释有关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

     4-11 表面结构在图样中怎样进行标注?

     4-12 GB/T131-2006与GB/T131-1993主要有哪些不同点?

     4-13 怎样选取合适的表面粗糙度值?

     4?2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测量

     4-14 怎样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值Ra?

     4-15 怎样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值Rz?

     4-16 怎样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值Rz?

     

    第5章 测量技术基础

     5.1 基本概念

     5-1 什么是测量?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

     5-2 检验、检定、检测和校准有何区别?

     5-3 “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有何区别?

     5-4 什么是测量方法?测量方法选择原则是什么?有哪些测量方法?

     5-5 什么是示值误差?如何消除它?

     5-6 什么是测量误差?产生测量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5-7 分度值、标尺间距、灵敏度三者有何关系?

     5-8 为什么要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以它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哪一类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9 如何处理测量中的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

     5-10 什么是测量的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三者有何关系?

     5-11 测量的过程中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5.2 工件尺寸的检验

     5-12 什么是验收极限?为什么要规定验收极限?

     5-13 怎样确定验收极限?

     5-14 根据什么选择验收极限?

     5-15 什么是测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如何选用测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

     5-16 什么是光滑极限量规?它是怎样检验零件合格性的?

     5-17 光滑极限量规分为哪几类?

     5-18 为什么孔用量规没有校对量规?

     5-19 光滑极限量规有哪些型式?如何正确地选用量规型式?

     5-20 光滑极限量规有哪些技术要求?

     5-21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5-22 怎样确定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带的位置?

     5-23 在实际生产中,为什么可以使用偏离泰勒原则的量规?

     5-24 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工件时,规定了哪些验收原则?

     5-25 怎样设计工作量规?

     5-26 怎样正确使用光滑极限量规?

     5-27 为什么要建立量值传递系统?用什么方法保证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

     5-28 量块的特征如何?其作用是什么?

     5-29 量块按“级”使用和按“等”使用有何不同?

     5-30 怎样正确地选用量块?

     5-31 怎样正确地使用量块?

     

    第6章 测量器具及使用方法

     6.1 测量器具

     6-1 什么是测量器具?通常有哪些种类?

     6-2 测量器具技术参数有哪些?

     6-3 正确选择测量器具有何重要意义?

     6-4 选择测量器具的原则是什么?

     6-5 怎样正确选择测量器具?

     6.2 卡尺

     6-6 卡尺主要有哪些分类?各类型普通卡尺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6-7 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6-8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怎样的?

     6-9 怎样正确使用普通游标卡尺?

     6-10 怎样正确使用高度游标卡尺?

     6-11 怎样正确使用深度游标卡尺?

     6-12 怎样正确使用带表卡尺?

     6-13 怎样正确使用数显卡尺?

     6.3 千分尺

     6-14 千分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6-15 千分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6-16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是怎样的?

     6-17 怎样正确使用外径千分尺?

     6-18 怎样正确使用内径千分尺?

     6-19 怎样正确使用杠杆千分尺?

     6-20 怎样正确使用深度千分尺?

     6-21 怎样正确使用内测千分尺?

     6.4 指示表

     6-22 什么是指示表?其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6-23 什么是百分表?百分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6-24 怎样正确使用百分表?

     6-25 百分表的读数方法是怎样的?

     6-26 怎样正确使用内径百分表?

     6-27 怎样正确使用杠杆百分表?

     6-28 怎样正确使用深度百分表?

     6-29 怎样正确使用扭簧比较仪?

     6-30 怎样正确使用电感测微仪?

     6-31 怎样正确使用气动测量仪?

     6.5 角度量具

     6-32 测量平面角的计量器具主要有哪些?

     6-33 直角尺主要有哪些种类?

     6-34 怎样正确使用直角尺?

     6-35 万能角度尺主要有哪些种类?

     6-36 怎样正确使用万能角度尺?

     

    第7章 典型零件的互换性及检测

     7.1 滚动轴承

     7-1 滚动轴承有哪些类型?

     7-2 滚动轴承的代号含义是什么?

     7-3 滚动轴承有几级精度?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7-4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有何特点?

     7-5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哪种基准制?配合有何特点?

     7-6 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哪种基准制?配合有何特点?

     7-7 选择滚动轴承与轴颈和外壳孔的配合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7-8 怎样测量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

     7-9 怎样测量滚动轴承的单一内径?

