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意识形态:从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生成(修订版)

诗与意识形态:从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生成(修订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11
版次: 1
ISBN: 9787303233526
定价: 7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3页
字数: 328千字
分类: 文学
39人买过
  • 该书从历史和思想史演变的角度考察了从西周之初到两汉时期诗歌功能的演变轨迹以及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过程,揭示了在这一时期诗歌功能、诗学观念与政治史、思想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周人立国之后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角度阐释了诗歌在当时的重要政治意义。作者认为,西周至春秋之时,诗歌功能是在三种语境中递相转换的。“中篇”阐述了儒家话语系统在周人礼乐文化的基础上生成以及诗歌从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的转换过程。 “下篇”具体考察了汉代士人阶层与君权集团之间“共谋”而建构大一统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过程,并揭示了诗歌在这一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李春青,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专职研究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
  • 内容简介:
    该书从历史和思想史演变的角度考察了从西周之初到两汉时期诗歌功能的演变轨迹以及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过程,揭示了在这一时期诗歌功能、诗学观念与政治史、思想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周人立国之后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角度阐释了诗歌在当时的重要政治意义。作者认为,西周至春秋之时,诗歌功能是在三种语境中递相转换的。“中篇”阐述了儒家话语系统在周人礼乐文化的基础上生成以及诗歌从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的转换过程。 “下篇”具体考察了汉代士人阶层与君权集团之间“共谋”而建构大一统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过程,并揭示了诗歌在这一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 作者简介:
    李春青,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专职研究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