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日] ,
2023-04
版次: 1
ISBN: 9787308233989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0页
字数: 192.000千字
分类: 经济
20人买过
  • 当代日本文化的消费群体遍布全球。从流行乐到二次元,从奢侈品到御宅族,越来越多在世界各地的人在受到日本生产的文化的影响。但这些文化现象是从哪里发源的?又是在何时诞生的呢?
      
       本书即把当代日本文化的重大转型定位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繁荣时期。作者认为,日本80年代的特征,即所谓的“泡沫经济文化”,就是一种“超越性”消失之后产生的文化,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在价值观被经济化和世俗化之后的产物。本书讨论了泡沫经济文化从发端到繁荣再到转型的过程,着眼于其前后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出色且令人信服的论证,令人茅塞顿开。
      
       书中不仅是一部出色的社会学与文化学著作,它还包含了大量大众文化的有趣实例,从奢侈品和流行音乐、时装杂志,到电视剧、搞笑艺人文化,可谓包罗万象,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作品。 原宏之

    日本明治学院大学教授,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博士,专研法国与日本思想史和媒体理论。著有《表象媒体讲义(正义篇)》,《话语分析:交际思考的转换》等多部学术专著。 001  序章 超越的消失——80年代历史的相位

    001  平板化(flat)社会

    006  “80年代”的神话

    011  “80年代”的前与后

     

    019  第1章 原宿——“80年代”年轻一代的狂欢空间

    020  “竹之子族”的出现

    023  NHK《原宿24小时》——“巴里巴里”的身份认同

    026  “摇滚一族”身份的意义

    028  学校工厂中的腐烂的橘子

    029  “不良”的社会方言

    031  原宿“场域”的复数性以及语言使用的关系

    033  从人称代词来看《原宿24小时》的视点

    036  学校化社会的中心及边缘

     

    039  第二章 “泡沫经济文化”的预兆——“80年代”年轻一代的组成

    042  80年代这一历史事实

    045  MTV的出现

    049  媒体制造的流行(Popeye)

    053  被排除的“青春”

     

    058  第三章 “现在,就是这里!”的斗争——80年代的“中心和边缘”

    058  走向“泡沫经济文化”

    061  70年代的情人节和1988年的圣诞老人

    062  “泡沫经济文化”的精神史背景

    064  “学校化社会”的到来

    066  从“癖坏感”到“卡哇伊”

    068  “中心”的共同幻想及媒体的言论

    077  媒体、技术的急速发展

    079  “现在,就是这里!”的战斗

    082  “中心”的平板化

    083  非日常的日常化

    086  平板与公共空间

    087  人格解体征的时代

     

    091  第四章 “泡沫经济文化”的幸福探索——“御宅族”与“涩谷休闲风”的分水岭

    092  “泡沫经济文化”是什么?

    094  80年代的媒体(电脑、CD……)

    102  全民时尚意识

    106  泡沫经济带来的时尚激变

    108  “进口商品”终于解禁

    111  新兴消费层:学生

    114  学生消费的形式:“信用”财产

    116  80年代的学生创业

    119  “泡沫经济文化”的低技术性

    122  回顾“泡沫经济文化”的真实情况

    125  “御宅族”与“涩谷休闲风”的分水岭

     

    127  第五章 电视剧的变化——都市的背景音乐、城市的诉说

    128  “后台花絮”时代的电视剧

    130  直到《长不齐的苹果们》出现为止的社会

    132  《长不齐的苹果们》的主张

    134  偶像剧的分析:《男女7人夏物语》

    137  电视剧反映的时代感

    140  对话的原理(《长不齐的苹果们》)

    141  影像的叙事

    144  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挑战

    148  作为中心与边缘的叙事

     

    150  第六章 “没意思就不叫电视了!”——“隧道二人组”和富士电视台的时代

    151  从小猫俱乐部到小泉今日子(历史被改写了)

    152  消失的80年代西洋音乐

    154  富士电视台的文化

    157  “隧道二人组”流派

    159  《富士夜未眠》的出道

    162  后来的“隧道二人组”

    164  “道隧”的仪式性

     

    169  终章 压抑中的解放——作为“战后终结”的80年代

    169  小确幸

    170  80年代论的尝试

    173  2006年的“昭和”

     

    178  读懂80年代的关键词

     

    189  80年代年表

     

    217  后 记
  • 内容简介:
    当代日本文化的消费群体遍布全球。从流行乐到二次元,从奢侈品到御宅族,越来越多在世界各地的人在受到日本生产的文化的影响。但这些文化现象是从哪里发源的?又是在何时诞生的呢?
      
