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5
ISBN: 9787532595525
定价: 49.00
装帧: 其他
分类: 宗教
59人买过
  •     本书由《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两种著作组成,前者为印度大乘佛教最重要的论典之一,是大乘空宗的主要理论来源。后者为中国佛教祖师阐释空宗思想的重要成果,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经过王永元居士的深入释读,读者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大乘空宗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修学法门。   王永元(1917.10.21-2011.10.21),江苏常熟人,著名佛教居士,曾任上海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上海佛学院、福建佛学院教师。王老仅受过三年私塾教育。后任苏州灵岩山寺方丈妙真法师文书,协助处理各项事务。20世纪40至50年代,在上海参与《弘化月刊》的编辑工作。60年代,曾协助时任上海佛教协会会长持松法师、副会长苇舫法师参与《辞海》佛教词条的编写工作。1985年经上海市佛教协会第五届代表会议选为佛教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授予“从事宗教工作三十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荣誉证书。1991-1995年,参与《上海宗教志?佛教篇》主要内容的资料搜集与编写工作。著有《净土文十八篇》《中论五百偈简释》《天台宗纲要》《开启智慧之门》等,曾以钝根凡夫、阿痴、同尘等笔名在《弘化月刊》《法音》《上海佛教》等发表文章上百篇,并且常年坚持宣讲佛教经论著作。  中论五百偈简释 
    序3 
    观因缘品第一(凡十六偈)4 
    观去来品第二(凡二十五偈)13 
    观六情品第三(凡八偈)22 
    观五阴品第四(凡九偈)26 
    观六种品第五(凡八偈)30 
    观染染者品第六(凡十偈)34 
    观三相品第七(凡三十五偈)38 
    观作作者品第八(凡十二偈)51 
    观本住品第九(凡十二偈)55 
    观燃可燃品第十(凡十六偈)59 
    观本际品第十一(凡八偈)65 
    观苦品第十二(凡十偈)68 
    观行品第十三(凡九偈)71 
    观合品第十四(凡八偈)75 
    观有无品第十五(凡十一偈)78 
    观缚解品第十六(凡十偈)82 
    观业品第十七(凡三十三偈)86 
    观法品第十八(凡十二偈)96 
    观时品第十九(凡六偈)101 
    观因果品第二十(凡二十四偈)104 
    观成坏品第二十一(凡二十偈)110 
    观如来品第二十二(凡十六偈)116 
    观颠倒品第二十三(凡二十四偈)122 
    观四谛品第二十四(凡四十偈)130 
    观涅品第二十五(凡二十四偈)141 
    观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凡九偈)148 
    观邪见品第二十七(凡三十一偈)152 
    肇论释义 
    序163 
    释《宗本义》166 
    释《物不迁论》172 
    释《不真空论》191 
    释《般若无知论》208 
    释《答刘遗民书》237 
    释《涅无名论》(上)269 
    释《涅无名论》(下)303 
    附记333 

  •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两种著作组成,前者为印度大乘佛教最重要的论典之一,是大乘空宗的主要理论来源。后者为中国佛教祖师阐释空宗思想的重要成果,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经过王永元居士的深入释读,读者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大乘空宗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修学法门。
  • 作者简介:
      王永元(1917.10.21-2011.10.21),江苏常熟人,著名佛教居士,曾任上海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上海佛学院、福建佛学院教师。王老仅受过三年私塾教育。后任苏州灵岩山寺方丈妙真法师文书,协助处理各项事务。20世纪40至50年代,在上海参与《弘化月刊》的编辑工作。60年代,曾协助时任上海佛教协会会长持松法师、副会长苇舫法师参与《辞海》佛教词条的编写工作。1985年经上海市佛教协会第五届代表会议选为佛教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授予“从事宗教工作三十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荣誉证书。1991-1995年,参与《上海宗教志?佛教篇》主要内容的资料搜集与编写工作。著有《净土文十八篇》《中论五百偈简释》《天台宗纲要》《开启智慧之门》等,曾以钝根凡夫、阿痴、同尘等笔名在《弘化月刊》《法音》《上海佛教》等发表文章上百篇,并且常年坚持宣讲佛教经论著作。 
  • 目录:
    中论五百偈简释 
    序3 
    观因缘品第一(凡十六偈)4 
    观去来品第二(凡二十五偈)13 
    观六情品第三(凡八偈)22 
    观五阴品第四(凡九偈)26 
    观六种品第五(凡八偈)30 
    观染染者品第六(凡十偈)34 
    观三相品第七(凡三十五偈)38 
    观作作者品第八(凡十二偈)51 
    观本住品第九(凡十二偈)55 
    观燃可燃品第十(凡十六偈)59 
    观本际品第十一(凡八偈)65 
    观苦品第十二(凡十偈)68 
    观行品第十三(凡九偈)71 
    观合品第十四(凡八偈)75 
    观有无品第十五(凡十一偈)78 
    观缚解品第十六(凡十偈)82 
    观业品第十七(凡三十三偈)86 
    观法品第十八(凡十二偈)96 
    观时品第十九(凡六偈)101 
    观因果品第二十(凡二十四偈)104 
    观成坏品第二十一(凡二十偈)110 
    观如来品第二十二(凡十六偈)116 
    观颠倒品第二十三(凡二十四偈)122 
    观四谛品第二十四(凡四十偈)130 
    观涅品第二十五(凡二十四偈)141 
    观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凡九偈)148 
    观邪见品第二十七(凡三十一偈)152 
    肇论释义 
    序163 
    释《宗本义》166 
    释《物不迁论》172 
    释《不真空论》191 
    释《般若无知论》208 
    释《答刘遗民书》237 
    释《涅无名论》(上)269 
    释《涅无名论》(下)303 
    附记333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全二册)
[隋]吉藏 疏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史家亮 著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论讲记
王孺童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论讲义
理净 著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论述义
王孺童 著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论释·显句论
月称菩萨 著;索达吉 译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论释
[清]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索达吉 译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论
韩廷杰 著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論解詁:新編諸子集成續編
[魏]徐干 著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论析义
李润生 著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中论颂:梵藏汉合校 • 导读 • 译注
叶少勇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楞严大意/佛典新读
王永元 著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教观纲宗略释(外三种)(佛典新读)
王永元 著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楞伽经释要
王永元 著
中论五百偈简释;肇论释义(佛典新读)
教观心诠王永元佛学著作集(套装全三册)
王永元 著;李舜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