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阐释/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

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阐释/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7-09
版次: 1
ISBN: 9787533474577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9人买过
  •   “乐学阐释”,是岭南客家音乐研究的新兴思路。作者以“乐学”与“阐释人类学”互为映照的研究方法,设计了由文化语境、乐学特征、深层意义三项互补互融的观察维度论述“乐学阐释”,透过“乐事”“乐人”“乐形”三层面来管窥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特征,在对岭南客家音乐族群交融、社会性别、当代变迁等多重意义的阐释中,认知岭南客家音乐之混血属性、客家女性生活世界的歌唱传统、现代化进程中岭南客家音乐构成等深层文化精神。   蒋燮,1983年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博士,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星海音乐学院“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赣南师范大学“区域音乐与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07年获星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周凯模教授、赵宋光教授;201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杨民康教授。
      目前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学、音乐评论、钢琴艺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红楼梦学刊》、《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世界宗教文化》、《戏剧文学》、《云南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万字;曾获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三届“学会杯”论文评选二等奖、广西艺术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指导多名专业学生获“人音社杯”全国音乐书评征文比赛一、二等奖;并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教改课题研究。 总序
    第一单元 岭南客家音乐的文化语境阐释
    第一章 研究对象、学理与书写
    第一节 书名所反映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书名所显现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写作思路与叙述脉络
    第二章 岭南客家音乐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岭南人文地理环境
    第二节 岭南客家基本情况

    第二单元 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特征阐释
    第三章 岭南客家音乐的分类谱系(上)
    第一节 岭南客家民歌体裁、演唱形式及代表性曲目
    第二节 岭南客家民间歌舞音乐体裁、表演形式及代表性曲目
    第三节 岭南客家说唱音乐体裁、表演形式及代表性曲目
    第四节 岭南客家戏曲音乐体裁、表演形式及代表性剧目
    第五节 岭南客家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体裁及代表性曲牌
    第四章 岭南客家音乐的分类谱系(下)
    第一节 岭南客家祭祀音乐
    第二节 岭南客家佛教音乐
    第三节 岭南客家道教音乐
    第五章 岭南客家音乐名家撷珍
    第一节 饶金星:唔唱山歌会蹦飙的松口山歌王
    第二节 李九姣:赣南采茶歌舞的眷恋与守望者
    第三节 陈贤英:无师自通的竹板歌艺术家
    第四节 黄舜传:一曲震环座的广东汉剧使者
    第五节 罗九香:走进国际音乐辞典的客家筝乐大师
    第六节 费师逊:客家汉乐理论的勤耕者

    第三单元 岭南客家音乐的形态意义阐释
    第六章 岭南客家音乐的形态学解读
    第一节 一路走来一路歌:岭南客家山歌中的族群迁徙印记
    第二节 岭南客家说唱音乐唱词音声试探——以竹板歌衬词为例
    第三节 岭南客家戏曲唱腔音调材料的同异逻辑关系——以赣南采茶戏路腔曲牌为例
    第四节 岭南客家民间器乐中的音律奥妙——以广东汉乐为例
    第五节 岭南客家民间道教仪式音乐中的曲牌联缀模式与风格变体——闾山教法事仪式为例
    第七章 岭南客家音乐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岭南客家音乐中的族群交融
    第二节 社会性别视域下的岭南客家音乐
    第三节 岭南客家音乐之当代变迁