     7-10 怎样测量滚动轴承的单一外径?

     7-11 怎样测量滚动轴承套圈轴向跳动?

     7.2 螺纹连接

     7-12 螺纹有哪些类型?其主要使用要求是什么?

     7-13 什么是螺纹的基本牙型?

     7-14 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有哪些?

     7-15 对于螺纹结合,怎样能够实现其互换性要求?

     7-16 怎样确定螺纹的公差带?

     7-17 怎样选用合适的螺纹副?

     7-18 螺纹的标记代号如何书写和正确标注?

     7-19 普通螺纹是怎样进行检测的?

     7-20 怎样用三针法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

     7-21 怎样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

     7-22 怎样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

     7.3 键连接

     7-23 键连接有哪些类型?在机械行业中应用于什么场合?花键连接有哪些优点?

     7-24 平键连接有几种装配方式?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7-25 平键连接的主要检测项目是什么?如何进行检测?

     7-26 平键连接为什么只对键宽和槽宽规定较严的公差?

     7-27 平键连接中轴和轮毂上键槽的深度尺寸的极限偏差如何确定?

     7-28 键和花键的标记代号如何书写?

     7-29 矩形花键连接有何特点?

     7-30 矩形花键的定心方式有哪几种?推荐采用哪种定心方式?为什么?

     7-31 花键连接有几种装配方式?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7-32 矩形花键连接的主要检测项目是什么?如何进行检测?

     7.4 渐开线圆柱齿轮

     7-33 齿轮的传动有哪几项使用要求?当齿轮的用途和工作条件不同时,其要求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7-34 产生齿轮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35 单个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制规定的偏差项目有哪些?各偏差项目的允许值是怎样规定的?

     7-36 齿轮的精度等级是怎样规定的?如何进行表示和选用?

     7-37 怎样确定单个齿轮的检验项目?

     7-38 为什么要对齿轮坯提出精度要求?有哪些精度要求?

     7-39 齿轮副误差的检验项目有哪些?

     7-40 齿轮传动中齿轮副侧隙有何作用?怎样得到合理侧隙?

     7-41 怎样测量分度圆齿厚偏差?

     7-42 怎样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

     7-43 怎样测量齿轮的径向跳动?

     7-44 怎样测量齿轮的齿距偏差?

     7-45 怎样测量齿轮的齿廓总偏差?

     7-46 怎样测量齿轮的螺旋线总偏差?

     7-47 怎样测量齿轮的径向综合偏差?

     7-48 怎样测量齿轮的切向综合偏差?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以知识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有关互换性和标准化的概念;阐述了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定义,以及孔轴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原理;详细介绍了几何公差有关术语、定义,几何特征、标注方法和几何误差的检测;阐述了表面结构中有关术语、定义,表面结构的标注、参数的测量方法;介绍了测量技术的有关概念;对四大类常用的测量器具:卡尺、千分尺、指示表、角度量具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维修保养等方面作了全面说明;详细介绍了四种典型零件:滚动轴承、螺纹、键和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类型、特点、结构参数或精度指标的检测方法;并编入了相关内容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
      本书适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本科、高职)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也可供机械制造业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学习与参考,是一本资料性、工具性兼备的书籍。
  •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什么是互换性?按互换性组织生产活动有哪些优越性?

     1-2 互换性的分类有哪些?

     1-3 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有什么区别?各应用于什么场合?

     1-4 零件实现互换性的条件是什么?

     1-5 什么是标准?我国标准分为哪四级?

     1-6 什么是标准化?实现标准化有何重要意义?

     1-7 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有何联系?

     1-8 我国为什么要采用国际标准?

     1-9 什么是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我国标准采用了哪些优先数系?

     1-10 选用优先数系的要点和原则是什么?

     1-11 使用优先数在生产实践中有何优点?

     

    第2章 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2.1 基本概念

     2-1 有哪些最新的有关“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

     2-2 孔和轴的特定含义是什么?

     2-3 公称尺寸的定义是什么?公称尺寸是怎样得到的?

     2-4 实际(组成)要素的尺寸与尺寸的真值有何关系?

     2-5 什么是尺寸的要素?什么是极限尺寸?怎样判断零件尺寸是否合格? 

