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

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5
版次: 1
ISBN: 9787313079879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7页
字数: 52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25人买过
  • 《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以儒家生态意识为对象,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传统环境意识和历史时期的生态保护进行研究。具体包括儒家生态意识、历史上的环境保护两方面内容。儒家生态意识则由其发生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论)、生态学知识基础(生态系统论)、儒家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资源的主张、《周易》“三驱”礼的生态保护意义等内容构成;环保实践的考察,主要以先秦、秦汉时期为对象,在勾勒其基本生态状况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国家制度层面,如生态法律、生态职官等具体内容的研究,展现儒家生态意识在古代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进而显明儒学于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陈业新,1967年生,安徽霍邱人。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史专业),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主要从事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灾害史研究,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2004年)、《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研究》等。 前言
    第一章“天人合一”论:儒家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
    一、近些年来关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研究述评——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
    二、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论略——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
    三、结语

    第二章生态系统论:儒家生态意识发生的生态学基础
    一、生物“类”的认识及其生态保护意义
    二、关于生态系统内生物生存环境的认识——生境论
    三、关于生态系统内生物间关系的认识
    四、九州的划分——儒家生态系统观的具体反映

    第三章“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儒家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主张
    一、“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儒家合理利用和保护山林资源的主张
    二、“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儒家合理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的思想
    三、结语

    第四章《周易》“三驱”考释——兼论“三驱”礼仪的生态保护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三驱”考释
    三、“成礼三驱”:战国至汉唐时期蒐狩礼与“三驱”礼的性质变化
    四、“申三驱于大信”——儒家对“王用三驱”大义的申说
    五、结语

    第五章战国秦汉时期的气候状况研究
    一、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
    二、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状况研究

    第六章秦汉政府行为与生态
    一、秦汉政区划分与生态
    二、秦汉人口政策与生态
    三、移民实边、屯垦政策与生态

    第七章生态职官考述——以先秦、秦汉时期为对象
    一、先秦生态职官考述——以《周礼》为对象
    二、秦汉时期生态职官考述

    第八章秦汉生态思想与生态保护法律
    一、秦汉时期生态思想探析
    二、秦汉时期生态保护法律
    余论
    附录:儒家生态意识特征论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以儒家生态意识为对象,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传统环境意识和历史时期的生态保护进行研究。具体包括儒家生态意识、历史上的环境保护两方面内容。儒家生态意识则由其发生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论)、生态学知识基础(生态系统论)、儒家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资源的主张、《周易》“三驱”礼的生态保护意义等内容构成;环保实践的考察,主要以先秦、秦汉时期为对象,在勾勒其基本生态状况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国家制度层面,如生态法律、生态职官等具体内容的研究,展现儒家生态意识在古代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进而显明儒学于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 作者简介:
    陈业新,1967年生,安徽霍邱人。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史专业),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主要从事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灾害史研究,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2004年)、《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研究》等。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天人合一”论:儒家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
    一、近些年来关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研究述评——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
    二、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论略——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
    三、结语

    第二章生态系统论:儒家生态意识发生的生态学基础
    一、生物“类”的认识及其生态保护意义
    二、关于生态系统内生物生存环境的认识——生境论
    三、关于生态系统内生物间关系的认识
    四、九州的划分——儒家生态系统观的具体反映

    第三章“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儒家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主张
    一、“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儒家合理利用和保护山林资源的主张
    二、“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儒家合理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的思想
    三、结语

    第四章《周易》“三驱”考释——兼论“三驱”礼仪的生态保护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三驱”考释
    三、“成礼三驱”:战国至汉唐时期蒐狩礼与“三驱”礼的性质变化
    四、“申三驱于大信”——儒家对“王用三驱”大义的申说
    五、结语

    第五章战国秦汉时期的气候状况研究
    一、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
    二、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状况研究

    第六章秦汉政府行为与生态
    一、秦汉政区划分与生态
    二、秦汉人口政策与生态
    三、移民实边、屯垦政策与生态

    第七章生态职官考述——以先秦、秦汉时期为对象
    一、先秦生态职官考述——以《周礼》为对象
    二、秦汉时期生态职官考述

    第八章秦汉生态思想与生态保护法律
    一、秦汉时期生态思想探析
    二、秦汉时期生态保护法律
    余论
    附录:儒家生态意识特征论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
长江文明之旅·民俗风情:游艺竞技
陈业新 著;刘玉堂、王玉德 编
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
长江文明之旅:长江流域的游艺竞技
陈业新、刘玉堂、王玉德 编
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
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研究
陈业新 著
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
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新生代学人丛书
陈业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