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不过我懂你

最爱不过我懂你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2022-10
版次: 1
ISBN: 9787521747775
定价: 6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6页
字数: 210千字
分类: 生活
22人买过
  •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产生这些困惑:
      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与我沟通?
      “快乐童年”和“优秀成才”真的不能兼得吗?
      在“爱孩子”与“管孩子”之间,如何把握合适的度?
      新时代的父母是面临很大压力的一代父母。各种教养子女的方法和信息随处可见,我们却很容易陷入育儿矛盾和焦虑中。
      面对这矛盾和问题,父母需要真正读懂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是拥有自己思想的独立个体,我们需要理解、接纳并支持他,最终帮助他成为他自己。
      “共情”一词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式走进了家长的视野,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其看作一种优化亲子关系的途径。伍新春教授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共情陪伴”理论,结合理论与实践,将共情陪伴提炼为“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积极回应”“正向鼓励”四个层次。另外,作者针对这四个层次,提出了“三环五步法”,帮助家长通过“停、看、听、说、做”五个步骤,将共情陪伴融入日常养育过程。
      经过长达10多年的实践,作者结合在全国3000多所学校和近10万个家庭中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学习并应用共情陪伴,将爱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 前? 言

    第一部分 

    共情陪伴为何重要 

    第一章? 每一位父母,都曾迷惘焦虑过 003

    焦虑—当今父母的共有情绪 003

    哪些因素引发了育儿焦虑 004

    过度焦虑让我们迷失 014

    第二章?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懂共情陪伴 025

    从共情到共情陪伴 025

    共情陪伴 vs 其他教养方式 028

    共情陪伴的脑神经基础 034

    第二部分 

    走进共情陪伴 

    第三章? 共情陪伴的四个层次 045

    换位思考—认知共情,看到孩子的世界 046

    感同身受—情绪共情,体验孩子的感受 061

    积极回应—行为共情,温暖孩子的内心 076

    正向引导—鼓励期待,促进孩子的成长 085

    第四章? 共情陪伴的“五个步骤” 097

    第一步:停—按下你的暂停键 099

    第二步:看—SAFE 法,帮你真正看见孩子 105

    第三步:听—你的感受我知道 110

    第四步:说—共情回应的三个技巧 125

    第五步:做—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原则 130

    第五章? 共情陪伴的底层逻辑 145

    接纳—爱他,如他所是 146

    真诚—真实,表里如一 158

    信任—相信,相信的力量 166

    第三部分 

    践行共情陪伴,您还可以收获更多 

    第六章? 提升共情效果的七个锦囊 183

    看见自己,更有力量 184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94

    共情不等于共行 203

    你随时可以“停”下来 212

    道歉的力量 222

    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 232

    搭建属于你的养育团队 240

    第七章? 对共情的八大误解 257

    共情会让孩子更脆弱? 257

    共情就是同情吗? 264

    共情的边界—过度共情效果更好吗? 271

    年龄大的孩子共情效果不佳吗? 278

    共情可以马上让孩子平静吗? 286

    为什么我们更容易对消极情绪共情? 293

    对于年龄太小的孩子,很难实现共情吗? 299

    脾气不好的家长共情能力一定弱吗? 306

    第八章? 共情陪伴的力量 315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316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驱力 325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构建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 335

    参考文献 347

    后记 351
  • 内容简介: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产生这些困惑:
      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与我沟通?
      “快乐童年”和“优秀成才”真的不能兼得吗?
      在“爱孩子”与“管孩子”之间,如何把握合适的度?
      新时代的父母是面临很大压力的一代父母。各种教养子女的方法和信息随处可见,我们却很容易陷入育儿矛盾和焦虑中。
      面对这矛盾和问题,父母需要真正读懂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是拥有自己思想的独立个体,我们需要理解、接纳并支持他,最终帮助他成为他自己。
      “共情”一词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式走进了家长的视野,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其看作一种优化亲子关系的途径。伍新春教授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共情陪伴”理论,结合理论与实践,将共情陪伴提炼为“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积极回应”“正向鼓励”四个层次。另外,作者针对这四个层次,提出了“三环五步法”,帮助家长通过“停、看、听、说、做”五个步骤,将共情陪伴融入日常养育过程。
      经过长达10多年的实践,作者结合在全国3000多所学校和近10万个家庭中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学习并应用共情陪伴,将爱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
  •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共情陪伴为何重要 

    第一章? 每一位父母,都曾迷惘焦虑过 003

    焦虑—当今父母的共有情绪 003

    哪些因素引发了育儿焦虑 004

    过度焦虑让我们迷失 014

    第二章?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懂共情陪伴 025

    从共情到共情陪伴 025

    共情陪伴 vs 其他教养方式 028

    共情陪伴的脑神经基础 034

    第二部分 

    走进共情陪伴 

    第三章? 共情陪伴的四个层次 045

    换位思考—认知共情,看到孩子的世界 046

    感同身受—情绪共情,体验孩子的感受 061

    积极回应—行为共情,温暖孩子的内心 076

    正向引导—鼓励期待,促进孩子的成长 085

    第四章? 共情陪伴的“五个步骤” 097

    第一步:停—按下你的暂停键 099

    第二步:看—SAFE 法,帮你真正看见孩子 105

    第三步:听—你的感受我知道 110

    第四步:说—共情回应的三个技巧 125

    第五步:做—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原则 130

    第五章? 共情陪伴的底层逻辑 145

    接纳—爱他,如他所是 146

    真诚—真实,表里如一 158

    信任—相信,相信的力量 166

    第三部分 

    践行共情陪伴,您还可以收获更多 

    第六章? 提升共情效果的七个锦囊 183

    看见自己,更有力量 184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94

    共情不等于共行 203

    你随时可以“停”下来 212

    道歉的力量 222

    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 232

    搭建属于你的养育团队 240

    第七章? 对共情的八大误解 257

    共情会让孩子更脆弱? 257

    共情就是同情吗? 264

    共情的边界—过度共情效果更好吗? 271

    年龄大的孩子共情效果不佳吗? 278

    共情可以马上让孩子平静吗? 286

    为什么我们更容易对消极情绪共情? 293

    对于年龄太小的孩子,很难实现共情吗? 299

    脾气不好的家长共情能力一定弱吗? 306

    第八章? 共情陪伴的力量 315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316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驱力 325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构建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 335

    参考文献 347

    后记 351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最爱不过我懂你
中学生心理辅导(第2版)
伍新春 臧伟伟
最爱不过我懂你
高等教育心理学
伍新春、程亚华、张斌贤 编
最爱不过我懂你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3版)
伍新春、张军 编
最爱不过我懂你
生涯教育(高二)
伍新春、白茹 编
最爱不过我懂你
生涯教育(高一)
伍新春、倪竞 编
最爱不过我懂你
201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伍新春 编
最爱不过我懂你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幼儿园
伍新春 主编
最爱不过我懂你
中学生心理辅导
伍新春 主编
最爱不过我懂你
2010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伍新春、张天雪 著
最爱不过我懂你
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师职业能力测验教育理论综合(通用版)
伍新春、张军 编
最爱不过我懂你
中职心理健康阳光教育学生用书
伍新春 编
最爱不过我懂你
高等教育心理学
伍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