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公平的中国经验——基于统筹城乡的视角

走向社会公平的中国经验——基于统筹城乡的视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8-10
版次: 1
ISBN: 9787010196954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278页
字数: 23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3人买过
  • 本书从促进社会公正的角度出发,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主题,以成都为研究案例,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中提炼出“共建共享”、协调发展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式发展道路。同时针对缩小城乡差距提出了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清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取多元治理途径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以社会资本作用促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等建议。对我国全国范围内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范逢春,管理学博士,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行政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出版《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管理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学术专著、教材和译著10余部;在《管理世界》《光明日报》《中国行政管理》《四川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四川省软科学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获全国首批MPA很好教学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四川省很好教学成果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 章 绪论

    节 时代背景

    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的

    目标

    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

    三、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形成10年经验

    四、成都市出台统筹城乡2025规划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施政绩效和民生质量

    二、有利于统筹城乡战略和政策制定

    三、有益于统筹城乡评价指标体系修正

    第二章 评价原则与方法

    节 评价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二、社会公正原则

    三、依法治理原则

    四、有限政府原则

    第二节 评价方法

    一、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三、静态与动态相补充

    第三章 总体评价:从“整体协调”到“全部融合”

    节 总体实现程度分析

    一、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二、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总体实现程度

    第二节 评价指标序列分析

    一、评价领域

    二、分类评价指数

    三、分项评价指标

    第三节 评价区域截面分析

    一、2009―2012年度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圈层分析

    二、2012―2014年度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圈层分析

    第四章 区县特征:从“区位优势”到“百花齐放”

    节 发展概况

    一、总体概况

    二、统筹现状

    第二节 区县特征

    一、高新区——产业倍增 统筹先行

    二、龙泉驿区——产业先行 全面统筹

    三、金牛区——北改优城深化统筹

    四、青羊区——产业升级 统筹民毕

    五、武侯区——创新之举 惠民利民

    六、锦江区——现代生态 创新共享

    七、成华区——现代城东 宜人成华

    八、双流区——天府空港 全面小康

    九、新都区——项目示范 统筹香城

    十、郫都区——水润蜀都 共建共享

    十一、温江区——花木绿城 宜业宜居

    十二、青白江区——国际“蓉欧+” 智慧青白江

    十三、彭州市——生态名城 幸福彭州

    十四、金堂县——花园水城 统筹共建

    十五、都江堰市——旅游立市 山水青城

    十六、新津县——山水卫星城 幸福新津渡

    十七、崇州市——山水田园 生命崇州

    十八、邛崃市——原酒之乡 和谐邛崃

    十九、大邑县——其邑广大其境融和

    二十、蒲江县——绿色蒲江 生态新城

    第五章 经验总结与远景前瞻

    节 经验总结

    一、城乡制度统筹

    二、城乡规划建设统筹

    三、城乡产业统筹

    四、城乡公共服务统筹

    五、城乡社会治理统筹

    第二节 远景前瞻

    一、城市居民

    二、城市生产

    三、城市生活

    第三节 政策建议

    一、基本原则

    二、具体措施

    附录 成都市统筹城乡2025规划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从促进社会公正的角度出发,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主题,以成都为研究案例,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中提炼出“共建共享”、协调发展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式发展道路。同时针对缩小城乡差距提出了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清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取多元治理途径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以社会资本作用促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等建议。对我国全国范围内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作者简介:
    范逢春,管理学博士,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行政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出版《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管理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学术专著、教材和译著10余部;在《管理世界》《光明日报》《中国行政管理》《四川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四川省软科学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获全国首批MPA很好教学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四川省很好教学成果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
  • 目录:
    章 绪论

    节 时代背景

    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的

    目标

    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

    三、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形成10年经验

    四、成都市出台统筹城乡2025规划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施政绩效和民生质量

    二、有利于统筹城乡战略和政策制定

    三、有益于统筹城乡评价指标体系修正

    第二章 评价原则与方法

    节 评价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二、社会公正原则

    三、依法治理原则

    四、有限政府原则

    第二节 评价方法

    一、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三、静态与动态相补充

    第三章 总体评价:从“整体协调”到“全部融合”

    节 总体实现程度分析

    一、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二、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总体实现程度

    第二节 评价指标序列分析

    一、评价领域

    二、分类评价指数

    三、分项评价指标

    第三节 评价区域截面分析

    一、2009―2012年度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圈层分析

    二、2012―2014年度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圈层分析

    第四章 区县特征:从“区位优势”到“百花齐放”

    节 发展概况

    一、总体概况

    二、统筹现状

    第二节 区县特征

    一、高新区——产业倍增 统筹先行

    二、龙泉驿区——产业先行 全面统筹

    三、金牛区——北改优城深化统筹

    四、青羊区——产业升级 统筹民毕

    五、武侯区——创新之举 惠民利民

    六、锦江区——现代生态 创新共享

    七、成华区——现代城东 宜人成华

    八、双流区——天府空港 全面小康

    九、新都区——项目示范 统筹香城

    十、郫都区——水润蜀都 共建共享

    十一、温江区——花木绿城 宜业宜居

    十二、青白江区——国际“蓉欧+” 智慧青白江

    十三、彭州市——生态名城 幸福彭州

    十四、金堂县——花园水城 统筹共建

    十五、都江堰市——旅游立市 山水青城

    十六、新津县——山水卫星城 幸福新津渡

    十七、崇州市——山水田园 生命崇州

    十八、邛崃市——原酒之乡 和谐邛崃

    十九、大邑县——其邑广大其境融和

    二十、蒲江县——绿色蒲江 生态新城

    第五章 经验总结与远景前瞻

    节 经验总结

    一、城乡制度统筹

    二、城乡规划建设统筹

    三、城乡产业统筹

    四、城乡公共服务统筹

    五、城乡社会治理统筹

    第二节 远景前瞻

    一、城市居民

    二、城市生产

    三、城市生活

    第三节 政策建议

    一、基本原则

    二、具体措施

    附录 成都市统筹城乡2025规划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