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2-10
版次: 1
ISBN: 9787303270149
定价: 5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2.164页
字数: 1.90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7人买过
  • 本书由著名学者李春青、张海鸥、赵维江担任主编,国内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参与撰写而成,分上中下三册,共11编40章,总字数近200万。本书内容包括宋金元的诗学思想、文章学思想、词曲学思想、书画艺术思想、政治与文艺思想、佛教道教与文学思想、儒学与文艺思想等,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宋金元时期的文艺思想,是国内第一部宋金元贯通的文艺思想史。本书体例独特、视角新颖、结构完整、论述严密,有不少新的学术创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主编介绍

    李春青

    1955年生,北京市人。现任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古代文论和文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文学批评》编委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等。出版学术专著十五部,另有合著、合译、主编著作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专著《诗与意识形态》等曾获教育*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

    张海鸥

    1954年生,河北围场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诗教学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学,写作各体诗歌。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北宋诗学》《水云轩诗词》等著作二十余种,曾获教育*“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华诗词研究院“屈原诗学奖——诗学贡献奖”等。

    赵维江

    1955年生,河北邯郸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教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词学、辽宋金元文学研究,亦从事诗、词、文、联的创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金元词论稿》等著作十几种,论著曾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韵文学会“夏承焘词学奖”二等奖等。

    副主编介绍

    陈博涵

    1981年生,河北曲阳人。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民族文学研究、中国文艺思想研究。 绪  论  宋代士人心态、政治诉求及其对文艺思想之影响  1

    第一节  宋代士人的文化心态  1

    第二节  宋代士人的政治诉求及其对文学观念之影响  30 

    第三节  宋代诗学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  60

    第一编  北宋诗学思想

    第一章  北宋前期的诗学思想  83

    第一节  与宋初“三体”相关的诗学思想  83 

    第二节  仁宗时代复古求新的诗学思想  107 

    第三节  梅尧臣开启“宋调”的诗学思想  115 

    第二章  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诗学思想  125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学思想  125 

    第二节  王安石的诗学思想  138 

    第三节  司马光的诗学思想及《温公续诗话》  144

    第四节  北宋理学五子的诗学思想  153 

    第三章  苏轼、黄庭坚的诗学思想  181

    第一节  苏轼的诗学思想  181 

    第二节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  233

    第四章  北宋“话”体诗学  280

    第一节  刘敛《中山诗话》的诗学思想  281

    第二节  陈师道《后山诗话》的诗学思想  289 

    第三节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的诗学思想  300 

    第四节  惠洪《冷斋夜话》的诗学思想  306 

    第五节  蔡绦《西清诗话》的诗学思想  314

    第六节  许题《彦周诗话》的诗学思想  325

    第二编 南宋、金代诗学思想

    第五章  南宋前期的诗学思想  335

    第一节  南渡诗学思想概览  335

    第二节  张戒《岁寒堂诗话》的诗学思想  343 

    第三节  陆游的诗学思想  350

    第四节  杨万里的诗学思想  358 

    第五节  姜夔的自然诗学  368 

    第六章  南宋后期的诗学思想  374

    第一节  刘克庄的诗学思想  374 

    第二节  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思想  380 

    第三节  刘辰翁的诗学思想  393 

    第七章  金代诗学思想  400

    第一节  朱弁《风月堂诗话》的诗学思想  400 

    第二节  党怀英等五位诗家的诗学思想  414 

    第三节  元好问的诗学思想  428

    第三编  元代诗文思想

    第八章  元初士人的道德践履及其文学观念  447

    第一节  士人地位的提升  447 

    第二节  理学北传与士人的道德践履  452

    第三节  自得而有用的文学观念  472 

    第九章  至元至大德间的诗文思想  487

    第一节  士人的参政热情与士风问题  488 

    第二节  实学与文学思想  505 

    第三节  文学复古与南方观念  525 

    第四节  方回的诗学思想  542 

    第十章  延祐以后诗文思想的演变  561

    第一节  世运迁转与士人心态的变化  562

    第二节  理学与文学思想  578

    第三节  隐逸与文学思想的演变  603 

    第四节  元末诗学的风雅正变  629

    ......

    第十一编  宋代儒学与文学思想?