     2-6 什么是尺寸的偏差?什么是尺寸的公差?二者有何区别?

     2-7 什么是尺寸的公差带?怎样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2-8 什么是配合?什么是间隙?什么是过盈?

     2-9 什么是间隙配合?极限间隙量如何计算?

     2-10 什么是过盈配合?极限过盈量如何计算?

     2-11 什么是过渡配合?极限盈(隙)量如何计算?

     2-12 什么是配合公差?怎样进行计算?

     2-13 什么是配合公差带?怎样画出配合公差带图?

     2.2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2-14 什么是标准公差因子?怎样确定标准公差因子?

     2-15 标准公差等级是怎样规定的?

     2-16 标准公差表中为何对公称尺寸进行分段?

     2-17 怎样正确使用标准公差表?

     2-18 什么是基本偏差?基本偏差代号是怎样规定的?

     2-19 孔的基本偏差有何特点?怎样查表应用?举例说明孔的极限偏差的确定。

     2-20 轴的基本偏差有何特点?怎样查表应用?举例说明轴的极限偏差的确定。

     2-21 尺寸公差带代号有何含义?在零件图中有哪些标注形式?

     2.3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2-22 为什么国家标准对公差带、配合的选择进行了限制?

     2-23 公称尺寸≤500mm常用尺寸段,孔、轴的公差带是如何规定的?

     2-24 公称尺寸>500~3150mm时,孔、轴的公差带是如何规定的?

     2-25 公称尺寸至18mm时,孔、轴的公差带是如何规定的?

     2-26 公称尺寸≤500mm常用尺寸段,孔、轴的配合是如何规定的?

     2-27 配合代号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进行标注?

     2-28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包括哪些内容?

     2-29 选用配合的方法有哪些?

     2-30 类比法选用极限与配合的原则是什么?

     2-31 什么是基准制?基准制分为几种?如何选择基准制?

     2-32 怎样选用孔、轴的公差等级?

     2-33 怎样用计算法选择极限与配合?

     2-34 什么是一般公差?一般公差适用于什么情况?

     2-35 怎样确定一般公差的极限偏差?在图样上怎样表示?

     2-36 一般公差在生产实际中有何重要意义?

     2-37 测量轴径的方法有哪些?

     2-38 怎样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2-39 怎样用立式测长仪测量轴径?

     2-40 测量孔径的方法有哪些?

     2-41 怎样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

     2-42 怎样用卧式测长仪测量孔径?

     

    第3章 几何公差

     3.1 基本概念及标注

     3-1 什么是几何公差?为什么要对零件的几何要素规定必要的几何公差?

     3-2 我国现行的几何公差标准有哪些?

     3-3 几何公差的几何特征及符号有哪些?

     3-4 什么是要素?要素分为哪些类型?

     3-5 几何公差在图样中怎样进行标注?

     3-6 几何公差及公差带的定义是什么?在图样上的标注如何解释?

     3.2 公差原则

     3-7 什么是公差原则?对生产实际有何重要意义?

     3-8 什么是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

     3-9 什么是实效状态和实效尺寸?

     3-10 什么是作用尺寸?

     3-11 什么是独立原则?主要应用于什么场合?

     3-12 什么是包容要求?主要应用于什么场合?

     3-13 什么是最大实体要求?主要应用于什么场合?

     3-14 什么是最小实体要求?主要应用于什么场合?

     3-15 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有何不同?

     3.3 几何公差的应用

     3-16 几何公差的选择包括哪些内容?

     3-17 怎样正确选择几何公差的几何特征?

     3-18 怎样选择几何公差值?

     3-19 怎样选择基准?

     3-20 怎样选择公差原则?

     3-21 什么是未注几何公差?在图样上怎样表示?

     3-22 未注几何公差在生产实际中有何重要意义?

     3.4 几何误差的检测

     3-23 什么是几何误差?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有哪些?

     3-24 怎样检测直线度误差?

     3-25 怎样检测平面度误差?

     3-26 怎样检测圆度误差?

     3-27 怎样检测圆柱度误差?

     3-28 怎样检测轮廓度误差?

     3-29 怎样检测平行度误差?

     3-30 怎样检测垂直度误差?

     3-31 怎样检测倾斜度误差?

     3-32 怎样检测同轴度误差?

     3-33 怎样检测对称度误差?

     3-34 怎样检测位置度误差?

