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出版社: 巴蜀书社
2021-11
版次: 1
ISBN: 9787553115801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5页
分类: 社会文化
  • 该书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文集,本书为第十八辑。书稿收入论文二十五篇,涉及岷江流域文化研究、四川地方文化研究、地方文化与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研究综述与述评、口述历史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岷江流域2019年度考古工作、“嘉州画派”、谪黔之史迹、台湾地区池王爷的来历及其信仰、老观灯戏、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传承、日本近代以来扬雄研究、《唐诗接受史论稿》等。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是四川省教育厅和西华大学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繁荣学术文化共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它集地方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保护与开发于一体,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保护文化资源与开发文化资源相结合,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与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相结合,研究学术、传承文明,致力于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努力建立文化研究―资源保护―应用开发三位一体的研究格局,为构建和谐四川和建设文化强省做贡献。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目录
    ・岷江流域文化研究・
    岷江流域2019年度考古工作撷英陈剑()
    论“成都”之名彰显秦统一战略与蜀人支持祖国统一
    ――九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统一古蜀后李殿元()
    唐诗对成都魅像塑造的类型探析
    谢天开()
    ・四川地方文化研究・
    乡情、义举与秩序:清代重庆移民会馆与地方公益事业研究赖锐()
    吴虞的报刊阅读实践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展演
    许高勇邱宜()
    论“嘉州画派”的存在问题
    吴胜景()
    遂宁古代著述考录(上)
    胡传淮()
    ・地方文化与文化中国・
    陈鹏飞生平著述考
    ――兼论永川陈少南墓真伪
    朱学博()
    谪黔之史迹文踪
    张克伟()
    民间文献中的事迹与意图
    ――以大余县杨梅村《王氏族谱》为例
    王剑波()
    民初剪辫风潮与民众的多种面相的反应
    黄静()
    台湾地区池王爷的来历及其信仰的演变
    谢贵文()
    从文献到文本:地方文庙研究的新路径
    ――以重新书写甘肃武威文庙历史为例
    刘涛()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生机盎然传承八代人
    ――川北王皮影传承掠影
    王扶民()
    扎根大山深处徐家坚守灯艺
    侯开良()
    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壮语为例
    林超琴黄民理()
    论云南富源丧葬歌谣的文化内涵
    刘蓉()
    ・研究综述与述评・
    《周易》君子品格及其实现途径的研究综述
    蔡里蒙()
    日本近代以来的扬雄研究回顾与思考
    苏德()
    21世纪杜甫诗歌语言研究综述
    蔡h()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方“社火”民俗研究综述
    汪晓琴()
    “城市地方学”研究的新成果
    ――评何一民、王苹教授主编《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
    刘朋乐()
    别样的“文军西征”与“边疆再造”
    ――评汪洪亮《抗战建国与边疆学术: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
    封磊()
    依文献而发微,研唐诗以传承
    ――读沈文凡先生《唐诗接受史论稿》
    袁茹()
    ・口述历史・
    由随军北伐到共办《新民报》的经历
    何宁整理罗承烈口述()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稿约()
    著作权使用声明
  • 内容简介:
    该书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文集,本书为第十八辑。书稿收入论文二十五篇,涉及岷江流域文化研究、四川地方文化研究、地方文化与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研究综述与述评、口述历史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岷江流域2019年度考古工作、“嘉州画派”、谪黔之史迹、台湾地区池王爷的来历及其信仰、老观灯戏、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传承、日本近代以来扬雄研究、《唐诗接受史论稿》等。
  • 作者简介: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是四川省教育厅和西华大学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繁荣学术文化共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它集地方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保护与开发于一体,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保护文化资源与开发文化资源相结合,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与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相结合,研究学术、传承文明,致力于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努力建立文化研究―资源保护―应用开发三位一体的研究格局,为构建和谐四川和建设文化强省做贡献。
  • 目录: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目录
    ・岷江流域文化研究・
    岷江流域2019年度考古工作撷英陈剑()
    论“成都”之名彰显秦统一战略与蜀人支持祖国统一
    ――九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统一古蜀后李殿元()
    唐诗对成都魅像塑造的类型探析
    谢天开()
    ・四川地方文化研究・
    乡情、义举与秩序:清代重庆移民会馆与地方公益事业研究赖锐()
    吴虞的报刊阅读实践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展演
    许高勇邱宜()
    论“嘉州画派”的存在问题
    吴胜景()
    遂宁古代著述考录(上)
    胡传淮()
    ・地方文化与文化中国・
    陈鹏飞生平著述考
    ――兼论永川陈少南墓真伪
    朱学博()
    谪黔之史迹文踪
    张克伟()
    民间文献中的事迹与意图
    ――以大余县杨梅村《王氏族谱》为例
    王剑波()
    民初剪辫风潮与民众的多种面相的反应
    黄静()
    台湾地区池王爷的来历及其信仰的演变
    谢贵文()
    从文献到文本:地方文庙研究的新路径
    ――以重新书写甘肃武威文庙历史为例
    刘涛()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生机盎然传承八代人
    ――川北王皮影传承掠影
    王扶民()
    扎根大山深处徐家坚守灯艺
    侯开良()
    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壮语为例
    林超琴黄民理()
    论云南富源丧葬歌谣的文化内涵
    刘蓉()
    ・研究综述与述评・
    《周易》君子品格及其实现途径的研究综述
    蔡里蒙()
    日本近代以来的扬雄研究回顾与思考
    苏德()
    21世纪杜甫诗歌语言研究综述
    蔡h()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方“社火”民俗研究综述
    汪晓琴()
    “城市地方学”研究的新成果
    ――评何一民、王苹教授主编《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
    刘朋乐()
    别样的“文军西征”与“边疆再造”
    ――评汪洪亮《抗战建国与边疆学术: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
    封磊()
    依文献而发微,研唐诗以传承
    ――读沈文凡先生《唐诗接受史论稿》
    袁茹()
    ・口述历史・
    由随军北伐到共办《新民报》的经历
    何宁整理罗承烈口述()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稿约()
    著作权使用声明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蜀学(第20辑)
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编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七辑)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著;潘殊闲 编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蜀学(第十八辑)
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著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六辑)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编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蜀学(第十六辑)
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编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四辑)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编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蜀学(第十五辑)
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编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蜀學(第十四輯)
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學研究中心 编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滑稽可笑的偷钟人(经典美绘注音版)/小豆子彩书坊国学启蒙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都江堰市档案馆(局)、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著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文学卷)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都江堰市档案馆(局)、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著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13辑)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编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八辑)
蜀学
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