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第二版)

德国(第二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1
版次: 2
ISBN: 9787509775707
定价: 9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12页
字数: 49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73人买过
  • 德国雄踞欧洲中部,是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国度”,也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和科技大国。它战后的“经济奇迹”令世人瞩目,它克服阻力实现国家统一让世人深刻感受到德意志民族的智慧。打开本书,读者将走近德国,全方位了解德国。 顾俊礼,男,1939年生,江苏泰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德国研究会会长。1959年7日至1964年7月于北京外国学院(现名: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学习。1964年7日至1979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1979年5日至1981年5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1年5日至1983年8月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国际政治。1983年8日至2004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欧洲研究所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并被聘任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祕书长,欧洲研究所德国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执行委员、国际教学部主任、欧洲系主任等职。2004年11月2退休。长期从事德国研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再版序/1
    自 序/1
    第一章 概 览/1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1
        一 地理位置/1
        二 地形与气候/2
        三 行政区划/4
        四 人口、民族和语言/6
        五 国旗、国歌、国徽、国花和国鸟/9
      第二节 宗教、节日与民俗/12
        一 德国人的民族性格/12
        二 宗教与宗教团体/13
        三 主要节日/15
        四 区域性民间节日/25
        五 礼俗与禁忌/27
      第三节 特色资源/34
        一 名胜古迹/34
        二 主要城市/40
        三 建筑艺术/45
        四 特色游览线路/47
        五 美食与美酒/48
    第二章 历 史/51
      第一节 德意志民族的起源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兴衰/51
        一 德意志民族的起源与日耳曼国家的兴起/51
        二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兴衰/53
      第二节 普鲁士的崛起和德意志的统一/58
        一 普鲁士的崛起/58
        二 法国大革命与普鲁士国家改革/62
        三 德意志的统一/66
      第三节 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70
        一 俾斯麦的内外政策/70
        二 威廉二世的内外政策/73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意志帝国的覆亡/75
      第四节 1919~1933年:魏玛共和国/79
        一 十一月革命与魏玛共和国的成立/79
        二 早期危机与国内斗争/81
        三 施特雷泽曼的黄金时代/82
        四 共和国的衰颓与纳粹党的崛起/83
      第五节 1933~1945年:纳粹时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84
        一 纳粹体制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建立/84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纳粹德国的初战得手/86
        三 同盟国反攻和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崩溃/88
      第六节 1945~1990年:从占领、分裂到统一/90
        一 盟军对德国的占领与德国的分裂/90
        二 冷战时期两个德国的发展概况/92
        三 德国重新统一/95
    第三章 政 治/97
      第一节 国体与政体/97
        一 政体的演变/97
        二 宪法——《基本法》/99
        三 联邦总统/104
      第二节 联邦总理与联邦政府/106
        一 大权独揽的联邦总理/106
        二 国家权力中枢——联邦政府/109
        三 联邦政府管辖机构、联邦政府辅助机构和非正式决策中心/114
        四 联邦行政管理机构/119
        五 联邦制中的地方政府/121
        六 公务员制度/123
      第三节 立法与司法/126
        一 议会/126
        二 司法制度/132
      第四节 政党与选举/139
        一 政党与《政党法》/139
        二 选举制度/154
      第五节 利益集团/158
    第四章 经 济/161
      第一节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61
        一 西方国家对战后德国经济的改造/161
        二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形成和调整/163
      第二节 “经济奇迹”与“德国病”/166
        一 “经济奇迹”与德国经济的三个发展阶段/166
        二 “德国病”/168
        三 当前经济状况/170
      第三节 农业/174
        一 种植业与畜牧业/175
        二 林业/176
        三 渔业/178
      第四节 工业/178
        一 汽车工业/180
        二 机械设备制造业/181
        三 化学工业/181
        四 航空航天工业/182
        五 生物技术/184
        六 能源经济/184
        七 造船业/186
      第五节 交通与通信/187