    第四单元 专题个案阐释
    第八章 专题个案一——赣南采茶戏路腔曲牌《对花(Ⅱ)》的音乐形态研究
    第九章 专题个案二——安远汀村闾山教“真君诞”仪式音声考察
    第十章 专题个案三——博白桂南采茶戏青山民问剧团及其旦角唱腔个案研究
    第十一章 专题个案四——畲客交融中的竹洞山歌与畲族歌唱地图
    结语:岭南客家音乐乐学阐释与岭南客家音乐文化共同体理念建构
    附录一 品赣南、粤北采茶戏《哨妹子》的“哨”
    附录二 品岭南客家唢呐音乐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乐学阐释”,是岭南客家音乐研究的新兴思路。作者以“乐学”与“阐释人类学”互为映照的研究方法,设计了由文化语境、乐学特征、深层意义三项互补互融的观察维度论述“乐学阐释”,透过“乐事”“乐人”“乐形”三层面来管窥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特征,在对岭南客家音乐族群交融、社会性别、当代变迁等多重意义的阐释中,认知岭南客家音乐之混血属性、客家女性生活世界的歌唱传统、现代化进程中岭南客家音乐构成等深层文化精神。
  • 作者简介:
      蒋燮,1983年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博士,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星海音乐学院“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赣南师范大学“区域音乐与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07年获星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周凯模教授、赵宋光教授;201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杨民康教授。
      目前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学、音乐评论、钢琴艺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红楼梦学刊》、《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世界宗教文化》、《戏剧文学》、《云南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万字;曾获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三届“学会杯”论文评选二等奖、广西艺术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指导多名专业学生获“人音社杯”全国音乐书评征文比赛一、二等奖;并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教改课题研究。
  • 目录:
    总序
    第一单元 岭南客家音乐的文化语境阐释
    第一章 研究对象、学理与书写
    第一节 书名所反映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书名所显现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写作思路与叙述脉络
    第二章 岭南客家音乐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岭南人文地理环境
    第二节 岭南客家基本情况

    第二单元 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特征阐释
    第三章 岭南客家音乐的分类谱系(上)
    第一节 岭南客家民歌体裁、演唱形式及代表性曲目
    第二节 岭南客家民间歌舞音乐体裁、表演形式及代表性曲目
    第三节 岭南客家说唱音乐体裁、表演形式及代表性曲目
    第四节 岭南客家戏曲音乐体裁、表演形式及代表性剧目
    第五节 岭南客家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体裁及代表性曲牌
    第四章 岭南客家音乐的分类谱系(下)
    第一节 岭南客家祭祀音乐
    第二节 岭南客家佛教音乐
    第三节 岭南客家道教音乐
    第五章 岭南客家音乐名家撷珍
    第一节 饶金星:唔唱山歌会蹦飙的松口山歌王
    第二节 李九姣:赣南采茶歌舞的眷恋与守望者
    第三节 陈贤英:无师自通的竹板歌艺术家
    第四节 黄舜传:一曲震环座的广东汉剧使者
    第五节 罗九香:走进国际音乐辞典的客家筝乐大师
    第六节 费师逊:客家汉乐理论的勤耕者

    第三单元 岭南客家音乐的形态意义阐释
    第六章 岭南客家音乐的形态学解读
    第一节 一路走来一路歌:岭南客家山歌中的族群迁徙印记
    第二节 岭南客家说唱音乐唱词音声试探——以竹板歌衬词为例
    第三节 岭南客家戏曲唱腔音调材料的同异逻辑关系——以赣南采茶戏路腔曲牌为例
    第四节 岭南客家民间器乐中的音律奥妙——以广东汉乐为例
    第五节 岭南客家民间道教仪式音乐中的曲牌联缀模式与风格变体——闾山教法事仪式为例
    第七章 岭南客家音乐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岭南客家音乐中的族群交融
    第二节 社会性别视域下的岭南客家音乐
    第三节 岭南客家音乐之当代变迁

    第四单元 专题个案阐释
    第八章 专题个案一——赣南采茶戏路腔曲牌《对花(Ⅱ)》的音乐形态研究
    第九章 专题个案二——安远汀村闾山教“真君诞”仪式音声考察
    第十章 专题个案三——博白桂南采茶戏青山民问剧团及其旦角唱腔个案研究
    第十一章 专题个案四——畲客交融中的竹洞山歌与畲族歌唱地图
    结语:岭南客家音乐乐学阐释与岭南客家音乐文化共同体理念建构
    附录一 品赣南、粤北采茶戏《哨妹子》的“哨”
    附录二 品岭南客家唢呐音乐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