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2007-06
版次: 1
ISBN: 9787501019847
定价: 2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30人买过
  •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是2001~2003年在秦始皇帝陵园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的成果总集。由三编组成,第一编为考古勘探与调查,包括2002年度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勘探、“秦始皇帝陵园国家遗址公园”移民点考古勘探、代王“阙址”汉代墓葬考古勘探,2002年度秦始皇帝陵区文物调查和2003年度“秦陵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查”的阶段性成果;第二编为考古发掘与整理,包括秦始皇帝陵园内外城垣、K0007陪葬坑和山任窑址的发掘,新丰秦井的清理,K9801T2G2甲5、甲6、胄2、胄3的整理等;第三编是对考古发掘材料的研究,包括K0007陪葬坑性质及其出土陶俑的制作工艺和出土木炭的研究,山任窑址出土人骨和人牙齿的研究等。 目录
    第一编考古勘探与调查
    壹2002年陵园考古勘探
    一内城东北小城的墓葬
    (一)位置
    (二)墓葬类型
    (三)墓葬概况
    二组合式陪葬坑
    (一)砖坯围墙
    (二)K0101陪葬坑
    (三)K0201陪葬坑
    (四)K0202陪葬坑
    (五)K0205陪葬坑
    三其他陪葬坑
    (一)K0203陪葬坑
    (二)K0204陪葬坑
    四石道遗迹
    五小结
    (一)关于地宫宫墙
    (二)关于秦始皇帝陵东墓道位置、数量
    贰"秦始皇帝陵园国家遗址公园"砖房移民点考古勘探
    一勘探目的
    二移民点的选择
    三移民点考古勘探概况
    (一)墓葬
    (二)窑址
    (三)陪葬坑
    四小结
    叁代王汉代墓葬勘探
    一位置
    二形制与结构
    (一)封土
    (二)M1
    (三)M2
    三墓葬时代
    (一)两座墓的时代相同
    (二)墓葬时代不早于汉初
    肆2002年陵区考古调查
    一前言
    二遗址
    (一)新石器时代遗址
    (二)秦或秦汉遗址
    (三)汉代以后的遗址
    三墓葬
    (一)秦墓
    (二)汉代及以后的墓葬
    (三)与传说有关的墓葬
    四与秦始皇帝陵有关的其他遗存
    (一)陪葬坑
    (二)窑址
    (三)井址
    (四)散见文物出土地点
    五小结
    (一)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与环境关系
    (二)本区域不见或少见先秦遗址
    (三)本区域秦始皇帝陵建设时期遗址、墓葬最多见
    伍秦始皇帝陵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查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课题组织
    (三)项目背景
    二项目目标
    (一)目标
    (二)方法
    (三)遥感考古、物探考古基本原理
    三项目的主要收获
    (一)遥感考古的主要收获
    (二)物探考古的主要收获
    四项目的考古验证
    (一)秦始皇帝陵地宫的存在与位置
    (二)封土堆下细夯土墙的存在
    (三)地宫中石质板材的存在
    (四)地宫的深度
    (五)墓室的范围、大小
    (六)地宫中存在高汞
    (七)阻排水系统的阻水效果
    (八)封土堆南侧下部的砂石块堆积
    (九)西墓道的存在
    (一0)泥石流的分布
    (一一)未经验证的成果
    五项目的结题
    第二编考古发掘与整理
    壹脚陪葬坑发掘
    一地理位置与发掘经过
    二形制与分区
    三地层堆积
    (一)I区地层
    (二)Ⅱ区地层
    (三)Ⅲ区地层
    四建筑结构
    (一)工区的结构与建筑遗迹
    (二)Ⅱ区的结构与建筑遗迹
    (三)工区与Ⅱ区衔接处的建筑遗迹与结构推测
    (四)Ⅲ区的结构与建筑遗迹
    五出土遗物
    (一)各区域遗物出土状况
    (二)青铜水禽
    (三)陶俑
    (四)其他遗物
    六小结
    (一)水文环境与陪葬坑
    (二)陪葬坑的结构
    (三)陪葬坑性质推测
    (四)坑体被毁成因
    贰山任窑址发掘
    一地理位置与发掘经过
    二地层堆积
    三形制与结构
    (一)窑址
    (二)窑场
    四窑场内埋葬的人骨
    (一)地层
    (二)葬式
    (三)年龄与性别
    五出土遗物及戳印、刻划文字
    (一)陶质遗物
    (二)其他遗物
    (三)戳印文字与刻划文字及符号
    六小结
    (一)窑址保存状况良好
    (二)窑场乱葬人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叁新丰井址清理
    一地层堆积与形制、结构
    二出土遗物及刻划文字
    (一)甲片粗坯与甲片
    (二)其他遗物
    (三)刻划文字及符号
    三小结
    (一)关于井址
    (二)不明器物的用途
    (三)石甲片的制作
    肆2001、2003年秦始皇帝陵园内、外城墙发掘
    一发掘点的位置与地层堆积
    (一)各发掘点的位置
    (二)地层堆积
    二遗迹概况
    (一)内城
    (二)外城
    三出土遗物及戳印文字
    (一)出土遗物
    (二)戳印文字
    四小结
    (一)内城墙的结构
    (二)内城隔墙的结构
    (三)外城墙的结构
    伍石质铠甲K9801T2G2甲5、甲6整理
    一出土现状
    (一)甲5出土现状
    (二)甲6出土现状
    二甲片类型及其概述
    (一)甲片类型
    (二)甲片概述
    三铠甲概述
    (一)铠甲的编缀与开合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二)铠甲上的绳类痕迹
    (三)铠甲的结构和制作
    四小结
    (一)铠甲上的图案
    (二)包边
    (三)刻划和钻点
    陆石胄K9801T2G2胄2、胄3整理
    一出土现状
