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1
版次: 2
ISBN: 9787122068187
定价: 4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4页
字数: 33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33人买过
  •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是《安全健康新知丛书》(第二版)的一个分册。《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主要论述了现代工业风险的现状,风险防范科学的发展、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先进的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缜密的风险辨识、科学的风险评估、有效的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更有实用价值的是详述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实例以及风险预警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内容,同时对事故预测、事故预防、事故应急和风险控制进行了深入介绍。《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具有前沿性、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可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校、科研单位安全科技人员及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理想参考书。 第一章生存于风险的王国/1
    第一节正视技术的两面性1
    一、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1
    二、两种前途3
    第二节生活中的技术风险7
    一、居家生活中的技术风险7
    二、技术风险就在我们的身边8
    三、家庭意外事故风险11
    四、居家意外的防范14
    第三节生产中的技术风险16
    一、生产效益与技术灾难相伴16
    二、工业事故和灾难的特点18
    三、生产事故的特性18
    四、生产事故的原因19
    五、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与危害20
    第四节生存于化学品的王国23
    一、化学物质的善与恶23
    二、职业环境中的化学物质25
    三、生活用品化学化27
    四、化学污染与遗传28
    五、食品化学化29
    六、食物的污染30
    第五节事故风险给我们的警示和启示32
    一、20世纪全球重大事故警示——十大技术灾难32
    二、让平安的愿望变为安全的行动35
    三、提高人类安全素质从自我做起36
    四、防范风险需要采用系统综合对策36

    第二章风险防范科学的发展和进步/39
    第一节古代的安全防范39
    一、我国古代的风险防范39
    二、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观40
    三、人类安全法规的起源与发展41
    第二节近代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44
    一、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44
    二、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45
    三、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成果45
    四、安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46
    五、20世纪安全生产拾萃47
    第三节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48
    一、事故学理论48
    二、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49
    三、安全科学原理50
    第四节安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作用52
    一、安全生产事关我国小康社会的安全稳定52
    二、安全生产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53
    三、安全生产水平反映我国“人权”标准54
    四、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55
    五、安全生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60

    第三章工业风险管理/64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术语64
    一、风险基本概念64
    二、风险的分类65
    三、风险管理的重要术语68
    第二节工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69
    一、国外风险评价发展的历程69
    二、我国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概况71
    三、风险管理的作用及意义72
    第三节风险管理基础72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73
    二、风险度的确定75
    三、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75
    四、风险分析的内容及目的76
    第四节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和范畴77
    一、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77
    二、风险管理范畴78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81
    第五节风险管理技术81
    一、风险管理的技术步骤81
    二、风险管理规划82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模式83
    四、风险控制技术86

    第四章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91
    第一节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理论概述91
    一、危险源及其辨识的概念91
    二、两类危险源理论93
    三、危险源控制概念93
    四、危险性评价是辨识危险源的基础94
    五、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实施94
    第二节危险源辨识技术95
    一、危险区域调查95
    二、危险源区域的划分原则96
    三、危险源调查内容96
    四、危险源辨识的组织程序97
    五、危险源辨识的技术程序97
    六、危险源辨识的途径100
    七、危险源数据采集的内容101
    第三节危险因素的分类102
    一、根据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102
    二、根据事故形式分类的方法104
    三、根据职业健康影响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105
    第四节危险源的分类105
    一、第一类危险源分析106
    二、第二类危险源分析108
    三、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109
    第五节危险源分级方法109
    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危险源辨识分级109
    二、压力容器危险源的辨识分级110
    第六节危险源的控制管理112
    一、危险源控制途径112
    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114

    第五章风险评价方法/116
    第一节风险评价综述116
    一、风险评价的作用及意义116
    二、安全评价通则118
    三、安全验收评价导则120
    四、安全预评价导则121
    第二节风险评价原理123
    第三节风险评价的程序与分级方法125
    一、风险评价的程序125
    二、风险分级方法126
    第四节风险分析方法128
    一、安全检查表法128
    二、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128
    三、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法129
    四、事件树分析(ETA)法130
    五、故障树分析(FTA)法131
    第五节风险评价方法135
    一、风险评价法概述135
    二、LEC评价法136
    三、MES评价法138
    四、MLS评价法139
    五、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140
    六、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142
    七、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144
    八、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145
    九、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法145
    十、日本六阶段评价法147
    十一、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148
    十二、R=FEMSL评价法150
    十三、模糊评价法152
    十四、各种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153
    第六节风险接受准则155
    一、风险管理的ALARP原则155
    二、风险接受准则157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评价实例分析/160
    第一节冶金高温作业区的评价160
    第二节农药包装车间的评价161
    第三节煤气作业区的评价164
    第四节模糊评价法的应用168
    一、有观测样本的危险源模糊评价分级168
    二、没有观测样本的危险源模糊评价分级171

