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质量课堂中数学任务的比较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国际比较研究丛书)

中美高质量课堂中数学任务的比较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国际比较研究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10
版次: 1
ISBN: 9787544492744
定价: 3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5人买过
  • 本书关注课堂中数学任务本身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并以此去比较中美课堂教学的差异。以中美两国的实际数学课堂录像为研究对象,各自选取相对质量比较高的15节课堂录像,利用量表对课堂任务编码量化,从课堂中使用的数学任务的特征、基于任务的课堂结构特征及差异、任务实施中认知水平变化及其变化因素异同、任务实施中师生对课堂交流的责任四个方面比较研究,得到两国相对高质量的常态数学课堂的异同点、各自的优缺点,为我国的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邵珍红,1980年生,河南人。北京景山学校数学教师,北京市东城区骨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范德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及比较教育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数学教育学报》《现代中小学教育》《数学通报》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在北京市举办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得奖项,多次在北京市和东城区的市级和区级公开课比赛中获奖,多次在北京市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中做示范课。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

    第二节 研究问题……………………………………………………………… 5

    第三节 研究意义……………………………………………………………… 6

    第四节 关键概念的界定…………………………………………………… 8

    第二章 研究综述………………………………………………………………… 12

    第一节 数学任务研究综述………………………………………………… 12

    第二节 课堂教学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16

    第三节 文献综述小结……………………………………………………… 25

    第三章 研究设计………………………………………………………………… 27

    第一节 研究对象…………………………………………………………… 27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9

    第三节 研究工具…………………………………………………………… 32

    第四节 研究流程…………………………………………………………… 39

    第四章 中美课堂中数学任务特征比较研究…………………………………… 40

    第一节 任务中“实际生活”背景知识使用的比较……………………… 41

    第二节 数学任务表现形式的比较………………………………………… 51

    第三节 任务认知水平的比较……………………………………………… 56

    第五章 基于任务实施的中美课堂结构比较…………………………………… 69

    第一节 编码设计…………………………………………………………… 69

    第二节 数据统计及特点分析……………………………………………… 74

    第六章 中美数学课堂数学任务的实施比较研究(一)

    ——任务认知水平的变化的比较研究………………………………… 105

    第一节 编码设计…………………………………………………………… 105

    第二节 中国数学课堂任务执行中认知水平的变化……………………… 111

    第三节 美国数学课堂任务执行中认知水平的变化……………………… 119

    第四节 中美数学课堂任务执行中认知水平变化的比较………………… 127

    第七章 中美数学课堂数学任务的实施比较研究(二)

    ——课堂数学交流的责任……………………………………………… 137

    第一节 编码体系…………………………………………………………… 137

    第二节 中美课堂对学习共同体建立的贡献的比较……………………… 140

    第三节 中美课堂对高效交流的贡献的比较……………………………… 143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147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47

    第二节 思考与启示………………………………………………………… 151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 155

    第四节 研究展望…………………………………………………………… 155

    参考文献…………………………………………………………………………… 157

    后记………………………………………………………………………………… 168
  •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课堂中数学任务本身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并以此去比较中美课堂教学的差异。以中美两国的实际数学课堂录像为研究对象,各自选取相对质量比较高的15节课堂录像,利用量表对课堂任务编码量化,从课堂中使用的数学任务的特征、基于任务的课堂结构特征及差异、任务实施中认知水平变化及其变化因素异同、任务实施中师生对课堂交流的责任四个方面比较研究,得到两国相对高质量的常态数学课堂的异同点、各自的优缺点,为我国的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作者简介:
    邵珍红,1980年生,河南人。北京景山学校数学教师,北京市东城区骨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范德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及比较教育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数学教育学报》《现代中小学教育》《数学通报》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在北京市举办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得奖项,多次在北京市和东城区的市级和区级公开课比赛中获奖,多次在北京市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中做示范课。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

    第二节 研究问题……………………………………………………………… 5

    第三节 研究意义……………………………………………………………… 6

    第四节 关键概念的界定…………………………………………………… 8

    第二章 研究综述………………………………………………………………… 12

    第一节 数学任务研究综述………………………………………………… 12

    第二节 课堂教学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16

    第三节 文献综述小结……………………………………………………… 25

    第三章 研究设计………………………………………………………………… 27

    第一节 研究对象…………………………………………………………… 27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9

    第三节 研究工具…………………………………………………………… 32

    第四节 研究流程…………………………………………………………… 39

    第四章 中美课堂中数学任务特征比较研究…………………………………… 40

    第一节 任务中“实际生活”背景知识使用的比较……………………… 41

    第二节 数学任务表现形式的比较………………………………………… 51

    第三节 任务认知水平的比较……………………………………………… 56

    第五章 基于任务实施的中美课堂结构比较…………………………………… 69

    第一节 编码设计…………………………………………………………… 69

    第二节 数据统计及特点分析……………………………………………… 74

    第六章 中美数学课堂数学任务的实施比较研究(一)

    ——任务认知水平的变化的比较研究………………………………… 105

    第一节 编码设计…………………………………………………………… 105

    第二节 中国数学课堂任务执行中认知水平的变化……………………… 111

    第三节 美国数学课堂任务执行中认知水平的变化……………………… 119

    第四节 中美数学课堂任务执行中认知水平变化的比较………………… 127

    第七章 中美数学课堂数学任务的实施比较研究(二)

    ——课堂数学交流的责任……………………………………………… 137

    第一节 编码体系…………………………………………………………… 137

    第二节 中美课堂对学习共同体建立的贡献的比较……………………… 140

    第三节 中美课堂对高效交流的贡献的比较……………………………… 143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147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47

    第二节 思考与启示………………………………………………………… 151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 155

    第四节 研究展望…………………………………………………………… 155

    参考文献…………………………………………………………………………… 157

    后记………………………………………………………………………………… 168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