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2013-01
版次: 1
ISBN: 9787506362474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30页
字数: 79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48人买过
  •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上,长征是最悲壮也最辉煌的诗篇;而在整个长征过程中,过雪山草地又是最艰苦卓绝的历程。因此,人们常常用“爬雪山,过草地”来形容长征的艰难与悲壮,“爬雪山,过草地”成为长征的象征。
      长征的胜利,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真正的英雄汉,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和脊梁。经过长征,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转弱为强,转败为胜,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
      长征的过程,也充分证明:国民党蒋介石腐败无能,就是不行,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当时,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着整个中国,有数百万军队,有飞机大炮,还有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势力的援助,他们调动一百多万军队,倾全国之力,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但是围不了,追不上,堵不住,截不断,红军剿而不灭,溃而不散,败而弥坚,眼睁睁地看着英雄的红军冲破-道又-道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嗟叹无奈!
      红军走过雪山草地的过程中,在共产党和红军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感召下,广大藏族人民满腔热忱地支援困难中的红军,帮助红军走过雪山草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假若没有藏族人民的积极援助,红军断难走出雪山草地,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就将重新改写。长征的胜利,也是民族团结的胜利,是共产党和红军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胜利!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第一次真实地、全面地、系统地叙述了红军走过雪山草地的悲壮而又辉煌的历程,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长征那样的艰难困苦都能克服,那样凶恶残暴的敌人都能战胜,那么,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面前,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没有不能战胜的敌人!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降边嘉措,12岁参加人民解放军,跟随进藏部队参加了被刘伯承元帅称之为“第二次长征”的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全过程,从小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在长征精神哺育下成长。 前言最悲壮也最辉煌的诗篇
    第一章悲壮的战略转移
    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使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损失,白区党的组织几乎遭到百分之百的破坏;红色革命根据地丧失百分之九十。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浴血奋战创立的中央苏区,实行悲壮的战略转移。
    湘江之战,使红军遭受严重损失,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不足4万人。长征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种悲壮的氛围。
    第二章刘伯承总参谋长与“彝海结盟”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索玛花开一朵朵,红军从咱家乡过……”一曲充满民族风情的《情深谊长》,展现了长征时红军与彝族同胞结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将我们带入那彝海结盟的难忘岁月。
    1935年-5月,红军通过凉山地区,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一段佳话。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第三章大渡河畔英雄多
    红军通过凉山彝区,来到大渡河畔。蒋介石亲自部署“大渡河会战”,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但是,英雄的红军不是石达开。红军飞夺泸定桥,粉碎蒋介石企图让红军做“石达开第二”的阴谋。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指挥,红军将士的英勇奋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泸定地区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不无自豪地说:“泸定桥的13根铁索,托起了人民共和国的大厦。”
    第四章红军来到雪山草地
    1935年夏天,红军在长征途中,三路大军,十几万人,浩浩荡荡来到雪山草地,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蓝天可以作证,雪山可以作证,草原可以作证,江河可以作证:自从盘古开天地,自从青藏高原由海平面隆起,雪山草地从来也没有见过如此雄壮的场景,雪山草地敞开她博大的胸怀拥抱英雄的红军;藏族同胞满腔热忱地迎接远方的亲人。
    这片辽阔而美丽的土地,伴随着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脚步声而闻名世界。从那以后,“雪山草地”成为东部藏区的象征,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第五章达维会师
    一万面军经过8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雪山草地,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两路红军在雪山脚下胜利会师,这是长征途中的一个重大胜利。
    壮大了革命的力量,也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企图阻止两路红军会合的阴谋。
    第六章新局面、新问题
    两军会师,敌军震惊,一片慌乱;我军振奋,一片欢腾,出现了对敌不利、对我有利的大好形势,从中央领导到广大指战员,欢欣鼓舞,革命前景一片光明。
    但是,在这关键时刻,张国焘的政治野心大膨胀,大暴露,他错误地估计形势,把红四方面军看成他向党争权的资本,向党闹独立,给党和红军的统一投下越来越严重的阴影。党中央和毛泽东也因此面临一种新的挑战。毛泽东后来说,他在长征路上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路程”。
    ……
    后记
    本书参考资料
  • 内容简介: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上,长征是最悲壮也最辉煌的诗篇;而在整个长征过程中,过雪山草地又是最艰苦卓绝的历程。因此,人们常常用“爬雪山,过草地”来形容长征的艰难与悲壮,“爬雪山,过草地”成为长征的象征。
      长征的胜利,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真正的英雄汉,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和脊梁。经过长征,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转弱为强,转败为胜,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
      长征的过程,也充分证明:国民党蒋介石腐败无能,就是不行,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当时,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着整个中国,有数百万军队,有飞机大炮,还有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势力的援助,他们调动一百多万军队,倾全国之力,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但是围不了,追不上,堵不住,截不断,红军剿而不灭,溃而不散,败而弥坚,眼睁睁地看着英雄的红军冲破-道又-道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嗟叹无奈!
