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编者
2017-08
版次: 1
ISBN: 9787520303514
定价: 1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54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The History of Social Control Thought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分类: 历史
32人买过
  • 本书以社会学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结合为切入点,主要集中于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封建政权社会控制与政治伦理思想的主题的发展与变迁,和当时期与正统思想相对立和排斥的民间与“异端”关于社会控制的思想及其变迁,对并深度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阶段社会控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土址,试图在理论与方法上有所突破,以王权、国家、社会三者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以及这三者的相互运动、相互渗透来立论,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理论,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种思想形成的土壤,以及这种思想对国家控制社会的推进的有效功用。如一般认为,汉初黄老思想是一种“无为”的统治思想,而实质上黄老思想也是一种特殊时期封建政权所采用的有为的统治思想及其控制策略;又如“谷粱”学派,在西汉时期对缓和社会矛盾、加强封建宗法礼仪、巩固中央政权起到了指导作用。这有助于我们系统全面了解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封建政权社会控制与政治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李禹阶,1953年5月生,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重庆市学术带头人。现任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省部级重点学科“专门史”“考古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区域历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13项。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及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15项。
                                     前言
    绪论社会控制、整合及国家意识形态
    第一章秦帝国社会控制、整合思想的源流——战国商、韩法家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
    第一节商鞅时秦国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的结构性失调
    第二节韩非对商鞅政治与社会思想的片面发展
    第二章秦朝社会控制、整合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帝国之初的文化“怀柔”
    第二节尚武轻文与文化整合的失效
    第三节秦帝国统治思想的窄化
    第四节秦朝社会控制失效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刘邦的政治建树与汉初儒学的进取
    第一节刘邦关于汉国家建设的新思考——制度与思想
    第二节汉初儒学向政治儒学的转化
    第三节儒学成为汉初政治文化重要流派
    第四章汉初新儒学的社会政治思想
    第一节汉初儒学为什么叫“新儒学”
    第二节陆贾新儒学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三节汉初道家与法家学说的政治地位
    第五章汉初黄老之学的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
    第一节黄老学派“自然
    第二节黄老学派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
    第三节西汉初黄老之术的政治实践
    第四节对汉初黄老之学的评价
    第六章文景时儒学精神的变化与窦太后的焦虑
    第一节西汉前期的政治与社会形势
    第二节贾谊提倡礼制、强化政治等级制度的思想
    第三节贾谊维护中央集权的削藩与地制思想
    第四节贾谊控藩的社会控制思想及其评价
    第五节西汉前期贾山、晁错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
    第六节窦太后的焦虑与思想界的斗争
    第七章《淮南子》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
    第一节刘安与《淮南子》
    第二节《淮南子》对《吕氏春秋》的继承、改造
    第三节《淮南子》对法、儒社会思想的批判、继承
    第四节《淮南子》社会控制思想中的“无为”原则
    第五节社会控制之本——君主与臣民的相互制约
    第六节《淮南子》兼综各家的社会整合与控制观
    第八章董仲舒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的转型与强化
    第一节董仲舒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的缘起
    第二节封建国家世俗化政治信仰的建立——董仲舒“大一统”社会控制的本体论思想
    第三节董仲舒社会整合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春秋‘公羊’学”社会控制中的经权互变方法论
    第九章西汉中期国家对社会调控的争论与调适
    第一节汉武帝统治政策的缺陷与“春秋‘公羊’学”理论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对于帝制国家社会经济控制的追述与思考
    第三节盐铁会议关于盐铁官营的争论与调适——中国古代帝制国家经济控制政策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盐铁会议关于“德治”与“法治”的争论
    第五节《盐铁论》社会控制思想中的君臣观
    第十章“谷梁”学派的兴起与刘向的社会调控思想
    第一节社会危机与“谷梁”学派的兴起
    第二节“谷梁”学的兴起和“谷梁
    第三节刘向其人及其学术传统
    第四节刘向社会调控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十一章统一五经同异及儒学成为汉代政治文化主体
    第一节石渠阁会议与儒学进一步官学化
    第二节“谷梁”学派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三节西汉中期以后的政策转变
    第四节小结
    第十二章两汉之际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谶纬神学与社会控制思想
