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格义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5
版次: 1
ISBN: 9787518810826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435页
分类: 宗教
8人买过
  • 本书主要运用文献学、训诂学、哲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佛教“格义”在中国佛教史及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格义”作为以中国文化为主体、成功融会异质文明的典范,在当时吸收印度佛教文化有益的部分,丰富、完善中国文化的思想内容和话语体系,其目的在于超越“格义”,建立中国佛教语言哲学体系。 唐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佛教思想史、佛教文献学、佛教语言学、佛教图像学、训诂学、比较文学研究。出版专著《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道行般若经)“格义”研究》,合著《魏晋南北朝女性佛教信仰研究》。在《中国宗教》《中国佛学》《佛学研究》《贵州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导言
    第一章  佛教“格义”辨析
      第一节  “格”义溯源
      第二节  佛教“格义”的确立
      第三节  “格义”或为佛教“义疏”之初形
    第二章  佛典翻译对“格义”的影响
      第一节  佛典翻译中“格义”的使用
      第二节  佛典翻译、传播中人的因素对“格义”的影响
    第三章  “格义”与三教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格义”视域下佛摄儒道
      第二节  “格义”视域下疑伪经举隅
    第四章  “格义”两例
      第一节  “格义”视角下“五蕴”对“五阴”的替代
      第二节  “格义”视域下佛教伦理观的构建――以“慈”对“爱”的融会为例
    结语格义――本土话语体系融摄异质文明的典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运用文献学、训诂学、哲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佛教“格义”在中国佛教史及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格义”作为以中国文化为主体、成功融会异质文明的典范,在当时吸收印度佛教文化有益的部分,丰富、完善中国文化的思想内容和话语体系,其目的在于超越“格义”,建立中国佛教语言哲学体系。
  • 作者简介:
    唐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佛教思想史、佛教文献学、佛教语言学、佛教图像学、训诂学、比较文学研究。出版专著《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道行般若经)“格义”研究》,合著《魏晋南北朝女性佛教信仰研究》。在《中国宗教》《中国佛学》《佛学研究》《贵州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佛教“格义”辨析
      第一节  “格”义溯源
      第二节  佛教“格义”的确立
      第三节  “格义”或为佛教“义疏”之初形
    第二章  佛典翻译对“格义”的影响
      第一节  佛典翻译中“格义”的使用
      第二节  佛典翻译、传播中人的因素对“格义”的影响
    第三章  “格义”与三教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格义”视域下佛摄儒道
      第二节  “格义”视域下疑伪经举隅
    第四章  “格义”两例
      第一节  “格义”视角下“五蕴”对“五阴”的替代
      第二节  “格义”视域下佛教伦理观的构建――以“慈”对“爱”的融会为例
    结语格义――本土话语体系融摄异质文明的典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义学研究(第3辑)
周贵华 编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与民俗(第3辑)/佛教中国化研究系列/普贤文库
段玉明 编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史六讲(“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
王邦维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摄
吴小丽 著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文化十八讲
孙英刚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义学(基于佛教本位的学问)
周贵华 著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文化研究(第七辑)
洪修平 著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与宋代笔记小说
李华云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圣地文化巡礼(精)
宸韧祦 编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影响下的敦煌文学(敦煌研究院学术文库)
王志鹏 著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经典释义(共2册)
翟艳春、张庆华 译
佛教格义研究
佛教文化与人文关怀
吴小丽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佛教格义研究
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唐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