       本书即把当代日本文化的重大转型定位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繁荣时期。作者认为,日本80年代的特征,即所谓的“泡沫经济文化”,就是一种“超越性”消失之后产生的文化,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在价值观被经济化和世俗化之后的产物。本书讨论了泡沫经济文化从发端到繁荣再到转型的过程,着眼于其前后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出色且令人信服的论证,令人茅塞顿开。
      
       书中不仅是一部出色的社会学与文化学著作,它还包含了大量大众文化的有趣实例,从奢侈品和流行音乐、时装杂志,到电视剧、搞笑艺人文化,可谓包罗万象,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作品。
  • 作者简介:
    原宏之

    日本明治学院大学教授,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博士,专研法国与日本思想史和媒体理论。著有《表象媒体讲义(正义篇)》,《话语分析:交际思考的转换》等多部学术专著。
  • 目录:
    001  序章 超越的消失——80年代历史的相位

    001  平板化(flat)社会

    006  “80年代”的神话

    011  “80年代”的前与后

     

    019  第1章 原宿——“80年代”年轻一代的狂欢空间

    020  “竹之子族”的出现

    023  NHK《原宿24小时》——“巴里巴里”的身份认同

    026  “摇滚一族”身份的意义

    028  学校工厂中的腐烂的橘子

    029  “不良”的社会方言

    031  原宿“场域”的复数性以及语言使用的关系

    033  从人称代词来看《原宿24小时》的视点

    036  学校化社会的中心及边缘

     

    039  第二章 “泡沫经济文化”的预兆——“80年代”年轻一代的组成

    042  80年代这一历史事实

    045  MTV的出现

    049  媒体制造的流行(Popeye)

    053  被排除的“青春”

     

    058  第三章 “现在,就是这里!”的斗争——80年代的“中心和边缘”

    058  走向“泡沫经济文化”

    061  70年代的情人节和1988年的圣诞老人

    062  “泡沫经济文化”的精神史背景

    064  “学校化社会”的到来

    066  从“癖坏感”到“卡哇伊”

    068  “中心”的共同幻想及媒体的言论

    077  媒体、技术的急速发展

    079  “现在,就是这里!”的战斗

    082  “中心”的平板化

    083  非日常的日常化

    086  平板与公共空间

    087  人格解体征的时代

     

    091  第四章 “泡沫经济文化”的幸福探索——“御宅族”与“涩谷休闲风”的分水岭

    092  “泡沫经济文化”是什么?

    094  80年代的媒体(电脑、CD……)

    102  全民时尚意识

    106  泡沫经济带来的时尚激变

    108  “进口商品”终于解禁

    111  新兴消费层:学生

    114  学生消费的形式:“信用”财产

    116  80年代的学生创业

    119  “泡沫经济文化”的低技术性

    122  回顾“泡沫经济文化”的真实情况

    125  “御宅族”与“涩谷休闲风”的分水岭

     

    127  第五章 电视剧的变化——都市的背景音乐、城市的诉说

    128  “后台花絮”时代的电视剧

    130  直到《长不齐的苹果们》出现为止的社会

    132  《长不齐的苹果们》的主张

    134  偶像剧的分析:《男女7人夏物语》

    137  电视剧反映的时代感

    140  对话的原理(《长不齐的苹果们》)

    141  影像的叙事

    144  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挑战

    148  作为中心与边缘的叙事

     

    150  第六章 “没意思就不叫电视了!”——“隧道二人组”和富士电视台的时代

    151  从小猫俱乐部到小泉今日子(历史被改写了)

    152  消失的80年代西洋音乐

    154  富士电视台的文化

    157  “隧道二人组”流派

    159  《富士夜未眠》的出道

    162  后来的“隧道二人组”

    164  “道隧”的仪式性

     

    169  终章 压抑中的解放——作为“战后终结”的80年代

    169  小确幸

    170  80年代论的尝试

    173  2006年的“昭和”

     

    178  读懂80年代的关键词

     

    189  80年代年表

     

    217  后 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轴使用手册 损伤预防 疼痛缓解与肌肉放松
人邮体育编写组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混凝土材料特性与工程应用
王新泉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提取技术(上)韩桂洪著
韩桂洪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轴训练全书 精编视频学习版
赵芮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镍――制造、性能和应用
钟发平 著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混凝土泡沫剂生产与应用技术
闫振甲;何艳君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5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编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镍——制造、性能和应用
钟发平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逃生:技术进步与科技投资简史(原书第2版)
阿拉斯戴尔·奈恩(Alasdair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混凝土路用工程特性
范公俊、许欣、刘鑫、高勇、洪宝宁 著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时代:日本迷失的原点
[日]永野健二
泡沫经济文化:80年代的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本书读懂当代日本)
泡沫边界:亚当 诺依曼与WeWork帝国
一文林 译者;[美]艾略特·布朗 (美)莫琳·法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