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诊断学

PET诊断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5
版次: 1
ISBN: 9787117066303
定价: 16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85页
字数: 1162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21人买过
  • 《PET诊断学》是为适应当前核医学已发展到以PET显像为主要热点的新阶段的需要而编写的的一《PET诊断学》著。全书共10章。总论介绍了PET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正电子示踪剂及各种PET显像仪与基本显像方法。书中8章着重介绍了目前最为常用且较为成熟的肿瘤PET显像、脑PET显像和心肌PET显像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最后1章简要介绍了PET显像在脑功能、精神疾病、成瘾和戒毒、基因显像和基因治疗等研究方面的应用。
    读者对象:核医学医师及其他医学影像科医师。 潘中允,男1932年上海出生,祖籍浙江吴兴。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留校任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医师,1958年受命组建核医学科(原名同位素室),从事核医学至今。1962-196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师从王世真教授,进修实验核医学。1983-1984年由WHO选派,赴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Wadsworth荣民医院和南加州大学留学,师从著名PET先驱、神经核医学专家D.E.Kuhl和著名临床核医学专家W.H.Blahd,并受到R.A.Hawkins、著名放射性药物专家W.Wolf和著名核医学教育专家J.F.Ross的指导,学习临床核医学、PET、放射性药物评价和核医学教育等。回国后继任核医学科和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晋升教授和主任医师,1993年起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兼职教授。历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第二、四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第一、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一~五届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1998年起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
    早期主要研究心脏核医学和肾脏核医学,很多内容被广泛引用。回国后主要从事神经核医学研究,与北京师范大学放化系合作成功研制新药99Tcm-HMPAO,获新药证书,并投产上市,先后完成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卫生部课题一项、国际原子能机构多国合作研究课题四项。在局部脑血流(rCBF)显像和定量测定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神经生理病理和针刺机制研究等方面的20余篇论文也被广泛引用,其中rCBF定量测定作为重要成果被引用于第6届世界核医学大会的总结报告中(1994年、悉尼)。1989年在我国首次成功进行了猴脑多巴胺受体断层显像。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1986年、1997年和2004年分别研制成功PET样机、4环/7层PET和旋转型18环33层PET,皆被邀请主持PET整机性能评价和应用研究,向国内外报道,填补了世界PET分布图上的中国空白,为此,合作研制单位美国芝加哥大学PET中心特赠校旗一面。
    归国后积极参加了建立我国放射性药物临床药理研究基地的工作,负责制定了我国放射性新药临床评价指导原则,建立了放射性药物人体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的计算软件。1986年任第一届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1989年任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兼第一届放射性药品审评组组长,1992年继任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和副组长。牵头进行了多种新的心、脑、肾、内分泌腺体显像剂和我国第一个放射性治疗药----153Sm-EDTMP的多中心临床试验。1990-2000年任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4年起,历任卫生部《核医学卫生防护与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和《核医学显像系统临床应用规范》两个起草小组组长,卫生部基本药物遴选——放射性药物组召集人和《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临床手册》的放射性药物章节编写人。2002年任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级医疗器械新产品开发指南》核医学设备分题负责人。
    共主编五本专著。1984年出版《放射性核素诊断学》(81万字),该书既有先进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普及提高兼顾的实用技能,是当时我国应用最广的核医学参考书和研究生教材之一,美、英、加、法、日、港台均有收藏,于1988年列入教委第三轮教材编著计划,进行升级扩展,1994年以《临床核医学》之名再版(92万字),1999年第二次印刷。1995年出版了配套的《现代核医学诊疗手册》。1990年出版《简明核医学》,1994年再版,2004年第三版,已印刷十一次,共10万余册,同时配套录像带和幻灯片一、二集,是我国高等医药院校采用最多的医学本科生核医学教材之一,台湾曾决定以繁体字印发,以色列拟以英文出版。2002年主编《PET显像与核素治疗》,将于200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参加近30部其它医学专业专著的有关核医学章节编写,发表论文80余篇。共获国家、部委和省市级科技奖10余项。
    1982年由中国核学会核医学会选派,经中国核学会、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批准,与夏宗勤教授一起随王世真院士出席在巴黎和伦敦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核医学和生物学大会及其分会,本人并以壁报形式介绍了131I-6-碘代胆固醇肾上腺皮质显像和用双核素方法评价新的肾显像剂131Inm-DMSA。以后多次赴美、英、法、德、比、奥、意、荷、匈、原苏联、加、澳、巴西、阿根延、日、印、以、土、韩、菲等20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参加30余次国际会议和考察访问。1990年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rCBF国际合作研究课题的顾问组成员,并先后作为专家被派往意大利、匈牙利和菲律宾讲学,赴前苏联考察。
    1988年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自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8年6月退休。现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核医学分会顾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兼职教授和2个专业杂志编委等职,并先后受聘于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南方PET中心任顾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PET中心任名誉主任、山东省立医院PET/CT中心任顾问和昆明军区总医院hPET/CT中心顾问,指导阅片。 绪论
    第一章PET显像总论
    第一节PET显像的基本原理、特点和现状
    第二节回旋加速器和正电子显像剂及其管理
    第三节专用型PET(附)非经典专用PET
    第四节混合型PET——正电子显像
    第五节组合型PET——PET/CT和图像融合
    第六节PET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
    第七节PET显像的技术操作和质量保证
    第八节PET影像定量分析
    第九节影像传输
    第十节辐射防护与安全
    第十一节PET显像经济效益分析和正当应用
    第十二节CT、MRI进展和分子影像学
    第十三节循证医学和荟萃分析

