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4
版次: 1
ISBN: 9787801707833
定价: 6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45页
字数: 337千字
分类: 历史
263人买过
  •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第2版)》只是这方面的一个初步成果,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完成一部完整、客观、科学的上山下乡运动史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中外学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领域的拓宽和深入仍有待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协同并进。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辛浩繁的工作。《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的资料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文革”初的红卫兵小报和印刷品;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知青办公室形成的历史档案;三、“文革”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版的与上山下乡运动相关的宣传品、文件集、资料集、统计年鉴、大事记、劳动史志、研究著作;四、知识青年的回忆录。在以上资料中,各种官方资料是利用的重点。我在研究中,对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整理、鉴定、筛选,旨在使《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的原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前后持续达1/4世纪以上,堪称建国以来最旷日持久的一场由政府组织的社会活动。由于时间背景的不同,使这段历史形成鲜明的阶段性。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1966年,为“文革”前阶段,从规模和走向来说,又是上山下乡活动的兴起阶段;第二阶段,从1967年至1976年,为“文革”中阶段,也是上山下乡活动演变为一场狂暴运动的高潮阶段;第三阶段,1977年至1980年,为“文革”后阶段,又是运动急剧衰落的阶段。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主要研究“文革”以来的上山下乡运动史。根据以上阶段划分,将全书分为序论和上、中、下三篇。序论部分,扼要叙述了“文革”前上山下乡活动的兴起历程,把这作为展开全书线索的一个铺垫。上篇《大潮涌起》、中篇《再起高潮》,将“文革”十年中上山下乡运动前后衔接的两次高潮分别叙写。笔者以为,这样编排既突出了全书的重点,也易于把握运动的动态变化。下篇《大潮跌落》,考察了运动衰落的前因后果,惊心动魄的知青“返城风”是阐述的重点。最后得出关于这场运动的若干结论。 定宜庄,女,满族,北京市人。1968年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插队.1974年回城。先后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获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为清史、满族史。著有《中国知青事典》(与刘小萌、史卫民、何岚合著)、 绪论上山下乡的前奏(1954—1966年)


    一 一个“就业”新方向


    二 渐入坎坷之境


    三 “红旗卷起农奴戟”——知青返城风


    上篇 (1967—1973年)


    第一章 红卫兵吹响进军号


    一 上山下乡,如箭在弦


    二 第一声号角


    三 “老三届”的足迹


    第二章 高潮来临


    一 “毕业生分配是个普遍问题”


    二 席卷全国的狂澜


    第三章 下乡知青的安置


    一 地点的选择


    二 安置经费及物资补助


    三 安置的方式


    第四章 “再教育”运动


    一 “再教育”理论的由来


    二 “再教育”理论的实施


    三 典型的力量


    四 “再教育”的后果


    五 城市中的“配教”活动


    六 关于“春节不回城”的倡议


    七 落实政策的初步尝试


    第五章 陷入困境的运动


    一 运动大滑坡


    二 知青问题面面观


    第六章 振兴运动的努力


    一 忧国愤世上书人


    二 闻风而动


    三 全国知识青年工作会议的召开


    中篇 再起高潮(1974—1976年)


    第七章 新举措的出台


    一加强领导


    二解决知青的生活困难


    三改进安置办法


    四 修订毕业生分配政策


    五 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培养


    六 兵团改制


    第八章 知识青年的返城道路


    一 两招一征


    二 病退与困退


    三 “曲线返城”种种


    第九章 婚姻——一个日愈凸显的新问题


    一 婚姻政策


    二 婚姻率的分析


    三 婚姻的类型


    四已婚知青的窘境


    第十章 极左势力影响的加剧


    一 反“走后门”与“三箭齐发”


    二“坚持乡村的伟大胜利”


    三 培养“反潮流”典型


    四 知青工作“左”转迹象


    五 知青工作遭破坏


    第十一章 政治冤案


    一 “一打三反”运动中的冤案


    二 现代“文字狱”


    三 知青觉悟的历程


    下篇 大潮跌落(1977—1980年)


    第十二章 知青问题的“拨乱反正”


    一 华国锋坚持“过去方针”


    二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三 一篇振聋发聩的评论员文章


    四知青政策的调整


    五恢复高考制度


    六平反冤假错案


    七典型人物的归宿


    八第二次全国知识青年工作会议的召开


    第十三章 震撼全国的返城风


    一 前奏


    二 “今夜有暴风雪”——黑龙江农场知青大返勘戋


    三云南农场知青“胜利大逃亡”


    四 一波三折的新疆农场知青返城风


    五城市飓风


    六几段插曲


    七最后的风采


    第十四章 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


    一 改革劳动就业制度


    二 改革招工制度


    第十五章 “盛筵必散”——运动的尾声


    一 推广集体所有制知青场队


    二 变“一举两害”为“一举两得”


