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6
版次: 1
ISBN: 9787117298650
定价: 1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4页
字数: 1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32人买过
  • 本书是作者在《伤寒论通释》的基础上对自己55年来学习、研究《伤寒论》的思考与体会所做出的再总结,具有原创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其中对近百年来《伤寒论》学界的定见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为认识《伤寒论》文本的原典本旨,回归、传承《伤寒论》文本精神,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版本精良、校读严谨、疏证完整、主张鲜明、信息量大,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收藏价值、传世价值、临床应用价值。广泛适用于中医教学、临床、科研人员与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中医爱好者借鉴参考。 李心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1942年生于山东省蓬莱市,1962年考入山东中医学院(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六年制本科,1968年毕业,从事医疗工作10年后,于1978年考入国内著名中医学家李克绍先生门下,攻读伤寒论专业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留校从事教学、研究与临床工作。曾担任《伤寒论》《中医学导论》《系统中医学导论》等课程的教学。致力于《伤寒论》理论与临床思路研究,1988年首次提出把《伤寒论》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和医学文献背景中研究的新思路;率先倡导“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让张仲景自己为自己作注释”的学术主张,引入人类文化学方法对《伤寒论》进行深入地考辨与阐释,运用人类文化学考察资料,在比较与文化、学术背景的还原分析中寻求《伤寒论》的本义。曾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独立或合作承担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个人学术研究专著《伤寒论疑难解读》《伤寒论通释》《伤寒论图表解》等。 上篇  导论

    一、《伤寒论》的成书过程及其分合流传

    (一)作者张仲景事略

    (二)成书背景

    (三)《伤寒杂病论》的流传与分合隐显叙略

    二、现今所见赵刻宋本《伤寒论》之概貌

    三、近60年来《伤寒论》版本述要及赵刻宋本与成注本差异的影响

    四、《伤寒论》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一)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

    (二)应用和发展了《黄帝内经》中的诊病、辨证方法,构建了中医学诊病、辨证规范

    (三)全面、系统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学的治疗方法

    五、《伤寒论》对伤寒的基本认识及认识方法

    (一)张仲景对伤寒的基本认识

    (二)三阳病与三阴病以及合病

    (三)伤寒的发病与传化

    (四)《伤寒论》对温病的认识及与后世温病学说的异同

    六、关于学习《伤寒论》方法的建议

    (一)遵照《伤寒论》的原文,不能以己意篡改原文

    (二)学习前人的注释,但不能囿于或盲从前人的注释

    (三)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

    (四)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依据,从仲景书中求索用药思路

    (五)不要把后世人的诠解混同为《伤寒论》的内容

    下篇  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

    藏书家徐坊题记

    赵开美撰《刻仲景全书》序    

    医林列传

    宋臣林亿等撰《伤寒论》序

    国子监为雕印《伤寒论》等医书事上呈朝廷的奏章

    张仲景撰《伤寒卒病论集》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痓湿暍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厥利呕哕附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伤寒论后序

    附篇  

    一、词语索引

    二、药物索引

    三、方剂索引

    四、《伤寒类方歌纂》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伤寒论通释》的基础上对自己55年来学习、研究《伤寒论》的思考与体会所做出的再总结,具有原创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其中对近百年来《伤寒论》学界的定见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为认识《伤寒论》文本的原典本旨,回归、传承《伤寒论》文本精神,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版本精良、校读严谨、疏证完整、主张鲜明、信息量大,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收藏价值、传世价值、临床应用价值。广泛适用于中医教学、临床、科研人员与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中医爱好者借鉴参考。
  • 作者简介:
    李心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1942年生于山东省蓬莱市,1962年考入山东中医学院(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六年制本科,1968年毕业,从事医疗工作10年后,于1978年考入国内著名中医学家李克绍先生门下,攻读伤寒论专业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留校从事教学、研究与临床工作。曾担任《伤寒论》《中医学导论》《系统中医学导论》等课程的教学。致力于《伤寒论》理论与临床思路研究,1988年首次提出把《伤寒论》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和医学文献背景中研究的新思路;率先倡导“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让张仲景自己为自己作注释”的学术主张,引入人类文化学方法对《伤寒论》进行深入地考辨与阐释,运用人类文化学考察资料,在比较与文化、学术背景的还原分析中寻求《伤寒论》的本义。曾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独立或合作承担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个人学术研究专著《伤寒论疑难解读》《伤寒论通释》《伤寒论图表解》等。
  • 目录:
    上篇  导论

    一、《伤寒论》的成书过程及其分合流传

    (一)作者张仲景事略

    (二)成书背景

    (三)《伤寒杂病论》的流传与分合隐显叙略

    二、现今所见赵刻宋本《伤寒论》之概貌

    三、近60年来《伤寒论》版本述要及赵刻宋本与成注本差异的影响

    四、《伤寒论》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一)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

    (二)应用和发展了《黄帝内经》中的诊病、辨证方法,构建了中医学诊病、辨证规范

    (三)全面、系统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学的治疗方法

    五、《伤寒论》对伤寒的基本认识及认识方法

    (一)张仲景对伤寒的基本认识

    (二)三阳病与三阴病以及合病

    (三)伤寒的发病与传化

    (四)《伤寒论》对温病的认识及与后世温病学说的异同

    六、关于学习《伤寒论》方法的建议

    (一)遵照《伤寒论》的原文,不能以己意篡改原文

    (二)学习前人的注释,但不能囿于或盲从前人的注释

    (三)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

    (四)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依据,从仲景书中求索用药思路

    (五)不要把后世人的诠解混同为《伤寒论》的内容

    下篇  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

    藏书家徐坊题记

    赵开美撰《刻仲景全书》序    

    医林列传

    宋臣林亿等撰《伤寒论》序

    国子监为雕印《伤寒论》等医书事上呈朝廷的奏章

    张仲景撰《伤寒卒病论集》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痓湿暍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厥利呕哕附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伤寒论后序

    附篇  

    一、词语索引

    二、药物索引

    三、方剂索引

    四、《伤寒类方歌纂》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伤寒论(-三全本)
李心机 译注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伤寒解惑论述义
李心机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沂源山区从医记
李心机 著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中医基础学科图表解丛书·伤寒论图表解(第2版)
李心机 著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伤寒论通释
李心机 著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伤寒论图表解
李心机 著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伤寒论:疑难解读(第2版)
李心机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