    第二章肿瘤F-FDGPET显像的原理、方法和特点
    第一节显像原理
    第二节显像方法
    第三节影像分析方法
    第四节正常影像所见
    第五节恶性病变影像特点
    第六节良性病变影像特点
    第七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报告
    第八节适应证
    第九节受检查者的辐射安全

    第三章肿瘤F-FDGPET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肺癌
    第二节乳腺癌
    第三节消化系统肿瘤
    第四节脑肿瘤
    第五节头颈部肿瘤
    第六节甲状腺癌
    第七节肾上腺肿瘤
    第八节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第九节骨骼和软组织肿瘤
    第十节恶性淋巴瘤
    第十一节黑色素瘤
    第十二节间皮瘤
    第十三节寻找转移性肿瘤原发灶
    第十四节肿瘤放疗计划
    第四章肿瘤F-FDGPET/CT和混合型PET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F-FDG以外的肿瘤PET显像
    第六章脑PET显像的种类、原理、方法和特点
    第七章脑PET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心肌PET显像的种类、原理、方法和特点
    第九章心肌PET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十章PET显像在医学和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 内容简介:
    《PET诊断学》是为适应当前核医学已发展到以PET显像为主要热点的新阶段的需要而编写的的一《PET诊断学》著。全书共10章。总论介绍了PET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正电子示踪剂及各种PET显像仪与基本显像方法。书中8章着重介绍了目前最为常用且较为成熟的肿瘤PET显像、脑PET显像和心肌PET显像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最后1章简要介绍了PET显像在脑功能、精神疾病、成瘾和戒毒、基因显像和基因治疗等研究方面的应用。
    读者对象:核医学医师及其他医学影像科医师。
  • 作者简介:
    潘中允,男1932年上海出生,祖籍浙江吴兴。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留校任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医师,1958年受命组建核医学科(原名同位素室),从事核医学至今。1962-196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师从王世真教授,进修实验核医学。1983-1984年由WHO选派,赴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Wadsworth荣民医院和南加州大学留学,师从著名PET先驱、神经核医学专家D.E.Kuhl和著名临床核医学专家W.H.Blahd,并受到R.A.Hawkins、著名放射性药物专家W.Wolf和著名核医学教育专家J.F.Ross的指导,学习临床核医学、PET、放射性药物评价和核医学教育等。回国后继任核医学科和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晋升教授和主任医师,1993年起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兼职教授。历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第二、四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第一、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一~五届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1998年起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
    早期主要研究心脏核医学和肾脏核医学,很多内容被广泛引用。回国后主要从事神经核医学研究,与北京师范大学放化系合作成功研制新药99Tcm-HMPAO,获新药证书,并投产上市,先后完成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卫生部课题一项、国际原子能机构多国合作研究课题四项。在局部脑血流(rCBF)显像和定量测定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神经生理病理和针刺机制研究等方面的20余篇论文也被广泛引用,其中rCBF定量测定作为重要成果被引用于第6届世界核医学大会的总结报告中(1994年、悉尼)。1989年在我国首次成功进行了猴脑多巴胺受体断层显像。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1986年、1997年和2004年分别研制成功PET样机、4环/7层PET和旋转型18环33层PET,皆被邀请主持PET整机性能评价和应用研究,向国内外报道,填补了世界PET分布图上的中国空白,为此,合作研制单位美国芝加哥大学PET中心特赠校旗一面。
    归国后积极参加了建立我国放射性药物临床药理研究基地的工作,负责制定了我国放射性新药临床评价指导原则,建立了放射性药物人体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的计算软件。1986年任第一届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1989年任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兼第一届放射性药品审评组组长,1992年继任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和副组长。牵头进行了多种新的心、脑、肾、内分泌腺体显像剂和我国第一个放射性治疗药----153Sm-EDTMP的多中心临床试验。1990-2000年任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4年起,历任卫生部《核医学卫生防护与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和《核医学显像系统临床应用规范》两个起草小组组长,卫生部基本药物遴选——放射性药物组召集人和《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临床手册》的放射性药物章节编写人。2002年任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级医疗器械新产品开发指南》核医学设备分题负责人。
    共主编五本专著。1984年出版《放射性核素诊断学》(81万字),该书既有先进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普及提高兼顾的实用技能,是当时我国应用最广的核医学参考书和研究生教材之一,美、英、加、法、日、港台均有收藏,于1988年列入教委第三轮教材编著计划,进行升级扩展,1994年以《临床核医学》之名再版(92万字),1999年第二次印刷。1995年出版了配套的《现代核医学诊疗手册》。1990年出版《简明核医学》,1994年再版,2004年第三版,已印刷十一次,共10万余册,同时配套录像带和幻灯片一、二集,是我国高等医药院校采用最多的医学本科生核医学教材之一,台湾曾决定以繁体字印发,以色列拟以英文出版。2002年主编《PET显像与核素治疗》,将于200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参加近30部其它医学专业专著的有关核医学章节编写,发表论文80余篇。共获国家、部委和省市级科技奖10余项。
    1982年由中国核学会核医学会选派,经中国核学会、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批准,与夏宗勤教授一起随王世真院士出席在巴黎和伦敦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核医学和生物学大会及其分会,本人并以壁报形式介绍了131I-6-碘代胆固醇肾上腺皮质显像和用双核素方法评价新的肾显像剂131Inm-DMSA。以后多次赴美、英、法、德、比、奥、意、荷、匈、原苏联、加、澳、巴西、阿根延、日、印、以、土、韩、菲等20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参加30余次国际会议和考察访问。1990年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rCBF国际合作研究课题的顾问组成员,并先后作为专家被派往意大利、匈牙利和菲律宾讲学,赴前苏联考察。
    1988年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自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8年6月退休。现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核医学分会顾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兼职教授和2个专业杂志编委等职,并先后受聘于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南方PET中心任顾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PET中心任名誉主任、山东省立医院PET/CT中心任顾问和昆明军区总医院hPET/CT中心顾问,指导阅片。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PET显像总论
    第一节PET显像的基本原理、特点和现状
    第二节回旋加速器和正电子显像剂及其管理
    第三节专用型PET(附)非经典专用PET
    第四节混合型PET——正电子显像
    第五节组合型PET——PET/CT和图像融合
    第六节PET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
    第七节PET显像的技术操作和质量保证
    第八节PET影像定量分析
    第九节影像传输
    第十节辐射防护与安全
    第十一节PET显像经济效益分析和正当应用
    第十二节CT、MRI进展和分子影像学
    第十三节循证医学和荟萃分析

