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8
版次: 1
ISBN: 9787121197000
定价: 1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0页
字数: 46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9人买过
  •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一项世界级特大调水工程,而且沿线文物丰富,对城乡空间发展影响巨大。“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旨在协调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的关系,统筹水利工程与周边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该项目对研究我国乃至世界特大型工程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对我国越来越多的特大型国家基础设施建筑环境营造和人居环境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第一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及建筑环境规划项目背景
    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1.1.1南水北调的伟大战略决策
    1.1.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立项与目标
    1.1.3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建设与施工
    1.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筑环境美化的需求
    1.2.1工程设施建筑环境的美化需求
    1.2.2工程设施与沿线环境协调的需求
    1.2.3工程整体优美环境营造的需求
    1.3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整体项目背景
    1.3.1规划目标
    1.3.2规划内容
    1.3.3规划范围
    1.3.4规划原则
    1.3.5指导思想

    第二章工程沿线资源调查研究与分析
    2.1自然资源调查研究与分析
    2.1.1地形地貌
    2.1.2工程线路及交叉河流概况
    2.1.3气候气象
    2.2特色建筑风貌调查研究与分析
    2.2.1北京地区特色建筑风格
    2.2.2河北地区特色建筑风格
    2.2.3河南地区特色建筑风格
    2.3景观环境调查研究与分析
    2.3.1自然景观资源
    2.3.2人工景观资源
    2.3.3初步结论与建议
    2.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分析
    2.4.1沿线生态敏感区评估
    2.4.2沿线环境现状评估
    2.5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分析
    2.5.1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概况
    2.5.2初步结论与建议

    第三章总体规划
    3.1主题创意:跨区域复合廊道
    3.1.1生态廊道
    3.1.2文化廊道
    3.1.3景观廊道
    3.2规划思路:以主体工程建筑环境为主线,构建地区综合网络
    3.2.1发掘核心资源
    3.2.2整合地区网络
    3.3总体布局
    3.3.1“七圈”构成
    3.3.2“二十八景观节点”构成
    3.4用地分区

    第四章节点规划
    4.1节点分级及分类
    4.1.1节点分级
    4.1.2节点分类
    4.2节点设计要点与要求
    4.2.1一级节点
    4.2.2二级节点
    4.2.3三级节点
    4.3重要节点规划设计
    4.3.1一级节点
    4.3.2二级节点

    第五章专项规划
    5.1土地利用规划
    5.1.1用地功能
    5.1.2空间结构
    5.1.3用地布局
    5.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2.1规划原则
    5.2.2干渠两侧总体生态控制
    5.2.3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策略
    5.3景观设施系统规划
    5.3.1干线渠道护栏规划设计标准和要求
    5.3.2干线渠道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5.3.3照明规划设计导则
    5.3.4干线渠道雕塑设计标准和要求
    5.3.5工程形象识别系统规划
    5.4植物配置规划
    5.4.1规划原则
    5.4.2植物配置规划总体布局
    5.4.3纵向分区植物配置要点
    5.4.4重要工程节点园区植物配置要点
    5.5科普教育规划
    5.5.1工程区域及周边地区科普教育分级规划
    5.5.2科普教育开发及运作控制导则
    5.5.3典型纪念性工程的选址和规模建议
    5.5.4科普教育指示标牌

    第六章建筑物与输水渠道景地设计导则
    6.1渠系建筑物导则
    6.1.1渠系建筑物设计通则
    6.1.2渠系建筑物分类分级设计细则及示意
    6.2渠系配套建筑物导则
    6.2.1渠系配套建筑物设计通则
    6.2.2小型渠系配套建筑物设计细则
    6.2.3大型渠系配套建筑物设计细则图示

    第七章大尺度跨区域调水工程建筑环境规划方法
    7.1整体论与还原论辩证统一
    7.2分级分类与导则示意相结合
    7.3空间信息技术应用
    7.3.1技术路线
    7.3.2规划成果展示子系统
    7.3.3重要节点空间展示子系统成果展示
    7.3.4工程沿线景观可视化子系统
    7.4国内外优秀案例借鉴
    7.4.1古罗马渡槽(始建于公元14年)
    7.4.2中国京杭大运河(公元前486年至公元1293年)
    7.4.3美国田纳西流域开发工程(1933年至今)
    7.4.4美国伊利诺斯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
    7.4.5美国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廊道
    7.4.6美国奥古斯特运河总体规划
    参考文献
    规划编制成员
  • 内容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一项世界级特大调水工程,而且沿线文物丰富,对城乡空间发展影响巨大。“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旨在协调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的关系,统筹水利工程与周边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该项目对研究我国乃至世界特大型工程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对我国越来越多的特大型国家基础设施建筑环境营造和人居环境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 目录:
    第一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及建筑环境规划项目背景
    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1.1.1南水北调的伟大战略决策
    1.1.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立项与目标
    1.1.3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建设与施工
    1.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筑环境美化的需求
    1.2.1工程设施建筑环境的美化需求
    1.2.2工程设施与沿线环境协调的需求
    1.2.3工程整体优美环境营造的需求
    1.3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整体项目背景
    1.3.1规划目标
    1.3.2规划内容
    1.3.3规划范围
    1.3.4规划原则
    1.3.5指导思想