    第三十七章  宋代儒学的核心范畴及学术旨趣  1789?第一节  “心”在宋代儒学话语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1792 

    第二节  宋儒论“性”的逻辑与旨归  1801 

    第三节  宋代儒学语境中的“诚”  1809 

    第四节  “敬”的含义与意义  1813?第五节  “思”在宋代儒学话语系统中的位置  1817

    第六节  宋代儒学精神之特质  1820

    第三十八章  宋代儒学精神对文学思想的一般影响  1826 

    第一节  从“吟咏情性”到“以意为主”  1826

    第二节  “自得”范畴从宋代儒学向宋代文学思想的转化  1841 

    第三节  从“涵泳”范畴看宋代儒学与宋代文学思想的相通性  1853 

    第三十九章  道学与文学思想(上)  1864

    第一节  “宋初三先生”的文学思想  1866 

    第二节  邵雍的文学思想  1869 

    第三节  周敦颐与二程的文学思想  1875

    第四节  胡寅与吕本中的文学思想  1881

    第四十章  道学与文学思想(中)  1888 

    第四十一章  道学与文学思想(下)  1908

    第一节  象山学派的文学思想  1908

    第二节  朱门后学的文学思想  1924 

    第四十二章  经学与文学思想(上)  1935

    第一节  疑经思潮与宋学建构  1936 

    第二节  经学语境与文艺理论批评  1948 

    第四十三章  经学与文学思想(中)  1985

    第一节《诗经》文学批评  1985 

    第二节《诗经》学文艺思想  2000 

    第三节  “春秋笔法”与宋元文学批评  2017

    第四十四章  经学与文学思想(下)  2025

    第一节  宋代的太极观与文艺本原论  2028 

    第二节 《易》学辩证法与宋代文艺批评  2045 

    第三节 《易》无思与艺术直觉论  2078 

    第四节 《易》象与宋代文艺意象  2099

    参考书目  2127

     
  • 内容简介:
    本书由著名学者李春青、张海鸥、赵维江担任主编,国内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参与撰写而成,分上中下三册,共11编40章,总字数近200万。本书内容包括宋金元的诗学思想、文章学思想、词曲学思想、书画艺术思想、政治与文艺思想、佛教道教与文学思想、儒学与文艺思想等,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宋金元时期的文艺思想,是国内第一部宋金元贯通的文艺思想史。本书体例独特、视角新颖、结构完整、论述严密,有不少新的学术创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 作者简介:
    主编介绍

    李春青

    1955年生,北京市人。现任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古代文论和文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文学批评》编委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等。出版学术专著十五部,另有合著、合译、主编著作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专著《诗与意识形态》等曾获教育*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

    张海鸥

    1954年生,河北围场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诗教学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学,写作各体诗歌。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北宋诗学》《水云轩诗词》等著作二十余种,曾获教育*“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华诗词研究院“屈原诗学奖——诗学贡献奖”等。

    赵维江

    1955年生,河北邯郸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教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词学、辽宋金元文学研究,亦从事诗、词、文、联的创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金元词论稿》等著作十几种,论著曾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韵文学会“夏承焘词学奖”二等奖等。

    副主编介绍

    陈博涵

    1981年生,河北曲阳人。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民族文学研究、中国文艺思想研究。
  • 目录:
    绪  论  宋代士人心态、政治诉求及其对文艺思想之影响  1

    第一节  宋代士人的文化心态  1

    第二节  宋代士人的政治诉求及其对文学观念之影响  30 

    第三节  宋代诗学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  60

    第一编  北宋诗学思想

    第一章  北宋前期的诗学思想  83

    第一节  与宋初“三体”相关的诗学思想  83 

    第二节  仁宗时代复古求新的诗学思想  107 

    第三节  梅尧臣开启“宋调”的诗学思想  115 

    第二章  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诗学思想  125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学思想  125 