        一 交通/187
        二 通信/189
      第六节 环境保护/190
        一 完备的环保法律体系/190
        二 高效的环境行政管理机制/192
        三 独特的环保产业/195
        四 经验与启示/199
      第七节 财政与金融/202
        一 财政/202
        二 金融制度与机构/207
      第八节 商业与服务业/215
        一 商业/215
        二 服务业/217
        三 旅游业/218
        四 展览业/219
      第九节 对外经济关系/221
        一 对外贸易概况/221
        二 对外贸易政策/222
        三 对外贸易的地区构成和商品构成/223
        四 外国投资与对外投资/227
    第五章 军 事/235
      第一节 联邦国防军和联邦安全政策的形成与演变/235
        一 联邦国防军的建立/235
        二 联邦国防军的任务/236
        三 联邦安全政策的形成与演变/237
      第二节 国防体制与军队建设/242
        一 国防体制/242
        二 各军种编制/244
        三 训练体制/250
        四 思想教育工作/252
        五 国防工业/254
      第三节 军事思想、军队实力与装备/256
        一 军事思想演变/256
        二 统一后的军事安全战略/259
        三 军队的实力和装备/265
      第四节 进入新世纪后的军事改革/270
        一 军事改革的主要原因/270
        二 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272
        三 军事改革的进展与挑战/274
      第五节 国内安全体系/276
        一 警察类别/276
        二 组织机构/278
        三 教育训练/279
    第六章 社 会/281
      第一节 国民生活/281
        一 基本生活水平/281
        二 生活方式与家庭观念/284
        三 女性地位、青少年与老人/286
        四 休假与社会活动/289
      第二节 社会管理/290
        一 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290
        二 社会管理与社会组织/294
        三 社会规范与社会热点问题/299
      第三节 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303
        一 医疗卫生体系概况/303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05
        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目标和主要内容/307
        四 农村社会保障/311
        五 福利国家的困境与改革/313
    第七章 文 化/315
      第一节 教育/315
        一 教育概况/315
        二 教育体系/317
        三 教育改革/325
      第二节 科学技术/326
        一 科技发展水平/326
        二 发明与创造概览/328
        三 科技体系与管理/331
        四 主要科研机构/333
        五 当前的科技投入与重点科研领域/336
        六 中德科技合作/340
      第三节 智库/341
        一 智库的历史与现状/341
        二 主要智库简介/343
      第四节 大众传媒与文化艺术/348
        一 文化联邦制/348
        二 大众传媒/349
        三 文学与艺术/354
        四 图书出版/361
        五 图书馆、博物馆与世界文化遗产/363
      第五节 体育/368
    第八章 外 交/371
      第一节 外交政策的演变/371
        一 阿登纳的向西方“一边倒”政策/371
        二 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375
        三 施密特、科尔的“东西方并举”的外交政策/379
        四 施罗德的“正常化”外交政策/386
        五 默克尔的“以欧盟为重心”的外交政策/388
      第二节 与美国的关系/389
      第三节 与法国的关系/394
        一 德法千年战争交往史/394
        二 德法和解、合作与欧洲联合/396
      第四节 与英国的关系/400
      第五节 与俄罗斯的关系/406
        一 德俄双边关系的历史/406
        二 冷战时期的德苏(俄)关系/408
        三 冷战后德俄关系的调整与发展/409
      第六节 与中国的关系/412
        一 德中交往的源起与演变/412
        二 当代中德关系的“正常化”与发展/415
      第七节 与主要国际组织的关系/422
        一 与欧盟的关系/422
        二 与北约的关系/427
        三 与联合国的关系/432
      第八节 对国际热点问题的态度与行动/435
        一 科索沃战争/435
        二 “9·11”事件/435
        三 伊拉克战争/436
        四 利比亚战争/437
        五 叙利亚问题/438
      第九节 发展援助政策/439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对外发展援助/440
        二 对世界各地区的发展援助/443
      第十节 对外文化政策/448
        一 对外文化政策的历史演变/448
        二 对外文化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450
    大事纪年/453
    参考文献/467
    索 引/473
  • 内容简介:
    德国雄踞欧洲中部,是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国度”,也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和科技大国。它战后的“经济奇迹”令世人瞩目,它克服阻力实现国家统一让世人深刻感受到德意志民族的智慧。打开本书,读者将走近德国,全方位了解德国。
  • 作者简介:
    顾俊礼,男,1939年生,江苏泰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德国研究会会长。1959年7日至1964年7月于北京外国学院(现名: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学习。1964年7日至1979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1979年5日至1981年5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1年5日至1983年8月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国际政治。1983年8日至2004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欧洲研究所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并被聘任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祕书长,欧洲研究所德国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执行委员、国际教学部主任、欧洲系主任等职。2004年11月2退休。长期从事德国研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目录:
    再版序/1
    自 序/1
    第一章 概 览/1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1
        一 地理位置/1
        二 地形与气候/2
        三 行政区划/4
        四 人口、民族和语言/6
        五 国旗、国歌、国徽、国花和国鸟/9
      第二节 宗教、节日与民俗/12
        一 德国人的民族性格/12
        二 宗教与宗教团体/13
        三 主要节日/15
        四 区域性民间节日/25
        五 礼俗与禁忌/27
      第三节 特色资源/34
        一 名胜古迹/34
        二 主要城市/40
        三 建筑艺术/45
        四 特色游览线路/47
        五 美食与美酒/48
    第二章 历 史/51
      第一节 德意志民族的起源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兴衰/51
        一 德意志民族的起源与日耳曼国家的兴起/51
        二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兴衰/53
      第二节 普鲁士的崛起和德意志的统一/58
        一 普鲁士的崛起/58
        二 法国大革命与普鲁士国家改革/62
        三 德意志的统一/66
      第三节 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70
        一 俾斯麦的内外政策/70
        二 威廉二世的内外政策/73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意志帝国的覆亡/75
      第四节 1919~1933年:魏玛共和国/79
        一 十一月革命与魏玛共和国的成立/79
        二 早期危机与国内斗争/81
        三 施特雷泽曼的黄金时代/82
        四 共和国的衰颓与纳粹党的崛起/83
      第五节 1933~1945年:纳粹时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84
        一 纳粹体制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建立/84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纳粹德国的初战得手/86
        三 同盟国反攻和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崩溃/88
      第六节 1945~1990年:从占领、分裂到统一/90
        一 盟军对德国的占领与德国的分裂/90
        二 冷战时期两个德国的发展概况/92
        三 德国重新统一/95
    第三章 政 治/97
      第一节 国体与政体/97
        一 政体的演变/97
        二 宪法——《基本法》/99
        三 联邦总统/104
      第二节 联邦总理与联邦政府/106
        一 大权独揽的联邦总理/106
        二 国家权力中枢——联邦政府/109
        三 联邦政府管辖机构、联邦政府辅助机构和非正式决策中心/114
        四 联邦行政管理机构/119
        五 联邦制中的地方政府/121
        六 公务员制度/123
      第三节 立法与司法/126
        一 议会/126
        二 司法制度/132
      第四节 政党与选举/139
        一 政党与《政党法》/139
        二 选举制度/154
      第五节 利益集团/158
    第四章 经 济/161
      第一节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61
        一 西方国家对战后德国经济的改造/161
        二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形成和调整/163
      第二节 “经济奇迹”与“德国病”/166
        一 “经济奇迹”与德国经济的三个发展阶段/166
        二 “德国病”/168
        三 当前经济状况/170
      第三节 农业/174
        一 种植业与畜牧业/175
        二 林业/176
        三 渔业/178
      第四节 工业/178
        一 汽车工业/180
        二 机械设备制造业/181
        三 化学工业/181
        四 航空航天工业/182
        五 生物技术/184
        六 能源经济/184
        七 造船业/186
      第五节 交通与通信/187
        一 交通/187
        二 通信/189
      第六节 环境保护/190
        一 完备的环保法律体系/190
        二 高效的环境行政管理机制/192
        三 独特的环保产业/195
        四 经验与启示/199
      第七节 财政与金融/202
        一 财政/202
        二 金融制度与机构/207
      第八节 商业与服务业/215
        一 商业/215
        二 服务业/217
        三 旅游业/218
        四 展览业/219
      第九节 对外经济关系/221
        一 对外贸易概况/221
        二 对外贸易政策/222
        三 对外贸易的地区构成和商品构成/223
        四 外国投资与对外投资/227
    第五章 军 事/235
      第一节 联邦国防军和联邦安全政策的形成与演变/235
        一 联邦国防军的建立/235
        二 联邦国防军的任务/236
        三 联邦安全政策的形成与演变/237
      第二节 国防体制与军队建设/242
        一 国防体制/242
        二 各军种编制/244
        三 训练体制/250
        四 思想教育工作/252
        五 国防工业/254
      第三节 军事思想、军队实力与装备/256
        一 军事思想演变/256
        二 统一后的军事安全战略/259
        三 军队的实力和装备/265
      第四节 进入新世纪后的军事改革/270