    (一)胄2出土现状
    (二)胄3出土现状
    二胄片分类
    (一)胄2胄片分类
    (二)胄3胄片分类
    三石胄概述
    (一)胄片概述
    (二)胄片的制作
    (三)胄的结构与胄片上的细绳痕迹
    四小结
    第三编相关研究
    壹秦始皇帝陵区K0007陪葬坑性质研究
    一陪葬坑的环境
    二陪葬坑的结构
    三陪葬坑的内涵
    四陶俑属性分析
    五以音乐驯化水禽的可能性分析
    六小结
    贰秦始皇帝陵区K0007陪葬坑出土陶俑的制作工艺
    一陶俑的出土现状
    二陶俑的制作工艺
    叁秦始皇帝陵区K0007陪葬坑出土木炭的鉴定
    肆秦始皇帝陵区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的研究
    一性别和年龄
    二颅面部的形态特征
    三头骨测量数据的分析
    四肢骨的观测和分析
    五病理和创伤
    六与秦始皇帝陵区其他刑徒墓地或修陵人墓地的比较
    伍秦始皇帝陵区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牙齿磨耗状况的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附表1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的头骨测量数据
    附表2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的肢骨测量数据
    附表3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的肢骨形态观察
    附表4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的病理和创伤记录
    后记
    英文提要
    日文提要
  • 内容简介: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是2001~2003年在秦始皇帝陵园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的成果总集。由三编组成,第一编为考古勘探与调查,包括2002年度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勘探、“秦始皇帝陵园国家遗址公园”移民点考古勘探、代王“阙址”汉代墓葬考古勘探,2002年度秦始皇帝陵区文物调查和2003年度“秦陵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查”的阶段性成果;第二编为考古发掘与整理,包括秦始皇帝陵园内外城垣、K0007陪葬坑和山任窑址的发掘,新丰秦井的清理,K9801T2G2甲5、甲6、胄2、胄3的整理等;第三编是对考古发掘材料的研究,包括K0007陪葬坑性质及其出土陶俑的制作工艺和出土木炭的研究,山任窑址出土人骨和人牙齿的研究等。
  • 目录:
    目录
    第一编考古勘探与调查
    壹2002年陵园考古勘探
    一内城东北小城的墓葬
    (一)位置
    (二)墓葬类型
    (三)墓葬概况
    二组合式陪葬坑
    (一)砖坯围墙
    (二)K0101陪葬坑
    (三)K0201陪葬坑
    (四)K0202陪葬坑
    (五)K0205陪葬坑
    三其他陪葬坑
    (一)K0203陪葬坑
    (二)K0204陪葬坑
    四石道遗迹
    五小结
    (一)关于地宫宫墙
    (二)关于秦始皇帝陵东墓道位置、数量
    贰"秦始皇帝陵园国家遗址公园"砖房移民点考古勘探
    一勘探目的
    二移民点的选择
    三移民点考古勘探概况
    (一)墓葬
    (二)窑址
    (三)陪葬坑
    四小结
    叁代王汉代墓葬勘探
    一位置
    二形制与结构
    (一)封土
    (二)M1
    (三)M2
    三墓葬时代
    (一)两座墓的时代相同
    (二)墓葬时代不早于汉初
    肆2002年陵区考古调查
    一前言
    二遗址
    (一)新石器时代遗址
    (二)秦或秦汉遗址
    (三)汉代以后的遗址
    三墓葬
    (一)秦墓
    (二)汉代及以后的墓葬
    (三)与传说有关的墓葬
    四与秦始皇帝陵有关的其他遗存
    (一)陪葬坑
    (二)窑址
    (三)井址
    (四)散见文物出土地点
    五小结
    (一)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与环境关系
    (二)本区域不见或少见先秦遗址
    (三)本区域秦始皇帝陵建设时期遗址、墓葬最多见
    伍秦始皇帝陵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查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课题组织
    (三)项目背景
    二项目目标
    (一)目标
    (二)方法
    (三)遥感考古、物探考古基本原理
    三项目的主要收获
    (一)遥感考古的主要收获
    (二)物探考古的主要收获
    四项目的考古验证
    (一)秦始皇帝陵地宫的存在与位置
    (二)封土堆下细夯土墙的存在
    (三)地宫中石质板材的存在
    (四)地宫的深度
    (五)墓室的范围、大小
    (六)地宫中存在高汞
    (七)阻排水系统的阻水效果
    (八)封土堆南侧下部的砂石块堆积
    (九)西墓道的存在
    (一0)泥石流的分布
    (一一)未经验证的成果
    五项目的结题
    第二编考古发掘与整理
    壹脚陪葬坑发掘
    一地理位置与发掘经过
    二形制与分区
    三地层堆积
    (一)I区地层
    (二)Ⅱ区地层
    (三)Ⅲ区地层
    四建筑结构
    (一)工区的结构与建筑遗迹
    (二)Ⅱ区的结构与建筑遗迹
    (三)工区与Ⅱ区衔接处的建筑遗迹与结构推测
    (四)Ⅲ区的结构与建筑遗迹
    五出土遗物
    (一)各区域遗物出土状况
    (二)青铜水禽
    (三)陶俑
    (四)其他遗物
    六小结
    (一)水文环境与陪葬坑
    (二)陪葬坑的结构
    (三)陪葬坑性质推测
    (四)坑体被毁成因
    贰山任窑址发掘
    一地理位置与发掘经过
    二地层堆积
    三形制与结构
    (一)窑址
    (二)窑场
    四窑场内埋葬的人骨
    (一)地层
    (二)葬式
    (三)年龄与性别