    第二节扬雄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三节桓谭的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
    第十三章王莽改制与政府权能的失效
    第一节王莽时代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第二节王莽改制及其措施
    第三节王莽改制失败及其原因
    第十四章东汉初期的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
    第一节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
    第二节文化控制的加强——儒学进一步经学化
    第三节《白虎通义》与东汉初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十五章东汉中期现实批判主义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一节王充“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二节王符:政治、经济与文化并重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十六章仲长统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
    第一节仲长统与汉末社会批判思潮
    第二节仲长统社会控制思想
    第十七章东汉中后期的思想冲突与社会危机
    第一节儒家伦理价值的庸俗化
    第二节“道统”与“政统”的分野
    第三节思想控制失效的表现——论无定检、处士横议
    第四节从清议到清谈——新的士人价值观的冲击
    第五节东汉末思想控制失效分析
    第十八章东汉末期政府权能的失效及国家分裂
    第一节官僚阶层的衍变与士大夫的边缘化
    第二节官僚士大夫阶层的分化
    第三节统治阶层分裂及暴力杀戮——社会政府权能的失效
    第四节东汉国家覆灭的历史检讨
    第十九章东汉晚期的道教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东汉道家思想流变和黄老道的出现
    第二节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第三节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不同的命运
  • 内容简介:
    本书以社会学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结合为切入点,主要集中于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封建政权社会控制与政治伦理思想的主题的发展与变迁,和当时期与正统思想相对立和排斥的民间与“异端”关于社会控制的思想及其变迁,对并深度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阶段社会控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土址,试图在理论与方法上有所突破,以王权、国家、社会三者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以及这三者的相互运动、相互渗透来立论,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理论,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种思想形成的土壤,以及这种思想对国家控制社会的推进的有效功用。如一般认为,汉初黄老思想是一种“无为”的统治思想,而实质上黄老思想也是一种特殊时期封建政权所采用的有为的统治思想及其控制策略;又如“谷粱”学派,在西汉时期对缓和社会矛盾、加强封建宗法礼仪、巩固中央政权起到了指导作用。这有助于我们系统全面了解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封建政权社会控制与政治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作者简介:

                                     李禹阶,1953年5月生,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重庆市学术带头人。现任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省部级重点学科“专门史”“考古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区域历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13项。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及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15项。
  • 目录:

                                     前言
    绪论社会控制、整合及国家意识形态
    第一章秦帝国社会控制、整合思想的源流——战国商、韩法家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
    第一节商鞅时秦国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的结构性失调
    第二节韩非对商鞅政治与社会思想的片面发展
    第二章秦朝社会控制、整合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帝国之初的文化“怀柔”
    第二节尚武轻文与文化整合的失效
    第三节秦帝国统治思想的窄化
    第四节秦朝社会控制失效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刘邦的政治建树与汉初儒学的进取
    第一节刘邦关于汉国家建设的新思考——制度与思想
    第二节汉初儒学向政治儒学的转化
    第三节儒学成为汉初政治文化重要流派
    第四章汉初新儒学的社会政治思想
    第一节汉初儒学为什么叫“新儒学”
    第二节陆贾新儒学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三节汉初道家与法家学说的政治地位
    第五章汉初黄老之学的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
    第一节黄老学派“自然
    第二节黄老学派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
    第三节西汉初黄老之术的政治实践
    第四节对汉初黄老之学的评价
    第六章文景时儒学精神的变化与窦太后的焦虑
    第一节西汉前期的政治与社会形势
    第二节贾谊提倡礼制、强化政治等级制度的思想
    第三节贾谊维护中央集权的削藩与地制思想
    第四节贾谊控藩的社会控制思想及其评价
    第五节西汉前期贾山、晁错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
    第六节窦太后的焦虑与思想界的斗争
    第七章《淮南子》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
    第一节刘安与《淮南子》
    第二节《淮南子》对《吕氏春秋》的继承、改造