      红军走过雪山草地的过程中,在共产党和红军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感召下,广大藏族人民满腔热忱地支援困难中的红军,帮助红军走过雪山草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假若没有藏族人民的积极援助,红军断难走出雪山草地,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就将重新改写。长征的胜利,也是民族团结的胜利,是共产党和红军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胜利!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第一次真实地、全面地、系统地叙述了红军走过雪山草地的悲壮而又辉煌的历程,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长征那样的艰难困苦都能克服,那样凶恶残暴的敌人都能战胜,那么,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面前,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没有不能战胜的敌人!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 作者简介:
      降边嘉措,12岁参加人民解放军,跟随进藏部队参加了被刘伯承元帅称之为“第二次长征”的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全过程,从小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在长征精神哺育下成长。
  • 目录:
    前言最悲壮也最辉煌的诗篇
    第一章悲壮的战略转移
    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使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损失,白区党的组织几乎遭到百分之百的破坏;红色革命根据地丧失百分之九十。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浴血奋战创立的中央苏区,实行悲壮的战略转移。
    湘江之战,使红军遭受严重损失,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不足4万人。长征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种悲壮的氛围。
    第二章刘伯承总参谋长与“彝海结盟”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索玛花开一朵朵,红军从咱家乡过……”一曲充满民族风情的《情深谊长》,展现了长征时红军与彝族同胞结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将我们带入那彝海结盟的难忘岁月。
    1935年-5月,红军通过凉山地区,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一段佳话。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第三章大渡河畔英雄多
    红军通过凉山彝区,来到大渡河畔。蒋介石亲自部署“大渡河会战”,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但是,英雄的红军不是石达开。红军飞夺泸定桥,粉碎蒋介石企图让红军做“石达开第二”的阴谋。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指挥,红军将士的英勇奋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泸定地区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不无自豪地说:“泸定桥的13根铁索,托起了人民共和国的大厦。”
    第四章红军来到雪山草地
    1935年夏天,红军在长征途中,三路大军,十几万人,浩浩荡荡来到雪山草地,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蓝天可以作证,雪山可以作证,草原可以作证,江河可以作证:自从盘古开天地,自从青藏高原由海平面隆起,雪山草地从来也没有见过如此雄壮的场景,雪山草地敞开她博大的胸怀拥抱英雄的红军;藏族同胞满腔热忱地迎接远方的亲人。
    这片辽阔而美丽的土地,伴随着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脚步声而闻名世界。从那以后,“雪山草地”成为东部藏区的象征,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第五章达维会师
    一万面军经过8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雪山草地,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两路红军在雪山脚下胜利会师,这是长征途中的一个重大胜利。
    壮大了革命的力量,也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企图阻止两路红军会合的阴谋。
    第六章新局面、新问题
    两军会师,敌军震惊,一片慌乱;我军振奋,一片欢腾,出现了对敌不利、对我有利的大好形势,从中央领导到广大指战员,欢欣鼓舞,革命前景一片光明。
    但是,在这关键时刻,张国焘的政治野心大膨胀,大暴露,他错误地估计形势,把红四方面军看成他向党争权的资本,向党闹独立,给党和红军的统一投下越来越严重的阴影。党中央和毛泽东也因此面临一种新的挑战。毛泽东后来说,他在长征路上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路程”。
    ……
    后记
    本书参考资料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是新疆·龟兹奇妙之旅 5-10岁,旅行+科普,龟兹文化、壁画乐舞,妙想故事+硬核知识,唐玄奘途经之地
查璇 绘著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是福州
福建画报社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是三星堆(全3册)
朱亚蓉 主编;文通天下 布克熊 出品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挺好
杨再辉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那里
卢心远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西里耶夫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是故宫 精装全6册:镇守神兽 国宝传奇 建筑探秘 传统佳节 机关重重 满汉全席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国史。故宫图书馆馆长讲故宫,献给孩子们的知识大宝典)
向斯 主编;文通天下 布克熊 出品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是敦煌
文小通 著;布克熊 出品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是杭州:美食
林琳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是杭州:风景
林琳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是大宋
李旭东 著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
宗明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格萨尔》初探(修订本)
降边嘉措 著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唐卡中的格萨尔故事
降边嘉措 ;潘晓丽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格萨尔论(英文版)/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著作翻译文库
降边嘉措 著;梁艳君 编;吴春晓、宋昕 译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英雄格萨尔
降边嘉措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聆听史诗系列-格萨尔王传
降边嘉措、吴伟 著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格桑梅朵(英)
降边嘉措 著;王国振 译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格萨尔》大辞典
降边嘉措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格萨尔王传
降边嘉措、权迎升 编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霍玲国之行:大战白帐王/格萨尔王传3
降边嘉措 编;权迎升 绘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格萨尔王传
降边嘉措 主编;权迎升 编绘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中国《格萨尔》事业的奋斗历程
降边嘉措 著
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格萨尔王全传
降边嘉措;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