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7
版次: 1
ISBN: 9787513041744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0页
字数: 23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Disembedding "natur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hange of a Pastoral Area in Inner Mongolia Since 1949
分类: 社会文化
17人买过
  •   以位于毛乌素沙地北部的B嘎查为例,本书从环境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建国以来内蒙古草原牧区经历的环境和社会变迁。在长期的田野工作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的脱嵌”的概念。笔者认为,传统时代自然与人处于互相嵌入的关系,融合渗透为一体。蒙古包是游牧生活流动性和整体性的一种表征。然而随着现代国家日益直接和深入的治理和主流话语影响,自然与人的关系变得分裂和对立起来,自然沦为人类作用于其上的客体。我们看到,无论是人民公社时期强调用集体力量“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还是改革开放之后以个体为单位“对自然的理性规划和利用”,抑或是新世纪以来环境保护语境下以国家项目的形式“对自然的拯救”,都是属于“自然的脱嵌”的不同形式,而这也正是造成草原沙漠化等生态悲剧的思想和社会根源。   张雯,上海人。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行政管理系。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系获得硕士学位,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是该所培养的首位博士。现为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担任《人类学概论》《海洋社会学》《个案工作》等课程主讲,长期致力于环境和发展人类学及海洋社会学研究。在《开放时代》《社会》《二十一世纪》等刊物上发表有《剧变的草原与牧民的栖居》、《草原沙漠化问题的一项环境人类学研究》《中韩渔业纠纷的“社会学想象”》等十余篇论文。 郝瑞序Ⅰ周晓虹序Ⅴ总序Ⅸ范可序ⅫⅠ第一章导论1第一节田野缘起与问题的提出2第二节环境人类学理论发展回顾5第三节内蒙古环境与社会变迁研究综述22第四节理论视角、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34第二章走进鄂尔多斯草原43第一节历史视野中的地方社会44第二节当地牧民的生活世界49第三章人与自然的斗争:像对待阶级敌人一样对待自然59第一节S公社与B大队的建立60第二节国家对畜牧业的改造70第三节草原开荒运动87第四章人与人的斗争:像对待自然灾害一样对待人99第一节阶级斗争话语和政策的确立100第二节B大队的派系斗争与阶级斗争103第三节左倾路线时期的少数民族115第五章切割的草原——“公有地悲剧”与“私有地悲剧”的悖论121第一节草畜承包制度的实施122第二节B嘎查草场的划分承包过程125第三节“私有地悲剧”的出现132第四节局部突破“私有地”的格局137第六章自然的价值——“自然资本化”与“惜杀惜售情结”的悖论143第一节市场机制的引入144第二节当地人“自然资本化”的眼光146第三节“自然的资本化”的环境后果153第四节牧民的“惜杀惜售”情结157第七章草原生态治理——国家与牧区的博弈163第一节环境保护语境中的牧区164第二节B嘎查的禁牧舍饲和牧民抵抗169第三节“大家都在跑项目!”182第四节作为环境保护障碍的牧民190第八章工业化浪潮中牧区的进一步变迁——家归何处193第一节地下矿产资源的开发热潮194第二节B嘎查的天然气开发196第三节“三区规划”与生态移民209第九章结论213第一节“脱嵌”的自然214第二节寻找“个人”与“社会”219参考文献222索引242图表索引247后记249
  • 内容简介:
      以位于毛乌素沙地北部的B嘎查为例,本书从环境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建国以来内蒙古草原牧区经历的环境和社会变迁。在长期的田野工作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的脱嵌”的概念。笔者认为,传统时代自然与人处于互相嵌入的关系,融合渗透为一体。蒙古包是游牧生活流动性和整体性的一种表征。然而随着现代国家日益直接和深入的治理和主流话语影响,自然与人的关系变得分裂和对立起来,自然沦为人类作用于其上的客体。我们看到,无论是人民公社时期强调用集体力量“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还是改革开放之后以个体为单位“对自然的理性规划和利用”,抑或是新世纪以来环境保护语境下以国家项目的形式“对自然的拯救”,都是属于“自然的脱嵌”的不同形式,而这也正是造成草原沙漠化等生态悲剧的思想和社会根源。
  • 作者简介:
      张雯,上海人。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行政管理系。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系获得硕士学位,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是该所培养的首位博士。现为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担任《人类学概论》《海洋社会学》《个案工作》等课程主讲,长期致力于环境和发展人类学及海洋社会学研究。在《开放时代》《社会》《二十一世纪》等刊物上发表有《剧变的草原与牧民的栖居》、《草原沙漠化问题的一项环境人类学研究》《中韩渔业纠纷的“社会学想象”》等十余篇论文。
  • 目录:
    郝瑞序Ⅰ周晓虹序Ⅴ总序Ⅸ范可序ⅫⅠ第一章导论1第一节田野缘起与问题的提出2第二节环境人类学理论发展回顾5第三节内蒙古环境与社会变迁研究综述22第四节理论视角、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34第二章走进鄂尔多斯草原43第一节历史视野中的地方社会44第二节当地牧民的生活世界49第三章人与自然的斗争:像对待阶级敌人一样对待自然59第一节S公社与B大队的建立60第二节国家对畜牧业的改造70第三节草原开荒运动87第四章人与人的斗争:像对待自然灾害一样对待人99第一节阶级斗争话语和政策的确立100第二节B大队的派系斗争与阶级斗争103第三节左倾路线时期的少数民族115第五章切割的草原——“公有地悲剧”与“私有地悲剧”的悖论121第一节草畜承包制度的实施122第二节B嘎查草场的划分承包过程125第三节“私有地悲剧”的出现132第四节局部突破“私有地”的格局137第六章自然的价值——“自然资本化”与“惜杀惜售情结”的悖论143第一节市场机制的引入144第二节当地人“自然资本化”的眼光146第三节“自然的资本化”的环境后果153第四节牧民的“惜杀惜售”情结157第七章草原生态治理——国家与牧区的博弈163第一节环境保护语境中的牧区164第二节B嘎查的禁牧舍饲和牧民抵抗169第三节“大家都在跑项目!”182第四节作为环境保护障碍的牧民190第八章工业化浪潮中牧区的进一步变迁——家归何处193第一节地下矿产资源的开发热潮194第二节B嘎查的天然气开发196第三节“三区规划”与生态移民209第九章结论213第一节“脱嵌”的自然214第二节寻找“个人”与“社会”219参考文献222索引242图表索引247后记249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拼读全攻略:全面解析与教学实践
斑马教研中心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的经济体系(经济学名著译丛)
唐纳德·沃斯特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法(自然法名著译丛)
(俄)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库里岑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保护地可持续旅游管理指南
彭福伟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文学译丛:乡村野趣实录——动物素描、故事、历险
(法) 加斯帕尔·德·谢维尔 著 舒湛 译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语言处理:基于机器学习视角 张岳 滕志扬
张岳 滕志扬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圣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精装)
(意)马可·卡特尼奥,(意)贾斯米娜·特里福尼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的艺术形态(复古艺术馆)
(德)恩斯特·海克尔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法与普遍法历史:黑格尔法哲学讲座(汉译名著本21)
[德]爱德华·甘斯 著[德]约翰·布劳恩 编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语言处理基础与大模型
宗成庆、 赵阳、飞桨教材编写组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拼读教学指南
陈岷婕,尹国杰 著
自然的脱嵌:建国以来一个草原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
自然法典:重温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从文学走向制度的关键历程 世界科普名著经典译丛
(法)摩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