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8-08
版次: 1
ISBN: 9787109241398
定价: 32.5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   在《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第一版和第二版前言中,曾就作物栽培学总论与各论的关系作过说明。一言以蔽之,总论与各论是同一门科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总论将各种作物作为一个整体,概述栽培的一般原理和技术;各论则深入地分述各种作物栽培的原理和技术。总论是基础,是铺垫,是引论或导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远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农书《汜胜之书》共18篇,前4篇与各种作物有关,可视为总论,后14篇则分别讲述十余种作物的具体栽培原理和技术。自从20世纪20年代之后,我国相继出版发行了黄绍绪、翁德齐、周长信、张金相、陈鸿佑等先生编著的《作物学通论》《作物学概论》等教材。“文化大革命”前,沈阳农业大学徐天锡教授、四川农业大学李尧权教授等在其所在的学校一直坚持讲授作物栽培学总论,并编著印刷过《作物栽培学总论》课本。以上前辈为后来作物栽培学总论的形成和教科书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4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召开了作物栽培学总论的编写研讨会。与会者有余松烈院士、于振文院士、官春云院士、董钻教授和杨文钰教授。会议由董钻教授主持并提出“总论编写提纲(征求意见稿)”。经过充分的研讨后,制定了编写大纲,并分头编写。半年后.各章稿件集中到沈阳农业大学,由董钻教授负责统稿。2000年底,《作物栽培学总论》正式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供全国各农业院校选用。一直以来,《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被全国许多院校采纳为教科书,有些院校还将其列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
      根据中国农业出版社的提议,此次对全教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为慎重起见,在动笔之前,曾致信原来参编者及所在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此外,为了修改或增补相关章节的内容,还向十余个单位的专家索取了相关文件、资料或数据。这些单位是:***种植业管理司、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农垦总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等。 第三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
    三、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和研究法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
    一、农业的发生
    二、世界各地最早种植的作物
    三、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四、我国作物的来源
    第三节 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
    一、作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二、作物的驯化和创造
    三、作物引种及其基本原则
    四、作物的分类
    第四节 我国的古农书和农艺传统
    一、我国的古农书
    二、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天人合
    三、我国古代的农艺传统——精耕细作
    第五节 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和优势种植业布局
    一、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二、我国的种植业结构和优势产品区域布局
    第六节 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粮食安全
    二、可持续农业
    三、作物栽培科技进步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作物生长发育
    第一节 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
    一、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
    二、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三、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第二节 作物的器官建成
    一、作物种子萌发
    二、作物根的生长
    三、作物茎的生长
    四、作物叶的生长
    五、作物花的发育
    六、作物种子和果实发育
    第三节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一、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与阶段发育
    二、作物在温度和光周期诱导下植株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
    三、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四节 作物生长的一些相互关系
    一、作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二、作物的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
    三、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四、作物的器官平衡
    第五节 作物的个体与群体
    一、作物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二、作物群体的结构及生长分析
    三、作物群体是一个生产系统
    复习思考题
    ……

    第三章 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第四章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 作物栽培制度与技术措施

    附录 作物栽培学常用专业词汇汉英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在《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第一版和第二版前言中,曾就作物栽培学总论与各论的关系作过说明。一言以蔽之,总论与各论是同一门科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总论将各种作物作为一个整体,概述栽培的一般原理和技术;各论则深入地分述各种作物栽培的原理和技术。总论是基础,是铺垫,是引论或导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远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农书《汜胜之书》共18篇,前4篇与各种作物有关,可视为总论,后14篇则分别讲述十余种作物的具体栽培原理和技术。自从20世纪20年代之后,我国相继出版发行了黄绍绪、翁德齐、周长信、张金相、陈鸿佑等先生编著的《作物学通论》《作物学概论》等教材。“文化大革命”前,沈阳农业大学徐天锡教授、四川农业大学李尧权教授等在其所在的学校一直坚持讲授作物栽培学总论,并编著印刷过《作物栽培学总论》课本。以上前辈为后来作物栽培学总论的形成和教科书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4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召开了作物栽培学总论的编写研讨会。与会者有余松烈院士、于振文院士、官春云院士、董钻教授和杨文钰教授。会议由董钻教授主持并提出“总论编写提纲(征求意见稿)”。经过充分的研讨后,制定了编写大纲,并分头编写。半年后.各章稿件集中到沈阳农业大学,由董钻教授负责统稿。2000年底,《作物栽培学总论》正式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供全国各农业院校选用。一直以来,《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被全国许多院校采纳为教科书,有些院校还将其列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
      根据中国农业出版社的提议,此次对全教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为慎重起见,在动笔之前,曾致信原来参编者及所在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此外,为了修改或增补相关章节的内容,还向十余个单位的专家索取了相关文件、资料或数据。这些单位是:***种植业管理司、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农垦总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等。
  •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
    三、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和研究法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
    一、农业的发生
    二、世界各地最早种植的作物
    三、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四、我国作物的来源
    第三节 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
    一、作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二、作物的驯化和创造
    三、作物引种及其基本原则
    四、作物的分类
    第四节 我国的古农书和农艺传统
    一、我国的古农书
    二、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天人合
    三、我国古代的农艺传统——精耕细作
    第五节 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和优势种植业布局
    一、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二、我国的种植业结构和优势产品区域布局
    第六节 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粮食安全
    二、可持续农业
    三、作物栽培科技进步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作物生长发育
    第一节 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
    一、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
    二、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三、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第二节 作物的器官建成
    一、作物种子萌发
    二、作物根的生长
    三、作物茎的生长
    四、作物叶的生长
    五、作物花的发育
    六、作物种子和果实发育
    第三节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一、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与阶段发育
    二、作物在温度和光周期诱导下植株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
    三、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四节 作物生长的一些相互关系
    一、作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二、作物的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
    三、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四、作物的器官平衡
    第五节 作物的个体与群体
    一、作物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二、作物群体的结构及生长分析
    三、作物群体是一个生产系统
    复习思考题
    ……

    第三章 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第四章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 作物栽培制度与技术措施

    附录 作物栽培学常用专业词汇汉英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
周晓华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畜牧业经济管理(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李清宏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第2版)
赵茂俊、王仁国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高等数学
张超龙、李亚兰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高等数学
林玉蕊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大学体育教程
任启俊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高尔夫球场草坪
韩烈保、常智慧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新编基础化学实验
徐翠莲、潘振良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论
于兴业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大学物理实验/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刘向锋、马冠雄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2)
尹洪宗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高等数学
吴国荣、戴云仙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第3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名家系列
盖钧镒、洪德林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蒸腾蒸发过程模拟及模型参数化研究
闫浩芳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栽培与肥料施用技术研究
余璐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有效利用
卢新雄;辛霞;刘旭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起源
芦苇 著;陈桂权 主编;于洪燕 绘;唐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
高志强、阳会兵、唐文帮 著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模拟与数字作物
朱艳;曹卫星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张天真 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学各论
王季春;郭华春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生产学实验
刘鹏 著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轮连作的生态效应与资源利用协调机制
隋鹏 陈源泉 邵云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学实验(王晓玲、张文英)
张文英 主编;王晓玲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3版)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2版)
董钻、沈秀瑛、王伯伦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