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业思想研究

《俱舍论》业思想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9
版次: 1
ISBN: 9787802543089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7页
字数: 200千字
分类: 宗教
25人买过
  • 《《俱舍论》业思想研究》以《俱舍论》的业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和阐释了业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业思想的哲学要素、业思想的特征以及业思想与世亲的唯识学的关联等佛学论题。 杨勇,生于1975年7月,云南省昆明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唯识学、俱舍学以及佛教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各类中文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 序
    内容提要
    绪论
    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研究的状况和进展
    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第一章“业”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一节吠陀时代“业”思想概述
    一、早期印度思想中对“业”的发明
    二、吠陀传统的业力特征
    第二节印度其他重要流派哲学的业力观略说
    一、佛陀时代六师关于“业”的言说
    二、古代印度六派哲学的业力说概况
    第三节释迦确定的业力原则

    第二章《俱舍论》业力思想的延承和结构
    第一节部派佛教分裂略说
    第二节《俱舍论》的传承和思想结构
    一、《俱舍论》的师承
    二、《俱舍论》的体系结构

    第三章“色”、“心”二元的业力论
    第一节业力中的“色性”和“心性”
    一、业力中“色性”的内涵
    二、业力中“心性”的元素
    第二节二元业力观对实在“自性”说的批判
    一、诠释“无我”的业力观
    二、批判“神我”的业力说

    第四章择立无表色
    第一节“业”具“色性”
    一、身语业“色性”的证明
    二、兼取经部、有部的身语表说
    第二节无表色的论证
    一、经部关于“思种子”的观点
    二、有部和经部关于“无表色”的八对辩驳

    第五章表业与无表业
    第六章业道说
    第七章恶业道相论
    第八章业与戒律
    余论:从俱舍到唯识的转变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俱舍论》业思想研究》以《俱舍论》的业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和阐释了业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业思想的哲学要素、业思想的特征以及业思想与世亲的唯识学的关联等佛学论题。
  • 作者简介:
    杨勇,生于1975年7月,云南省昆明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唯识学、俱舍学以及佛教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各类中文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
  • 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研究的状况和进展
    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第一章“业”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一节吠陀时代“业”思想概述
    一、早期印度思想中对“业”的发明
    二、吠陀传统的业力特征
    第二节印度其他重要流派哲学的业力观略说
    一、佛陀时代六师关于“业”的言说
    二、古代印度六派哲学的业力说概况
    第三节释迦确定的业力原则

    第二章《俱舍论》业力思想的延承和结构
    第一节部派佛教分裂略说
    第二节《俱舍论》的传承和思想结构
    一、《俱舍论》的师承
    二、《俱舍论》的体系结构

    第三章“色”、“心”二元的业力论
    第一节业力中的“色性”和“心性”
    一、业力中“色性”的内涵
    二、业力中“心性”的元素
    第二节二元业力观对实在“自性”说的批判
    一、诠释“无我”的业力观
    二、批判“神我”的业力说

    第四章择立无表色
    第一节“业”具“色性”
    一、身语业“色性”的证明
    二、兼取经部、有部的身语表说
    第二节无表色的论证
    一、经部关于“思种子”的观点
    二、有部和经部关于“无表色”的八对辩驳

    第五章表业与无表业
    第六章业道说
    第七章恶业道相论
    第八章业与戒律
    余论:从俱舍到唯识的转变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俱舍论》业思想研究
《俱舍论释》
洛德旺波尊者 著;索达吉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