    第七章事故预防原理与风险控制/178
    第一节事故致因理论178
    一、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179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180
    三、系统安全工程理论181
    四、事故频发倾向论182
    五、事故遭遇倾向论183
    六、多米诺骨牌理论185
    七、轨迹交叉论186
    八、管理失误论189
    九、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91
    十、能量转移理论191
    十一、瑟利人因系统理论方法195
    十二、事故原因树197
    十三、变化失误连锁理论199
    十四、扰动理论201
    十五、作用变化与作用连锁理论202
    第二节事故预测原理204
    一、事故指标预测及其原理204
    二、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法205
    三、直观预测法207
    四、时间序列预测法207
    五、回归预测法207
    六、齐次、非齐次泊松过程预测模型207
    七、马尔柯夫链模型208
    八、微观事故状态预测208
    九、灰色预测模型208
    十、趋势外推预测209
    十一、专家系统预测法210
    十二、事故死亡发生概率测度法211
    第三节事故预防原理214
    一、事故可预防性理论214
    二、事故的宏观战略预防对策214
    三、人为事故的预防217
    四、设备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0
    五、环境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3
    六、时间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4

    第八章事故应急救援/227
    第一节事故应急体系设计227
    一、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规要求227
    二、事故应急体系的设计228
    三、事故应急计划228
    四、应急组织机构和指挥中心229
    五、事故应急技术230
    六、事故应急设施230
    七、外部援助系统230
    第二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230
    一、事故应急预案概述230
    二、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设计232
    三、政府社区的事故应急处理体系设计235
    第三节各类事故预防与应急实例238
    一、压力容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238
    二、锅炉事故的预控与应急240
    三、电气事故的预控与应急241
    四、高温作业区的预防与应急242
    五、辐射类危险源的预防与应急243
    六、煤气事故预控及应急处理246
    七、燃烧类事故的预防与应急249
    八、气压毒物的危害与防治250

    第九章风险预警预控理论与方法/253
    第一节风险管理概述253
    第二节风险预警管理理论254
    第三节风险预警预控管理的实现256
    参考文献/260
  • 内容简介: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是《安全健康新知丛书》(第二版)的一个分册。《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主要论述了现代工业风险的现状,风险防范科学的发展、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先进的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缜密的风险辨识、科学的风险评估、有效的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更有实用价值的是详述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实例以及风险预警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内容,同时对事故预测、事故预防、事故应急和风险控制进行了深入介绍。《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具有前沿性、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可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校、科研单位安全科技人员及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理想参考书。
  • 目录:
    第一章生存于风险的王国/1
    第一节正视技术的两面性1
    一、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1
    二、两种前途3
    第二节生活中的技术风险7
    一、居家生活中的技术风险7
    二、技术风险就在我们的身边8
    三、家庭意外事故风险11
    四、居家意外的防范14
    第三节生产中的技术风险16
    一、生产效益与技术灾难相伴16
    二、工业事故和灾难的特点18
    三、生产事故的特性18
    四、生产事故的原因19
    五、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与危害20
    第四节生存于化学品的王国23
    一、化学物质的善与恶23
    二、职业环境中的化学物质25
    三、生活用品化学化27
    四、化学污染与遗传28
    五、食品化学化29
    六、食物的污染30
    第五节事故风险给我们的警示和启示32
    一、20世纪全球重大事故警示——十大技术灾难32
    二、让平安的愿望变为安全的行动35
    三、提高人类安全素质从自我做起36
    四、防范风险需要采用系统综合对策36

    第二章风险防范科学的发展和进步/39
    第一节古代的安全防范39
    一、我国古代的风险防范39
    二、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观40
    三、人类安全法规的起源与发展41
    第二节近代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44
    一、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44
    二、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45
    三、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成果45
    四、安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46
    五、20世纪安全生产拾萃47
    第三节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48
    一、事故学理论48
    二、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49
    三、安全科学原理50
    第四节安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作用52
    一、安全生产事关我国小康社会的安全稳定52
    二、安全生产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53
    三、安全生产水平反映我国“人权”标准54
    四、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55
    五、安全生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60

    第三章工业风险管理/64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术语64
    一、风险基本概念64
    二、风险的分类65
    三、风险管理的重要术语68
    第二节工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69
    一、国外风险评价发展的历程69
    二、我国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概况71
    三、风险管理的作用及意义72
    第三节风险管理基础72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73
    二、风险度的确定75
    三、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75
    四、风险分析的内容及目的76
    第四节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和范畴77
    一、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77
    二、风险管理范畴78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81
    第五节风险管理技术81
    一、风险管理的技术步骤81
    二、风险管理规划82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模式83
    四、风险控制技术86

    第四章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91
    第一节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理论概述91
    一、危险源及其辨识的概念91
    二、两类危险源理论93
    三、危险源控制概念93
    四、危险性评价是辨识危险源的基础94
    五、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实施94
    第二节危险源辨识技术95
    一、危险区域调查95
    二、危险源区域的划分原则96
    三、危险源调查内容96
    四、危险源辨识的组织程序97
    五、危险源辨识的技术程序97
    六、危险源辨识的途径100
    七、危险源数据采集的内容101
    第三节危险因素的分类102
    一、根据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102
    二、根据事故形式分类的方法104
    三、根据职业健康影响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105
    第四节危险源的分类105
    一、第一类危险源分析106
    二、第二类危险源分析108
    三、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109
    第五节危险源分级方法109
    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危险源辨识分级109
    二、压力容器危险源的辨识分级110
    第六节危险源的控制管理112
    一、危险源控制途径112
    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114

