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 寻真问美集:艺术长短论

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 寻真问美集:艺术长短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5-07
版次: 1
ISBN: 9787505995758
定价: 5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18人买过
  •   什么是审美批评?如何进行文艺批评?文艺批评的权力是什么?批评有什么原则?批评在当代遭遇到了什么困境?孙伟科编著的《寻真问美集——艺术长短论》从宏观上立论,把握所述对象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力求在寻绎发展规律的高度上实现宏观概括与微观透视的结合。
      《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寻真问美集:艺术长短论》还有关于鲁迅研究等相关文艺名家、《红楼梦》及其艺术分析的研究等。
      《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寻真问美集:艺术长短论》对于深化我国当代艺术批评中审美方法、个案研究中的问题归纳和历史主义方法运用,有极好的示范作用。   孙伟科,1965年生,河南人巩义人,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年鉴》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等,获文学学士、硕士、艺术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涉及:红楼梦研究、美学艺术学、中国现代文学等。在多种报纸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百余万字,多次荣获各种科研奖励。著作有《艺术与审美——艺术美学论集》《艺术美学导论》《美学阐释》《审美:艺术的向度》《红楼梦与诗性智慧》,合著有《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话说红楼梦梦中人》等。 自序

    第一辑
    艺术批评的当代课题
    审美评价的现代意义
    艺术创作中的民族化问题
    “文学是人学”的理论循环
    感官化还是感性化?
    文学,失去的不仅仅是轰动
    从形式走向内容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的迷思
    建立真正对话关系的批评
    当防学术偏于一极——当前学风文风现象一瞥
    艺术批评三题:对话关系、历史真实与《亮剑》重拍
    重建宏大叙事的美学路径
    当代文艺批评的成熟与自觉

    第二辑
    艺术美学在20世纪中国的确立与发展
    艺术学的建构与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崛起的阐说——陆梅林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贡献
    王朝闻对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建构
    美学的“人学维度”与文艺批评的“人性标准”——王元骧教授文学理论的历史逻辑

    第三辑
    鲁迅的多元化阐释与政治化解读
    语文教科书中鲁迅的“去与留”
    自己的灯塔——论七月诗派
    红色经典:从艺术到生活——《何建明评传》的一个侧影

    第四辑
    “文本细读法”误读与辨正
    痴心红楼人梦来——当代作家“论红”一瞥
    《红楼梦》研究与文学经验的关系
    红楼奥义真善美——在河南省邓州红学会5周年学术年会上的主题演讲
    脱颖而出看马君——为马经义君《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而作
    无古不成今——漫谈文学经典的新意义
    古典文学名著不应作权谋化解读
    红学应成为文化创造力之学
    白盾的红学成就述论
    三美合一写红楼——为岳志澄老师《诗词匾联窥红楼》而作
    寻找走出语言迷宫的引线——读王彬《红楼梦叙事》
  • 内容简介:
      什么是审美批评?如何进行文艺批评?文艺批评的权力是什么?批评有什么原则?批评在当代遭遇到了什么困境?孙伟科编著的《寻真问美集——艺术长短论》从宏观上立论,把握所述对象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力求在寻绎发展规律的高度上实现宏观概括与微观透视的结合。
      《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寻真问美集:艺术长短论》还有关于鲁迅研究等相关文艺名家、《红楼梦》及其艺术分析的研究等。
      《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寻真问美集:艺术长短论》对于深化我国当代艺术批评中审美方法、个案研究中的问题归纳和历史主义方法运用,有极好的示范作用。
  • 作者简介:
      孙伟科,1965年生,河南人巩义人,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年鉴》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等,获文学学士、硕士、艺术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涉及:红楼梦研究、美学艺术学、中国现代文学等。在多种报纸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百余万字,多次荣获各种科研奖励。著作有《艺术与审美——艺术美学论集》《艺术美学导论》《美学阐释》《审美:艺术的向度》《红楼梦与诗性智慧》,合著有《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话说红楼梦梦中人》等。
  •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艺术批评的当代课题
    审美评价的现代意义
    艺术创作中的民族化问题
    “文学是人学”的理论循环
    感官化还是感性化?
    文学,失去的不仅仅是轰动
    从形式走向内容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的迷思
    建立真正对话关系的批评
    当防学术偏于一极——当前学风文风现象一瞥
    艺术批评三题:对话关系、历史真实与《亮剑》重拍
    重建宏大叙事的美学路径
    当代文艺批评的成熟与自觉

    第二辑
    艺术美学在20世纪中国的确立与发展
    艺术学的建构与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崛起的阐说——陆梅林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贡献
    王朝闻对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建构
    美学的“人学维度”与文艺批评的“人性标准”——王元骧教授文学理论的历史逻辑

    第三辑
    鲁迅的多元化阐释与政治化解读
    语文教科书中鲁迅的“去与留”
    自己的灯塔——论七月诗派
    红色经典:从艺术到生活——《何建明评传》的一个侧影

    第四辑
    “文本细读法”误读与辨正
    痴心红楼人梦来——当代作家“论红”一瞥
    《红楼梦》研究与文学经验的关系
    红楼奥义真善美——在河南省邓州红学会5周年学术年会上的主题演讲
    脱颖而出看马君——为马经义君《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而作
    无古不成今——漫谈文学经典的新意义
    古典文学名著不应作权谋化解读
    红学应成为文化创造力之学
    白盾的红学成就述论
    三美合一写红楼——为岳志澄老师《诗词匾联窥红楼》而作
    寻找走出语言迷宫的引线——读王彬《红楼梦叙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