    三 经费清理与财产折价


    结束语


    附录


    主要参考书


    后记


    再版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第2版)》只是这方面的一个初步成果,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完成一部完整、客观、科学的上山下乡运动史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中外学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领域的拓宽和深入仍有待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协同并进。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辛浩繁的工作。《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的资料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文革”初的红卫兵小报和印刷品;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知青办公室形成的历史档案;三、“文革”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版的与上山下乡运动相关的宣传品、文件集、资料集、统计年鉴、大事记、劳动史志、研究著作;四、知识青年的回忆录。在以上资料中,各种官方资料是利用的重点。我在研究中,对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整理、鉴定、筛选,旨在使《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的原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前后持续达1/4世纪以上,堪称建国以来最旷日持久的一场由政府组织的社会活动。由于时间背景的不同,使这段历史形成鲜明的阶段性。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1966年,为“文革”前阶段,从规模和走向来说,又是上山下乡活动的兴起阶段;第二阶段,从1967年至1976年,为“文革”中阶段,也是上山下乡活动演变为一场狂暴运动的高潮阶段;第三阶段,1977年至1980年,为“文革”后阶段,又是运动急剧衰落的阶段。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主要研究“文革”以来的上山下乡运动史。根据以上阶段划分,将全书分为序论和上、中、下三篇。序论部分,扼要叙述了“文革”前上山下乡活动的兴起历程,把这作为展开全书线索的一个铺垫。上篇《大潮涌起》、中篇《再起高潮》,将“文革”十年中上山下乡运动前后衔接的两次高潮分别叙写。笔者以为,这样编排既突出了全书的重点,也易于把握运动的动态变化。下篇《大潮跌落》,考察了运动衰落的前因后果,惊心动魄的知青“返城风”是阐述的重点。最后得出关于这场运动的若干结论。
  • 作者简介:
    定宜庄,女,满族,北京市人。1968年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插队.1974年回城。先后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获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为清史、满族史。著有《中国知青事典》(与刘小萌、史卫民、何岚合著)、
  • 目录:
    绪论上山下乡的前奏(1954—1966年)


    一 一个“就业”新方向


    二 渐入坎坷之境


    三 “红旗卷起农奴戟”——知青返城风


    上篇 (1967—1973年)


    第一章 红卫兵吹响进军号


    一 上山下乡,如箭在弦


    二 第一声号角


    三 “老三届”的足迹


    第二章 高潮来临


    一 “毕业生分配是个普遍问题”


    二 席卷全国的狂澜


    第三章 下乡知青的安置


    一 地点的选择


    二 安置经费及物资补助


    三 安置的方式


    第四章 “再教育”运动


    一 “再教育”理论的由来


    二 “再教育”理论的实施


    三 典型的力量


    四 “再教育”的后果


    五 城市中的“配教”活动


    六 关于“春节不回城”的倡议


    七 落实政策的初步尝试


    第五章 陷入困境的运动


    一 运动大滑坡


    二 知青问题面面观


    第六章 振兴运动的努力


    一 忧国愤世上书人


    二 闻风而动


    三 全国知识青年工作会议的召开


    中篇 再起高潮(1974—1976年)


    第七章 新举措的出台


    一加强领导


    二解决知青的生活困难


    三改进安置办法


    四 修订毕业生分配政策


    五 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培养


    六 兵团改制


    第八章 知识青年的返城道路


    一 两招一征


    二 病退与困退


    三 “曲线返城”种种


    第九章 婚姻——一个日愈凸显的新问题


    一 婚姻政策


    二 婚姻率的分析


    三 婚姻的类型


    四已婚知青的窘境


    第十章 极左势力影响的加剧


    一 反“走后门”与“三箭齐发”


    二“坚持乡村的伟大胜利”


    三 培养“反潮流”典型


    四 知青工作“左”转迹象


    五 知青工作遭破坏


    第十一章 政治冤案


    一 “一打三反”运动中的冤案


    二 现代“文字狱”


    三 知青觉悟的历程


    下篇 大潮跌落(1977—1980年)


    第十二章 知青问题的“拨乱反正”


    一 华国锋坚持“过去方针”


    二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三 一篇振聋发聩的评论员文章


    四知青政策的调整


    五恢复高考制度


    六平反冤假错案


    七典型人物的归宿


    八第二次全国知识青年工作会议的召开


    第十三章 震撼全国的返城风


    一 前奏


    二 “今夜有暴风雪”——黑龙江农场知青大返勘戋


    三云南农场知青“胜利大逃亡”


    四 一波三折的新疆农场知青返城风


    五城市飓风


    六几段插曲


    七最后的风采


    第十四章 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


    一 改革劳动就业制度


    二 改革招工制度


    第十五章 “盛筵必散”——运动的尾声


    一 推广集体所有制知青场队


    二 变“一举两害”为“一举两得”


    三 经费清理与财产折价


    结束语


    附录


    主要参考书


    后记


    再版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3)
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经济报告(202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著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零售硬折扣时代
连杰 上官易易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沼气工程案例图鉴(第1辑)
刘秋琳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音乐文学
杨赛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安徽省(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旅游接待业管理(第二版)
邓爱民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仪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仪表)学科史 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丛书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低碳化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3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1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租界通史
费成康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戏剧学史稿(增订本)
叶长海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清史、满族史论集-((全二册))
刘小萌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清朝遗迹的调查
刘小萌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满学研究论集-(套装全二册)
刘小萌 著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国际青年学者满学研究论集(2015)
刘小萌 编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修订本)
刘小萌 著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爱新觉罗家族史
刘小萌 著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
刘小萌 著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
刘小萌 著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刘小萌 著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中国知青口述史
刘小萌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八旗子弟
刘小萌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
萨满教与东北民族
刘小萌;定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