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2018-10
版次: 1
ISBN: 9787510860911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329页
字数: 270千字
分类: 文学
15人买过
  • 本书针对20世纪50年代港台两地同时兴起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深入研究了两地之间的诗人交往的方式和经过,及其交往的时代性,所谓的时代性即当时的冷战语境等问题。本书从钩稽、整理相关史料出发,对两地诗人交往的过程及时代特殊性作相应研究。同时,学界对该论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现代诗坛,而忽略了传统诗人,本书则将对两地传统文人的往来也略作探究。 刘奎,男,2009年、2011年先后获武汉大学学士、硕士学位;2015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14年1月至6月赴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东亚系访问学习,2016年、2017年赴台湾地区地区大学驻点研究;现为厦门大学台湾地区地区研究院文学所助理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抗战文学、两岸诗歌、冷战时期台港文学关系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诗评论》《台湾地区地区研究集刊》、《二十一世纪》(香港)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篇为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专著《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 朱双一序:瞩目于台湾与香港文学的链接处

    绪论

    一、研究缘起1

    二、视野与观点10

    三、问题与脉络17

    章文人交游与现代思潮

    节诗人交谊与文坛互动:纪弦(路易士)与香港关系考论21

    第二节吴兴华与20世纪50年代台港的现代诗34

    第三节交汇与重叠:《中国学生周报》上的“台湾文坛”46

    附:《中国学生周报》台湾作家作品目录63

    第二章台湾与香港现代主义诗歌比较

    节翻译的政治:台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译介及其差异93

    附:现代诗刊译介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统计111

    第二节都会风景与殖民经验:冷战初期香港现代诗的几个母题122

    第三节冷战中的热战: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战争诗142

    第三章编辑、刊物与文化场域的互涉

    节作为编辑的纪弦(路易士)182

    第二节《中国学生周报》与冷战时期港台的学生文学与教育194

    第三节上海、台北与香港:《新希望周刊》的三个阶段207

    第四章港台传统文人圈的聚散:以易君左为中心

    节兼容新旧:易君左的文人圈220

    第二节想象河山:易君左与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纪游写作228

    第三节移/遗民:易君左与港台诗人的唱和交游243

    第五章走向文化共同体:交往的文化政治

    节“遗民”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以梁启超与台湾士大夫的诗词唱和为中心260

    第二节幻象中的探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港现代派诗人共同体274

    第三节缝合断裂:20世纪80年代台湾《联合文学》所揭载的“现代文学”290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20世纪50年代港台两地同时兴起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深入研究了两地之间的诗人交往的方式和经过,及其交往的时代性,所谓的时代性即当时的冷战语境等问题。本书从钩稽、整理相关史料出发,对两地诗人交往的过程及时代特殊性作相应研究。同时,学界对该论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现代诗坛,而忽略了传统诗人,本书则将对两地传统文人的往来也略作探究。
  • 作者简介:
    刘奎,男,2009年、2011年先后获武汉大学学士、硕士学位;2015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14年1月至6月赴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东亚系访问学习,2016年、2017年赴台湾地区地区大学驻点研究;现为厦门大学台湾地区地区研究院文学所助理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抗战文学、两岸诗歌、冷战时期台港文学关系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诗评论》《台湾地区地区研究集刊》、《二十一世纪》(香港)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篇为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专著《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
  • 目录:
    朱双一序:瞩目于台湾与香港文学的链接处

    绪论

    一、研究缘起1

    二、视野与观点10

    三、问题与脉络17

    章文人交游与现代思潮

    节诗人交谊与文坛互动:纪弦(路易士)与香港关系考论21

    第二节吴兴华与20世纪50年代台港的现代诗34

    第三节交汇与重叠:《中国学生周报》上的“台湾文坛”46

    附:《中国学生周报》台湾作家作品目录63

    第二章台湾与香港现代主义诗歌比较

    节翻译的政治:台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译介及其差异93

    附:现代诗刊译介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统计111

    第二节都会风景与殖民经验:冷战初期香港现代诗的几个母题122

    第三节冷战中的热战: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战争诗142

    第三章编辑、刊物与文化场域的互涉

    节作为编辑的纪弦(路易士)182

    第二节《中国学生周报》与冷战时期港台的学生文学与教育194

    第三节上海、台北与香港:《新希望周刊》的三个阶段207

    第四章港台传统文人圈的聚散:以易君左为中心

    节兼容新旧:易君左的文人圈220

    第二节想象河山:易君左与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纪游写作228

    第三节移/遗民:易君左与港台诗人的唱和交游243

    第五章走向文化共同体:交往的文化政治

    节“遗民”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以梁启超与台湾士大夫的诗词唱和为中心260

    第二节幻象中的探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港现代派诗人共同体274

    第三节缝合断裂:20世纪80年代台湾《联合文学》所揭载的“现代文学”290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大学生劳动教育 罗俊,洪东亮,刘奎主编
刘奎 主编;罗俊;洪东亮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中非热带农业科技合作研究与实践
刘奎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管道地质灾害监测数据挖掘及预警模型研究与应用
刘奎荣、余东亮、周广、朱建平、方迎潮 著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低碳高性能混凝土
刘奎生 刘震国 段劲松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贴片陶瓷电容器应用手册
刘奎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大道之行
刘奎东 著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刘奎龄画集
刘奎龄 著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
刘奎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特色作业本: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律简便运算新课标·人)
刘奎志 编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大学物理 : 全2册
刘奎立、周思华 主编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刘奎龄花鸟走兽画谱
刘奎龄 绘
冷战初期台湾与香港诗坛的交流与互动
刘奎龄扇面选
刘奎龄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