    第二节  王安石的诗学思想  138 

    第三节  司马光的诗学思想及《温公续诗话》  144

    第四节  北宋理学五子的诗学思想  153 

    第三章  苏轼、黄庭坚的诗学思想  181

    第一节  苏轼的诗学思想  181 

    第二节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  233

    第四章  北宋“话”体诗学  280

    第一节  刘敛《中山诗话》的诗学思想  281

    第二节  陈师道《后山诗话》的诗学思想  289 

    第三节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的诗学思想  300 

    第四节  惠洪《冷斋夜话》的诗学思想  306 

    第五节  蔡绦《西清诗话》的诗学思想  314

    第六节  许题《彦周诗话》的诗学思想  325

    第二编 南宋、金代诗学思想

    第五章  南宋前期的诗学思想  335

    第一节  南渡诗学思想概览  335

    第二节  张戒《岁寒堂诗话》的诗学思想  343 

    第三节  陆游的诗学思想  350

    第四节  杨万里的诗学思想  358 

    第五节  姜夔的自然诗学  368 

    第六章  南宋后期的诗学思想  374

    第一节  刘克庄的诗学思想  374 

    第二节  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思想  380 

    第三节  刘辰翁的诗学思想  393 

    第七章  金代诗学思想  400

    第一节  朱弁《风月堂诗话》的诗学思想  400 

    第二节  党怀英等五位诗家的诗学思想  414 

    第三节  元好问的诗学思想  428

    第三编  元代诗文思想

    第八章  元初士人的道德践履及其文学观念  447

    第一节  士人地位的提升  447 

    第二节  理学北传与士人的道德践履  452

    第三节  自得而有用的文学观念  472 

    第九章  至元至大德间的诗文思想  487

    第一节  士人的参政热情与士风问题  488 

    第二节  实学与文学思想  505 

    第三节  文学复古与南方观念  525 

    第四节  方回的诗学思想  542 

    第十章  延祐以后诗文思想的演变  561

    第一节  世运迁转与士人心态的变化  562

    第二节  理学与文学思想  578

    第三节  隐逸与文学思想的演变  603 

    第四节  元末诗学的风雅正变  629

    ......

    第十一编  宋代儒学与文学思想?

    第三十七章  宋代儒学的核心范畴及学术旨趣  1789?第一节  “心”在宋代儒学话语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1792 

    第二节  宋儒论“性”的逻辑与旨归  1801 

    第三节  宋代儒学语境中的“诚”  1809 

    第四节  “敬”的含义与意义  1813?第五节  “思”在宋代儒学话语系统中的位置  1817

    第六节  宋代儒学精神之特质  1820

    第三十八章  宋代儒学精神对文学思想的一般影响  1826 

    第一节  从“吟咏情性”到“以意为主”  1826

    第二节  “自得”范畴从宋代儒学向宋代文学思想的转化  1841 

    第三节  从“涵泳”范畴看宋代儒学与宋代文学思想的相通性  1853 

    第三十九章  道学与文学思想(上)  1864

    第一节  “宋初三先生”的文学思想  1866 

    第二节  邵雍的文学思想  1869 

    第三节  周敦颐与二程的文学思想  1875

    第四节  胡寅与吕本中的文学思想  1881

    第四十章  道学与文学思想(中)  1888 

    第四十一章  道学与文学思想(下)  1908

    第一节  象山学派的文学思想  1908

    第二节  朱门后学的文学思想  1924 

    第四十二章  经学与文学思想(上)  1935

    第一节  疑经思潮与宋学建构  1936 

    第二节  经学语境与文艺理论批评  1948 

    第四十三章  经学与文学思想(中)  1985

    第一节《诗经》文学批评  1985 

    第二节《诗经》学文艺思想  2000 

    第三节  “春秋笔法”与宋元文学批评  2017

    第四十四章  经学与文学思想(下)  2025

    第一节  宋代的太极观与文艺本原论  2028 

    第二节 《易》学辩证法与宋代文艺批评  2045 

    第三节 《易》无思与艺术直觉论  2078 

    第四节 《易》象与宋代文艺意象  2099

    参考书目  2127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中”与“中庸”:不同凡响的生存智慧(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
李春青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Oracle数据库应用与开发
李春青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教材)
李春青、陈大鹏、李春华 编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文化与诗学:文学考古学
李春青、赵勇 著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文化与诗学:文艺美学与现代转型(2019年第1辑总第28辑)
李春青、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编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修订本)
李春青 著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新传统之创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学术轨迹与文化逻辑
李春青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中国诗学:从古典到现代/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丛书
李春青 著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Oracle11g数据库应用与开发
李春青、何晶、杨晓光、王佳欣 编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Java程序设计
李春青、张建军、陈香凝、王佳欣 编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诗与意识形态:从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生成(修订版)
李春青 著
宋金元文艺思想史
德育(上)
李春青、史淑娟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