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6
版次: 1
ISBN: 9787108028969
定价: 3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4页
字数: 27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t
丛书: 李泽厚集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078人买过
  •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在学术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毁誉参半。许多青年入学赞之为提供了崭新的范式变革。紧接此文,《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以数十年的新文学历程和哲学上“现代新儒家”等论题,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或明或暗地显现了上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身影、悲欢和坎坷命运。书中论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文则结合对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分析,说明由民粹主义、道德主义的入侵马克思主义,迷信战争经验等等,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内容提要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一、启蒙与救亡的相互促进
    二、救亡压倒启蒙
    三、转换性的创造

    记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
    一、二十年代科玄论战
    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三、四十年代文艺民族形式论战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一、提倡白话文与新范式
    二、革命战士
    三、提倡启蒙超越启蒙

    青年毛泽东
    一、“动”、“斗”的宇宙一人生观
    二、“贵我”的“道德律”
    三、“通今”的经验理性

    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一、1918年-1927年
    二、1927年-1949年
    三、1949年-1976年
    四、1976年-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瞥
    一、转换预告
    二、开放心灵
    三、创造模式
    四、走进农村
    五、接受模式
    六、多元取向

    略论现代新儒家
    一、熊十分
    二、梁漱溟
    三、冯友兰
    四、牟宗三

    漫说“西体中用”
    一、“中体西用”的由来和演化
    二、历史经验和“西体中用”新释
    后记
    附录:再说“西体中用”
    一、背影来由:回应批评
    二、词语问题:突出矛盾
    三、历史回溯:三派意见
    四、“体”乃新解:衣食住行为根本
    五、“用”是关键:转化性的创造
  •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在学术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毁誉参半。许多青年入学赞之为提供了崭新的范式变革。紧接此文,《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以数十年的新文学历程和哲学上“现代新儒家”等论题,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或明或暗地显现了上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身影、悲欢和坎坷命运。书中论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文则结合对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分析,说明由民粹主义、道德主义的入侵马克思主义,迷信战争经验等等,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
  • 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 目录:
      内容提要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一、启蒙与救亡的相互促进
    二、救亡压倒启蒙
    三、转换性的创造

    记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
    一、二十年代科玄论战
    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三、四十年代文艺民族形式论战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一、提倡白话文与新范式
    二、革命战士
    三、提倡启蒙超越启蒙

    青年毛泽东
    一、“动”、“斗”的宇宙一人生观
    二、“贵我”的“道德律”
    三、“通今”的经验理性

    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一、1918年-1927年
    二、1927年-1949年
    三、1949年-1976年
    四、1976年-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瞥
    一、转换预告
    二、开放心灵
    三、创造模式
    四、走进农村
    五、接受模式
    六、多元取向

    略论现代新儒家
    一、熊十分
    二、梁漱溟
    三、冯友兰
    四、牟宗三

    漫说“西体中用”
    一、“中体西用”的由来和演化
    二、历史经验和“西体中用”新释
    后记
    附录:再说“西体中用”
    一、背影来由:回应批评
    二、词语问题:突出矛盾
    三、历史回溯:三派意见
    四、“体”乃新解:衣食住行为根本
    五、“用”是关键:转化性的创造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著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批判哲学的批判:李泽厚集
李泽厚 著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著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论语今读
李泽厚 著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杂著集:李泽厚集
李泽厚 著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
李泽厚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