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西传”在英国的回应:以16-18世纪“中国著述”为中心-(以近代“中国印本”为中心)

“中学西传”在英国的回应:以16-18世纪“中国著述”为中心-(以近代“中国印本”为中心)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6
版次: 1
ISBN: 9787522721996
定价: 65.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历史
1人买过
  • 中西交流史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一个领域,主要有“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两个研究方向。本书对近代早期欧洲刊行的“中国著述”在英国的传播与影响进行梳理,从书籍史、文化史的角度分析英国学人对此或赞扬或贬斥的回应之势,考量16-18世纪中国文化西传英国的历程,进而探讨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和作用。以古鉴今,对当下中英两国文化交往仍具借鉴意义。 徐亚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关系史、西方书籍史、中国民族文学。曾发表《乾嘉之际英人的中国经验—以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中国著述”为中心》(被《新华文摘》2017年23期推介转载)、《揄扬与贬抑—明清之际英国学人的中国观》、《龙母传说中的壮民族因子》、《珠江流域龙母传说的展演》等多篇CSSCI学术论文,《从看十五世纪末德国印刷业》、《向春而生—摇篮本及其国内收藏两三事》等数十篇学术文章,承担并参与《羌族释比及释比文化研究》、《壮族原生型宗教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西江流域龙母传说的嬗变》、《羌族释比唱经》、《壮族原生型宗教调查研究》、《文献中的古桂林郡》等著作。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  选题意义

        二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中学西传欧洲的整体研究

        二  “中学西传”的国别研究

        三  “中学西传”的个案研究

        四  “中学西传”的专题研究

        五  “中学西传”的译介及其研究

    第一章  近代早期欧洲刊行的“中国著述”

      第一节  大航海时代的中国行纪

        一  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中国绘景

        二  新航路开辟之后的中国文献

      第二节  东来传教士的中国报道

        一  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概说

        二  金尼阁与《利玛窦中国札记》

        三  曾德昭与《大中国志》

        四  卫匡国与《中国新图志》

        五  李明与《中国近事报道》

      第三节  欧洲学者的中国图说

        一  开意吉与《中国图说》

        二  杜赫德与《中华帝国全志》

        三  《耶稣会士书简集》

        四  《中国杂纂》

    第二章  近代欧洲“中国著述”在英国的传播

      第一节  近代早期英人东方认知溯源

        一  近代早期中英两国交往经历

        二  近代早期东来旅行家行纪的英文版

        三  书籍贸易与私人图书馆日见规模

      第二节  近代早期英文印本里的中国记述

        一  近代早期英人的“中国著述”

        二  近代早期欧洲“中国著述”的英译本

      第三节  近代英国戏剧里的中国元素

        一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契丹人”

        二  《赵氏孤儿》在英国的翻译与改编

        三  其他戏剧家的中国题材创作

    第三章  16-18世纪英国学人的崇华观点

      第一节  对政治思想的借鉴:从哈克卢特到约翰逊

        一  哈克卢特的《航海全书》

        二  伯顿开具的中国药方

        三  约翰逊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赞颂

      第二节  对中国风物的推介:从布朗到钱伯斯

        一  布朗与中国瓷器制作工艺

        二  坦普尔对中国的兴趣

        三  奇彭代尔的《绅士与家具师指南》

      第三节  英国学人对中国园林的借用

      第四节  英国学者对汉语言的关注

    第四章  16-18世纪英国学人的贬华之词

      第一节  笛福作品中的讽刺声音

     
  • 内容简介:
    中西交流史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一个领域,主要有“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两个研究方向。本书对近代早期欧洲刊行的“中国著述”在英国的传播与影响进行梳理,从书籍史、文化史的角度分析英国学人对此或赞扬或贬斥的回应之势,考量16-18世纪中国文化西传英国的历程,进而探讨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和作用。以古鉴今,对当下中英两国文化交往仍具借鉴意义。
  • 作者简介:
    徐亚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关系史、西方书籍史、中国民族文学。曾发表《乾嘉之际英人的中国经验—以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中国著述”为中心》(被《新华文摘》2017年23期推介转载)、《揄扬与贬抑—明清之际英国学人的中国观》、《龙母传说中的壮民族因子》、《珠江流域龙母传说的展演》等多篇CSSCI学术论文,《从看十五世纪末德国印刷业》、《向春而生—摇篮本及其国内收藏两三事》等数十篇学术文章,承担并参与《羌族释比及释比文化研究》、《壮族原生型宗教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西江流域龙母传说的嬗变》、《羌族释比唱经》、《壮族原生型宗教调查研究》、《文献中的古桂林郡》等著作。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  选题意义

        二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中学西传欧洲的整体研究

        二  “中学西传”的国别研究

        三  “中学西传”的个案研究

        四  “中学西传”的专题研究

        五  “中学西传”的译介及其研究

    第一章  近代早期欧洲刊行的“中国著述”

      第一节  大航海时代的中国行纪

        一  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中国绘景

        二  新航路开辟之后的中国文献

      第二节  东来传教士的中国报道

        一  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概说

        二  金尼阁与《利玛窦中国札记》

        三  曾德昭与《大中国志》

        四  卫匡国与《中国新图志》

        五  李明与《中国近事报道》

      第三节  欧洲学者的中国图说

        一  开意吉与《中国图说》

        二  杜赫德与《中华帝国全志》

        三  《耶稣会士书简集》

        四  《中国杂纂》

    第二章  近代欧洲“中国著述”在英国的传播

      第一节  近代早期英人东方认知溯源

        一  近代早期中英两国交往经历

        二  近代早期东来旅行家行纪的英文版

        三  书籍贸易与私人图书馆日见规模

      第二节  近代早期英文印本里的中国记述

        一  近代早期英人的“中国著述”

        二  近代早期欧洲“中国著述”的英译本

      第三节  近代英国戏剧里的中国元素

        一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契丹人”

        二  《赵氏孤儿》在英国的翻译与改编

        三  其他戏剧家的中国题材创作

    第三章  16-18世纪英国学人的崇华观点

      第一节  对政治思想的借鉴:从哈克卢特到约翰逊

        一  哈克卢特的《航海全书》

        二  伯顿开具的中国药方

        三  约翰逊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赞颂

      第二节  对中国风物的推介:从布朗到钱伯斯

        一  布朗与中国瓷器制作工艺

        二  坦普尔对中国的兴趣

        三  奇彭代尔的《绅士与家具师指南》

      第三节  英国学人对中国园林的借用

      第四节  英国学者对汉语言的关注

    第四章  16-18世纪英国学人的贬华之词

      第一节  笛福作品中的讽刺声音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学西传”在英国的回应:以16-18世纪“中国著述”为中心-(以近代“中国印本”为中心)
新东方 美国硕博研究生申请指南
徐亚娟 韦倩倩 彭锦坤 编著;司明霞 主编