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诗坛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3
版次: 1
ISBN: 9787301202715
定价: 61.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4页
字数: 34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15人买过
  • 盛唐诗歌一直是唐代文学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而且是古代文学研究中成绩卓著的领域之一。仅以20世纪后半叶和本世纪为例,程千帆先生由微观见宏观的研究方法,使我们耳目一新。 袁行霈,男,1936年生,江苏武进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师,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淡江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学者,并在美国和欧洲多所著名大学讲学。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陶渊明研究》、《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之交叉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唐诗风神及其它》、《愈庐集》、《学问的气象》、《论诗绝句一百首》、《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袁行霈卷》等,另有《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主编之一)、《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主编)等。其中三部著作译为英文或日文、韩文。曾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个人)、国家图书奖、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特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暨人民教师奖章、北大蔡元培奖等。
    丁放,男,1957年10月生,安徽省淮北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1993至1994年度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1985年起在安徽教育学院(后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论文与著作获得安徽省社科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两项,著有《中国诗学通论》(袁行霈、孟二冬、丁放著)、《唐宋词概说》(丁放、余恕诚著)、《金元词学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国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绪论
    第一章唐玄宗与盛唐诗坛——以其崇尚道家与道教为中心
    第一节崇尚道家思想与迷信道教方术
    第二节唐玄宗的道教诗歌及其与道士的诗歌来往
    第三节唐玄宗召李白进宫的道教背景
    第四节唐玄宗的道教活动对诗坛的影响
    第五节盛唐道教诗的新特点

    第二章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
    第一节生卒年问题
    第二节人道与造观风波
    第三节身世浮沉
    第四节玉真公主与盛唐诗坛

    第三章姚崇、宋璟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姚、宋的政治品格与行政才干
    第二节姚、宋的文学才能
    第三节姚、宋时期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姚、宋与盛唐诗坛的关系

    第四章张说、张九龄与开元诗风
    第一节开元政坛与文坛的双重领袖
    第二节识拔文士之功
    第三节诗歌渊源与创作倾向
    第四节开元其他诗人的创作

    第五章李林甫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不学无术
    第二节排斥文士
    第三节诗人的境遇与创作

    第六章杨氏兄妹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杨国忠卑劣的人格
    第二节盛唐诗人愤怒的呼声
    第三节盛唐诗人对杨贵妃的态度

    第七章宫廷中的诗人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唐玄宗及其亲属的创作
    第二节朝廷重臣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中下层文士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宫廷中的诗人对诗坛的影响
    第五节进士考试对诗体式定型的推动
    第六节政治开明与诗歌繁荣

    第八章盛唐地方官吏中的诗人
    第一节诗人外贬与诗风变化
    第二节基层文官诗歌的主导倾向
    第三节军幕诗人的独特气质
    第四节地方官诗人的创作实绩

    第九章布衣诗人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隐逸诗人的创作特点
    ……
    第十章盛唐诗人与“安史之乱”
    第十一章杜甫与“安史之乱”
    附录李白《古风》(其一)再探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唐诗篇名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盛唐诗歌一直是唐代文学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而且是古代文学研究中成绩卓著的领域之一。仅以20世纪后半叶和本世纪为例,程千帆先生由微观见宏观的研究方法,使我们耳目一新。
  • 作者简介:
    袁行霈,男,1936年生,江苏武进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师,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淡江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学者,并在美国和欧洲多所著名大学讲学。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陶渊明研究》、《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之交叉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唐诗风神及其它》、《愈庐集》、《学问的气象》、《论诗绝句一百首》、《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袁行霈卷》等,另有《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主编之一)、《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主编)等。其中三部著作译为英文或日文、韩文。曾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个人)、国家图书奖、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特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暨人民教师奖章、北大蔡元培奖等。
    丁放,男,1957年10月生,安徽省淮北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1993至1994年度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1985年起在安徽教育学院(后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论文与著作获得安徽省社科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两项,著有《中国诗学通论》(袁行霈、孟二冬、丁放著)、《唐宋词概说》(丁放、余恕诚著)、《金元词学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国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唐玄宗与盛唐诗坛——以其崇尚道家与道教为中心
    第一节崇尚道家思想与迷信道教方术
    第二节唐玄宗的道教诗歌及其与道士的诗歌来往
    第三节唐玄宗召李白进宫的道教背景
    第四节唐玄宗的道教活动对诗坛的影响
    第五节盛唐道教诗的新特点

    第二章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
    第一节生卒年问题
    第二节人道与造观风波
    第三节身世浮沉
    第四节玉真公主与盛唐诗坛

    第三章姚崇、宋璟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姚、宋的政治品格与行政才干
    第二节姚、宋的文学才能
    第三节姚、宋时期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姚、宋与盛唐诗坛的关系

    第四章张说、张九龄与开元诗风
    第一节开元政坛与文坛的双重领袖
    第二节识拔文士之功
    第三节诗歌渊源与创作倾向
    第四节开元其他诗人的创作

    第五章李林甫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不学无术
    第二节排斥文士
    第三节诗人的境遇与创作

    第六章杨氏兄妹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杨国忠卑劣的人格
    第二节盛唐诗人愤怒的呼声
    第三节盛唐诗人对杨贵妃的态度

    第七章宫廷中的诗人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唐玄宗及其亲属的创作
    第二节朝廷重臣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中下层文士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宫廷中的诗人对诗坛的影响
    第五节进士考试对诗体式定型的推动
    第六节政治开明与诗歌繁荣

    第八章盛唐地方官吏中的诗人
    第一节诗人外贬与诗风变化
    第二节基层文官诗歌的主导倾向
    第三节军幕诗人的独特气质
    第四节地方官诗人的创作实绩

    第九章布衣诗人与盛唐诗坛
    第一节隐逸诗人的创作特点
    ……
    第十章盛唐诗人与“安史之乱”
    第十一章杜甫与“安史之乱”
    附录李白《古风》(其一)再探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唐诗篇名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之子:唐玄宗的成败
阎守诚 吴宗国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的拐点
李旭东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小说丛书)
刘敬堂 著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的脊梁(颜真卿评传)
姚安 著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之恋
乔治·苏里耶·德·莫朗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治道
马平安 著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到底盛在哪儿(盛就盛在女子当皇帝,老外戴官帽,国土面积大,万邦都来朝!)(读客中国史入门文库)
读客文化 出品;于赓哲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新风尚(隋唐)/博物馆里的历史百科6
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密码:历史深处的成见、意见和遇见
丁自生 著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奠基:贞观之治的开创
刘后滨 张飘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一日
左拾遗 苏勇强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的危机
潘孝伟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盛唐诗坛研究
陶渊明集笺注(典藏本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全2册)
袁行霈 撰
盛唐诗坛研究
好诗不厌百回读(精装增订本)
袁行霈 著
盛唐诗坛研究
宋元文学名作欣赏
袁行霈 著
盛唐诗坛研究
中国文学概论
袁行霈 著
盛唐诗坛研究
盛唐诗坛研究
袁行霈 著
盛唐诗坛研究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袁行霈卷
袁行霈 著
盛唐诗坛研究
中国文学概论
袁行霈 著
盛唐诗坛研究
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之交叉研究
袁行霈 著
盛唐诗坛研究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著
盛唐诗坛研究
陶渊明研究
袁行霈 著
盛唐诗坛研究
学问的气象
袁行霈 著
盛唐诗坛研究
清思录
袁行霈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