     3-35 怎样检测跳动误差?

     

    第4章 表面结构

     4.1 基本概念

     4-1 什么是表面结构?它对机械产品性能有何影响?

     4-2 我国现行的有关表面结构的标准有哪些?

     4-3 什么是轮廓滤波器?轮廓滤波器的功能是什么?

     4-4 怎样获得粗糙度轮廓中线?

     4-5 为什么要规定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4-6 表面粗糙度参数主要有哪几项?

     4-7 表面结构完整图形符号包括哪些内容?分别应用于什么场合?

     4-8 怎样标注表面结构参数?

     4-9 什么是16%规则?什么是最大规则?

     4-10 解释有关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

     4-11 表面结构在图样中怎样进行标注?

     4-12 GB/T131-2006与GB/T131-1993主要有哪些不同点?

     4-13 怎样选取合适的表面粗糙度值?

     4?2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测量

     4-14 怎样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值Ra?

     4-15 怎样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值Rz?

     4-16 怎样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值Rz?

     

    第5章 测量技术基础

     5.1 基本概念

     5-1 什么是测量?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

     5-2 检验、检定、检测和校准有何区别?

     5-3 “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有何区别?

     5-4 什么是测量方法?测量方法选择原则是什么?有哪些测量方法?

     5-5 什么是示值误差?如何消除它?

     5-6 什么是测量误差?产生测量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5-7 分度值、标尺间距、灵敏度三者有何关系?

     5-8 为什么要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以它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哪一类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9 如何处理测量中的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

     5-10 什么是测量的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三者有何关系?

     5-11 测量的过程中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5.2 工件尺寸的检验

     5-12 什么是验收极限?为什么要规定验收极限?

     5-13 怎样确定验收极限?

     5-14 根据什么选择验收极限?

     5-15 什么是测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如何选用测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

     5-16 什么是光滑极限量规?它是怎样检验零件合格性的?

     5-17 光滑极限量规分为哪几类?

     5-18 为什么孔用量规没有校对量规?

     5-19 光滑极限量规有哪些型式?如何正确地选用量规型式?

     5-20 光滑极限量规有哪些技术要求?

     5-21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5-22 怎样确定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带的位置?

     5-23 在实际生产中,为什么可以使用偏离泰勒原则的量规?

     5-24 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工件时,规定了哪些验收原则?

     5-25 怎样设计工作量规?

     5-26 怎样正确使用光滑极限量规?

     5-27 为什么要建立量值传递系统?用什么方法保证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

     5-28 量块的特征如何?其作用是什么?

     5-29 量块按“级”使用和按“等”使用有何不同?

     5-30 怎样正确地选用量块?

     5-31 怎样正确地使用量块?

     

    第6章 测量器具及使用方法

     6.1 测量器具

     6-1 什么是测量器具?通常有哪些种类?

     6-2 测量器具技术参数有哪些?

     6-3 正确选择测量器具有何重要意义?

     6-4 选择测量器具的原则是什么?

     6-5 怎样正确选择测量器具?

     6.2 卡尺

     6-6 卡尺主要有哪些分类?各类型普通卡尺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6-7 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6-8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怎样的?

     6-9 怎样正确使用普通游标卡尺?

     6-10 怎样正确使用高度游标卡尺?

     6-11 怎样正确使用深度游标卡尺?

     6-12 怎样正确使用带表卡尺?

     6-13 怎样正确使用数显卡尺?

     6.3 千分尺

     6-14 千分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6-15 千分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6-16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是怎样的?

     6-17 怎样正确使用外径千分尺?

     6-18 怎样正确使用内径千分尺?

     6-19 怎样正确使用杠杆千分尺?

     6-20 怎样正确使用深度千分尺?

     6-21 怎样正确使用内测千分尺?

     6.4 指示表

     6-22 什么是指示表?其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6-23 什么是百分表?百分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6-24 怎样正确使用百分表?

     6-25 百分表的读数方法是怎样的?

     6-26 怎样正确使用内径百分表?

     6-27 怎样正确使用杠杆百分表?

     6-28 怎样正确使用深度百分表?

     6-29 怎样正确使用扭簧比较仪?

     6-30 怎样正确使用电感测微仪?

     6-31 怎样正确使用气动测量仪?

     6.5 角度量具

     6-32 测量平面角的计量器具主要有哪些?

