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地区史前文化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2013-11
版次: 1
ISBN: 9787501038879
定价: 6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8页
分类: 历史
7人买过
  •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以洱海盆地为 中心,梳理了大理市及其附近地区历年考古发掘和调 查成果,综合述评了以往对该区域的考古研究。在此 基础上,以近期发掘的大理银梭岛遗址出土的材料作 为基础,通过对T10、T15所出遗物深人的地层学、类 型学分析,将该遗址分为了四大期七期十一段,涵盖 了苍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发展历程。
       以陶质陶色、纹饰、器物的典型组合为依据,初步拉 出银梭岛遗址距今5000~2500年的年代序列框架。
       在初步建立文化序列后,以年代为框架,通过各 期的遗物、遗迹现象的分析,对银梭岛遗址各期的文 化属性、社会生活一一进行推测、判断。
       为了建立苍洱地区的年代序列,在对银梭岛进行 重点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结合环洱海地区调查材料和 历年考古发现,对银梭岛遗址的年代序列进行了填补 和扩充,并对银梭岛遗址的分期是否适合整个苍洱地 区进行验证,从而确立了苍洱地区考古文化的年代序 列,并将序列的下限延伸入铁器时代。
       再将周边经过科学发掘的遗址纳入到苍洱地区史 前文化序列的年代结构中进行文化比较。以银梭岛遗 址碳十四测年为基础,对历年来周边遗址的碳十四测 年结果和文化面貌进行综合评判,以此确定各遗址的 主要使用年代和文化异同。在由银梭岛遗址建立的苍 洱地区年代框架范围内,探讨各期文化的地域分布。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进一步对苍洱地区史前文 化的自然环境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全面分析。
       通过对横断山脉20余处具有文化代表性或地域代表性 的遗址所出器物的远距离比对,发现苍洱地区史前文 化源于到横断山脉早期文化的扩张。在长期复杂的文 化交流和演变中,因地制宜、逐渐分化,最终逐渐发 展为《史记·西南夷列传》所描述的云南文化东西对 峙的部落格局。苍洱地区银梭岛年代序列。      万矫,女,四川仁寿人。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馆员。先后参与挂圆桥遗址、三星堆遗址等重要考古笈掘,参与“中日合作北方谱系青铜器与石棺葬文化研究”、“指南针计划——槽坊头酿酒遗址和‘泰安作坊’酒坊遗址的价值挖掘与展示研究”等重大项目。发表简报、论文十余篇。

      引言

    第一章  概述 

      一、地域范围及自然环境  

      二、发现与研究回顾

        (一)苍洱考古肇始期(1938~1956年)

        (二)苍洱考古多发期(1957~2002年)

        (三)苍洱考古重建期(2003年至今)  

      三、存在问题和解决之道

    第二章  银梭岛遗址的分期与年代

      一、典型探方及其层位关系

      二、遗迹

      三、典型器物分析

        (一)纹饰

        (二)典型陶容器

        (三)典型小件器物

      三、银梭岛遗址的分期

        (一)时代的确定

        (二)大期的划分

        (三)小期的划分

        (四)段的确定

        (五)各期特征概述

      四、银梭岛遗址各期遗存绝对年代的初步判断 

    第三章  银梭岛遗址的综合分析 

      一、银梭岛遗址各期遗存的文化属性

        (一)第一大期的文化属性

        (二)第二大期的文化属性

        (三)第三大期的文化属性

        (四)第四大期的文化属性

      二、银梭岛各期人们的社会生活

        (一)银梭岛第一大期

        (二)银梭岛第二大期

        (三)银梭岛第三大期

        (四)银梭岛第四一期

        (五)银梭岛第四二期

        (六)银梭岛第四三期

        (七)结语

    第四章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的序列及地域分布

      一、环洱海地区的考古调查

        (一)调查方法  

        (二)主要发现

        (三)关于苍洱地区史前遗址的若干认识

      二、史前苍洱地区与其周边的文化比较

        (一)与剑川海门口遗址的比较

        (二)与永平新光街遗址的比较

        (三)与永仁菜园子遗址的比较

        (四)与永仁磨盘地遗址的比较

        (五)与元谋大墩子的比较

        (六)与宾川白羊村的比较

        (七)与剑川鳌凤山墓地的比较

        (八)大理东汉墓

        (九)苍洱地区史前文化序列的推测

      三、苍洱地区史前文化的地域分布

        (一)银梭岛第一大期

        (二)银梭岛第二大期 

        (三)银梭岛第三大期

        (四)银梭岛第四大期

    第五章  苍洱史前文化的宏观背景

      一、自然环境背景

      二、宏观历史背景

        (一)凉山地区

        (二)滇东黔西地区

        (三)汉源地区(大渡河中游)  

        (四)川西高原

        (五)乡城地区(金沙江上游)  