    第二章工程沿线资源调查研究与分析
    2.1自然资源调查研究与分析
    2.1.1地形地貌
    2.1.2工程线路及交叉河流概况
    2.1.3气候气象
    2.2特色建筑风貌调查研究与分析
    2.2.1北京地区特色建筑风格
    2.2.2河北地区特色建筑风格
    2.2.3河南地区特色建筑风格
    2.3景观环境调查研究与分析
    2.3.1自然景观资源
    2.3.2人工景观资源
    2.3.3初步结论与建议
    2.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分析
    2.4.1沿线生态敏感区评估
    2.4.2沿线环境现状评估
    2.5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分析
    2.5.1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概况
    2.5.2初步结论与建议

    第三章总体规划
    3.1主题创意:跨区域复合廊道
    3.1.1生态廊道
    3.1.2文化廊道
    3.1.3景观廊道
    3.2规划思路:以主体工程建筑环境为主线,构建地区综合网络
    3.2.1发掘核心资源
    3.2.2整合地区网络
    3.3总体布局
    3.3.1“七圈”构成
    3.3.2“二十八景观节点”构成
    3.4用地分区

    第四章节点规划
    4.1节点分级及分类
    4.1.1节点分级
    4.1.2节点分类
    4.2节点设计要点与要求
    4.2.1一级节点
    4.2.2二级节点
    4.2.3三级节点
    4.3重要节点规划设计
    4.3.1一级节点
    4.3.2二级节点

    第五章专项规划
    5.1土地利用规划
    5.1.1用地功能
    5.1.2空间结构
    5.1.3用地布局
    5.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2.1规划原则
    5.2.2干渠两侧总体生态控制
    5.2.3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策略
    5.3景观设施系统规划
    5.3.1干线渠道护栏规划设计标准和要求
    5.3.2干线渠道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5.3.3照明规划设计导则
    5.3.4干线渠道雕塑设计标准和要求
    5.3.5工程形象识别系统规划
    5.4植物配置规划
    5.4.1规划原则
    5.4.2植物配置规划总体布局
    5.4.3纵向分区植物配置要点
    5.4.4重要工程节点园区植物配置要点
    5.5科普教育规划
    5.5.1工程区域及周边地区科普教育分级规划
    5.5.2科普教育开发及运作控制导则
    5.5.3典型纪念性工程的选址和规模建议
    5.5.4科普教育指示标牌

    第六章建筑物与输水渠道景地设计导则
    6.1渠系建筑物导则
    6.1.1渠系建筑物设计通则
    6.1.2渠系建筑物分类分级设计细则及示意
    6.2渠系配套建筑物导则
    6.2.1渠系配套建筑物设计通则
    6.2.2小型渠系配套建筑物设计细则
    6.2.3大型渠系配套建筑物设计细则图示

    第七章大尺度跨区域调水工程建筑环境规划方法
    7.1整体论与还原论辩证统一
    7.2分级分类与导则示意相结合
    7.3空间信息技术应用
    7.3.1技术路线
    7.3.2规划成果展示子系统
    7.3.3重要节点空间展示子系统成果展示
    7.3.4工程沿线景观可视化子系统
    7.4国内外优秀案例借鉴
    7.4.1古罗马渡槽(始建于公元14年)
    7.4.2中国京杭大运河(公元前486年至公元1293年)
    7.4.3美国田纳西流域开发工程(1933年至今)
    7.4.4美国伊利诺斯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
    7.4.5美国黑石河峡谷国家遗产廊道
    7.4.6美国奥古斯特运河总体规划
    参考文献
    规划编制成员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2021年新闻精选集
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受水区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研究
张保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土保持和园林植物鉴别实务(上下册)
马士龙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供水系统优化研究
程小文 常魁 张全 编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探秘
梁万平、贺丽丽、王浩天 编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与汉江生态: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
余淑秀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标准化初探
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与河南省社会高质量发展
郭欣、李丹、刘国旭、杨旭、娄玮琪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藻类图谱
毕永红;张春梅;宋高飞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力学特性及其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黄志全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工程标识标牌应用指南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安全设施配置标准
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我的百科人生
吴良镛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师道师说:吴良镛卷
吴良镛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人居科学与区域整合 第四届人居科学国际研讨会论集
吴良镛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人居科学的未来第三届人居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吴良镛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中国人居史
吴良镛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明日之人居(吴良镛选集)
吴良镛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吴良镛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曲阜孔子研究院(吴良镛选集)
吴良镛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广义建筑学
吴良镛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
吴良镛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吴良镛 著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
吴良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