    第二章肿瘤F-FDGPET显像的原理、方法和特点
    第一节显像原理
    第二节显像方法
    第三节影像分析方法
    第四节正常影像所见
    第五节恶性病变影像特点
    第六节良性病变影像特点
    第七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报告
    第八节适应证
    第九节受检查者的辐射安全

    第三章肿瘤F-FDGPET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肺癌
    第二节乳腺癌
    第三节消化系统肿瘤
    第四节脑肿瘤
    第五节头颈部肿瘤
    第六节甲状腺癌
    第七节肾上腺肿瘤
    第八节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第九节骨骼和软组织肿瘤
    第十节恶性淋巴瘤
    第十一节黑色素瘤
    第十二节间皮瘤
    第十三节寻找转移性肿瘤原发灶
    第十四节肿瘤放疗计划
    第四章肿瘤F-FDGPET/CT和混合型PET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F-FDG以外的肿瘤PET显像
    第六章脑PET显像的种类、原理、方法和特点
    第七章脑PET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心肌PET显像的种类、原理、方法和特点
    第九章心肌PET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十章PET显像在医学和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PET诊断学
PET听力满分这一本就够了
北京英博剑桥考试研究中心
PET诊断学
PET/MR成像: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
[德]拉莱·尤穆特鲁 (德)肯·赫尔曼
PET诊断学
PET词汇全突破
蓝瑞清 主编
PET诊断学
PET/MR脑功能与分子影像——从脑疾病到脑科学
卢洁 赵国光
PET诊断学
PET核心词快速突破
本书编写组
PET诊断学
PET/MR脑功能与分子影像——从脑疾病到脑科学
卢洁 赵国光
PET诊断学
PE/VC对其持股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
杨嵩
PET诊断学
PEPEC民航飞行员综合英语(第2版)
高培新 编
PET诊断学
PET必考词组
盛会杰 著
PET诊断学
PEDRETTI作业治疗:躯体功能障碍实践技能
李奎成;黄锦文;张瑞昆;闫彦宁
PET诊断学
PET/MR成像:病例解析
[美]拉杰什·古普塔(Rajesh Gupta
PET诊断学
PET成像:物理与算法
刘华锋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PET诊断学
实用核医学
潘中允 编
PET诊断学
PET/CT诊断学
潘中允 编
PET诊断学
放射性核素治疗学
潘中允 著
PET诊断学
简明核医学(第三版)——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潘中允 编
PET诊断学
简明核医学(第二版)——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潘中允 主编
PET诊断学
现代核医学诊疗手册
潘中允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