    第三节《淮南子》对法、儒社会思想的批判、继承
    第四节《淮南子》社会控制思想中的“无为”原则
    第五节社会控制之本——君主与臣民的相互制约
    第六节《淮南子》兼综各家的社会整合与控制观
    第八章董仲舒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的转型与强化
    第一节董仲舒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的缘起
    第二节封建国家世俗化政治信仰的建立——董仲舒“大一统”社会控制的本体论思想
    第三节董仲舒社会整合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春秋‘公羊’学”社会控制中的经权互变方法论
    第九章西汉中期国家对社会调控的争论与调适
    第一节汉武帝统治政策的缺陷与“春秋‘公羊’学”理论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对于帝制国家社会经济控制的追述与思考
    第三节盐铁会议关于盐铁官营的争论与调适——中国古代帝制国家经济控制政策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盐铁会议关于“德治”与“法治”的争论
    第五节《盐铁论》社会控制思想中的君臣观
    第十章“谷梁”学派的兴起与刘向的社会调控思想
    第一节社会危机与“谷梁”学派的兴起
    第二节“谷梁”学的兴起和“谷梁
    第三节刘向其人及其学术传统
    第四节刘向社会调控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十一章统一五经同异及儒学成为汉代政治文化主体
    第一节石渠阁会议与儒学进一步官学化
    第二节“谷梁”学派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三节西汉中期以后的政策转变
    第四节小结
    第十二章两汉之际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谶纬神学与社会控制思想
    第二节扬雄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三节桓谭的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
    第十三章王莽改制与政府权能的失效
    第一节王莽时代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第二节王莽改制及其措施
    第三节王莽改制失败及其原因
    第十四章东汉初期的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
    第一节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
    第二节文化控制的加强——儒学进一步经学化
    第三节《白虎通义》与东汉初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十五章东汉中期现实批判主义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一节王充“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二节王符:政治、经济与文化并重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十六章仲长统社会控制与整合思想
    第一节仲长统与汉末社会批判思潮
    第二节仲长统社会控制思想
    第十七章东汉中后期的思想冲突与社会危机
    第一节儒家伦理价值的庸俗化
    第二节“道统”与“政统”的分野
    第三节思想控制失效的表现——论无定检、处士横议
    第四节从清议到清谈——新的士人价值观的冲击
    第五节东汉末思想控制失效分析
    第十八章东汉末期政府权能的失效及国家分裂
    第一节官僚阶层的衍变与士大夫的边缘化
    第二节官僚士大夫阶层的分化
    第三节统治阶层分裂及暴力杀戮——社会政府权能的失效
    第四节东汉国家覆灭的历史检讨
    第十九章东汉晚期的道教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东汉道家思想流变和黄老道的出现
    第二节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第三节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不同的命运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军法研究
张寒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史(典藏本)
钱穆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名物丛考(增订版)吉金文库
王子今 著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儿童的世界(中华学术·有道)
王子今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时期林业文化探源
罗启龙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谏议研究
涂盛高 著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增订版)
王子今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政治与罗马帝国政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文明互鉴研究丛书)
武晓阳 倪滕达 著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讲义
罗耀九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中华学术·有道)
田余庆 著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研究论丛宝鸡地区秦文化遗存研究专题
徐卫民、王永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咸阳师范学院 编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秦汉文体史
郗文倩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国家与文明 第三辑
李禹阶;常云平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国家与文明(第二辑)
李禹阶;常云平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中国古代外戚政治
李禹阶 秦学颀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国家与文明(第一辑)
李禹阶、常云平 著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重庆移民史
李禹阶 编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宋代巴蜀政治与社会研究
李禹阶、唐春生 编
秦汉社会控制思想史
汪宁生藏西南民族老照片
李禹阶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