     6-33 直角尺主要有哪些种类?

     6-34 怎样正确使用直角尺?

     6-35 万能角度尺主要有哪些种类?

     6-36 怎样正确使用万能角度尺?

     

    第7章 典型零件的互换性及检测

     7.1 滚动轴承

     7-1 滚动轴承有哪些类型?

     7-2 滚动轴承的代号含义是什么?

     7-3 滚动轴承有几级精度?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7-4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有何特点?

     7-5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哪种基准制?配合有何特点?

     7-6 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哪种基准制?配合有何特点?

     7-7 选择滚动轴承与轴颈和外壳孔的配合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7-8 怎样测量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

     7-9 怎样测量滚动轴承的单一内径?

     7-10 怎样测量滚动轴承的单一外径?

     7-11 怎样测量滚动轴承套圈轴向跳动?

     7.2 螺纹连接

     7-12 螺纹有哪些类型?其主要使用要求是什么?

     7-13 什么是螺纹的基本牙型?

     7-14 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有哪些?

     7-15 对于螺纹结合,怎样能够实现其互换性要求?

     7-16 怎样确定螺纹的公差带?

     7-17 怎样选用合适的螺纹副?

     7-18 螺纹的标记代号如何书写和正确标注?

     7-19 普通螺纹是怎样进行检测的?

     7-20 怎样用三针法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

     7-21 怎样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

     7-22 怎样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

     7.3 键连接

     7-23 键连接有哪些类型?在机械行业中应用于什么场合?花键连接有哪些优点?

     7-24 平键连接有几种装配方式?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7-25 平键连接的主要检测项目是什么?如何进行检测?

     7-26 平键连接为什么只对键宽和槽宽规定较严的公差?

     7-27 平键连接中轴和轮毂上键槽的深度尺寸的极限偏差如何确定?

     7-28 键和花键的标记代号如何书写?

     7-29 矩形花键连接有何特点?

     7-30 矩形花键的定心方式有哪几种?推荐采用哪种定心方式?为什么?

     7-31 花键连接有几种装配方式?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7-32 矩形花键连接的主要检测项目是什么?如何进行检测?

     7.4 渐开线圆柱齿轮

     7-33 齿轮的传动有哪几项使用要求?当齿轮的用途和工作条件不同时,其要求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7-34 产生齿轮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35 单个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制规定的偏差项目有哪些?各偏差项目的允许值是怎样规定的?

     7-36 齿轮的精度等级是怎样规定的?如何进行表示和选用?

     7-37 怎样确定单个齿轮的检验项目?

     7-38 为什么要对齿轮坯提出精度要求?有哪些精度要求?

     7-39 齿轮副误差的检验项目有哪些?

     7-40 齿轮传动中齿轮副侧隙有何作用?怎样得到合理侧隙?

     7-41 怎样测量分度圆齿厚偏差?

     7-42 怎样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

     7-43 怎样测量齿轮的径向跳动?

     7-44 怎样测量齿轮的齿距偏差?

     7-45 怎样测量齿轮的齿廓总偏差?

     7-46 怎样测量齿轮的螺旋线总偏差?

     7-47 怎样测量齿轮的径向综合偏差?

     7-48 怎样测量齿轮的切向综合偏差?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作者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郭飞飞 著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张清珠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4版)()
邢闽芳、房强汉、陈丙三 著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机械制造实验技术(郭春芬)
谷晓妹 主编;郭春芬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第2版
刘卫胜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案例教程 第3版
马惠萍 主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周宏根 李国超 刘勇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周养萍 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孙全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李凤秀)(第二版)
孙莉莉 主编;李凤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第6版 王伯平
王伯平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第5版)
刘永田 著;刘永田 编;李坤;李坤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薛岩)(第二版)
刘永田 编;薛岩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习题集(第3版)
刘永田 主编;金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机械制图基础习题集(第2版)/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刘永田、何芹、闫闵 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第3版)
刘永田、张莹 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机械制图基础(第2版)
刘永田、崔丽 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系列丛书全5册
刘永田 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公差配合新标准解读及应用示例
刘永田 编;薛岩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第2版)
刘永田、薛岩 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习题集(第2版)
刘永田、金乐 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机械制图基础
刘永田、金乐 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问答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刘永田、谢宗法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