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9-09
版次: 1
ISBN: 9787568411349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93页
分类: 文学
2人买过
  •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为2018年福建社会科学院与福建省美学学会主办的“新时代文艺美学的使命与创新论坛”论文选集,共收录五十余篇论文,集中并深入探讨了文艺美学的前沿问题与当代批评实践。共分五辑,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意义及其中国化实践、西方文艺美学史及其前沿问题、发掘文艺美学的传统资源、重读中国现当代文论与文学、区域文化与美学实践。 上册
    陈文章 在“新时代文艺美学的使命与创新”青年博士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刘小新 序:新时代文艺美学再出发
    第一辑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意义及其中国化实践
    陈舒动 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及其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巫洪亮 《人民诗歌》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诗刊“人民话语”的建构
    吴 静 身份、角色与图像——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形象的塑造逻辑
    颜桂堤 文化研究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周伟薇 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教材研究
    谢慧英 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多元建构与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
    孙恒存 “文学本质——建构主义——关系主义”,抑或思辨唯物主义美学视域中的文学本质
    第二辑 西方文艺美学史及其前沿问题
    杨春时 空间解释学论纲
    贺昌盛 “是其所是”的本然呈现——“新小说”的书写策略及其深层意味
    王 伟 文学叙事与社会团结——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罗蒂
    陈开晟 功能主义批判的美学高度——西奥多·阿多诺晚期美学思想再发掘
    仲 霞 梅洛-庞蒂的绘画空间观探微
    郑竹群 巴赫金怪诞身体修辞——基于牛津系列期刊发表成果的考察(1990—2017)
    卫垒垒 消费和审美的互相融合及内在矛盾
    朱盈蓓 外来文论的译介对新中国成立后文论教材的影响
    叶蔚春 创新、差异与文化记忆
    李欣池 幻象的游戏:感官、身体与视觉文化
    苏立君 试析“星丛”与“关系主义”的同异
    成 业 人工智能诗歌写作与风景的再发现
    陈璋斌 关于文学性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之争——兼论文学性探讨价值
    孙炜宸 现代性之我见
    第三辑 发掘文艺美学的传统资源
    夏 敏 神与物游:中国民族神话的仪式性审美
    王毅霖 日本书法美学现代性的源点与文化结构
    张 欣 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阐释
    郑珊珊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的现代重认
    戴冠青 张祥龄《半箧秋词·序录》中的审美创造论
    邱蔚华 朱熹涉佛序跋文艺观探微
    林朝霞 名士文化的三大思想来源
    李金梅 20世纪英语世界《水浒传》结构研究

    下册
    第四辑 重读中国现当代文论与文学
    杨健民 现代文论二题
    刘小新 关于胡适“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阅读杂记
    胡明贵 张爱玲小说中的电影美学——以电影摄像的用光技巧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运用为例
    郑成志 形式美学诉求的错位——论《诗镌》形式探索的洞见与不见
    伍明春 沉入词语,升华诗想——评杨健民诗集《拐弯的光》
    许 莹 意志哲学、中国抒情传统与现代浪漫主义关系研究
    余 娜 论语派对新市民文化趣味的培育
    郑斯扬 新世纪以来女性乡土写作的伦理逻辑
    李诠林 奚密的台湾文学研究
    萧 成 鲜活中的犀利:陈雪风批评之美学追求
    陈美霞 1970年代台湾左翼思潮:时代使命与文化更新
    倪思然 历史哲学视域下台湾文学史书写问题反思——以《台湾文学百年显影》为中心
    张 帆 魔幻原乡与社会关怀——台湾“80后”作家的自然美学与书写
    蔡榕滨 杨逵对郁达夫的译介
    林 斌 变迁中永恒的美——台湾歌谣《望春风》的审美探讨
    第五辑 区域文化与美学实践
    郑海婷 闽派批评四十年
    王 伟 新时代美育视域下闽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实践创新——以泉州师院“本硕一体”卓越书法教师培养模式为例
    尚光一 新时代文艺美学视野中的福建网络小说
    江少英 福清空间元素的建构——解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念琪的《芷叶集》
    郭 莉 刘海栋 美学视域下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以福建茶文化系统项目为例
    林丽琴 守望乡愁:文艺美学视野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闽北广贤村为例
    刘桂茹 新型社科智库建设亟需加快构建“互联网+”模式
    郑小莲 性别伦理视域下对临水夫人俗世生活文化内涵的再解读
    方晓璐 通识教育创意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刍议
    黄春霞 转变思路——创新动画色彩的教学模式
    林则钦 陶瓷艺术与传统建筑在历史演变中的关联
    黄秀莲 枷锁中的水仙情结——中国广告中的自恋表现探析
    郑海婷 文艺美学的历史、现状与再出发
  • 内容简介: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为2018年福建社会科学院与福建省美学学会主办的“新时代文艺美学的使命与创新论坛”论文选集,共收录五十余篇论文,集中并深入探讨了文艺美学的前沿问题与当代批评实践。共分五辑,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意义及其中国化实践、西方文艺美学史及其前沿问题、发掘文艺美学的传统资源、重读中国现当代文论与文学、区域文化与美学实践。
  • 目录:
    上册
    陈文章 在“新时代文艺美学的使命与创新”青年博士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刘小新 序:新时代文艺美学再出发
    第一辑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意义及其中国化实践
    陈舒动 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及其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巫洪亮 《人民诗歌》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诗刊“人民话语”的建构
    吴 静 身份、角色与图像——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形象的塑造逻辑
    颜桂堤 文化研究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周伟薇 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教材研究
    谢慧英 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多元建构与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
    孙恒存 “文学本质——建构主义——关系主义”,抑或思辨唯物主义美学视域中的文学本质
    第二辑 西方文艺美学史及其前沿问题