        (六)西藏东南  

        (七)结语

    第六章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源流探索

      一、横断山脉的早期文化传播

      二、青铜时代的文化分野

      三、大一统格局下的云南

    参考书目

        田野考古资料

        研究文章、论著 

        文献 

        资料 

    后记 
  • 内容简介: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以洱海盆地为 中心,梳理了大理市及其附近地区历年考古发掘和调 查成果,综合述评了以往对该区域的考古研究。在此 基础上,以近期发掘的大理银梭岛遗址出土的材料作 为基础,通过对T10、T15所出遗物深人的地层学、类 型学分析,将该遗址分为了四大期七期十一段,涵盖 了苍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发展历程。
       以陶质陶色、纹饰、器物的典型组合为依据,初步拉 出银梭岛遗址距今5000~2500年的年代序列框架。
       在初步建立文化序列后,以年代为框架,通过各 期的遗物、遗迹现象的分析,对银梭岛遗址各期的文 化属性、社会生活一一进行推测、判断。
       为了建立苍洱地区的年代序列,在对银梭岛进行 重点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结合环洱海地区调查材料和 历年考古发现,对银梭岛遗址的年代序列进行了填补 和扩充,并对银梭岛遗址的分期是否适合整个苍洱地 区进行验证,从而确立了苍洱地区考古文化的年代序 列,并将序列的下限延伸入铁器时代。
       再将周边经过科学发掘的遗址纳入到苍洱地区史 前文化序列的年代结构中进行文化比较。以银梭岛遗 址碳十四测年为基础,对历年来周边遗址的碳十四测 年结果和文化面貌进行综合评判,以此确定各遗址的 主要使用年代和文化异同。在由银梭岛遗址建立的苍 洱地区年代框架范围内,探讨各期文化的地域分布。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进一步对苍洱地区史前文 化的自然环境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全面分析。
       通过对横断山脉20余处具有文化代表性或地域代表性 的遗址所出器物的远距离比对,发现苍洱地区史前文 化源于到横断山脉早期文化的扩张。在长期复杂的文 化交流和演变中,因地制宜、逐渐分化,最终逐渐发 展为《史记·西南夷列传》所描述的云南文化东西对 峙的部落格局。苍洱地区银梭岛年代序列。
  • 作者简介:
         万矫,女,四川仁寿人。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馆员。先后参与挂圆桥遗址、三星堆遗址等重要考古笈掘,参与“中日合作北方谱系青铜器与石棺葬文化研究”、“指南针计划——槽坊头酿酒遗址和‘泰安作坊’酒坊遗址的价值挖掘与展示研究”等重大项目。发表简报、论文十余篇。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概述 

      一、地域范围及自然环境  

      二、发现与研究回顾

        (一)苍洱考古肇始期(1938~1956年)

        (二)苍洱考古多发期(1957~2002年)

        (三)苍洱考古重建期(2003年至今)  

      三、存在问题和解决之道

    第二章  银梭岛遗址的分期与年代

      一、典型探方及其层位关系

      二、遗迹

      三、典型器物分析

        (一)纹饰

        (二)典型陶容器

        (三)典型小件器物

      三、银梭岛遗址的分期

        (一)时代的确定

        (二)大期的划分

        (三)小期的划分

        (四)段的确定

        (五)各期特征概述

      四、银梭岛遗址各期遗存绝对年代的初步判断 

    第三章  银梭岛遗址的综合分析 

      一、银梭岛遗址各期遗存的文化属性

        (一)第一大期的文化属性

        (二)第二大期的文化属性

        (三)第三大期的文化属性

        (四)第四大期的文化属性

      二、银梭岛各期人们的社会生活

        (一)银梭岛第一大期

        (二)银梭岛第二大期

        (三)银梭岛第三大期

        (四)银梭岛第四一期

        (五)银梭岛第四二期

        (六)银梭岛第四三期

        (七)结语

    第四章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的序列及地域分布

      一、环洱海地区的考古调查

        (一)调查方法  

        (二)主要发现

        (三)关于苍洱地区史前遗址的若干认识

      二、史前苍洱地区与其周边的文化比较

        (一)与剑川海门口遗址的比较

        (二)与永平新光街遗址的比较

        (三)与永仁菜园子遗址的比较

        (四)与永仁磨盘地遗址的比较

        (五)与元谋大墩子的比较

        (六)与宾川白羊村的比较

        (七)与剑川鳌凤山墓地的比较

        (八)大理东汉墓

        (九)苍洱地区史前文化序列的推测

      三、苍洱地区史前文化的地域分布

        (一)银梭岛第一大期

        (二)银梭岛第二大期 

        (三)银梭岛第三大期

        (四)银梭岛第四大期

    第五章  苍洱史前文化的宏观背景

      一、自然环境背景

      二、宏观历史背景

        (一)凉山地区

        (二)滇东黔西地区

        (三)汉源地区(大渡河中游)  

        (四)川西高原

        (五)乡城地区(金沙江上游)  

        (六)西藏东南  

        (七)结语

    第六章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源流探索

      一、横断山脉的早期文化传播

      二、青铜时代的文化分野

      三、大一统格局下的云南

    参考书目

        田野考古资料

        研究文章、论著 

        文献 

        资料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
苍洱拾萃
闫文聪 著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
苍洱春秋
杨年华 著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
苍洱神韵
蔡雯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
苍洱之间
罗常培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
苍洱之间
罗常培 著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
苍洱灵秀——白族(中华民族文化大系)
杨国才、李东红 编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
苍洱五百年
李东红、杨利美 著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
苍洱之间
罗常培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