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1-08
版次: 1
ISBN: 9787561581520
定价: 10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22页
分类: 自然科学
1人买过
  •   1.论文集收录了本研究室40多年来发表或合作发表的主要论文,也收集了本研究室育成品种介绍的论文。

      2.汇编顺序按“优质水稻育种技术研究”、“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优质水稻良种良法技术研究”、“优质水稻育种应用基础研究”四部分内容排序,再按论文发表的时间先后排列。

      3.各论文的参考文献、体例按原发表的格式编录。

      4.作者单位及地址、邮编统一放在每篇文章首页页下注并注明文章的出处。

      5.所有文章全部列上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6.本次出版的论文集为黑白版,部分因无法查到原图片,清晰度较差。彩色图注为原发表的图注,如有不清楚之处,请查对网络彩图,特此说明。

      7.编录过程中可能存在错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王侯聪,1938年1月生,厦门大学教授。1965年厦门大学生物系放射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从事水稻优质育种研究50多年,创建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创造大粒优质技术体系,建立优质水稻育种品质选择的技术方法,培育了佳辐占、佳禾早占等8个优质水稻新品种。育成的福建省一个优质早籼稻品种“佳禾早占”和福建省一个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早籼稻品种“佳辐占”,改写了福建省没有优质早稻品种的历史。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杰出建设者”等多个荣誉。

      

      黄育民,1956年8月生,研究员、厦门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福建农学院本科毕业,1987年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89年与1991年先后两次赴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日本东北大学农学部进修,1996年福建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从事水稻形态建成、高产技术与遗传育种研究40多年,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委、市等重点研究课题30多项,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参与《中国水稻》福建部分的编写工作。先后获得国家星火科技三等奖、农业部丰收一等奖、福建省星火二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1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学奖项。 第一部分 优质水稻育种技术研究

    1.辐照水稻花粉双受精行为的剂量效应

    2.蚕豆花粉体外萌发的超微结构观察

    3.辐照蚕豆成熟花粉的细胞学效应

    4.积极采用育种新技术加速优质稻选育进程

    5.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20年

    6.国家优质籼稻谷新标准与优质籼稻的选育

    7.γ射线辐照水稻成熟花粉的杂交后代突变效应分析

    8.优质早籼稻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

    第二部分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

    9.优质稻品种“佳禾7号”的选育及应用

    10.优质早籼南厦060的选育与应用

    11.优质早籼稻品种佳禾早占的选育和应用

    12.优质早籼稻“佳禾早占”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13.优质早籼稻新品种佳辐占的选育及应用

    14.不同年份早籼稻佳辐占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15.优质早籼稻新品种佳早1号的选育及应用

    第三部分 优质水稻良种良法技术研究

    16.再生稻“佳辐占”再生季施肥试验初报

    17.2个再生稻品种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构成分析

    18.再生稻头季机割高度对再生季形态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9.再生稻佳辐占低桩机割再生分蘖节根的萌发特性

    第四部分 优质水稻育种应用基础研究

    20.籼粳稻杂种不育及其遗传基础的探讨

    21.植物生长素亏损与雄性不育的发生

    22.水稻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生化遗传研究

    23.稻米外观品质的研究进展与分子改良策略

    24.稻米营养品质的研究现状及分子改良途径

    25.利用SSR标记辅助选择杂交组合亲本

    26.水稻与高粱属间远缘杂交花粉管行为观察

    27.SSR标记对籼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8.水稻抽穗期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的分析

    29.应用SSR分子标记比较佳禾早占水稻组培苗与种植苗的性状差异

    30.基于优质早籼稻品种佳辐占的遗传图谱的构建

    31.籼稻整精米率QTLs的检测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32.水稻株高QTL定位及精确性分析

    33.水稻粒形性状的上位性和QE互作效应分析

    34.稻米粒形的QTL定位及上位性和QE互作分析

    35.稻米垩白和粒形的主效QTL定位分析

    36.籼型多分蘖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相关生理特性

    37.Identification of a Co-segregative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the Tillering Trait in Rice(Oryza sativa L.)

    38.Genetic Bases of Rice Grain Shape: So Many Genes, So Little Known

    39.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and Phosphorylated Proteins in Rice Seedlings

    in Response to Strigolactone Treatment

    40.一种高效省本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的建立――以水稻为例

    41.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dlo Mutated Indica Rice Germplasm

    42.Phytohormones Signaling and Crosstalk Regulating Leaf Angle in Rice

    43.稻米垩白性状的QTL检测、上位性及环境效应分析

    44.Mapping and Allelic Sequencing of a Long Sterile Lemma Trait in Rice

    45.Two Indep.endent Grain-Length Mutants Mapped to a Single Region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2 in Rice

    46.Visualized Protein Polymorphisms in Leaf Sheaths and Roots of Rice Assessed

    by 2-DE Analysis

    47.Whole-Gen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a Rice Grain Shape Mutant,gs9-1

    48.A Missense Mutation in Large Grain Size l Increases Grain Size and Enhances Cold Tolerance in Rice

    附录:厦门大学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室主要成果
  • 内容简介:
      1.论文集收录了本研究室40多年来发表或合作发表的主要论文,也收集了本研究室育成品种介绍的论文。

      2.汇编顺序按“优质水稻育种技术研究”、“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优质水稻良种良法技术研究”、“优质水稻育种应用基础研究”四部分内容排序,再按论文发表的时间先后排列。

      3.各论文的参考文献、体例按原发表的格式编录。

      4.作者单位及地址、邮编统一放在每篇文章首页页下注并注明文章的出处。

      5.所有文章全部列上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6.本次出版的论文集为黑白版,部分因无法查到原图片,清晰度较差。彩色图注为原发表的图注,如有不清楚之处,请查对网络彩图,特此说明。