    五出土遗物及戳印、刻划文字
    (一)陶质遗物
    (二)其他遗物
    (三)戳印文字与刻划文字及符号
    六小结
    (一)窑址保存状况良好
    (二)窑场乱葬人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叁新丰井址清理
    一地层堆积与形制、结构
    二出土遗物及刻划文字
    (一)甲片粗坯与甲片
    (二)其他遗物
    (三)刻划文字及符号
    三小结
    (一)关于井址
    (二)不明器物的用途
    (三)石甲片的制作
    肆2001、2003年秦始皇帝陵园内、外城墙发掘
    一发掘点的位置与地层堆积
    (一)各发掘点的位置
    (二)地层堆积
    二遗迹概况
    (一)内城
    (二)外城
    三出土遗物及戳印文字
    (一)出土遗物
    (二)戳印文字
    四小结
    (一)内城墙的结构
    (二)内城隔墙的结构
    (三)外城墙的结构
    伍石质铠甲K9801T2G2甲5、甲6整理
    一出土现状
    (一)甲5出土现状
    (二)甲6出土现状
    二甲片类型及其概述
    (一)甲片类型
    (二)甲片概述
    三铠甲概述
    (一)铠甲的编缀与开合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二)铠甲上的绳类痕迹
    (三)铠甲的结构和制作
    四小结
    (一)铠甲上的图案
    (二)包边
    (三)刻划和钻点
    陆石胄K9801T2G2胄2、胄3整理
    一出土现状
    (一)胄2出土现状
    (二)胄3出土现状
    二胄片分类
    (一)胄2胄片分类
    (二)胄3胄片分类
    三石胄概述
    (一)胄片概述
    (二)胄片的制作
    (三)胄的结构与胄片上的细绳痕迹
    四小结
    第三编相关研究
    壹秦始皇帝陵区K0007陪葬坑性质研究
    一陪葬坑的环境
    二陪葬坑的结构
    三陪葬坑的内涵
    四陶俑属性分析
    五以音乐驯化水禽的可能性分析
    六小结
    贰秦始皇帝陵区K0007陪葬坑出土陶俑的制作工艺
    一陶俑的出土现状
    二陶俑的制作工艺
    叁秦始皇帝陵区K0007陪葬坑出土木炭的鉴定
    肆秦始皇帝陵区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的研究
    一性别和年龄
    二颅面部的形态特征
    三头骨测量数据的分析
    四肢骨的观测和分析
    五病理和创伤
    六与秦始皇帝陵区其他刑徒墓地或修陵人墓地的比较
    伍秦始皇帝陵区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牙齿磨耗状况的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附表1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的头骨测量数据
    附表2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的肢骨测量数据
    附表3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的肢骨形态观察
    附表4山任窑址出土人骨的病理和创伤记录
    后记
    英文提要
    日文提要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套装上下册)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编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李家崖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唐懿德太子墓发掘报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陕西省省直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操作指南
陕西省重大项目储备推进中心 著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和输变电装备产业专利导航报告
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2023年普通高校在陕招生分校分专业计划汇编-文史类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2023年普通高校在陕招生分校分专业计划汇编-理工类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建筑消防验收常见问题防治指南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古文献整理与研究(第七辑)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党斌 主编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十一辑)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2017年年会论文集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张新科、王晓鹃 编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指南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志(上卷)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编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标准 T/SCIA004-2021
陕西省建筑业协会 陕西建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店塔镇志
陕西省神木市店塔镇志编纂委员会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
黄帝陵文化自信清明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
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