    第五章风险评价方法/116
    第一节风险评价综述116
    一、风险评价的作用及意义116
    二、安全评价通则118
    三、安全验收评价导则120
    四、安全预评价导则121
    第二节风险评价原理123
    第三节风险评价的程序与分级方法125
    一、风险评价的程序125
    二、风险分级方法126
    第四节风险分析方法128
    一、安全检查表法128
    二、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128
    三、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法129
    四、事件树分析(ETA)法130
    五、故障树分析(FTA)法131
    第五节风险评价方法135
    一、风险评价法概述135
    二、LEC评价法136
    三、MES评价法138
    四、MLS评价法139
    五、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140
    六、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142
    七、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144
    八、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145
    九、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法145
    十、日本六阶段评价法147
    十一、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148
    十二、R=FEMSL评价法150
    十三、模糊评价法152
    十四、各种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153
    第六节风险接受准则155
    一、风险管理的ALARP原则155
    二、风险接受准则157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评价实例分析/160
    第一节冶金高温作业区的评价160
    第二节农药包装车间的评价161
    第三节煤气作业区的评价164
    第四节模糊评价法的应用168
    一、有观测样本的危险源模糊评价分级168
    二、没有观测样本的危险源模糊评价分级171

    第七章事故预防原理与风险控制/178
    第一节事故致因理论178
    一、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179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180
    三、系统安全工程理论181
    四、事故频发倾向论182
    五、事故遭遇倾向论183
    六、多米诺骨牌理论185
    七、轨迹交叉论186
    八、管理失误论189
    九、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91
    十、能量转移理论191
    十一、瑟利人因系统理论方法195
    十二、事故原因树197
    十三、变化失误连锁理论199
    十四、扰动理论201
    十五、作用变化与作用连锁理论202
    第二节事故预测原理204
    一、事故指标预测及其原理204
    二、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法205
    三、直观预测法207
    四、时间序列预测法207
    五、回归预测法207
    六、齐次、非齐次泊松过程预测模型207
    七、马尔柯夫链模型208
    八、微观事故状态预测208
    九、灰色预测模型208
    十、趋势外推预测209
    十一、专家系统预测法210
    十二、事故死亡发生概率测度法211
    第三节事故预防原理214
    一、事故可预防性理论214
    二、事故的宏观战略预防对策214
    三、人为事故的预防217
    四、设备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0
    五、环境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3
    六、时间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4

    第八章事故应急救援/227
    第一节事故应急体系设计227
    一、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规要求227
    二、事故应急体系的设计228
    三、事故应急计划228
    四、应急组织机构和指挥中心229
    五、事故应急技术230
    六、事故应急设施230
    七、外部援助系统230
    第二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230
    一、事故应急预案概述230
    二、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设计232
    三、政府社区的事故应急处理体系设计235
    第三节各类事故预防与应急实例238
    一、压力容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238
    二、锅炉事故的预控与应急240
    三、电气事故的预控与应急241
    四、高温作业区的预防与应急242
    五、辐射类危险源的预防与应急243
    六、煤气事故预控及应急处理246
    七、燃烧类事故的预防与应急249
    八、气压毒物的危害与防治250

    第九章风险预警预控理论与方法/253
    第一节风险管理概述253
    第二节风险预警管理理论254
    第三节风险预警预控管理的实现256
    参考文献/260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三版)
罗云、裴晶晶 编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现代安全管理(第三版)
罗云、许铭 编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现代安全管理(第2版)
罗云 著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现代安全管理
罗云、程五一 著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
罗云 著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安全健康新知丛书:安全生产系统战略(第2版)
罗云 著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
徐德蜀 著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安全健康新知丛书--企业本质安全:理论·模式·方法·范例(罗云 )
展宝卫、彭吉银、刘三江 著;罗云、展宝卫、彭吉银、刘三江 编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安全经济学(第2版)
罗云 著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企业安全管理诊断与优化技术(第2版)
罗云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管理实务——从入门到精通
(英) 托尼·布伦登(Tony Blunden)(英) 约翰·瑟尔韦尔(John Thirlwell)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十六辑)
童星 张海波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社会及其映像
张康之 著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社会的哲学观察-(探寻“知行合一”的行动模式)
张康之 著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管理(初、中级适用)(2024年版)
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 编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为本视域下中国自贸区反洗钱研究
高增安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与防控:中国网络药品安全制度研究
刘琳著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管理——对冲策略理论与应用
郭皓晨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社会背景下的行政决策研究:正当性及其法律调控
黄泽萱 著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预期差和价值溢价(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姜圆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管理
谭异初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2版)
风险传播与受众分层论
朱田凤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