        一 军事改革的主要原因/270
        二 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272
        三 军事改革的进展与挑战/274
      第五节 国内安全体系/276
        一 警察类别/276
        二 组织机构/278
        三 教育训练/279
    第六章 社 会/281
      第一节 国民生活/281
        一 基本生活水平/281
        二 生活方式与家庭观念/284
        三 女性地位、青少年与老人/286
        四 休假与社会活动/289
      第二节 社会管理/290
        一 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290
        二 社会管理与社会组织/294
        三 社会规范与社会热点问题/299
      第三节 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303
        一 医疗卫生体系概况/303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05
        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目标和主要内容/307
        四 农村社会保障/311
        五 福利国家的困境与改革/313
    第七章 文 化/315
      第一节 教育/315
        一 教育概况/315
        二 教育体系/317
        三 教育改革/325
      第二节 科学技术/326
        一 科技发展水平/326
        二 发明与创造概览/328
        三 科技体系与管理/331
        四 主要科研机构/333
        五 当前的科技投入与重点科研领域/336
        六 中德科技合作/340
      第三节 智库/341
        一 智库的历史与现状/341
        二 主要智库简介/343
      第四节 大众传媒与文化艺术/348
        一 文化联邦制/348
        二 大众传媒/349
        三 文学与艺术/354
        四 图书出版/361
        五 图书馆、博物馆与世界文化遗产/363
      第五节 体育/368
    第八章 外 交/371
      第一节 外交政策的演变/371
        一 阿登纳的向西方“一边倒”政策/371
        二 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375
        三 施密特、科尔的“东西方并举”的外交政策/379
        四 施罗德的“正常化”外交政策/386
        五 默克尔的“以欧盟为重心”的外交政策/388
      第二节 与美国的关系/389
      第三节 与法国的关系/394
        一 德法千年战争交往史/394
        二 德法和解、合作与欧洲联合/396
      第四节 与英国的关系/400
      第五节 与俄罗斯的关系/406
        一 德俄双边关系的历史/406
        二 冷战时期的德苏(俄)关系/408
        三 冷战后德俄关系的调整与发展/409
      第六节 与中国的关系/412
        一 德中交往的源起与演变/412
        二 当代中德关系的“正常化”与发展/415
      第七节 与主要国际组织的关系/422
        一 与欧盟的关系/422
        二 与北约的关系/427
        三 与联合国的关系/432
      第八节 对国际热点问题的态度与行动/435
        一 科索沃战争/435
        二 “9·11”事件/435
        三 伊拉克战争/436
        四 利比亚战争/437
        五 叙利亚问题/438
      第九节 发展援助政策/439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对外发展援助/440
        二 对世界各地区的发展援助/443
      第十节 对外文化政策/448
        一 对外文化政策的历史演变/448
        二 对外文化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450
    大事纪年/453
    参考文献/467
    索 引/473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德国(第二版)
泰国(第3版)
田禾、周方冶 著
德国(第二版)
图瓦卢
赵少峰 著
德国(第二版)
基里巴斯
徐美莉 著
德国(第二版)
文莱(第2版)
刘新生、潘正秀 著
德国(第二版)
摩尔多瓦(第二版)
顾志红 著
德国(第二版)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第三版)
黄振 著
德国(第二版)
越南(第三版)
利国、徐绍丽、张训常 著
德国(第二版)
密克罗尼西亚
丁海彬 著
德国(第二版)
尼泊尔(第二版)
王宏纬 编
德国(第二版)
约旦(第二版)
唐志超 著
德国(第二版)
斐济
吕桂霞 著
德国(第二版)
巴林(第2版)
韩志斌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德国(第二版)
德国人眼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第六集团军之死
[英]乔纳森·特里格 著;刘萌 译
德国(第二版)
德国专注力养成大画册-我的职业启蒙
作者
德国(第二版)
德国工科大学模式在中国的移植与刈剪--基于马君武与广西大学的研究/教育中国与知识空间丛书/梦山书系
全守杰 著
德国(第二版)
德国队
流年
德国(第二版)
德国巴陵会馆藏文献中的中国叙事
陈悦
德国(第二版)
德国债法各论(第16版)
[德]迪尔克·罗歇尔德斯 著;陈丽婧 译;沈小军
德国(第二版)
德国工业史:制造强国的崛起
约阿希姆·莫尔(JoachimMohr)伊娃-玛丽亚·施努尔(Eva-MariaSchnurr) 编;颉腾文化 出品
德国(第二版)
德国哲学(2023年卷上总第43期)
邓晓芒 编者;舒红跃;责编:周琼
德国(第二版)
德国哲学(2022年卷下总第42期)
舒红跃 主编;邓晓芒
德国(第二版)
德国基金会的创新实践
基金会中心网
德国(第二版)
德国哲学2023年卷(下 )第44期 外国哲学 编者:邓晓芒//舒红跃| 新华正版
邓晓芒 编者;舒红跃
德国(第二版)
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精)/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杨祖陶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德国(第二版)
中德建交40周年回顾与展望
顾俊礼、杨解朴 编
德国(第二版)
德国
顾俊礼 著
德国(第二版)
欧洲政党执政经验研究
顾俊礼 主编
德国(第二版)
福利国家论析——以欧洲为背景的比较研究
顾俊礼 主编
德国(第二版)
西欧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材
顾俊礼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