      7.编录过程中可能存在错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作者简介:
      王侯聪,1938年1月生,厦门大学教授。1965年厦门大学生物系放射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从事水稻优质育种研究50多年,创建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创造大粒优质技术体系,建立优质水稻育种品质选择的技术方法,培育了佳辐占、佳禾早占等8个优质水稻新品种。育成的福建省一个优质早籼稻品种“佳禾早占”和福建省一个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早籼稻品种“佳辐占”,改写了福建省没有优质早稻品种的历史。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杰出建设者”等多个荣誉。

      

      黄育民,1956年8月生,研究员、厦门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福建农学院本科毕业,1987年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89年与1991年先后两次赴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日本东北大学农学部进修,1996年福建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从事水稻形态建成、高产技术与遗传育种研究40多年,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委、市等重点研究课题30多项,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参与《中国水稻》福建部分的编写工作。先后获得国家星火科技三等奖、农业部丰收一等奖、福建省星火二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1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学奖项。
  • 目录:
    第一部分 优质水稻育种技术研究

    1.辐照水稻花粉双受精行为的剂量效应

    2.蚕豆花粉体外萌发的超微结构观察

    3.辐照蚕豆成熟花粉的细胞学效应

    4.积极采用育种新技术加速优质稻选育进程

    5.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20年

    6.国家优质籼稻谷新标准与优质籼稻的选育

    7.γ射线辐照水稻成熟花粉的杂交后代突变效应分析

    8.优质早籼稻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

    第二部分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

    9.优质稻品种“佳禾7号”的选育及应用

    10.优质早籼南厦060的选育与应用

    11.优质早籼稻品种佳禾早占的选育和应用

    12.优质早籼稻“佳禾早占”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13.优质早籼稻新品种佳辐占的选育及应用

    14.不同年份早籼稻佳辐占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15.优质早籼稻新品种佳早1号的选育及应用

    第三部分 优质水稻良种良法技术研究

    16.再生稻“佳辐占”再生季施肥试验初报

    17.2个再生稻品种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构成分析

    18.再生稻头季机割高度对再生季形态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9.再生稻佳辐占低桩机割再生分蘖节根的萌发特性

    第四部分 优质水稻育种应用基础研究

    20.籼粳稻杂种不育及其遗传基础的探讨

    21.植物生长素亏损与雄性不育的发生

    22.水稻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生化遗传研究

    23.稻米外观品质的研究进展与分子改良策略

    24.稻米营养品质的研究现状及分子改良途径

    25.利用SSR标记辅助选择杂交组合亲本

    26.水稻与高粱属间远缘杂交花粉管行为观察

    27.SSR标记对籼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8.水稻抽穗期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的分析

    29.应用SSR分子标记比较佳禾早占水稻组培苗与种植苗的性状差异

    30.基于优质早籼稻品种佳辐占的遗传图谱的构建

    31.籼稻整精米率QTLs的检测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32.水稻株高QTL定位及精确性分析

    33.水稻粒形性状的上位性和QE互作效应分析

    34.稻米粒形的QTL定位及上位性和QE互作分析

    35.稻米垩白和粒形的主效QTL定位分析

    36.籼型多分蘖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相关生理特性

    37.Identification of a Co-segregative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the Tillering Trait in Rice(Oryza sativa L.)

    38.Genetic Bases of Rice Grain Shape: So Many Genes, So Little Known

    39.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and Phosphorylated Proteins in Rice Seedlings

    in Response to Strigolactone Treatment

    40.一种高效省本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的建立――以水稻为例

    41.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dlo Mutated Indica Rice Germplasm

    42.Phytohormones Signaling and Crosstalk Regulating Leaf Angle in Rice

    43.稻米垩白性状的QTL检测、上位性及环境效应分析

    44.Mapping and Allelic Sequencing of a Long Sterile Lemma Trait in Rice

    45.Two Indep.endent Grain-Length Mutants Mapped to a Single Region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2 in Rice

    46.Visualized Protein Polymorphisms in Leaf Sheaths and Roots of Rice Assessed

    by 2-DE Analysis

    47.Whole-Gen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a Rice Grain Shape Mutant,gs9-1

    48.A Missense Mutation in Large Grain Size l Increases Grain Size and Enhances Cold Tolerance in Rice

    附录:厦门大学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室主要成果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烟草生产技术
牟劲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国产白肋烟种质、生产及加工关键技术
杨春雷;周骏;杨锦鹏;舒俊生;黄朝章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乳 : 产销信息评价与技术研究 了解掌握我国优质乳产业的一手信息的可参考的模式
张帅 著;杨祯妮;徐伟平;王昕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提问促思考:学生深度参与学习
[美]杰姬·阿克里·沃尔什 (美)贝丝·丹克特·萨特斯 著;车燕虹 吴新静 于冬梅 译;盛群力 校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管理
徐红涛 著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丛书/中原科普书系
陈付英、汪一平、朱进华 编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提问助讨论:能言、善听和乐思
[美]贝丝·丹克特·萨特斯 著;盛群力 编;潘迪妮 译;[美]杰姬·阿克里·沃尔什;朱秋禹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饲用牧草栽培与利用
王凤梧 编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上海市农民科技教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牧草标准化生产技术/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丛书/中原科普书系
冯长松闫祥洲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牛肉生产与品质评鉴
李艳玲 著
优质早籼稻育种与遗传研究
优质护理服务规范操作与考评指导(第3版)
王丽芹、张燕、孟萌、于梅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