    杨春时 空间解释学论纲
    贺昌盛 “是其所是”的本然呈现——“新小说”的书写策略及其深层意味
    王 伟 文学叙事与社会团结——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罗蒂
    陈开晟 功能主义批判的美学高度——西奥多·阿多诺晚期美学思想再发掘
    仲 霞 梅洛-庞蒂的绘画空间观探微
    郑竹群 巴赫金怪诞身体修辞——基于牛津系列期刊发表成果的考察(1990—2017)
    卫垒垒 消费和审美的互相融合及内在矛盾
    朱盈蓓 外来文论的译介对新中国成立后文论教材的影响
    叶蔚春 创新、差异与文化记忆
    李欣池 幻象的游戏:感官、身体与视觉文化
    苏立君 试析“星丛”与“关系主义”的同异
    成 业 人工智能诗歌写作与风景的再发现
    陈璋斌 关于文学性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之争——兼论文学性探讨价值
    孙炜宸 现代性之我见
    第三辑 发掘文艺美学的传统资源
    夏 敏 神与物游:中国民族神话的仪式性审美
    王毅霖 日本书法美学现代性的源点与文化结构
    张 欣 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阐释
    郑珊珊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的现代重认
    戴冠青 张祥龄《半箧秋词·序录》中的审美创造论
    邱蔚华 朱熹涉佛序跋文艺观探微
    林朝霞 名士文化的三大思想来源
    李金梅 20世纪英语世界《水浒传》结构研究

    下册
    第四辑 重读中国现当代文论与文学
    杨健民 现代文论二题
    刘小新 关于胡适“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阅读杂记
    胡明贵 张爱玲小说中的电影美学——以电影摄像的用光技巧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运用为例
    郑成志 形式美学诉求的错位——论《诗镌》形式探索的洞见与不见
    伍明春 沉入词语,升华诗想——评杨健民诗集《拐弯的光》
    许 莹 意志哲学、中国抒情传统与现代浪漫主义关系研究
    余 娜 论语派对新市民文化趣味的培育
    郑斯扬 新世纪以来女性乡土写作的伦理逻辑
    李诠林 奚密的台湾文学研究
    萧 成 鲜活中的犀利:陈雪风批评之美学追求
    陈美霞 1970年代台湾左翼思潮:时代使命与文化更新
    倪思然 历史哲学视域下台湾文学史书写问题反思——以《台湾文学百年显影》为中心
    张 帆 魔幻原乡与社会关怀——台湾“80后”作家的自然美学与书写
    蔡榕滨 杨逵对郁达夫的译介
    林 斌 变迁中永恒的美——台湾歌谣《望春风》的审美探讨
    第五辑 区域文化与美学实践
    郑海婷 闽派批评四十年
    王 伟 新时代美育视域下闽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实践创新——以泉州师院“本硕一体”卓越书法教师培养模式为例
    尚光一 新时代文艺美学视野中的福建网络小说
    江少英 福清空间元素的建构——解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念琪的《芷叶集》
    郭 莉 刘海栋 美学视域下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以福建茶文化系统项目为例
    林丽琴 守望乡愁:文艺美学视野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闽北广贤村为例
    刘桂茹 新型社科智库建设亟需加快构建“互联网+”模式
    郑小莲 性别伦理视域下对临水夫人俗世生活文化内涵的再解读
    方晓璐 通识教育创意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刍议
    黄春霞 转变思路——创新动画色彩的教学模式
    林则钦 陶瓷艺术与传统建筑在历史演变中的关联
    黄秀莲 枷锁中的水仙情结——中国广告中的自恋表现探析
    郑海婷 文艺美学的历史、现状与再出发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力学(第3版)(“十四五”时期水利类专业重点建设教材)
李晓丽 姚占全 主编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之后的写作
刘阳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的边际——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美学探思
金浪 著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力学(第9版)(I)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 编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力学(第5版)
郝桐生 编;殷祥超 赵慧明 赵玉成 巫静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力学
高向东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与实践--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研究
麻芝奕 著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中的中国--《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十周年集(《探索与争鸣》文库)
杜运泉 主编;叶祝弟;李梅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
高宗战、西北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 编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力学教程(第五版)
周衍柏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力学(第4版)
董云峰;沙丽荣;李广博;方娟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理论力学(第9版)(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闽籍学者文丛(第三辑):文学内外
刘小新 著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与深化:第六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青年论坛文集
刘小新、吴巍巍、郑长铃 著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美学探讨与话语建构(套装上下册)
刘小新、杨健民、郑海婷 编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文学及其周边
刘小新 著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新时代新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与世界华文文学
刘小新、袁勇麟、陈舒劼 编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文艺的人民性与人民美学再出发(全2册)
刘小新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风灯上的种子永久不灭(海峡两岸抗战文艺传统与民族精神传承)
刘小新、李诠林、黄科安 编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共享发展与审美参与
刘小新;杨健民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没有邀约的遇见 : 随感与杂记
刘小新、朱立立 著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当代美学的文化使命与理论重构 全两册
刘小新、杨健民 编写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当代文论嬗变
刘小新
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套装上下册)
现代性与当代台湾文论
刘小新、黄育聪、陈美霞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