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2006-11
版次: 1
ISBN: 9787536680913
定价: 5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8页
字数: 512千字
分类: 政治
66人买过
  •   本书首先深入阐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组成要索,主要包括战略安全问题、台湾问题、经贸问题、人权问题等。对冷战结束迄今10多年里中美两国之间在这些问题上的矛盾、纠葛和较劲作了精彩的描述和论说,其中小乏针锋相对时的几近摊牌,以及相互妥协后的柳暗化明。
      本书接着深刻论述了影响美国对华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国内因素,主要包括国会、利益集团、思想库(智库)、媒体等。对这些因素的内部构成、信仰基础、作用机制、造势能量作了细致入微分析,并以若干案例的解剖,形象化地展示了这些凶索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力度。如媒体在“李文和事件”中的无中生有;思想库在“中国威胁论”上的推波助澜;利益集团在“最惠国待遇”上的歇斯底里;国会在“北京政治风波”中的呼风唤雨。
      本书大最参阅、引用了美国方面的档案、著述、研究报告、官员和专家的谈话等资料,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可读性。 陶文钊,浙江绍兴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中美关系史,现从事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1964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1964年8月至今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其中1982年10月~1984年10月在美国乔治城大学进修中美关系史,现任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全国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长 绪论: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编美国对华政策
    第一章战略安全问题
    第一节战略共识消解的年代
    第二节探索对华政策框架的过渡时期
    第三节构建并维系新的对华政策共识
    第四节从战略竞争者到“利益攸关方”
    第五节军备控制和防扩散问题
    第六节美日同盟的调整及其涉华内涵
    第二章台湾问题
    第一节不可解脱的矛盾
    第二节美国对台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第三节克林顿政府对台政策审议与李登辉访美
    第四节1996年春的台海风波
    第五节寻求台海地区的稳定
    第六节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两次调整
    第七节美台军事关系
    第三章经贸问题
    第一节关于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
    第二节中美关于中国入世的漫长谈判
    第三节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立法
    第四节中国入世以后
    第四章人权问题
    第一节持续不断的纷争
    第二节几个主要的争议问题

    第二编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国内因素
    第五章国会
    第一节国会与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节国会与对华制裁
    第三节国会与1991年对华最惠国待遇
    第四节国会与李登辉访美
    第五节影响国会对华立场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利益集团
    第一节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节利益集团与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立法
    第三节人权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政策
    第七章思想库
    第一节思想库与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节布鲁金斯学会与克林顿政府对华接触政策
    第三节传统基金会与“中国威胁论”
    第四节兰德公司与美国对华军事政策
    第八章媒体
    第一节媒体与中美关系
    第二节媒体与李文和案
    第三节媒体与中美关系:以2002年7月、8月为例

    结语: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而努力
    附录一英汉人名对照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三涉华主要商业利益集团
    附录四涉华主要人权利益集团
    附录五涉华主要思想库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深入阐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组成要索,主要包括战略安全问题、台湾问题、经贸问题、人权问题等。对冷战结束迄今10多年里中美两国之间在这些问题上的矛盾、纠葛和较劲作了精彩的描述和论说,其中小乏针锋相对时的几近摊牌,以及相互妥协后的柳暗化明。
      本书接着深刻论述了影响美国对华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国内因素,主要包括国会、利益集团、思想库(智库)、媒体等。对这些因素的内部构成、信仰基础、作用机制、造势能量作了细致入微分析,并以若干案例的解剖,形象化地展示了这些凶索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力度。如媒体在“李文和事件”中的无中生有;思想库在“中国威胁论”上的推波助澜;利益集团在“最惠国待遇”上的歇斯底里;国会在“北京政治风波”中的呼风唤雨。
      本书大最参阅、引用了美国方面的档案、著述、研究报告、官员和专家的谈话等资料,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可读性。
  • 作者简介:
    陶文钊,浙江绍兴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中美关系史,现从事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1964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1964年8月至今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其中1982年10月~1984年10月在美国乔治城大学进修中美关系史,现任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全国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长
  • 目录:
    绪论: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编美国对华政策
    第一章战略安全问题
    第一节战略共识消解的年代
    第二节探索对华政策框架的过渡时期
    第三节构建并维系新的对华政策共识
    第四节从战略竞争者到“利益攸关方”
    第五节军备控制和防扩散问题
    第六节美日同盟的调整及其涉华内涵
    第二章台湾问题
    第一节不可解脱的矛盾
    第二节美国对台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第三节克林顿政府对台政策审议与李登辉访美
    第四节1996年春的台海风波
    第五节寻求台海地区的稳定
    第六节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两次调整
    第七节美台军事关系
    第三章经贸问题
    第一节关于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
    第二节中美关于中国入世的漫长谈判
    第三节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立法
    第四节中国入世以后
    第四章人权问题
    第一节持续不断的纷争
    第二节几个主要的争议问题

    第二编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国内因素
    第五章国会
    第一节国会与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节国会与对华制裁
    第三节国会与1991年对华最惠国待遇
    第四节国会与李登辉访美
    第五节影响国会对华立场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利益集团
    第一节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节利益集团与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立法
    第三节人权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政策
    第七章思想库
    第一节思想库与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节布鲁金斯学会与克林顿政府对华接触政策
    第三节传统基金会与“中国威胁论”
    第四节兰德公司与美国对华军事政策
    第八章媒体
    第一节媒体与中美关系
    第二节媒体与李文和案
    第三节媒体与中美关系:以2002年7月、8月为例

    结语: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而努力
    附录一英汉人名对照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三涉华主要商业利益集团
    附录四涉华主要人权利益集团
    附录五涉华主要思想库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